后金大军连年征战,多由皇太极御驾亲征, 大汗是元帅, 多尔衮是扈从。
多尔衮何尝不想自己当一回元帅,成为出征主帅。别急,机会来了。该他露脸的事,上天早安排好了,等着让多尔衮出人头地,以军功登上最顶端。
后金天聪九年(1635) ,陆续有跟随林丹汗逃跑到青海的察哈尔贵族东返,投奔后金,报告说,亡命青海的林丹汗,害天花死掉了。皇太极一听: “好啊!”高兴之际,他不禁又生出惺惺相惜之感,遗憾与林丹汗没有携手之缘。林丹汗的儿子、虚岁十三岁的额哲继位,当了察哈尔部的可汗,统领父亲留下的残余部众。
皇太极觉得可以让多尔衮承担重任了,锻炼锻炼他,打造提升,于是颁旨:墨尔根代青为统领兵马的大元帅,远行西征,剿灭林丹汗留下的残部。多尔衮拜谢接旨。皇太极语重心长地对多尔衮嘱咐道:“蒙古人彪悍善战,虽衰易起,尤其察哈尔部在蒙古族中影响大,号召力强,若不乘其势衰之时彻底征服,等新大汗额哲长大了,翅膀硬了,实力强了,注定又是一个不甘于人下的难缠角色,到那时将后患无穷。”多尔衮表忠心:“此番征讨,必定穷追猛打,不能让察哈尔死灰复燃,一劳永逸地除掉察哈尔这个眼中钉、肉中刺。”
多尔衮率豪格等将,领精兵万人,过辽河,奔黄河套,寻找额哲所部。也是多尔衮运气好,茫茫草原,找到额哲本来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谁知,半途中他们遇到一支蒙古部众,怕他们受惊逃跑,多尔衮立即挥刀下令,女真兵旋风般把这些蒙古人围住了。这些蒙古人根本没反抗,也不想跑,他们本来就是打算投奔后金的。原来是林丹汗的妻子囊囊太后率部民一千五百户来降。
初战告捷,不,是未战就告捷,多尔衮十分高兴,这是个好兆头。他扎下大营,设宴款待囊囊太后等人,询问新汗额哲的去向,囊囊太后说额哲在黄河西。多尔衮于是派一部分兵马护送囊囊太后等人去沈阳。他带着大军向西挺进,星夜兼程,来到黄河边,寻找渡河地点。
四月二十日,多尔衮带领大军成功渡河。二十八日,他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悄悄抵近额哲驻地托里图。就像祖大寿从多尔衮眼皮子底下逃遁那天一样,大雾弥漫,额哲及部众尚未发觉敌人已至。好一场大雾! 多尔衮遭遇的上一次大雾,是对他的考验和教导,这一次大雾是天助庇佑。眼下,多尔衮最怕惊扰了额哲他们,贸然攻营的话,会有零散人等趁大雾逃之夭夭,万一跑走的人里有额哲,那就前功尽弃了。多尔衮的聪明睿智又有了用武之处:他改变猛打猛冲的战术,分派部众悄悄守住四方,做好堵截准备,然后围而不打。倘若这一次的统兵元帅是阿济格、多铎或者豪格,他们悄悄摸到蒙古人跟前后,早心中大喜,控制不住,弧的一嗓子,元帅自己拔刀挥舞,带头冲上去一顿砍杀。那样势必引起对手的拼命反抗,蒙古人和女真人一样,无须太多烦琐程序,翻身上马就是武士。总会有少数勇者凭借快刀快马冲出去,隐入夜色大雾里,甭想再找见他们。若是一拨侍卫拼死保护额哲逃走,有大汗在,察哈尔就死不了,随时可以召集部众起兵,便会没完没了。
多尔衮和父亲努尔哈赤与哥哥皇太极一样,有勇猛之气,又兼怀谋略之心,所以,他才能被皇太极重点提携,有幸被历史选中,脱颖而出,成为女真人后金政权的第三位影响深远的人物。多尔衮第一次当元帅,就以智谋创建了高功奇勋。
多尔衮勒紧跃跃欲试的战马,挡住跃跃欲试的将士们,招手叫过一个人来:叶赫部的将军南楮。你道他是谁? 他是额哲的亲娘舅。额哲的母亲苏泰太后是女真人,乃海西女真叶赫部格格,嫁给林丹汗,成为第三大妃,为林丹汗生下了长子,也就是新继承汗位的少年额哲。虽然蒙古人和女真人世代争斗,但是,政治联姻让他们亲上加亲,亲套亲。一圈儿亲戚,却互相杀伐。前文说过的多尔衮姥姥家乌拉部,与叶赫部同为海西女真,在他出生第二年, 他父亲努尔哈赤就把自己岳父家兼女婿家——即乌拉部给一举踏平了,让其灰飞烟灭。
多尔衮心平气和地给南楮下令:“去求见你的姐姐苏泰太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诱招降,争取兵不血刃,合为一家,平安地、彻底地解决察哈尔残余。”
南楮非常高兴,这样和平解决,不动用武力,能保证姐姐和外甥的性命安全。南楮突然现身,令蒙古兵丁十分恐慌,待他报上名号后,急忙禀告苏泰太后。一听说弟弟来了,苏泰太后激动地跑出营帐迎接。姐弟相拥痛哭,这是在血与火的战场上, 骨肉亲人相逢,喜极而泣,百感交集。苏泰太后本以为今生今世再见不到娘家亲人了。哭过了, 亲情表达完了,南楮和姐姐说了实话: “墨尔根代青来了,已经把你们包围了。”苏泰太后命人找来儿子额哲,舅甥相见后,一起商量怎么办。南楮告诉姐姐叶赫部众归顺建州后,因为都是女真人,没有受到歧视,都挺好的。娘家人都挺好,苏泰太后便放心了。南楮又对外甥额哲说:“结盟后金的蒙古各部,也是相安共处,亲如一家,现今大汗皇太极的大福晋就是蒙古女人,科尔沁部的公主哲哲。察哈尔部若是结盟后金,一样会亲近友好。”南楮给这娘俩吃了定心丸后,又严肃地警告:“若是再对抗,可能会片甲不留,难逃生天。”
多尔衮率领众将士焦急地等待着,瞪大双眼想看透浓雾那边到底怎么样了,少年额哲到底有多大的权威,苏泰太后能不能掌控得了儿子,南楮会不会平安回来,苟延残喘的察哈尔部会不会投降??多尔衮在担忧中,也有很大的信心,否则他不会派南楮去冒险,现在拖延时间是好的,待浓雾散去,察哈尔就算不降也跑不掉了。
苏泰太后虽然是蒙古大妃,但毕竟是女真人,对归附后金,心理抵触要小一些。额哲作为大汗,虽然部众凋零,但人们常常说:“宁当鸡头,不当凤尾。”可是,眼前的形势,他还是个未成人的少年,打又打不过,打便是送死。部众虽然忠心耿耿, 跟随在他身边, 却都已经失去了斗志。林丹汗原有十余万部众,无奈放弃故土,率部西迁,几乎无立足之地。路途遥遥,十分艰苦,臣民大部分溃散离去,还有不少人病饿而死,所剩部众屈指可数。额哲虽已称汗,但还是毛嫩,一切还得听苏泰太后掌握大局。在亲弟弟的劝诱下,苏泰太后为了部族所有人的平安,决定携子归降。这是唯一的生机。
多尔衮看到南楮欢欣归来的身影时,浓雾倏忽散淡,阳光普照大地,和平降福这方草原。多尔衮高兴得心脏都要从嗓子眼里蹦出来了,自己没有辜负汗兄皇太极的信任,给汗兄长脸了,给父汗留下的后金大业增光添彩啦:漠南蒙古彻底平定!
苏泰太后和额哲母子率众出帐,迎接敌人多尔衮。
多尔衮非常得意,心花怒放,看我的战果——这多好啊! 不战而屈人之兵,比杀砍更奏效。
化干戈为玉帛,双方刀剑入鞘,以礼相见,苏泰太后和额哲设宴招待多尔衮等将士。
多尔衮看着面前惊慌失措的额哲大汗,心想,他就是一个六神无主的半大孩子。他内心陡然生出一丝怜悯之意,有了感同身受的味道,想起自己的父汗驾崩和母亲被逼殉葬时,自己也不过就似眼前的额哲这个样子。多尔衮甚至假装亲热地把额哲搂抱在怀里,轻轻拍了拍他的头,眼眶中涌出冷泪来,众人见了,无不感动。
多尔衮不怕额哲和苏泰太后怎么样,但怕他们身边的大臣和侍卫们不是真心归顺,会伺机挟幼主叛逃。他决不容许再有祖大寿那样的诈降重现。于是,他一边暗暗命令将士们时刻警惕,一边在心理上拉近与额哲的亲和度。他一只手亲热地拉住额哲的手,另一只手按住胸膛,向天地神灵发誓:“我等待额哲若有异念,天地降谴, 我等推诚布信, 如此盟誓,若伊等不从,包藏异心,伊等当被天地谴责。”
这完全是做给察哈尔部的将士们看的,意思就是咱们两家和好,我不诚心,天诛地灭,你不诚心,也要遭受天塌地陷之难。皇太极登基时,也曾发誓要“尊敬兄长,爱抚子侄”,诸贝勒同样发誓: “忠心事君,小贝勒不得媚君希宠。”那么,多尔衮算不算“媚君希宠”呢? 额哲对多尔衮的誓言,有几多相信? 他看到多尔衮笑容可掬的背后,是那么多手握刀柄的虎狼将士,总之,大兵压境,逼上家门,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无奈之举罢了。
二十九日,苏泰太后、额哲再次宴请多尔衮诸将领, 赠骆驼四头,玲珑鞍马四匹,黄金四十两及绸缎八十一匹。多尔衮诸人也设宴答礼,回赠礼物。额哲率蒙古贝勒、台吉、大臣领属民一千户归顺。
察哈尔部归降一个月后,即五月二十七日,皇太极才收到多尔衮派人飞马呈送的捷报:额哲归服,察哈尔部降。奏报中详述收服察哈尔部的过程,列举了归顺的王室成员和臣属名单,还有察哈尔部敬献的驼、马、雕鞍、貂裘、琥珀数珠、金银、绸段等物。皇太极大喜过望,在朝堂上向众人夸赞多尔衮:“墨尔根代青,马到成功! ”
奏报已来了多日,多尔衮的人马却没有回来。按说,多尔衮此次出征的目的,已经圆满完成,率领大军,“押解”察哈尔部一介降众胜利东归就可以了。但是,多尔衮不太想就这样轻易回家,因为自己**平察哈尔部的确是太顺利了,这样轻而易举的功劳,显得轻飘飘,自己头一回当大元帅,却没有轰轰烈烈的感觉,太遗憾了。于是,多尔衮挥兵南下,在长城两边,一路攻杀抢掠,把征服蒙古的出征变成了对明朝军民的伤害,完全属于搂草打兔子。察哈尔部的顺利屈服,也让习惯于打硬仗的后金将士们都觉得不过瘾,虽然都很想家,但不愿意空手回去,一听大帅带他们去明朝抢肥肉,喝新鲜血,全都乐得兴高采烈,心潮涌,手痒痒,奋勇争先。多尔衮也是顺应众意:跑这么老远,别白来一趟啊! 多尔衮是率万人精兵出征的,但因副帅岳讬重病,便分兵一千留驻归化城,实际上多尔衮是带领八千余部卒,裹挟着察哈尔部的王族臣民,“自平鲁卫入朔州,直抵长城,又经宁武关、代州、忻州、崞县、黑峰口、应州,而复还平鲁”,这些明朝军事重镇,面对后金军队一如往常,束手无策。女真将士在汉人土地上,重演了历史上一次又一次的塞外铁骑大肆劫夺的惨剧,他们陶醉在狂欢中,如血泊烈焰中狂舞的神魔。
多尔衮是细心人,行军打仗时,他听到一个隐秘的小道消息,有蒙古人为了邀功,暗中密告:额哲大汗和苏泰太后还有一样宝物没有交出来。越是隐秘的、深藏不露的,越是好东西,这是肯定的。多尔衮一听,这还了得? 其实,一路上,察哈尔部都被严密监视着,有什么好东西,肯定跑不了,因为他们一个人都没有走脱。
多尔衮没有直接抓来额哲逼问,而是讲究策略,依旧沿着老路,从苏泰太后身上下手,毕竟都是女真人嘛。被多尔衮派人请来后,苏泰太后心里忐忑不安,入了大帐,不知道多尔衮要干什么。多尔衮先是热心关切地询问一路上将士们把他们照顾得好不好,聊了一通家常,然后才问:“我听说,额哲手上还有一样贵重大宝,是真的吗?”苏泰太后的脸红一阵、白一阵,明白了多尔衮的意思,也就心安了,一切皆是身外物,性命最要紧。为了替儿子减轻罪责,她自己就承担下来了, 说:“东西在我手里,就是一方印。”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额哲不知道说什么好, 心理完全瓦解崩溃,这大印是他最后要保住的一点尊严,也被夺走,他仿如离枝落叶、断线风筝,似乎回归到了孩子状态,啥都听老妈的,乖乖地交出了他们察哈尔部几代大汗精心珍存却从未使用的一方玉印:传国玉玺!
苏泰太后慢慢打开锦匣,轻轻掀起黄绸:光彩耀眼,玉龙交缠。
多尔衮单膝跪拜,接过玉玺,捧在手心,惊喜若狂,眼放光芒:“这就是中原汉人历朝历代都要争夺的皇帝大印啊!”
谁得到这传国玉玺,谁就是名正言顺的皇帝。
多尔衮心中一闪念:传国玉玺有缘到了我手上,难道是上天让我当皇帝?
多尔衮立马想起当初阿敏征朝鲜,眷恋流连,不愿意收兵回归沈阳,想在朝鲜称王自立,然而众将士全都反对,他自己也是反对阿敏分裂独立的人之一。
一连数日,多尔衮把传国玉玺带在身上,揣在怀里, 夜不能寐,辗转反侧。他反复权衡,清醒地知道,自己目前所带的上万兵马,不会都听自己的,能支持自己单干的人,连三分之一都不到。多尔衮是聪明人,不肯冒险,他不能丧失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他知道自己目前在后金政权中的位置,自己若是把传国玉玺献给汗兄皇太极,这功劳可就大了,察哈尔部虽然只剩下额哲残部,但其在名义上是成吉思汗直系后裔,是蒙古人的共主,额哲投降,就相当于整个蒙古投降后金了。女真人一共面对三个敌人:大明朝、蒙古和朝鲜。父汗努尔哈赤只是统一了女真人,而第一个灭掉一国的女真英雄是我爱新觉罗· 多尔衮。这样的大功劳,让自己和汗兄皇太极之间,只剩下一个老资格的代善还不能逾越,其他人都已经在我后面,我在这二人之下,数万众之上。多尔衮打定主意走妥当之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决心一下,他立即修书,向皇太极驰奏俘获传国玉玺之喜讯。
暂时隐忍的多尔衮,虽然听从命运的安排,向皇太极让了步,内心中却仍然不甘愿地向苍天厚土呼喊:“我也是爱新觉罗的子孙,我也是努尔哈赤的儿子,我也有权力当大汗,当皇帝!”
多尔衮特别不想放弃传国玉玺,可他懂得节制,保险起见,他果断地令专人携带传国玉玺,时刻跟在自己左右,不得有任何闪失。他读过史书,知道传国玉玺有灵气,常忽隐忽现,一切都是天意安排,既然到手了,决不能再让御宝飞走。
这方传国玉玺的价值,不仅是举世闻名的珍贵御宝,更在于它无形的意义,它是历代统治者的信物和精神支柱,也是蒙古人对恢复大元朝一统江山的梦魂依托,具有极大的号召力。只要传国玉玺还在蒙古人手中,他们就会有幻想,觉得天命神授,虽然现在蒙古人处于低谷,但将来还会卷土重来。一旦风云变动,他们看似松散的诸部,就会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纠合到一起,成为难以控制的力量。传国玉玺易手到了后金手中,就会令蒙古人断绝念想,以为从“天命”上,蒙古人已经不再受上天眷爱,让蒙古人彻底放弃复国称帝的大梦,不再有争夺华夏江山的意愿,一心跟随女真人,因为传国玉玺传给了后金,就意味着天神都站在了女真人这边,促使蒙古人进一步向后金靠拢,称臣纳贡,从政治上利于长久统治。满蒙联盟巩固了,加上征服朝鲜,犹如切断了明朝的左膀右臂,增强了后金的军事和政治力量,后金再进攻明朝时,就没有了顾虑,不用再担心朝鲜和蒙古对后金发动袭击。有了传国玉玺,后金大汗就相当于是女真人和蒙古人的共主,从此,后金号令蒙古诸部就名正言顺了。传国玉玺是汉人的东西,那么,按照天意,明朝百姓,将来也会接受持有传国玉玺者的统治。
多尔衮精明至极,非常明白传国玉玺对后金意味着什么,原本后金是后起之秀,蒙古人和朝鲜人,尤其是汉人,都觉得后金就是蛮、是奴、是匪,后金政权名不正则言不顺。现在有了传国玉玺,后金便是受神灵护佑,谁还敢小瞧?
这一天,皇太极对文武诸臣说:“朕忆从来左耳鸣,必闻佳音;右耳鸣,必非吉兆。今左耳鸣,出兵诸贝勒必有捷音至矣!”第二天,皇太极接到奏报: “历代传国玉玺,即将归献。”皇太极兴奋地从龙椅上站起来:“朕要出城,远迎墨尔根代青!”
八月二十八日,皇太极乘御驾龙车,黄罗伞盖,浩浩****出了沈阳城,迎接多尔衮凯旋。
九月初五,皇太极渡过辽河,安驻行营。
第二天,皇太极在马上遮目远望,终于等来了八旗大军的身影,看见他们从天边驰骋呼啸而来。皇太极看着这些斗志昂扬的将士,心中极其喜悦,感觉他们非常可爱,甚至畅想,有这些长征擅战的常胜兵马,征服大明朝,指日可待。
多尔衮远远望见皇太极,非常激动,快马加鞭,奔驰到近处,跳下马,跑步而来。皇太极也迎上前去,兄弟君臣拥抱在一起,非常感人。将士们高声呼喊,热火朝天。
多尔衮感动不已,同时心如明镜,汗兄虽说是迎接胜利归来的大军,其实更是来迎接传国玉玺的。
旋即举行了盛大而庄严的仪式,多尔衮把额哲和苏泰太后引荐给皇太极。皇太极笑语安抚。皇太极携凯旋的多尔衮,率领诸贝勒大臣及归服的额哲,登上新筑的祭坛,焚香拜天。
多尔衮捧举传国玉玺,跪献皇太极。
皇太极亲受玉玺,对御宝行三跪九叩头礼。
神圣的仪式举行完毕,皇太极依次接见凯旋的将领们,再行见面礼,而后举行宴会。皇太极召多尔衮、额哲和苏泰太后坐在近旁,对额哲给予了最大的赏赐,皇太极把自己的女儿固伦公主许配给了额哲。其后,额哲被封为外藩亲王, “位冠四十五旗贝勒之上”, 他虽然还年轻,也无战功,但率领察哈尔部举国归降,这就是最大的功劳,让为敌数十年的对手成为一家人,实为后金和蒙古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额哲还献上了传国玉玺,让后金大汗成为蒙古的合法统治者,是“一统万年之瑞也”。皇太极庄严地接受传国玉玺,坚信“天命”已归后金,这种信念无疑增强了后金军民的奋进精神,鼓舞他们去夺取新的更大的胜利。
多尔衮多次出征,军功累累,但唯有这回第一次作为主帅,招降察哈尔部,征服蒙古,战果最辉煌。他巧妙地运用自己的智慧,灵活地以攻心为上的战术,获得意外的殊勋,受到皇太极及诸贝勒大臣和后金国民的高度赞扬。捧回传国玉玺,为皇太极改国号为清,由大汗登上皇帝宝座,提供了政治上的理论基础。有了传国玉玺,皇太极就不单单是后金大汗了,而是全天下的皇帝啦。在多尔衮的一生中,统军辖民,但最使他得意和骄傲的战功之一就是,降服蒙古,喜获“制诰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