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我从日本一桥大学法律系毕业,作为储备干部进入日兴证券承销部。这一年,日本实施了《男女雇用机会均等法》。我是在前一年,也就是在大三下学期就开始找工作的(日本的大学生多数都在大学三年级下学期开始找工作),这一年是许多企业还可以正大光明地公告“储备干部仅限男性”的最后一年。
今天看来或许觉得不可思议,但在当时的企业招聘人才时,都是先招聘男性,结束男性招聘工作后,才开始接受女性报名。因为在当时还没有实施《男女雇用机会均等法》,有的企业甚至会直接说“明年才有女性招聘名额”,根本不给女性应聘的机会。
在这样男女不平等的用人环境下,日兴证券很早就开始聘用女性作为储备干部,并且规定“女性储备干部与男性享有同等的入住公司宿舍的权利,且无须穿着工作制服上班”,这在当时是相当开明的企业。
即便如此,与我同期进入日兴证券的男女职员中,男性就有350名,而女性只有8名。这8位女性分别是:东京大学2名(法律系和经济系各一名),一桥大学2名(法律系和经济系各一名),庆应义塾大学、早稻田大学、上智大学各一名,还有一位是从美国大学毕业的美国人。在悠闲的一桥大学所在地国立市度过学生时代的我,对于突如其来呈现在眼前的残酷社会现实深感震惊。
当时正值泡沫经济时期,我进公司时,日经平均指数处于15,000至16,000点之间,而到了3年后的1989年底,日经平均指数达到了史上最高的38,915.87点,股票投资人大赚特赚,整个证券投资行业处于春风得意的亢奋期。
我所在的法人资金周转部门也一样,陆续以市值发行大型增资股、可转换公司债,或者附认股权证公司债。负责发行业务的大型证券公司只要手握一个资金周转业务,就可以赚取数亿到十几亿日元的手续费。
由于当时储备干部中的女性很少,所以公司经常派我去陪客户打高尔夫球,或者参加一些业务招待聚餐。于是,我白天往来于办公室所在地丸之内与中央政府机构所在地霞关之间,晚上在银座接待客户,节假日则有高级黑头车接我到贵族高尔夫球俱乐部。这就是我这个刚入职场的新人的全部生活,现在的上班族看了一定觉得匪夷所思。
话又说回来,这种景气的好日子,即使像我这样刚进入社会没几年的菜鸟,也能看出来一定不会长久。当时的大藏省(相当于财政部,后来改革为财务省和金融厅)以护卫舰队般的手法保护着这样的光景:银行就算没有多少准备资金,也能无限放贷;制造企业用银行的贷款来投资土地或股票,能够获取比本行业高出好几倍的利润;野村、大和、日兴、山一四大证券公司在垄断市场中赚取高额手续费。
身处泡沫经济这样的特殊年代,在证券公司法人部门这种极端环境中积累最初工作经验的我,被市场经济那股无法阻挡、足以吞噬一切的巨大浪潮完全震慑。
在泡沫经济盛行时期,进军日本的外资投资银行开始与各大型证券公司展开人才大战,挖墙脚抢人才,企图正式展开法人金融业务。当时日本的资本市场中存在着许多不为外人所知的日本特有的规则,外资投资银行必须借由从当地证券公司挖来的人才,才能了解和熟知其中奥秘。
有一天,已跳槽到外资金融机构的前辈约我一起吃饭聊天,他告诫我:“日本很快就要金融自由化了,像你这样刚入社会的年轻人应该做好准备,到世界著名的美商投资银行积累经验,充实自己。”他还建议我:“至少要拿到美国的MBA学位。”听这位前辈这么一说,我在接下来的一周就报名准备托福和GMAT考试表。这是日经平均指数达到历史上最高点后几个月的事。
1991年夏天,我前往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开始了我的留学生活。伯克莱分校坐落在气候温暖宜人、阳光明媚的旧金山湾区,学校有来自世界各国的留学生。在硅谷热潮来临之前,这里是物价便宜、四季如春,人们穿着T恤和牛仔裤的悠闲大学城。
一提到在美国留学攻读MBA学位,常常听过来人说他们如何“熬夜学习指定书籍和分析案例,或者是埋头进行分组作业”,可我的学生生活却是很优哉乐哉的。其实,美国商学院的课程内容都是一些基础知识,对于我来说,在日本拿到了高级证券营业员资格,已经在金融证券业工作了5年,并不觉得有特别的困难,只是阅读英文资料的确花了我很多时间。一些美国同学在入学前,大多也只有3年左右的工作经验,并没有什么让人惊叹的高深见解或资历。
我并不看重成绩,所以只做最基本的预习和作业,确保能够拿到学分就行,其余的时间就与各国留学生一起下厨做饭,享用世界各地的美食,我们还时常去墨西哥或南美洲旅行。到美国留学前,我在日本泡沫经济中度过了忙碌的5年时光,到美国后,我常常逛逛街、看电影、休闲阅读,尽情地享受这段久违的学生生活。
不过话虽这么说,尽管上课内容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商学院这种属于美国研究所的教育机构却有许多吸引我的东西,并且让我再三思索:“为什么日本没有这样的学校?”
商学院所开设的金融学、统计学、经济学、行销企划或组织论等基础科目都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而且美国的教科书编写得非常详细,甚至有点过分详细,只要看看教科书,也就能够大概理解上课内容。
然而教授学生具有说服力的说话术、谈判术、提案技巧以及课程背后的心理学等与沟通相关的内容设置,还有领导能力、组织管理这些人际关系技巧的实践课程,都是当时日本大学几乎看不到的。“在研究所教育中教导学生这些技巧”本身就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概念。
另外,学校附近的商业领袖也时常造访校园,如当时已经离开苹果的乔布斯、GAP的创办人等,他们来到校园与学生分享具有个人特色的创业故事,让我们从他们的演讲中学到有关经营管理或营销方面的实用知识。这些企业家充满魅力,光是听他们演说,就让人欢呼雀跃,能够提高同学们对工作的热忱,可说是最佳的商业教育课。
同时,我们还会在上课时去访问附近的NPO(非营利组织)、学校、中小企业,练习如何拟定支持这些组织和企业的经营策略,或是针对行销、资金运作、组织问题开展咨询。我经常在想,如果日本的大学也能有这种课程设置,将会对学生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