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发挥领导能力解决问题,不但能得到他人的感谢,还会提高他人对你的评价。很快,你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领导工作,而是积极主动地去解决周围的问题。这种思想上的变化,会开始影响到你的职业规划。
麦肯锡是一个人才流动非常频繁的组织。在外人看来或许会认为原因是“能力不足的人就会遭到解雇”,但实际上也有很多人是自己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于是决定毕业。很多人并不是一开始就打算“只在麦肯锡工作几年,然后就去做别的事情”。这些人其实是在为麦肯锡工作的过程中职业规划发生了改变,发现了自己应该前进的道路。
最初思想发生的变化是“不再害怕被解雇”。很多人在入职麦肯锡之前,都对“Up or Out”的人事制度充满了不安和警戒感。他们关心的问题是,究竟有百分之多少的人被解雇?平均工作年数只有3年是真的吗?辞职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但在麦肯锡工作几年之后,他们对被解雇已经没有了任何恐惧之情,甚至都不会感到羞耻。就算因为没能升职而离开,也不意味着自己是无能的人、没用的人。只是因为这个公司所追求的东西和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或者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不一致而已。
每个人都能够按照自己的基准来对自己做出评价,并且完全理解,麦肯锡的评价基准不能决定自己身为一名商业人士的价值。
另外,专业的工作框架中的职场规划,与日本大企业的人事变动也非常不同。首先调令不会从天而降,每个人都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拥有主导权。比如去海外工作,首先由想去海外工作的管理顾问主动提出“我要去××公司”,然后说明理由,与海外公司联系,确认需求,等等,全部过程都由当事人主导。
当合伙人对年轻的管理顾问提出“要不要去海外分公司”时,这既不是业务命令也不是调令,只是对这个人职业规划的一种建议。是否接受这个建议,完全由管理顾问本人决定。就算他拒绝,对于今后的职业规划也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因为在职的时候就要求每个人具有“自己的职业规划自己决定”的态度,所以在他们毕业后,当然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也有自己的思考。
而其中最大的变化,当属自己摆脱过去的积累,从零开始进行职业规划。比如,工科和理科出身的人,往往认为自己应该成为研究者或者技术者,如果从事“与技术无关的工作是一种浪费”。医学出身的人和通过了司法考试的人这种思想就更加强烈,“好不容易考取的资格如果不能加以利用,实在是太浪费了”。
但是,如果你在自己之前所学知识的延长线之外,发现了自己想要从事的工作,却因为“我上学时的专业是××”之类的理由而没有选择这份工作,那才是真正的浪费。重要的不是你过去所学的知识,或者过去为了精通特定领域所花费的时间,而是从今往后的时间、从今往后的人生。
获得理科博士学位的人,在入职麦肯锡时基本都想从事与技术有关的项目,但他们在毕业时,有的人却选择了技术职位之外的职业规划,比如“想去尝试零售业”或者“日本太过于重视技术,而关键在于营销”。对于这些人来说,“花费9年时间取得的博士学位无法应用在工作上是一种浪费”的想法是不存在的。
从零开始思考,不要被固定的观念所限制,不要拘泥于过去的成功经历……这些在工作中被不断提及的概念,在思考自己的职业规划时也会自然地浮现出来,使你拥有更多的选择。
而且,你之所以能够在现实中选择过去从未想过的选项,就是因为在职时掌握的解决问题能力、领导能力。比如从一个大企业跳槽到一个制度和人员体制都不太完善的中小企业,任何人都会感到不安。但如果你拥有“环境不完善的话,只要加以改善就好”“无论如何都不行的话,再找一个环境完善的场所就好”,甚至“自己创建一个环境完善的组织就好”这样的想法,就不会感到不安了。
如果你拥有发挥领导能力,取得各种成果的经历和自信,那么就算不依赖组织的力量,你也能凭借自己的力量取得成果。如果你有身为领导多次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经历,那么你“自己能够实现的世界”的范围一定也相当宽广,如果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世界观,你甚至敢于脱离组织,开始新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