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析热衷的人面临巨大的**之一是常做的不是相关的分析,而是有趣的分析。你有责任在制订分析计划时,扭转团队的这种倾向,这其中当然也包含你自己。
因为当时间有限、资源有限的时候,你会面临两个同时向你挥手的目标:迅速、准确。而且它们有时候会是对立的关系。身处这样的局面时,想要两全其美,你必须找出最重要、最有利的问题进行优先分析,而稍后分析那些相关度较小的问题,并把不相关的问题完全忽略。
麦肯锡的秘诀正是这样的:作为分析设计的第一步,就是不要尝试把所有的事情都去分析,而应有所选择,一定要把必不可少的分析有哪些、能“快速制胜”的分析有哪些(完成较容易)、看起来必不可少其实无足轻重的分析有哪些搞清楚。在工作时要更聪明而不是更辛苦,与假设无关的分析要丢到一边,如此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这个结论对于资源有限的小企业特别适用,因为它们无力去大海捞针。就算是你用了一天的时间来区分正确与错误的答案,那也绝对是值得的。
案例
野人娱乐公司的查考·索尼这样描述他的团队对软件调试问题(此步骤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关键)的解决方法:
虽然我们必须完全找出软件的所有错误,因为即便是让20%的错误混入发布的产品,这样的后果我们也是承担不起的,但我们确实在寻找出现问题的原因时采用了二八法则。程序代码中相同的错误在很多情况下,会有各种不同的症状表现出来。我们不是对错误的每一种表现进行跟踪,而是将某个主要错误引发的80%的影响揭示出来。如此,就为错误原因的发现提供了线索。我们可以解决代码中的重大问题,而对这个错误的每一种影响不必费时费力一一搞清。从一开始,那些对产品有着广泛影响的关键错误就被我们设法找出了,随后我们将余下20%的问题进行了处理,使产品最终达到了上市销售的标准质量。
实施指南
理清事物的优先顺序是对二八法则的实践应用,这里面还是大有学问的,下面就来详细解说一下:
处理问题前:要关注大画面,开始时就怀有最终目标
在一片丛林里,我们走进去开始清除矮灌木。当我们将这一片灌木林好不容易清除完时,本以为终于完成了一项艰苦工作,于是准备享受一下此乐趣,直起腰来却猛然发现,旁边还有一片丛林,需要清除的根本就不是现在这片丛林。在工作里有多少人就和这些砍伐矮灌木的人们一样,埋头砍伐矮灌木成了惯性,从来不先想一想要砍的是不是这片丛林。
从工作一开始时你就需要知道两件事:自己的目的地在哪里(问题是什么、想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自己现在在哪里(我已经掌握了哪些资料、做了何种措施)。如此养成一种理性的判断规则和工作习惯,这样才能保证你迈出的每一步都是方向正确的。可不要在浑浑噩噩地忙忙碌碌了一大段时间后,才发现自己在浪费生命、做无用功。
处理问题前:编排行事优先次序
总是不能静下心来去做最该做的事,或者是被那些看似急迫的事所蒙蔽人们常会犯一种习惯性错误,那就是按照自认为的事情的“缓急程度”决定行事的优先次序,而不是首先衡量事情的“重要程度”。所谓“重要程度”,即指对实现目标的贡献大小。对实现目标越有贡献的事越是重要,它们越应获得优先处理权;对实现目标越无意义的事情,越不重要,它们越应延后处理,甚至完全忽略不计。简单地说,就是根据“我现在做的,是否使我更接近目标”这一原则来判断事情的轻重缓急,决定谁是首当其冲被“处理”的。
事情的四个层次
1.重要而且紧迫的事情
这类事情在你的工作或生活里最重要且是当务之急,你的事业和目标的实现就靠这些事来左右,或者非常影响你的生活质量,总之它们值得优先去做的原因大于其他任何一件事情。你只有合理高效地解决了这些事,才有可能顺利地做别的工作。
2.重要但不紧迫的事情
具有更多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是这种事情对我们的要求。某人处理这种事情的好坏足可看出其对事业目标和进程的判断能力。其实生活中大多数真正重要的事情都未必紧急,比如锻炼身体、读几本有用的书、节制饮食、休闲娱乐、培养感情等。这些事情对我们重要吗?我们的健康、事业还有家庭关系被它们实实在在地影响着。它们急迫到非做不可吗?当然是不。因此这也是很多时候我们将这些事情无限期拖延下去的缘由所在。
3.紧迫但不重要的事情
这样的事情事实上随时随地都会出现。由于你明天安排去图书馆查找资料,因此现在已经洗漱停当准备休息。电话却响起,你被朋友邀请即刻去泡吧聊天。你怕朋友失望而没有勇气回绝,然后就去了。次日清晨你回到家头昏脑胀,昏昏沉沉了一整天。别人的事情牵着你走了,而你就这样没有做成认为重要的事情,以致你在很长时间里都比较被动或郁闷。
4.既不紧迫又不重要的事情
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事情出现频率较高,它们的价值通常微小。比如饭后看电视,手握着遥控翻来翻去毫无目的地看着节目。后来发现接受这些电视信息不如读几本书有意义,甚至不如在跑步机上跑跑步。类似这样的芝麻绿豆事在普通人生活里比比皆是,如果你的绝大多数人生都消耗在了这些事情上,甚至毫无节制地沉溺于此,我们大量宝贵的时间就会被浪费,那么成功离你渐行渐远也是可以理解的。
处理问题时:经常自问是否一直走在“以大局为重”的路上?
麦肯锡的一位前项目经理如此说过:“‘以大局为重’是我在公司的那段时间里学习到的最有价值的事。我们需要后退一步先搞清楚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对照手头的工作看一看,‘这真的是最重要的工作吗?’做一番这样的自问。”
在为客户或者公司处理某个复杂的问题时,意味着你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在上面,也意味着你可能因此迷失方向。真正的目标往往被众多的目标所蒙蔽。当自己已经徘徊不定的时候,就是确实需要停下来了,此时有几个基本的问题需要自问一下:手头做的事情是否服务于全局(那些支持你的基本假设的核心议题就是所谓的“大局”)?团队是否被它引领着走向目标?你对问题的解决是赖于现在所做的工作吗?它是怎样将思考推进?手头是否在做最重要的事?为何还要继续对解决问题无意义的工作?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代表着这些耗费了时间精力的事情并没有你当初预想得那么重要,它们似乎在使你离解决方案更进一步方面起不到什么作用,这完全是浪费时间的作为,因为一天只有24小时,24小时里你只能完成几件事,若是把时间耗费在鸡肋一样的事情上,那么真正重要的事情就会被耽误了。这就像是你的钱包只有这么大,你是想用一角钱面值的硬币装满它呢?还是用100元面值的纸币装满它?对一天或一周的工作进行回顾后,若是你发现任何“最终产品”都未思索出来,收获的只有手头那些毫无价值的待解决的问题,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那种感觉与你打开鼓鼓的钱包后,发现里面只有一堆一角钱的硬币是一样的令人感到沮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