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悲惨的企业海外MBA进修制度(1 / 1)

欧美社会与日本组织追求的人才类型存在着差异,导致日本人才走向不幸命运的,正是日本企业的人才培养制度之一——“企业公派海外留学制度”。

从1980年开始,日本的大企业开始公费派遣三十岁左右的员工前往欧美的商业学校留学(也有公费派遣公务员去外国的法律学校和公共政策学校留学的情况)。

但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说,制定这种制度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让自己公司的员工在国外学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而是为了招揽应届毕业生前来就职。在泡沫经济时期各大公司都在抢人的情况下,“进入我们公司就职,有机会前往海外留学”是非常具有**力的招聘宣传。

因此,留学结束后回到企业的员工,并不能将自己在国外学到的东西活用到工作之中,有时甚至还因为“与那些没能去留学的员工保持平衡”的理由,回国后不得不被分配到自己并不喜欢的部门。

这样一来,当然很多人在留学归来后选择跳槽。在欧美的学校留学两年的人,深知可以通过跳槽来实现自己的职业规划,而且在外资企业中,只要有实力,年纪轻轻就可以得到发挥领导能力的机会。

结果,日本企业公派出国留学的员工,学成归来后却纷纷跳槽到外资企业。慌张的日本企业立刻采取了缩小留学制度的规模,为了限制跳槽而提高公派员工的年龄,回来后即使想跳槽,也很困难。再就是只派遣到跳槽意识相对较低的法律学校留学,因为商学院更能刺激他们的转职意愿。

由此可见,日本企业没有将自己公司的员工送到世界一流的商业学校,培养出全球化领导然后对自己公司的事业做出贡献的意识。日本企业在乎的只是通过留学制度吸引优秀的应届毕业生入职,然后尽量留住留学归来的员工,让他们直到退休为止都能够在公司内尽忠尽力。

结果,被公派出国的员工果然不负公司的期待,抱着“只要留学归来后不辞职就万事大吉”的想法,将两年的留学生活当作人生的悠长假期来度过了。

现在,日本企业公派出国的留学生,在欧美的商业学校中也被看作是非常特殊的人群。他们没有主要的职业规划,当被问及毕业后想从事什么工作时,他们的回答是“在辞职之前不知道”,这简直让国外的同学们惊愕不已。

不仅如此,当这些留学生第二年开始习惯了海外生活之后,就会立刻开始打高尔夫和旅行,这在其他国家的留学生看来也是非常奇怪的。这也是近年来一部分商业学校对日本大型企业和霞之关派遣的留学生限制入学的原因之一。

作为这些人跳槽目标公司之一的招聘负责人,我说这样的话可能不太合适,但我真的认为这种制度应该尽早废除。不但没能将日本优秀的商业人才培养成全球化领导,还要支付高昂的学费,这种没有任何人从中受益的制度实际上没有任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