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用人不妨适时“中庸”(1 / 1)

一般来说,管理者在主观上都希望自己企业的员工团队是由最出色的人才组成的。但实际上,一个完全由优秀的人才所组成的企业,倒不一定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企业。所以,在用人方面,适时地选择中庸之道也未尝不可。

比如说,现在每年的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非常大,常常会出现有许多人竞争一个普通职位的现象,其中不乏高学历、高素质的毕业生。为了成功地进入知名的大企业,很多高学历高素质的毕业生往往降低标准,应聘一些和自己水平很不相称的职位。而在人才汇集的招聘现场,企业往往倾向于将优秀人才“尽入囊中”。比如说,如果一家大公司要招聘一个打字员,其职责是录入、处理各种稿件。实际上,一位职业中专毕业的女孩完全就能胜任这份工作,而且她会非常热爱这份工作,甚至会高兴地向亲戚朋友炫耀自己在一家著名的大企业工作。但如果该企业招聘一位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来做这份工作,可能用不了多长时间,他就会感到乏味无聊,失去工作的兴趣,甚至还不如一个普通的中专生做得好。大多数企业愿意用那些优秀的员工,这是人之常情。但一个完全由优秀人才组成的企业,未必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企业。

松下幸之助就主张雇用中等人才,提倡“70%的求才法”。

1910年,松下公司创业伊始。当时,人们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其中,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占大多数,高小毕业的人很少,初中、高中毕业生更是凤毛麟角。因此,松下公司所能雇佣的员工大多文化水平不高。但是,松下公司总是能够找到合适的人才,而这些人往往不是在学校里名列前茅的好学生。直到在1934年,松下才雇了两名专科毕业生。当然,现在的松下,人才济济一堂,与当初不可同日而语。

松下在创业初期雇用学历低的人才,一方面,是当时的教育状况使然;另一方面,则是源自松下的用人理念,那就是用中等人才,用70%的人才。也就是说,对某一个职位,松下从不选择任用顶尖的人才,而取中等的、可以打70分的人才来用。

很多人对此不以为然。哪家企业不想招最优秀的人才为自己所用呢?哪一家公司的管理者不以自己拥有的顶尖人才而自豪呢?而松下认为,问题往往出在这些顶尖人才。这些人一般比较自负,因此,他们很容易抱怨自己的公司和自己的职位,“在这种烂公司工作真倒霉”、“这么无聊的工作,一点意思都没有”等等。抱有这种心态的人,必然缺乏工作热忱和责任心,工作起来也未必出色。相反,那些中等的、70%的人才,自视不那么高,也比较容易满足。他们会很重视公司给予的职位,会努力地把自己的工作做好。相比顶尖的员工,这些人反倒比较可取。

松下说:“世上没有完满的事情,公司能雇用70分的中等人才,说不定反而是公司的福气呢,何必非找100分的人才呢?”

在此,我们并不是要否定优秀人才的作用,而是从一个侧面说明,让优秀的人才扎堆儿未必是件好事。

优秀人才的调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互相排斥和对立的现象时时会发生。虽然企业需要大批的精英,但雇用太多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不一定对企业有利。因为在企业中,与他们地位相称的职位往往很少,一旦没有合适的职位,这些优秀的人才很可能就会因不满意而辞职。所以,用人时不妨选择“中庸之道”。为了企业高效地运转,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在事前进行合理的调配,别让优秀的人才扎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