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是做事,后来是做人,“用人”是所有创业公司的一大难题。
从大学就开始创业的好朋友老张告诉我,最近他在学财务,我质疑他一个学市场营销的公司老板学什么财务,招个会计不就得了。他却皱着眉连连摇头:“你以为招人是这么容易招的吗?况且我这活儿,一般的会计可做不了。”
“哟,你以为你是世界五百强还是著名4A公司(4)啊?”我将信将疑。
“别说,我还就需要那样的人,可是没有渠道啊,而且也出不起人家那个价钱,所以呢,只能自己上。”
过去,我们的习惯性思维总是“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做”,但创业之后这一套法则完全不受用了,因为是从零开始,所以你根本请不到也请不起符合你预期的专业人才。为此,他还买了一大堆的书开始自学。他告诉我,也许半年时间也未必能找到合心意的人才,但如果用这半年时间来自学,起码也算是入了门。至于公司,可以先找个“能用”的会计干着就行。
这对我的启发颇大,甚至有了一种紧迫感。身边的一些创业同行让我觉得每天都得朝着目标奔跑,都得进步,虽然有时候累得要死,但一看别人跑远了,就不得不追上去。我开始每个月买各种类型的书籍,学习设计心理学、营销策略、管理学等等,并定期推荐给工作室的其他成员看。我惊喜地发现,自己完全像一块海绵,每天都有源源不断的事物和内容想要吸收和学习,不过,保持学习的状态和饥渴心或许比学的内容更重要吧。
有一天午后,我约老张谈心,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唾沫横飞地把工作室当前的症结噼里啪啦地说给他听,言毕,他只心平气和地给了我四个字:“赶快招人。”
我不解地反问:“招人?我们现在连自己都快养不活了,还要招人?”
“三人团队共事久了,很容易形成一种僵化的局面,其实是工作的惯性,因为你们已经习惯了原有的工作模式,出现问题是很正常的,而破解的最好办法就是有新人进来。”
我似懂非懂:“此话怎讲?”
“你们需要有新鲜的能量流入,产生新的气场,打破原有的僵局。打个比方,你们团队目前有两个摄影师,但由于你们仨是一起创的业,所以实质上彼此之间是没有竞争关系的,一旦有新的成员进来,就会产生新的格局,甚至是必要的竞争。适当的竞争关系对于一个团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它能激发所有人的潜能,萌发创新意识和斗志。任何一个环境,只要引入竞争机制,就会提升服务质量。”
“你说得有道理!可是我们现在哪儿有钱请新人?况且我们这种创业团队,要招个靠谱的人哪有这么容易?你以为是曹操,说来就来啊!”
“招人是一种运营策略,最终是否能招到合适的人不重要,即便招到了合适的人,他能否留得下来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团队活起来了。”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对,就是这个意思!”我终于开窍了,“没有不能用的人,只有不会用人的上司。但是千万记住,不要被感情左右而做出糟糕的决定,那会使团队越来越偏离目标。”
当天晚上,我们当即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一致通过决议,第二天“招人计划”全面启动。我迅速通过微博、朋友圈、豆瓣等各种网络渠道发布招聘信息,没想到投简历的人还真不少,短短半个月,连续安排了近二十个人的面试,但也遇到了以下两个难题:
我们每个月的收入都是靠当月大家一起挣出来的,挣得多就多发,挣得少就少发,一旦亏钱甚至都有可能发不出工资,因此无法保证每个月都能有稳定的收入,更不用说是较高的起薪了。所幸那段入不敷出的困难阶段已经熬过去了,即便如此,我们想招到一个有相关工作经验、可以直接上手干活的员工还是很难。如果招一个并未涉足过这一行的新人,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或许并不将薪资要求放在首位,更多的是对我们的团队和所做的事情感兴趣,他的目的是为了学习和实现自我的职业入门,那么我们就得带他从头学起,这个过程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很大,而且存在较大风险:万一他学成之后拍拍屁股走人怎么办?
综上所述,要么肯花钱,要么肯花精力,这是个两难的抉择。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创业者需要具备两种特质:一是即便在专业上自己不是强项,但却很能用人,可以把事情都搞定;另一种是善于带人,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将一个新人菜鸟带成达到一定业务能力和水准要求的合格从业人员。我们痛下决心要跨出这一步,决定要么重金悬赏,要么把新人带出来!于是,作为临时HR的我日理万机,终于安排妥当了一整天的招聘面试日程。
第一位应聘者比预约面试的时间提早半小时到达,是个大四的在校学生,设计专业,虽谈不上专业对口,却也算是相关领域。男孩子长得黑黑瘦瘦,面善且憨厚,活脱脱一个“少年闰土”。他表示大四开始基本都没有课程了,因此有足够的时间可以胜任这份工作。他给我的第一印象完全不起眼,老实又内向。
第二位是个女生,本地人,也是在校大学生,刚上大二,正统的摄影专业。小姑娘挺活络的,对自己的专业也饶有兴趣,但有点儿娇气,心也沉不下来。进门还跟我抱怨了下工作室的位置偏僻,说自己找不到公交车,一路步行进来把脚跟都走痛了。当时,我很想告诉她我每天都是步行进出的,风雨无阻,有时候为了接客户还得走上好几趟。所以,我挺担心她吃不了苦。
第三位过来面试的女生给了我们很大的一个“惊喜”,直接把她的男朋友也给带上门来了。我心想,难不成你男朋友还不放心你,害怕我们是骗财骗色不靠谱的皮包公司不成?女生大学念的是外语专业,现在在一家外贸公司上班,摄影是她的爱好,她一直在微博上关注我们工作室,所以想来找个兼职。
一整天面试下来,我问大家有没有看中的人,万师傅觉得第一个男生不错,我问他为什么,他说:“为人踏实、耐得住性子、专业也还不错,我有信心可以把他带好。”
那个男生绰号“磨铁娃”,学习能力强、悟性不错,最难得的是肯吃苦从不抱怨。就这样,万师傅收了第一个“入室弟子”,我们团队终于从三人帮升级为四人组。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磨铁娃”成了工作室必不可少的中坚力量,主要负责照片的后期修片。
大半年后,团队又加入了一位新成员,那个人就是老王(后来我发现原来每一个公司都有一个“老王”)。老王是在朋友的推荐下投来的简历,原本并不急着再招人,但因朋友的极力引荐,我决定和他见一面。
从朋友口中了解过一些关于老王的情况:二十九岁,计划结婚中,在旅游公司工作了四年,想辞职出来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很喜欢摄影。我们约在市中心的星巴克碰面,只见一个身高约一米八、高大威猛、单眼皮小眼睛的男人站在我面前:“你好,我是老王。”我大致介绍了一下工作室的近况,初创小团队前期收入较低,完全是自负盈亏,言外之意就是一个临近三十岁有过多年工作经验并且即将结婚挑起家庭责任的男人是不可能会“屈身”来我们这种“小庙”的。老王耐心听完之后,只说了一句:“钱我不在乎的,我喜欢你们的团队,很想加入!”脸上的表情义无反顾,“我已经不小了,并不是头脑发热,也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深思熟虑过才做出的决定。之前的工作也存了些钱,我想在三十岁前再重新开始一次。”后来我才知道,那一天刚好是他二十九岁的生日。“那下周你就先来试试吧。目前摄影师岗位已经饱和了,你就先做摄影助理吧!”“没问题!”他的话让我找不到拒绝的理由,为了证明不是一时冲动,我果断答应了让他入职,心想他应该撑不了多久的,到时候不用我回绝他自己就会知难而退了吧。
之后的日子,在我看来简直就是一场“噩梦”。老王每天从萧山开车到杭州城北的创意园上班,当遇到上午有客人拍摄的日子,如果又恰逢早高峰限行,他就凌晨五点从萧山的家里出门,六点半到公司,在车里睡三小时回笼觉,等客人九点半到了再上楼开工。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快一年,前半年的时间里,因为公司处于创业初期的困难阶段,每个月能够给他的工资只够负担上下班开车的油费。一年后,工作室业务渐入佳境,大家的月收入才逐渐好起来了,他才在公司附近租了房子,不再每天跨一座城池早出晚归。
老王结婚前一晚,大家一起陪他度过了最后一个单身之夜。借着酒劲,他说自己工作那么多年从没这么开心过,那刻我鼻子一酸,问老王:“当初到底为什么那么坚决地要加入我们,这一年你是靠什么坚持下来的?”他又猛灌了自己两杯,说起了矫情的胡话:“我并不是什么富二代,当年在萧山的单位其实干得很稳定,几乎已经到了旱涝保收的阶段,但我不想人生就这样下去了。当时家里人都表示费解,‘一个月轻松稳定工资的工作你不做,非得辞职来和一个连未来都还不确定的创业小团队奋斗,到底是为了什么?’我清楚自己的决定不能让任何人特别是父母为我承担后果,我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我觉得前四年的那些积蓄还够我再追一次梦。这个道理就像为什么会有人乐意放弃八千块的工资来干四千块的活,因为他乐意!虽然每天很累,却从未工作得那么开心。人生很多选择不是因为值得,而是因为甘愿。”
当耳边充斥着“这个社会很现实的”“谁不是明哲保身”之类的论断,我却遇到了一个又一个的例外,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遇到什么样的人。那天聊到最后,老王对我说:“因为我相信你,我也相信这个团队。如果公司有一天能做大,你们是绝对不会一脚踢开我的。我相信我们做的这些事。”
创业之后,听过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好羡慕你们,可以不用再看别人脸色,给别人打工。”每当这时,我都会诚恳地鼓励对方说:“如果愿意,你也可以。”而后,就会听到他们诉说各种舍不得和放不下:当下还不错的工作、刚刚见到希望的买房首付、折腾了多次终于趋于安定的生活……其实能走多远的路,取决于愿意牺牲多少,世间从无万全法,我们的生活,抑或我们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选择来的。当一个人相信并愿意选择去做一些自己真正喜欢的事,他就做到了对得起这只有一次的人生。记得刚辞职的时候,我曾给自己留下退路:如果创业失败,大不了再回单位上班,凭自己的力量总不至于找不到一份工作吧。可是一旦出来了才发现,我根本回不去了。安全感从来不是从一份工作中得来的,而是从对自己的信心中来,所谓的职业安全感也早已过时了,一个人自身的价值和谋生能力才是最终给他带来安全感的关键吧。
当我能够在“打工者”和“老板”这两重身份中适时地做着切换,我才能够正视招聘过程中所遇到的不解与失落。老板不能一味要求员工的付出和理解,毕竟这是你的而不是他们的事业,对他们来说无非是寻找一份工作,求得一份报酬,永远不要试图用要求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遇到老王这样的员工,纯粹是我们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