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目前的我们来说,社会正处于一个不断拓展的进程中,我们处在多元文化、多样文明里,女性该怎么去解答自己的人生?在城市化进程中,每个人身上都肩负着一个大的命题——寻找个人自由。何为自由?自由就是能自己做主。封建社会里人都是看别人脸色,别人说好才算好。现代年轻人看起来自由了很多,但问题也比较明显——工业化和城市化没能改变我们从农业社会沿袭下来的惯性。有一个女生喜欢上一个男生,女生觉得男生样样好,只有一点除外。这个女生身高168厘米,男生身高167厘米,而她的择偶标准是要找一个180厘米的人。这个男生太难过了,颓废了三个月,瘦了20斤。后来两个人还是因为爱情跨过了这道坎儿,走到了一起。一旦突破自己设定的限制,两人才发现事情没那么复杂。再后来女生和男生结婚了,过得也挺好。两人之间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关键还是传统的固有认知对人的影响,而个人则需要突破这样的限制。只是这个过程会给置身其中的个人带来畏惧感。哲学上说,最大的畏惧是畏惧本身。生活中经常是这样。
我到上海公安学院给学生上课时,偶然一次在办公室注意到一对男女,有人告诉我这是一对夫妻,女人53岁,男人35岁。小伙子不到20岁时来到办公室,对女人一见钟情,当时女人近40岁,有孩子有家庭,男人从未表白,只是默默呵护,也没有相亲,一直待在这个办公室。女人也明白,但是自己有该承担的家庭责任。一直到女人51岁离婚,她跟男人结婚了。如果他们有一点儿犹豫畏惧,“吃瓜群众”太多,那事情就不会像现在这样。但他们毫不犹豫,坚定、坚决,别人也无话可说。
由此可见,人活在社会中,会有各种各样的束缚,男女都一样,只是社会对女性的束缚更多,而这些束缚,很多时候都是自己给自己设置的限制。目前的社会开放程度,可以说自由就在身边,只要跨过自己的心理关,一步就能抵达。但“跨不过去”也是普遍现象,我们的潜意识总是认为外部是不安全的。
今天社会对女性的期待还存在一种非常固化的、压制性的认识。从早期电影对女性的塑造中我们可以窥得一二。比如世界上第一位女性电影演员劳伦斯,商人们通过炒作把她塑造成“行走的**”的存在,尽管她最后变成女明星,但内心一点儿也不幸福,48岁时服毒自尽了。这其实是男性主导的社会给女性的一种暗示、一种引导,更别说玛丽莲·梦露最经典的镜头——她站在地铁的吹风口,裙子被吹起来,表现的是一种肉体的**。社会的价值观因为资本的作用出现了混乱,原来作为一名女性,不管是母亲还是女儿,她有自己的价值,她的劳动、她付出的爱等都值得被重视。但现在社会扭曲了对女性的价值判断。女性除了母亲和女儿的身份外,她首先是一名女性,但影视界或者说消费主义,对女性的价值评判标准非常单一,年轻、颜值就是一切,女性一旦过了35岁,光芒立刻暗淡,从此被资本冷落。这是非常畸形的价值导向。电影中,女性也总是跟花花公子联系在一起,女性被作为祭品来服务于男性。比如著名的丹麦电影《破浪》,丈夫瘫痪,他催妻子出去跟别的男人鬼混,因为只有她**了,他的愤怒感才会减轻,他才能尽快恢复健康。女人被迫出去勾引男人,最后变成了全镇所有女人的公敌。这么一个把自己奉献出去的女子,最后被迫到海盗船上去找男人。她第一次去就几乎丧命,等她回到镇上后,大家歧视她,小孩拿石头砸她,外部和家庭环境压迫得她无法呼吸,最后她死在了船上。
而《走出非洲》这本书,则写出了一种真正的女性文化。创作这样的小说,需要伟大的独立精神,作者把“爱情”这个女性文学的传统主题放到第二位,而把人生自由的创造性放到了女性生存的中心。女性的生命高度不在于看过几本书,也不是通过城市的生活幻境抵达,而是在辽阔的大地上实现。只有把自己的生命和自然世界,以及充满朴素真情的人们联系在一起,人才会精神欢喜。找到女性文化的根系,这是现代女性真正要解决的问题。在故事里,凯伦·布里克森去了肯尼亚,在那里生活了17年,在海拔近2000米的地方种咖啡树,跟当地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野牛、飞翔的鸟,丰富的自然世界构造出一个跟古老文明有生命联系的现代文明。在这个过程中,她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一个人有过逆流而上的人生,才算真正体验过生活。在农业社会中很多人都希望风调雨顺,平平顺顺,这样的生活是最庸常的,就像一条鱼在同一个水层游动,还没有更多机会思考生命的深刻议题时,一生就这样过去了。人需要过一种逆流而上的生活,这种生活尽管艰苦,但可以打开生命的维度。
在凯伦·布里克森的故居里,有张唱片最值得注意,是凯伦的恋人丹尼斯留给她的。凯伦去肯尼亚的时候,带了很多东西,各种衣服、酒器、咖啡,塞满了好几车皮,沿着铁路轰隆隆开过去。故事结尾,咖啡园被烧掉了,丹尼斯也因飞机失事故去,凯伦离开时只带走了几本丹尼斯留下的书,其他东西都不要了。她知道这个世界上那些所谓的必需品,都是不需要的,她获得了自由,打开了生活的维度,找到了生命的真谛。真正的生命是流动的,像水一样,它有无限丰富的精神,是一种体验过程。
凯伦·布里克森的这本小说,有她自己深层的价值追寻。在传统西方社会里,只有贵族可以吃肉,对平民来说,很多事情他们是没资格做的。凯伦作为一个富家女,她的愿望是嫁一个有贵族封号的人,于是她嫁给了布里克森。布里克森家族有贵族封号,但是没钱,凯伦给了他一大笔钱,买了一个男爵封号。这样凯伦就成了男爵夫人。但布里克森只是把这看成一场交易,到了肯尼亚后,他整天花天酒地,到处打猎,还染上了梅毒。在肯尼亚这片异乡,在这个女性连咖啡馆、酒吧都进不去的地方,形单影只的凯伦陷入了绝望。她被迫放弃原来的追求,开始关注咖啡园,关注当地土著,在这个过程中她慢慢体会到劳动的价值,体会到古老民族的情感,体会到大自然里野牛群、火烈鸟等形形色色的美,同时她也看到了殖民者对自然和当地文化的摧残。在这个过程中,她获得了对生命的新理解。
凯伦和丹尼斯的交往过程中,两个人都很怕给彼此造成约束,丧失自由。在经历了种种磨难后,两个人才意识到彼此在同一个维度。丹尼斯开着飞机,载着凯伦第一次在天上飞时,凯伦感慨万千,这是女性第一次跟男性在一个高度上看世界,看到牛群、山峰、河流,看到世界这么广阔,远远超出自己的小小的家。两个人的情感在这样一个开阔环境中获得了升华。可惜在最好的时候,丹尼斯因飞机失事离开了。但是凯伦已经成长起来,内心深处有了自己的生命支撑,最后她带着丹尼斯的书,离开了生活17年的肯尼亚,回到丹麦。尽管有哀伤,但是她对生命,对土地,对这个世界,有了自己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