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生意的战略战术和方式方法不胜枚举,但能够借力用力显然不是什么样的商人都能做到的,惟借力乃修炼谋术之道的至高境界。商人要想提升自己的经商层次,借力是一条必经之路。只有巧于借力,练就四两拨千斤的技巧,才能借力而用以博取更大的利益。
1.做生意既要会借又要敢借
清朝末年,陕甘总督左宗棠奉命出师新疆平叛。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好仗就要有好后勤。归根结底是要有钱。可当时清政府由于多年战乱拿不出钱,左宗棠所管的陕甘两省又是出名的贫困地区,钱从何来呢?
没钱又要花钱只有借,左宗棠委托著名大商人胡雪岩从外国银行贷款,终于筹措到足够的军费。
正是由于靠借来的钱,左宗棠及时出兵西北,捍卫了国家的主权。
借,作为一种做生意的战术方法绝不是一出一入那么简单,因为别人的钱不会轻易放进你的口袋。要善于出奇招、出险招。
从一位穷苦的律师成为家财亿万的巨贾,阿克森就是靠借贷赚钱起家的。
20世纪60年代,28岁的阿克森还在纽约自己的律师事务所工作。面对众多的大富翁,阿克森不禁对自己清贫的处境感到失落,这种日子不能再过下去了,他决定要闯**社会。有什么好办法呢?左思右想,他想到了借贷。
他来到律师事务所,处理完几件事后,关上大门到邻街的一家银行去。找到这家银行的借贷部经理,阿克森声称要借一笔钱,修缮律师事务所。在美国,律师因他们的人头熟、关系广、收入高、有很高的地位。因此,当他走出银行大门的时候,他的手中已握着1万美元的现金支票。
阿克森又进入了另一家银行,在那里存进了刚刚才拿到手的1万美元。完成这一切,前后总共不到1小时。
之后,阿克森又走了两家银行,重复了刚才的做法。
这两笔共2万美元的借款利息,用他的存款利息相抵,大体上也差不多少。几个月后,阿克森就把存款取了出来,还了债。
这样一出一进,阿克森便在4家银行建立了初步信誉。此后,阿克森便在更多的银行玩弄这种短期借贷和提前还债的把戏,而且数额越来越大。不到一年光景,阿克森的银行信用已十分可靠了。凭着他的一纸签条,就能一次借出10万美元。
信誉就这样出来了。有了可靠的信誉,还愁什么呢?
不久以后,阿克森又借钱了,他用借来的钱买下了费城一家濒临倒闭的公司。60年代的美国,是充满机会的好时光,只要你用心,赚钱还是丝毫没有问题的。8年之后,阿克森拥有的资产达1.5亿美元。
如果你既拥有阿克森那样聪明的借贷大脑,又有拉江·皮莱那样的借贷胆量,你的经商之路将会一片坦途。
亚洲饼干大王拉江·皮莱与其说他是饼干大王,倒不如说他是借钱大王。他的公司在1991年营业额达到7亿美元,但他却负债累累。1992年,皮莱公司的负债额高达1.15亿美元。相比之下,你借的钱又算什么呢?
不要怕借钱。只要你气魄够大,信心够足,选准切口,你就会大有赚头。皮莱公司虽然借贷额高,但他却不会被债务压垮。他把借来的钱,集中投资在不会发生衰退的粮食业上。人们总要吃呀!这样,皮莱就不会有竹篮打水的危险。
我们说借是做生意的基本素质,不管是数以亿计的大生意,还是日进锱铢的小买卖,你那根“借”的商业神经必须时刻紧绷着。为此,经商者必须充分理解“借”的丰富内涵并活用之。当然,像上例中讲到的借术实属险招,只供参考,不可照搬,因为这样的借术只能给它的创造者提供成功,而对模仿者一般是比较吝啬的。
【谋术深解】
钱找钱胜过人找钱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贷是商人最好、最快捷的赚钱方法,如果你拥有了赚钱的机会却手头拮据,借用他人资金能帮助你把握住机会,达到自己的目的。借贷做生意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条致富之路。
很多人认为要先有足够的钱,才有资格谈投资,其实不然,投资创业人人可能。没钱怎么办?借!投资理论的最高境界是“举债投资”。银行的功能,就是让那些不立足于投资的人存钱,而让那些善于投资的人利用这些钱去赚钱。
2.利用朋友的力量
王欣是一家贸易公司的老总,平时为人开朗,喜欢结交各界朋友。
一天,他接到一个朋友打来的电话,告诉他时下俄罗斯羽绒帽十分走俏,可惜他的那位朋友没有外贸专营权,没法做,所以告诉了王欣。
王欣立刻组织了一批羽绒帽发往俄罗斯。当别的商家获得消息开始往俄罗斯发货时,王欣早已从中大赚了一笔。
之后,王欣在一次聚会中感叹道钱,他生意的成功全是朋友帮忙的结果。
朋友往往是商人借力的必然选择。但即使能顺利借到朋友之力,也只有充分运用谋划之术的商人才能把借来之力发挥到极致。
商务运作过程中,最基础的工作,应该是资金的筹措。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做生意一定先要有本钱,生意越大,所需的本钱也就越大,这是谁都知道的道理。就商务运作的实际情况来看,当然最好是有多大本钱做多大的生意,或者想做多大的生意就先去尽量筹集多大的本钱。在一般人想来,手上分文没有,却一上手就要做大生意,而且居然就做成了,这一定是一个神话。
一代商圣胡雪岩就给我们留下了这样一个神话。
胡雪岩要开自己的钱庄,对外号称拥有本钱20万两,其实,此时的胡雪岩真正是身无分文。不要紧,胡雪岩心里有底,这个底就是他有一个做官有势、肯帮自己的至交王有龄。王有龄已到浙江任海运局坐办,但除了让胡雪岩有了一点官场势力之外,银钱方面事实上也还没法帮他多少,而胡雪岩的钱庄要开办得有点样子,至少需要5万两银子。
但胡雪岩仍然要把自己的钱庄开起来。在他看来,眼前只要弄几千两银子,先把场面撑起来,钱庄的本钱,不成问题。
胡雪岩有如此把握,是因为此时他心中已有了自己的成算,这“成算”也就是所谓“借鸡生蛋”。
“借鸡生蛋”,说穿了,也就是拿了别人的银子,做自己的生意。此时的胡雪岩想到了两条“借鸡”的渠道。一条渠道是信和钱庄垫支给浙江海运局支付漕米的20万两银子。王有龄一上任,就遇到了解运漕米的麻烦,要顺利办成这一桩公事,需要20万两银子。胡雪岩与王有龄商议,建议让信和先垫支这20万,由自己去和信和相商。这在信和自然也是求之不得。一来王有龄回到杭州,信和“大伙”张胖子正巴结着胡雪岩,二来信和也希望与海运局接上关系。一方面海运局是大主顾,为海运局代理公款往来必有大赚;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海运局是官方机构,能够代理海运局公款汇划,在上海的同行中必然会被刮目相看。声誉信用就是票号钱庄的资本,能不能赚钱倒在其次了。有这两条,这笔借款自然一谈就成。本来海运局借支这20万只是短期应急,但胡雪岩要办成长期的,他预备移花接木,借信和的本钱,开自己的钱庄。
胡雪岩“借鸡生蛋”的第二条渠道,则是一个更加长远的渠道,那就是借助王有龄在官场的势力,代理公库。胡雪岩料定王有龄不会长期待在浙江海运局坐办的位置上,一定会外放州县。到时候他可以代理王有龄所任州县的公库。按惯例州库、县库公款往来不付利息,等于白借公家的银子开自己的钱庄。他把自己的钱庄先开起来,现在虽然大体只是一个空架子,但一旦王有龄外放州县,州县公库一定由自己的钱庄来代理,那时解交省库的公款源源而来,空的也就变成了实的。
就这样,胡雪岩先借王有龄的关系,从海运局公款中挪借了五千两银子,在与王有龄商量开钱庄事宜的第二天,就着手延揽人才,租买铺面,把自己的钱庄轰轰烈烈地开起来了。
胡雪岩这一招“借鸡生蛋”,真如变戏法一般。不过,生意场上的戏法如何去“变”以及“变”得好坏与否,又的确显示着经营者的眼光、胆略和技巧的高低。
资金筹措方面借王有龄官场势力一蹴而就,在钱庄的经营方面,胡雪岩也打算背靠王有龄这棵大树大干一番。
胡雪岩决定学竞争对手的长处为己所用。存款方面没有山西票号那样的有利条件,但在放款生息方面却大有文章可做。
当候补知县、“本班”的实缺一天也没做过的王有龄一跃而为湖州府知府时,阜康钱庄自然就由空转实了。这时,胡雪岩开始实施他的大胆放款计划了:第一是放给做官的。由于路途艰难等原因,这几年官员调补升迁,多不按常规,所谓“送部引见”的制度,虽未废除,却多变通办理,尤其是军功上保升的官员,有不少是在地方上当了巡抚、道台这样主持一省钱谷、司法的大员,而未曾进过京的,或者在当地升迁从一地到另一地的,一般少不了需要一笔盘缠和安家费。这些钱一不愁赖账,二不愁利息不高。
第二项放款是放给那些逃难到上海来的内地乡绅人家。这些人多是祖上留下大把家私,有不少现款、细软带在身上。但不少人日久天长,坐吃山空,这些人借款可用他们的地契来抵押。
后来,胡雪岩要做生丝生意,谈妥自己出一千两银子做本钱,让阿珠的父亲立马就在湖州开一家丝行坐地收丝。但此时却遇到了一桩麻烦:开丝行要领“牙帖”,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营业执照。
按惯例,丝行牙帖要由京城里发下来,来去最快也得三个月。新丝都在四五月间上市,这个时候,乡下正是青黄不接的当口,蚕农都等钱用,同时新丝存放时间长了会发黄,价钱上会打折扣,因此都急着脱手。此时已经是四月末了,如果等着牙帖,会耽误收丝。而且,丝行生意多是一年做一季,错过一季也就只好等到来年。当老张把这一情况告诉胡雪岩时,胡雪岩当时就有些发急,他要求老张回到湖州想办法,哪怕花上三五百两银子的租金租一张牙帖,也在所不惜,一定先把门面摆开来,他月半左右就要到湖州收丝。
胡雪岩如此着急,自然有他个性上的原因,他办事总是只要想好了就马上着手去办,绝不拖拉。但此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已经有了自己一套周密的盘算:他要用在湖州收到的现银,就地买丝。王有龄此时已经得到了外放湖州任湖州知府的肥缺,马上就要走马上任。而此时胡雪岩的阜康钱庄也已经立起来了,王有龄既到湖州,也必然要让他的阜康钱庄代理湖州府库的“收支”,这正是胡雪岩开办钱庄之初就设想好了的。王有龄一到湖州,第一件事当然就是征收钱粮,将有大笔需要解往省城杭州的现款入到他的阜康钱庄。他要来一次移花接木、移东补西的生意运作,即用湖州收到的现银,就地买丝,运到杭州再脱手变现,解交“藩库”。反正只要到时有银子解交“藩库”就行,对公家不损一毫一两,对自己却是可以无本求利的买卖,何乐不为!
胡雪岩成功了,由一个两手空空、上顿还愁下顿吃的下等人一跃成为千金散去还复来的大老板,靠的是朋友王有龄的帮助。实际上,我们的目光不应仅停留在那个肯以自己的仕途为代价死帮胡雪岩的王有龄身上,在这里胡雪岩如何借用王有龄之力才是他的高明之处。一个人一生中像胡王这样的朋友关系难得碰上,不能只是一味埋怨自己没有胡雪岩的好运,如果你不具备他们那样高超的借力手段,天上掉下一个这样的关系给你你也未必会用。
【谋术深解】
人脉就是财路
在商场中,多一个朋友就多一条路。成功的商人总是广交朋友,利用朋友的力量寻觅商机然后发展自己。“广交朋友”是商人从商最大的生意经。
生意人需要确立这样一个信念:在世界上的各个角落都有你的人脉,人脉的宽与窄直接影响你成就的大与小。
世界上的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你的朋友,这些朋友对你都有非常大的价值。—个人的事业成功,80%来自于与别人相处,20%才是来自于自己的心灵。人际关系专家卡耐基曾经说过:“一个人成功与否,85%来自于与他人相处。”人是群居动物,人的成功来自于他所处的人群、所在的社会。人脉就是生产力,人脉就是生意人赖以生存的钱脉。
人脉的重要价值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现优势互补
世界上只有完美的团队,没有完美的个人。集体的智慧永远大于个人的智慧,集体的力量永远大于个人的力量。个人即使再完美,也难免会有一些缺点,即所谓人性的弱点。在一个团队当中,每个成员都可以优势互补。
(2)人脉是你墙上的一面镜子
人脉是一面镜子,他们会发现一些你根本没想到的错误,他们会告诉你什么是有趣的,什么是观察入微的,什么是有碍礼节的,以及你写的“行销企划”、“广告文案”或一些推销技巧是否有效等等。
(3)透过人脉了解你的竞争对手
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你必须掌握竞争对手的特点、动向,比如他们是否重视教育训练?是否鼓励员工进修以加强他们的技能?他们在同业中的名声如何?是否参加商展?有没有加入商业性组织?
你的人脉网是了解这些信息的最佳渠道,而且大部分真实可靠。你的朋友只会帮你,而不会去帮你的竞争对手。
3.在对所借之力的寻找中尽显借力的手段
一名商人打算到伯爵的领地内经商,但他担心伯爵不允。
一个偶然的机会使商人了解到伯爵喜欢赛马,他便托人从远方购得一匹好马,他先在赛马比赛中凭好马击败了伯爵,又借机将好马送给伯爵。伯爵平白得到了良驹十分高兴,宴请了商人。席间,商人乘机提出经商一事,并允诺上缴税金,伯爵高兴之余一口答应。
商人借马为媒介,成功的达到了自己的愿望。
背靠大树好乘凉。“大树”是“死”的,人是活的,所以,要深刻理解“寻找”二字的含义。
胡雪岩找到左宗棠这棵大树做靠山,借用其力成就自己红顶商人的一番“伟业”,显示了胡雪岩高超的借力手腕。
胡雪岩靠王有龄起家,并成商场上呼风唤雨之势。但1862年王有龄守杭州时被太平军破城而自杀,胡雪岩顿时成为一只失恃的孤雁。
此时的胡雪岩,已踏上“官商”之路,王氏既去,但他不能一日无靠山。他不得不寻找更有价值的人物。这时,他将目光投向了闽浙总督左宗棠。
此时左宗棠正忧心忡忡,杭州连年战争,饿死百姓无数,无人耕作,许多地方真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自己带数万人马同太平军征战,自己的几万人马吃饭成了个大问题。
正在考虑之时,手下人报,浙江大贾胡雪岩求见。左宗棠乃传统的官僚,有“无商不奸”的思想在脑中作怪,而且他又风闻胡氏在王有龄危困之时,居然假冒去上海买粮之名,侵吞巨款而逃。心想此等无耻的奸商,本该不见他,无奈蒋益澧的面子,只得待了半天,才懒洋洋地宣胡雪岩进见。
胡雪岩一进去,就察觉到气氛不对,随即告诫自己小心谨慎。
胡雪岩坐定之后,左宗棠直截了当地问起当年杭州购粮之事,脸上显出肃杀之气。胡雪岩这才如梦初醒,赶紧把事情从头到尾讲了个清清楚楚,说到王有龄以身殉国,自己又无力相救之处,不禁失声痛哭起来。
这番话使左宗棠明白自己误听了谣言,险些杀了忠义之士,不禁羞愧不已,反倒软语相劝胡雪岩。
胡雪岩见左宗棠态度已有松动,急忙摸出2万两藩库银票,说明这银票是当年购粮的余款,现在把它归还国家。他解释说,这巨款本应属于国家,现在他想请求左帅为王有龄报仇雪恨,并申奏朝廷惩罚见死不救又弃城逃跑的薛焕。这符合常情的恳求,左宗棠欣然答应,并叫管财政的军官收下了这笔巨款。
2万银票对于每月军费开支10余万的左军来说虽是杯水车薪,但毕竟可解燃眉之急。胡雪岩清楚地知道左宗棠想要的是什么,所以不失时机地掏出银子,为自己挣得了左宗棠的好感。
收下胡雪岩的银票后,胡雪岩对王有龄的忠心使左宗棠非常佩服,立即叫人上茶,和胡雪岩闲聊。胡雪岩大赞左帅治军有方,孤军作战,劳苦功高。胡雪岩说话有分有寸,当夸则夸,要言不繁,让人听起来既不觉得言过其实,又没有谄媚讨好的嫌疑。左宗棠听得眉飞色舞,满脸堆笑。胡雪岩见左宗棠已被自己的话吸引,他想,只要实事求是地奉承恭维,左帅还是能够接受的。如果拉他做靠山,往后的生意更会如日中天。主意拿定后,他抛砖引玉,话锋一转,指责曾国藩只顾自己打算,抢夺地盘,卑鄙无义。气愤地谴责李鸿章不去乘胜占领唾手可得的常州,而把立功的机会让给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做人情。胡雪岩有根有据的指斥引起了左宗棠的共鸣,左宗棠在心中对胡雪岩更有好感了。
过后,左宗棠亲自将胡雪岩送出去,他认为胡雪岩不仅会做生意,而且还对官场非常熟悉,是一个大有作为的能人。难怪杭州留守王有龄对他如此器重。然而,粮食问题仍像幽灵一样萦绕脑际,缠得左宗棠心急如焚,愁眉不展,一连几天都没有想出个好办法。
其实胡雪岩在这次拜会之后,就筹划着如何帮助左宗棠解决粮食以解眼下之急。他迅速到上海筹集了上万石大米运回杭州,一部分救济城里的灾民,另一部分现粮送到了军营。
这万石大米真是雪中送炭,不仅救了杭州,而且对左宗棠肃清境内的太平军也助了一臂之力。左宗棠捋着花白的胡须,连日紧皱的双眉舒展了,他高兴不已,内心总觉得过意不去。他说:“胡先生此举,功德无量,有什么要求,无妨直说。我一定在皇上面前保奏。”胡雪岩大不以为然,他说:“我此举绝不是为了朝廷褒奖。我本是一生意人,只会做事,不会做官。”
“只会做事,不会做官”这一句话可当真说到了左宗棠的心坎上了。左宗棠出自世家,以战功谋略著名,在与太平军的浴血奋战中,更是功绩彪炳。所以平素不喜与那些凭巧言簧舌、见风使舵之人为伍,对这些人向来鄙夷不屑。此时一句“只会做事,不会做官”顿使左宗棠感觉遇到了知己。对胡雪岩顿时更觉亲近,赞赏之意溢于言表。
粮食的问题得到解决,但军饷还没有着落。军饷像重担一般压在左宗棠的心上。由于连年战争,国库早已空虚。两次鸦片战争的巨额赔偿犹如雪上加霜,使征战的清军军费自筹更为困难。左宗棠见胡雪岩如此机灵,于是请胡雪岩为他想法筹集军费。胡雪岩一听每月筹集20万两的军费,感到非常棘手,但是他明白如果能够顺利筹集,左帅对自己会加倍信任。胡雪岩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便把自己的想法全盘告诉了左宗棠。
原来,太平天国起义十来年,不少太平军将士都积累很多钱财,如今太平军败局已定,他们聚敛的钱财不能带走。应该想法收缴,但由于这些太平军不敢公开活动,惟恐遭到逮捕杀头,常常躲藏起来。胡雪岩认为左帅可以闽浙总督的身份张贴告示:令原太平军将士只要投诚,愿打愿罚各由其便,以后不予追究。
左宗棠心有灵犀一点通。这确实是个好办法,既收集钱财,又能笼络人心,一箭双雕。不过,如此做法还没有先例,如果处理不周,后果不堪设想。左宗棠将心中的顾虑和盘托出,胡雪岩忙出妙策。他的理由是:太平军失败后,很多人都要治罪。但人数太多株连过众,又会激起民愤,扰得社会又不安宁,这与战后休养生息的方针背道而驰。最好的处置就是网开一面,给予出路。实行罚款,略施薄刑,这些躲藏的太平军受罚后就能够光明正大做人,当然愿罚,何乐不为。
左宗棠对胡雪岩的远见卓识钦佩不已,当即命胡雪岩着手办理。回去后,胡雪岩立即着手,张贴布告,晓之以义。不多久,逃匿的太平军便纷纷归抚,一时四海闻动,朝廷惊喜。借助这一机会,阜康钱庄也得利不少,胡雪岩更是四品红顶高戴,成了真正的“红顶商人”。
通过这件事,左宗棠既了解了胡氏的为人,也了解到胡氏办事的手段,知道这确实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于是倾心结纳,倚之为股肱,两人很快成为知己。
由于有了左宗棠这个大靠山,胡雪岩衰败的生意很快有了生机,而且比以前发展更快。十数年间,左宗棠的购置弹药、筹借洋款、拨饷运粮,无一不经其手,以这种大势,求十一之利,胡雪岩的事业亦如日中天,财富也从数十万银转而至数百万进而至数千万。
由胡雪岩与左宗棠的交往我们看出,所培植的对象的实力越雄厚,能够倚靠的力量也就越大。胡雪岩在失去王有龄的帮助后没有坐等,他知道必须尽快找到一个新的供自己借力的靠山,而他一旦选中声势如日中天的左宗棠,便不顾左对自己的成见,运用自己的智慧轻轻松松地靠了上去。有了左宗棠这棵大树,胡雪岩的成功也就水到渠成了。
【谋术深解】
要有一手善于借力的绝活
想借用他人的力量来为自己的生意服务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很多人并非轻易能够被打动的,要让他们为自己帮忙,就得动脑筋,找对方法才能借到力。
在生意场上,促进人际沟通的方法很多,如饮酒聚会、打电话、送礼物、送传真等各种方法。然而,逐一掌握这些方法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而且也因其太过于“庸俗”往往难以发挥奇效。如果利用各种方法来谋求促进人际关系,那么单就维持人际关系就足以让你手忙脚乱,耗费巨大的精力。与其如此,不如只专攻自己最拿手的一项。
在各种促进人际沟通的手段里,先找到你最不会感到排斥的一项。倘若你不擅文笔,不妨善加利用电话沟通,反之,也可以决定在贺年卡上下功夫,总而言之,专心致力于某一项最重要。如果各项方法都想尝试,结果可能样样均告半途而废。
为了促进人际沟通,心存“自己总是不合情理”的想法十分重要。反之,如果自认“我不论对谁都能问心无愧”,必将流露出自满的态度。
这种人在别人稍有不合情理时,认为“居然蔑视我煞费苦心维持交情”,由此而心生不满。而且,也会持“全世界都是一些不知礼法的家伙!”这种扭曲的正义感。如此一来,别人也将对你产生这种“好难相处的人啊”的印象。
大体说来,只因对方偶尔拒绝应酬或忘了写回信,就嘀嘀咕咕抱怨不停的人,根本称不上是真正的朋友。一旦感觉自己不合情理时,固然有必要利用别的场合维持联系,但如果彼此都各自怀抱想实现的梦想时,自然抽不出时间来逐一应酬对方。如此一来,当然会变得人际关系不佳,借力更无从谈起。
4.借力要善于利用双方优势
犀牛和犀牛鸟是自然界中合作最好的一对伙伴,它们往往生活在一起。
每当犀牛进完食后,犀牛鸟便不辞劳苦地负责清除犀牛牙缝里的食物残渣,并以此为食。同时,犀牛身上的“清洁”工作也由犀牛鸟负责,许多想在犀牛身上寄居的小虫子都成了犀牛鸟的美味。
犀牛和犀牛鸟各自发挥优势,彼此共存传为动物王国的佳话。
在中国的电脑圣地中关村,提起柳传志和他所创立的“联想”恐怕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确,于公——上百亿元的年销售额,于私——上亿元的身家这都不是一般人能轻易达到的创富高度。经商取得如此成就,头上的光环自然多多,但在这光环笼罩之下的,是他不平凡的创业和发展历程,其中最为他自己庆幸的就是在联想创业之初就“借”到了一块金字招牌。
1984年11月1日,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联想集团公司的前身成立。在当时还属偏僻之地的中关村又多了一家实在不起眼的新公司。柳传志和另外10个被认为不太安分的知识分子在这里开始摸索赚钱之道。
当时公司的基本状况是: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加上一间20平方米的小平房,以及端着计算所“铁饭碗”的11个人。创办初期,与“两通两海”相比,这家公司实在不起眼。那时候到政府部门开会,联想的总经理总是早早到场,坐到第一排。如果有机会讨论,一定要抢着发言,目的是引起领导的注意以便得到支持。
很明显,这是一家地道的国营企业,因为投资少、规模小,也许投资者并没有指望这个小公司能干出多么大的事情来。但国有这一点,对于刚刚诞生的这个小企业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柳传志他们非常清楚,国营企业在很多方面都具有民营企业不可比拟的优势,正是基于这一点,柳传志才能发挥自己的优势,用活用足政策,把联想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发展成一个举世瞩目的大企业。
成立前期,柳传志和创业同事们考虑,计算所只投资是不够的,更主要的是应该放权。于是他们向所里提出要三权:第一是人事权,所里不能往公司塞人。第二是财务权,公司把该交国家的、科学院的、计算所的资金上缴以后,剩下的资金支配所里不要管。第三就是经营决策权,公司的重大经营决策由自己做主。
虽然投资不多,但在柳传志的要求下计算所将三件宝交给公司:一是下放人事、财务和经营自主权,也就是在机制上保证后来柳传志所说的“民营”。二是保证所里上千名科技人员做公司后盾。这一点在当时可能并不觉得有多么重要,因为中科院是知识分子扎堆儿的地方,也许还有人觉得是计算所在甩包袱,但是,高素质的创业人员,可能是当时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最大的财富。当然这是双刃剑,众所周知,知识分子是有思想爱思考的人,不好管理,用得好可以带来效益,用得不好也可能出现内耗。三是给一块“中科院计算所”的金字招牌。这是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重要的无形资产,有了中科院计算所这块国内计算机界的顶尖招牌,对公司发展业务肯定有很强的支持作用。因此,柳传志一直到1988年还在强调“我们是官办公司”,那是一块“金字招牌”,他们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个优势,也充分地利用了它。
在当时的市场条件下,国有企业最大的好处是贷款容易、税收优惠,以及有商业信誉等等。回顾联想集团的发展历程,国有优势的发挥,在联想发展的关键时刻往往是功不可没。柳传志曾直言不讳地说:“1988年我们能到香港发展,‘金海王工程’为什么去不了?因为它是私营的,而我们有科学院出来说话:‘这是我们的公司。’”香港联想开业三个月就收回90万港元的全部投资,第一年营业额高达1.2亿港元,“国有”的优势再一次得到体现。甚至在企业发展的后期,联想还一如既往地享受着“国有”的恩惠,与政府成功地合作、开发并实施了诸多的合作项目。
一次,中国科学院进口了500台IBM计算机要配给其下属的上百家研究院。王树和、柳传志几位得知后,和李勤天天跑中国科学院。当时的信通公司等也在争这笔业务,但是,李勤他们给出只收价格4%的维修服务培训费,使其他公司觉得没法做。新技术公司有很多人曾经参与过我国大型机的研制,技术力量很强,加上这些人的努力,一趟一趟地跑,终于感动了中科院,于是科学院把这500台计算机的验机、培训、维修的业务交给了联想。
联想就这样迎来了第一桩大生意。500台计算机把两间小屋堆满了,由于场地小,排不开,只好腾出一间屋子验机。其他人便都挤在另一间小屋子办公。这笔业务做得非常不容易,做完之后,扣除3%的成本,只剩下1%的利润,但是,由于李勤他们服务、培训等工作做得非常出色,得到了用户的好评,最终把他们的服务费涨到了7%。于是终于挣到了公司的第一笔巨额利润——70万元。
赚这笔钱主要靠的是技术,是以验机、培训、维修机器等为主要服务内容,采取出卖技术劳动力的方式赚取的。
第一桶金的掘得是因为发挥了新技术公司的长处,利用自身的知识和技术,并且也是靠着中科院这个背景,这两点优势在中科院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的创业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谋术深解】
一定要把借力发挥到最佳
借力不容易,把借到的力用好更难。用好它就得仔细分析好双方的优劣,然后再优势互补,以发挥所借之力的最大功效。成功商人不仅是一个善借者,更将是一个善用者。
虽然人生得意、财源滚滚是每个人都梦寐以求的,然而,却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易得到的。这是因为个人的力量相对于社会整体而言实在太弱小了,以至于单凭一己之力几乎无法实现。但如果你懂得借路而行,就可以做到以小博大。
在生意场的打拼中,借力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其形式各种各样,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利用别人的力量优势达到自己的目的。
“草船借箭”的故事,流传千古,成了借外力成功的经典,这是因为对方的箭正是己方所急需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任何人都需要借他人的力量成事。正如卡耐基墓碑上刻的一句话:“这里躺着一个人,他明白如何集合比他能干的人在他身边。”
大凡成功者必善于利用他人之力,从而使自己拥有一双能翱翔寰宇的羽翼,比别人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5.以己之短借人之长
狼的两条前腿长,可后腿短;而狈正好相反,狈的前腿短而后腿长。单凭它们各自的力量都无法爬过牧羊人所建的篱笆。
经狐狸介绍,狼和狈相识,便约定以后一起去偷羊。
狼和狈到了牧羊人养羊的篱笆旁,狼跳在狈身上,狈支起了两只后腿,狼则伸长两只前爪,正好搭上了篱笆。狼进入羊圈后打开了门放狈进来,狼和狈均叨了一只羊离开。
由于狼与狈的合作,牧羊人所养的羊一只只减少,而狼狈为奸的俗话也传开了。
有了借力的思路,还要有借力的技巧。技巧之一是找到双方的互补点。瞎子之所以会背瘸子,是因为自己有两条会走路的腿,而对方有一双会看路的眼睛。
柳传志和他的“联想”在发展过程当中依靠瞎子背瘸子的借力战术,曾经跨过了两道至关重要的坎儿,也是在跨过了这两道坎儿之后,“联想”才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第一次是利用自己熟悉国内市场的优势做外国品牌的代理,从而通过借用别人的品牌优势拓展自己的销售渠道,增强了企业实力。
1987年,中国电脑市场只有为数不多的四五种美国品牌电脑以及技术性能相对落后的国产电脑。已经解决西文汉化问题而获得巨大发展的联想集团此时面临着三种选择。一是继续进行单一的联想汉卡的推广销售。这显然是一种不思进取的选择,因为汉卡市场毕竟有限。二是以汉卡为龙头,研制开发自己的电脑,以汉卡带动电脑销售。这在当时看虽然是有利可图的选择,但面临着几个问题:企业实力不够,开发电脑整机需要的资金投入公司当时难以承担;对世界电脑技术的发展不熟悉,即便生产出自己的电脑,从长远来看可能会因为先天不足而没有大的发展前途;由于“联想”是一家计划外企业,当时的国家政策也难以支持它生产电脑。三是结合中国国情,选择一种质量性能价格比较合适的外国电脑,以汉卡带动电脑销售并使之成为大陆的主导型电脑。这样做的好处在于:第一,投资少,利于积累资金;第二,便于了解世界电脑的先进技术,积累市场经验;第三,便于建立自己的全国销售网络。最终柳传志选择了第三种方式,并与美国AST公司结成战略伙伴关系。
按柳传志的计划,第一步,通过代理将世界真正优秀的产品引进来;第二步,在适当时候把生产线引进来,实现生产环节本地化;第三步,进一步实现技术转移,大大缩短与代理产品的技术差距,实现相关技术的本地化。最后的事实是代理业务不但发展了联想自己,也为中国的整个计算机产业作出了贡献。在联想和我国其他计算机企业一道奋起直追下,我国计算机应用水平真正实现了与世界同步;并同时促进了我国代理行业的发展。联想是最早将代理制引入中国的企业之一,也是最早通过签订代理协议规范代理商行为的企业。
对“联想”来说,代理业务在其发展史上功不可没。可以说,没有代理业务,就没有今天的联想电脑和联想激光打印机,就没有出色的“联想”管理经验和成功的渠道管理。
最重要的是,代理让柳传志和“联想”学到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并培养了人才。
另一次是“联想”在香港的发展。
1988年,整个中国都处在高速发展的氛围中,国内经济环境既繁荣又混乱,许多客观情况都限制着民营科技企业向产业化发展。
柳传志已经学会了做贸易,打通了渠道。但他并没有满足,他在通过细致的国内外市场调查之后,毅然制定了进军海外,以国际化带动产业化的发展战略。他要自己进行生产。“因为我们是计算所的人,总觉得自己有这个能力做。但当时是计划经济,联想很小,国家不可能给我们生产批文,我们怎么说都没有用,因为潜在的能力没有人相信。我们决定到海外试试,海外没有计划管着你。就这样,我们把外向型和产业化并作一步跨了。”
1988年,柳传志一行几人来到香港,手里只攥了30万港币。因此到香港后也只能和在中国大陆一样,先从做贸易开始。通过贸易积累资金,了解海外市场。
当时,“联想”进军海外市场的条件并不完全成熟,他们虽然有技术和国内大本营作后盾,但是他们对国际计算机市场却一无所知,就好比一个身强力壮的“瞎子”。与联想合资的香港导远电脑公司的几位年轻港商毕业于英国伦敦帝国大学理工学院,资金与科技实力不够,但对国际市场的竞争规律一清二楚,就好比一个心明眼亮的“瘸子”。
让这两个不完美的“残疾人”完美地结合起来,让“瞎子”为“瘸子”做腿,让他们站立然后跑;让“瘸子”为“瞎子”做眼,看清世界,找到方向。“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以不完美的个体做完美的“组合”,这就是柳传志和“联想”的“瞎子背瘸子”策略。
柳传志在回忆当时的情形时说:“1988年我们带了30万港币到香港,同当地两家公司合作,总投资90万港币,办了一家香港联想电脑公司。那时在香港开公司成立大会,也就是4月1日,我在记者会上讲,我们计划一年要完成营业额1亿港币。记者就问我们有多少本钱。我们说有90万的股本,当时没说利润,结果所有记者脸上的表情都很明显,似笑非笑,绝对不以为然,觉得又是大陆来的人说大话。时隔一年以后,我们完成了1.2亿元港币。事实证明,我们不是说大话。”
对于钱具体怎么赚的,柳传志说这不是秘密,很简单。当时他们的三家公司分别是中科院计算所、中国技术转让公司、香港导远公司。一家在国内有技术,另一家公司有可以做资金担保的雄厚背景,香港公司掌握了海外销售渠道。当时他们主要销售一家美国公司AST刚刚引进中国的机器。当时计算机与今天不同,今天的计算机因为竞争激烈已经成了新鲜水果,像荔枝一样不能搁,一搁就贬值,那时却都是干果,搁些时间也没问题。如果他们每月可以卖200台,他们订货订400台。因为北京联想还可以销200台。万一香港的200台谁都没卖出去,顶多下个月北京公司再接着卖。这样,多进货价格就大大不同。价格能差40%。后来他们做到每个月销售两千多台。那一年他们卖了两万多台,进价又比别家低得多,便有了很大利润!所以第一年他们愣是做了1.2亿元港币的营业额,净赚了一千多万。
当时,大陆有不少公司也与香港有着合作,但多不愉快。联想的成功无疑证明了策略的正确。这一开头的喜人成绩不但给联想的海外发展增添了信心,也在内地和香港大企业合作方面做出了表率。
【谋术深解】
互补的合作能够双赢
用自己的长处来弥补别人的短处,拿别人的长处来克服自己的短处。在合作中谋发展,在互补中谋前进。这样双方都能做大,做强,做长久。
商业活动最终目的在于发展自己,但是纯粹不顾别人的自我发展是不可能的。正如人具有社会性而必然会受到周围人群和社会变化的影响一样,单一企业的发展也要受到行业发展、企业发展的影响。社会生活是个大舞台,颇像莎士比亚描写过的那种情景一般:“所有的男女都在这儿扮演角色。”每个人都有他们各自登场表演的入场券,他们结成一支互为影响的群体,汇成一股人流,摩肩接踵地在众目睽睽下表演着。企业也如此,具有社会性或群体性。竞争只是企业活动的一个方面,即表现企业个性的方面,而合作则是企业活动的另一个方面,即表现企业群体性的方面。当今社会竞争空前激烈,如果不存在“大鱼吃小鱼”的前提,竞争的双方要是不顾对方的死活,死拼到底,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只会出现两败俱伤的结局。如果双方在必要时候采取合作对策,也许对双方都有利,因此在商业活动中提倡互惠原则是必要的。
买卖双方中,卖方想赚钱,买方想省钱,表面上看这是一对矛盾,但是买卖双方的关系也是通过这种“赚”与“省”的关系而发生的,两者又在统一体中,没有了任何一方,买卖关系就不存在了。以长远之计去维持这种关系,就需要考虑双方互惠的原则。
6.借力之要在于借势
古代,一名国王修建陵墓要用一块巨石。一群苦役受命运输巨石。但巨石实在太大了,凭苦役们的力气根本抬不动它。若是耽误了期限,苦役们将会受到严重的责罚。
正当他们一愁莫展时,一名学者经过这里。当他得知苦役们的困扰后,便让苦役砍下一棵棵圆木,放在巨石下面,然后再拉。
借助圆木轮轴的作用,巨石终于能运走了,苦役们按时将巨石送到了地点。
到什么山头烧什么香。借到了“势”,也就借到了在这个山头来去自如的通行证。
要把生意做大,“势”是不能不借的。新到一地,你要借用人家的“地势”,涉足一个新的行业,要借用行业老大的优势,这里我们仍然不能不提到胡雪岩,因为他实在是个善于借势的高手,除我们所熟知的官势之外,可以说胡雪岩做到了借一切可借之势为自己的生意张目。
在商言商,胡雪岩借得最多的是商势,即商场上的势力。
胡雪岩借商场势力的典型一例是在上海,他垄断上海滩的生意,与洋人抗衡,从而以垄断的绝对优势取得在商业上的主动地位。
起初,胡雪岩尚未投入做茧丝生意,就有了与洋人抗衡的准备。
按他的话说就是,做生意就怕心不齐。跟洋鬼子做生意,也要像收茧一样,就是这个价钱,愿意就愿意,不愿意就拉倒,这么一来,洋鬼子非服帖不可。
而且办法也有了,就是想办法把洋庄都抓在手里,联络同行,让他们跟着自己走。
至于想脱货求现的,有两个办法。第一,你要卖给洋鬼子,不如卖给我。第二,你如果不肯卖给我,也不要卖给洋鬼子。要用多少款子,拿货包来抵押,包他将来能赚得比现在多。
凡事就是开头难,有人领头,大家就跟着来了。
具体的做法因时而转变。
第一批丝运往上海时,适逢小刀会起事,胡雪岩通过官场渠道了解到,两江督抚上书朝廷,因洋人帮助小刀会,建议对洋人实行贸易封锁,教训洋人。
只要官府出面封锁,上海的丝就可能抢手,所以这时候只需按兵不动,待时机成熟再行脱手,自然可以卖上好价钱。
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能控制上海丝生意的绝对多数商户。
和庞二的联手促成了在丝生意上获得优势。
庞二是南浔丝行世家,控制着上海丝生意的一半。胡雪岩派玩技甚精的刘不才专和庞二联络感情。
起初,庞二有些犹豫。因为他觉得胡雪岩中途暴发,根底未必雄厚。随后,胡雪岩在几件事的处理上都显示出了能急朋友所急的义气,而且在利益问题上态度很坚决,显然不是为了几个小钱而奔波,在丝生意上联手,主要是为了团结自己人,一致对外。有生意大家做,有利益大家分,不能自己互相拆台,好处给了洋人。
庞二也是很有担待的人,认准了你是朋友,就完全信任你。所以他委托胡雪岩全权处理他自己囤在上海的丝。
胡雪岩赢得了丝业里七成强的生意,又得庞二的倾力相助,做成了商业上的绝对优势,加上官场消息灵通,第一场丝茧战胜利了。
接下来,胡雪岩手上掌握的资金已从几十万到了几百万,开始为左宗棠采办军粮、军火。
西方先进的丝织机已经开始进入中国,洋人也开始在上海等地开设丝织厂。
胡雪岩为了中小蚕农的利益,利用手中资金优势,大量收购茧丝屯积。
洋人搬动总税务司赫德前来游说,希望胡雪岩与他们合作,利益均分。
胡雪岩审时度势,认为禁止丝茧运到上海,这件事不会太长久的,搞下去两败俱伤,洋人自然受窘,上海的市面也要萧条。所以,自己这方面应该从中斡旋,把彼此的不睦的原因拿掉,叫官场相信洋人,洋人相信官场,这样子才能把上海弄热闹起来。
但是得有条件,首先在价格上需要与中国这面的丝业同行商量,经允许方得出售;其次,洋人须答应暂不在华开设机器厂。
和中国丝业同行商量,其实就是胡雪岩和他自己商量。因为胡雪岩做势既成,在商场上就有了绝对发言权。有了发言权,就不难实现他因势取利的目的。
可以说,在第二阶段,胡雪岩所希望的商场势力已经完全形成。这种局面的形成,和他在官场的势力配合甚紧,因为加征蚕捐,禁止洋商自由收购等,都需要官面上配合。尤其是左宗棠外放两江总督,胡雪岩更觉如鱼得水。江湖势力方面,像郁四等人,本身的势力都集中在丝蚕生产区,银钱的调度,收购垄断的形成,诸事顺遂。因为他们不只行商,而且有庞大的帮会组织作后盾,虽无欺诈行为,但威慑力量隐然存在,其他商户不能不服。
胡雪岩借助的另一股“势”是“江湖势力”。
胡雪岩借取江湖势力是从结交尤五开始的。
王有龄初到海运局,便遇到了漕粮北运的任务。粮运涉及地方官的声望,所以督抚黄宗汉催逼甚紧,前一年为此还逼死了藩司曹寿。
按照胡雪岩的主意,这个任务说紧也很紧,说不紧也不紧。办法是有的,只需换一换脑筋,不要死盯着漕船催他们运粮,这样做出力不讨好,改换一下办法,采取“民折官办”,带钱直接去上海买粮交差,反正催的是粮,只要目的达到就可以了。
通过关系,找到了松江漕帮管事的曹运袁,漕帮势力大不如前了,但是地方运输安全诸方面,还非得漕帮帮忙不可。这是一股闲置的、有待利用的势力。运用得好,自己生意做得顺遂,处处受人抬举;忽视了这股势力,一不小心就会受阻。
而且各省漕帮互相通气,有了漕帮里的关系,对王有龄海运局完成各项差使也不无裨益。一旦有个风吹草动,王有龄也不至于受捉弄,损害名声。
所以和尤五打交道,不但处处留心照顾到松江漕帮的利益,而且尽己所能放交情给尤五。加上胡雪岩一向做事一板一眼,说话分寸特别留意,给尤五的印象是,此人值得信任。
后来表明,尤五这股江湖势力给胡雪岩提供了很大方便。胡雪岩在王有龄在任时做了多批军火生意。在负责上海采运局时,又为左宗棠源源不断地输入新式枪枝弹药。如果没有尤五提供的各种方便和保护,就根本无法做成。
胡雪岩很注意培植漕帮势力。和他们共同做生意,给他们提供固定的运送官粮物资的机会,组织船队等,只要有利益,就不会忘掉漕帮。胡雪岩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宗旨就是:“花花轿儿人抬人。”我尊崇你,你自然也抬举我。借人之力,借人之势当然也要能把一己之力之势借予别人。
胡雪岩总能善于应对,认得准方向,把握得准分寸。他对洋场势力的借取,也正是得益于他的这种宏观把握的能力。
在胡雪岩首次做丝茧生意时,就遇到了和洋人打交道的事情。并且遇见了洋买办古应春,二人一见如故,相约要用好洋场势力,做出一番事业来。
胡雪岩在洋场势力的确立,是他主管了左宗棠为西北平叛而特设的上海采运局之后。
上海采运局所管的事体甚多。牵涉和洋人打交道的,第一是筹借洋款,前后合计在1600万两以上,第二是购买轮船机器,用于由左宗棠一手建成的福州船政局,第三是购买各色最新的西式枪枝弹药和炮械。
由于左宗棠平叛心坚,对胡雪岩看得很重,凡洋务方面无不要胡雪岩出面接洽。这样一来,逐渐形成了胡雪岩的买办垄断地位。
洋人看到胡雪岩是大清疆臣左宗棠面前的红人,生意一做就是二十几年,所以也就格外巴结。这也促成了胡雪岩在洋场势力的形成。
综合胡雪岩经商生涯看,其突出特点就在他的“借势取势”理论。官场势力、商场势力、洋场势力和江湖势力他都要,他知道势和利是不分家的。有势就有利,因为势之所至,人们才马首是瞻,这就没有不获利的道理。
【谋术深解】
借势增势更易成功
俗话说:强龙难压地头蛇。商人做生意也要借助天时、地利与人和,当生意做大扩展到新的地方时,借助地利是把生意做好的必要条件。
没有一个人能够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而不借助外界的力量就能成就大事业,经商谋财也是如此,每一个致力要发财的人都要善于借助外界力量。你没有“势”不要紧,关键在于你要有足够的胆识,敢于借,敢冒风险。只有这样,你才可能成为家财丰厚的富豪。
经济领域是一个神秘莫测的领域,各种各样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看上去更是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一般从商者之所以无法发财,或者没有发财,除了自身的种种原因和社会客观原因之外,还有极其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经济领域的一种误解。在他们看来,投身经济领域,就意味着要玩弄无穷无尽的黑吃黑,尔虞我诈。其实,这是对经济领域及对真正的商务活动的一种错误的认识。各种各样的经济现象确实是不好把握的,但是,它们的出现却是有规律可循,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出现、消亡、再出现、再消亡的。因此,对于从商者而言,如果把整个经济领域看做是一个庞大森严固若金汤的宫殿,那么,能够打开这座宫殿大门的钥匙就是市场。而要能够真正把握住这把钥匙,法则有许多,而善于借势,在任何时候都是极其重要的。
7.培植比单纯借用更高明
兄弟俩比邻而居,弟弟的院子里有一棵大树,每当夏天的时候,哥哥总是和弟弟一起在树下乘凉。
随着时间的推移,兄弟俩均娶妻生子,原有的树荫已容不下两家人使用。弟弟虽然没有说什么,但弟媳的热情却逐渐减少。于是,哥哥干脆在自家的院子里也种了几棵槐树。
几年过后,哥哥种下的树长大了,片片绿荫挡住了夏日的骄阳,哥哥一家人闲暇时在家中即可乘凉。
培植也是一种投资,想乘大树之凉,就得多植树苗。
人们常说朝里有人好做官,我们说朝里有人好经商恐怕也没人反对。当然,我们所说的靠山,并非指政治靠山,而是指那些真正能帮助你成就事业的能人。但是人们往往会忽略一个事实,现成的靠山往往不那么可靠,一到紧要关头比如可能危及到靠山本人前途的时候,他可能就成了缩头乌龟,如果你硬往上靠,说不定会被闪一个嘴啃泥。所以借力最高明的手段是培植靠山,让他成为你的靠山而不自觉,或者心甘情愿做你的靠山,任它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要达到这一境界,需要有极佳的商业眼光——一眼就能估出其价值几何;还要有破釜沉舟的魄力——总想着万一不成如何如何,永远不会成为商场上借力术的高手。还有,要有一点点耐心,树苗长成根深叶茂的参天大树是需要时间的。
在培植靠山以资借用方面有两个人不能不提,一是两千年前的卫国巨商吕不韦,一个是一百年前的徽商代表胡雪岩。
我们先说吕不韦。
吕不韦出生在卫国的国都濮阳(今河南濮阳),当时商业繁华,十分有名。吕不韦的父亲是城里首屈一指的大商贾,年轻的吕不韦自幼在商人家庭的熏陶下,又生长在濮阳这种商业化的大文化背景中,面对着风起云涌的社会剧变,无论是为保住万金家资,还是谋求新的商业出路,他都必须走出卫国,经商范围扩大到卫国以外。
吕不韦曾经这样问过他的父亲:“春种秋收凭卖力气耕田能收到几倍的利润?”
“大约有十倍吧。”
“贩卖珠玉珍宝能获得几倍的利润?”
“百倍!”
“那么,立主定国,把一个国家的君主买过来能赚多少倍呢?”
父亲听到这里,目瞪口呆,一时答不上话来,停了半天才说:“无以计数……”
吕不韦之所以问到这个令人始料不及的问题,并非他异想天开,而是他第一次到邯郸就瞅准了一桩大买卖。
邯郸是赵国的国都,那里比濮阳繁华得多。邯郸城建得规模宏伟,布局严谨。在当时各国的都城中,尚没有能连接王城和东、西两城可以并排走几辆车的大道,而邯郸却有几条。那道路旁的店铺、驿舍、酒肆鳞次栉比,行商坐贾云集。吕不韦为获取更多的财富而来到这里,是要搜寻一种能赢得大利的商品。早在离家启程之前,他就下定决心,不能像自己的父亲那样一点一点地捞取财富,而是要做大买卖。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这种一本万利的货物终于被吕不韦发现了。
原来这个货物不是别的,而是秦国的公子异人。这个异人是秦昭公时期被秦国送到赵国来做人质的。
公元前270年(秦昭王三十七年),赵国的名将赵奢大破秦军。秦国被迫将公子异人送到赵国为人质。异人身处逆境,又并非贫贱不移、威武不屈之士。这位秦昭王小老婆生的儿子不仅没什么真本事和志气,而且贪婪好色。
当吕不韦一见到这位落魄的王孙之时,凭他多年经商的经验,一眼就看出:“此奇货可居。”他认为此人是可赢利“无数”的“奇货”。
吕不韦发现了这个“奇货”,便开始大量的投资:首先收买异人,并将自己已怀孕的爱妾割爱让给了异人;接着便用大量珠宝为异人回国、回国后受宠、立为太子等铺平了道路。至此,吕不韦处心积虑地从在邯郸操纵公子异人开始,十余年来把一腔心血、全部财富悉数投入到这笔“奇货可居”的生意之中。
然而,在这场特殊的交易中,决定吕不韦能否成功的,不仅在于他自身方面的筹措,还要等到客观时机的成熟。而吕不韦全部计划的关键,就是异人登上秦国王位,只有让异人成为秦王的继承人并顺理成章地成为秦国正式国君,吕不韦的巨额投资才能开始受益。在此之前,他只有耐心地等待。在经商的历程中,等待也是必不可少的自我控制因素,不善于等待的商人,绝不会赚到大钱。吕不韦在难耐的寂寞中等待,终于在秦昭王五十六年等到了。异人不但回到了秦国,被立为太子,而且如愿以偿,很快便继承了王位。吕不韦也以恩人的资格被授命为相国,执掌着秦国的政权。庄襄公(异人)即位后的第一道令就是为吕不韦发的:“以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以兰田(今陕西兰田县)十二个县为食邑。”这在当朝百官中尚无一人有此殊荣,在秦国历史上集官、爵、食邑最高等级荣禄于一身的人,也是少见的。
吕不韦的这些行为是和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关的,现在的商人不能机械地仿效。他成功的例子,说明了投资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特别是在当今市场经济越来越规范,法律法规也随之健全的背景下,作为商人,不深谋远虑肯定是不行的。无论何时,要相信“有备”才能“无患”。努力经营自己的靠山,永远是一项获益匪浅的投资。
一个人在创业之初,往往要历尽艰辛。为了成功提升自己的财气,必须不懈地寻找各种支持与扶助,寻找那些对自己的经济命脉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关键人物以使自己的事业得到提升,使自己的产品受到接纳。但是,要得到这些掌握实权人物的支持,并非容易的事情。
所以,相对于吕不韦的财大气粗,身份卑微而家无余财的胡雪岩要想培植一个供自己借力的靠山,需要更大的魄力,付出更多的代价,胡雪岩在晚清商场上取得辉煌的成就,靠的是八面玲珑的借术,而他的借术得以畅通无阻的根本,就是王有龄这个靠山的倾力相助,心甘情愿地被他借来借去。那么,一个前程似锦、最后官至督抚而又与胡雪岩没有任何关系的官员,怎么会对胡雪岩如此相待呢?这就是胡雪岩的高明之处了。
胡雪岩自幼丧父,且家境贫寒。12岁那年便告别寡母,只身去杭州信和钱庄里当起了学徒。
胡雪岩生得一双八面玲珑的眼睛,一看就是个绝顶聪明的主儿。平时他不仅能吃苦肯学,而且能言善道,出手大方,外加他有一张常开的笑口,所以人缘极好,上上下下的人都喜欢他。由于这些因素,胡雪岩3年师满后立刻成了信和钱庄一名得力小伙计。
开始时,胡雪岩和其他伙计一样在店里站柜头,后来东家和“大伙”都觉得这个小伙计顺眼,就派他出去收账,胡雪岩认真操办,从来不曾出过纰漏,深得东家赏识。
有年夏天,胡雪岩在一家名叫“梅花碑”的茶馆里跟一个叫王有龄的攀谈,知道他是一名候补盐大使,打算北上“投供”加捐。
清代捐官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做生意发了财,富而不贵,美中不足,捐个功名好提高身价,像扬州的盐商,个个都是花几千两银子捐来的道台,那一来便可以与地方官称兄道弟,平起平坐,否则就不算“缙绅先生”,有事上公堂,要跪着回话。再有一种,本是官员家的子弟,书也读得不错,就是运气不好,3年大比,次次名落孙山,年纪大了,家计也艰窘了,总得想个谋生之道,走的就是“做官”这条路,改行也无从改起,只好卖田卖地,托亲拜友,凑一笔钱去捐个官做。
王有龄就是属于后者,他的父亲是候补道,没有奉委过什么好差事,分发浙江,在杭州一住数年。老病侵寻,心情抑郁,死在异乡。身后没有留下多少钱,运灵柩回福州,要很大一笔盘缠,而且家乡也没有什么可以投靠的亲友,王有龄就只好奉母寄居在异地了。
境况不好且又举目无亲,王有龄穷困潦倒,每天在茶馆里穷泡,消磨时光。虽然捐了官却无钱去“投供”。
在清代,捐官只是捐了一个虚衔,凭一张吏部所发的“执照”,取得某一类官员的资格,如果要想补缺,必得到吏部报到,称为“投供”,然后抽签分发到某一省候补。王有龄尚未“投供”,更谈不上补缺了。
胡雪岩了解了这些情况后,心头不由一亮,眼前的王有龄决非等闲之辈,若助他进京“投供”,日后定有出头之日,成为助己飞黄腾达的靠山!
胡雪岩虽然读书不多,却极有悟性,对“否极泰来”、“乐极生悲”这类社会哲理体会弥深。他身处钱庄,在钱眼里打斤斗,看惯了多少人在生意场上一夜之间暴富,改变命运;又有多少人万贯家产毁于一旦,沦为乞儿。
胡雪岩认定眼前这个落魄潦倒的王有龄必定会翻转过来,大富大贵,只是火候未到,还缺一位帮他的贵人罢了。胡雪岩年龄尚轻,20出头,正处于多梦时代,他想像自己正是刚肠侠胆、救人危难的豪爽之士,虽算不上“贵人”,但手里尚握重金——那五百两未交给老板的银子,亦是助人成就大业的本钱。
王有龄却不知胡雪岩的心思,他心不在焉地呷口茶,冲胡雪岩拱拱手,然后起身告退。胡雪岩看着王有龄渐渐远去,感觉到一生的重大机遇似乎即将失去,失去了便再难遇到。胡雪岩此时突然坚定了信心,决定在王有龄身上下注。
“老哥不忙走,请看一样东西。”胡雪岩从衣兜里掏出布包,一层层理开,露出一张500两的银票,原来老板当初交办胡雪岩去讨一笔倒账,并无十分把握,即使讨不回来,也并不怪罪他。故而胡雪岩未把银票交回钱庄,他寻思把这钱作本钱,做一桩大生意的投资,如今瞅准了王有龄,正好在他身上下功夫。胡雪岩见识高明,他认定以钱赚钱算不得本事,以人赚钱才是真功夫,倘若选人得当,大树底下好乘凉,今生发迹才有靠山。这思想一直左右胡雪岩终生,使他成为一代大贾巨富。
当时,王有龄一下惊呆了,盯住银票入定一般,半天回不过神来。当他听胡雪岩说这些银票要送给他进京“投供”时,他双手乱摇不肯接受。这么大一笔钱,没有人敢替他作保,他实在还不起!
然而当他感知胡雪岩是真心实意,决非儿戏时,顿时又感动万分,热泪滚滚,倒头便要下拜。胡雪岩慌忙扶住他,两人互换帖子,结拜为弟兄。胡雪岩重又唤来酒菜,举杯庆贺,预祝王有龄马到成功,衣锦荣归。两人如同亲弟兄一般,说不完的知心话,道不尽的手足情。
第二天,王有龄买舟启程北上,胡雪岩到码头相送,两人依依惜别。秋风鼓动白帆,客船飞快远去,运河水面百舸争流,千帆竞发。胡雪岩站在码头上,望着此情此景,忽然生出念头:官场犹如大赌局,不知王有龄能赢否?
但有一点胡雪岩不会怀疑,那就是王有龄一旦发迹是绝不会忘记他的。
吕不韦、胡雪岩之所以能够富甲天下,就在于他们深谙经营靠山的借力之道。
没有本钱或者没有足够的本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什么人也不放在眼里。天马行空,独来独往,这样的人肯定难以发大财。或者孤芳自赏,固步自封,满足于自己那块狭隘的天地,夜郎自大,对别人漠不关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样的人也注定难以发大财。
没有本钱而谋求发大财的人,应当是与众不同的。他们能够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倚重他人,依靠或者引导别人为自己出力出钱,才能赚到大钱。
【谋术深解】
自己挖的“井”取水最方便
借力并不一定能借到,即便成功也只能用于一时。而培植则不同,根植于自身的力量可以长久使用。商人把培植当作长远的投资远比临时借用要有效得多。
有谁能够从不依靠别人而做到发大财的呢?任何声名显赫的财主也不敢拍着胸脯大声吼:“我只靠自己的钱,干自己的事,就赚了许多的钱!”因此,对于每一位身无分文的谋求发财者来说,要实现自己的宏伟发财计划,关键不在于自己有没有本钱,而取决于会不会倚重外界事物,倚重他人。即使你眼下没有本钱,但是如果你善于倚重他人,你与财富的距离就不远了。
古人云:“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多;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远。”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借取外界力量的重要。
因此,精明的商人应具备发现将来可能发迹的人的眼光,在这些人身上进行培植性的投资,为自己的将来谋取利益。
8.先结盟后借力
在动物王国中,由于个头小,老鼠处在最不受重视的地位上。
一天,老鼠发现了被猎人捕兽夹夹住的狮子,它冒险帮狮子咬断了绳索救了狮子一命。狮子非常感激,就与老鼠交上了朋友。
有了万兽之王作为朋友,老鼠的地位迅速上升,各种动物都争先恐后地与老鼠结交,老鼠的死对头花猫更是当众宣布以后只吃鱼,并希望老鼠原谅以前发生的种种不愉快。
在好朋友狮子的帮助下,老鼠逐渐成了动物王国的社交新星。
朋友是我们人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促使我们双赢的重要因素。
我们先看一个并非经商的故事,但其中体现出来的意义却正是做生意者必须借鉴的东西。
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巨鹿人张角见时机成熟,便举行了蓄谋已久的大起义。几十万人头裹黄巾,声势浩大,杀得官军望风溃散,丢城弃地,狼狈不堪。
为了镇压农民起义军,汉灵帝一面调兵遣将,一面命令地方官招兵买马,招募新的兵将。
在河北涿县的一个村庄,有一个人站在榜文前,目不转睛地看着。此人就是刘备,祖先是汉景帝的儿子中山靖王刘胜。不过,到了刘备这一代家道衰落,早已不见一丝一毫皇族的富贵影子了。
刘备家境贫寒,父亲早已去世,他和母亲相依为命,靠编织、出卖草席、草鞋度日。但是,刘备再穷再苦,再不得志,他心里却始终牢记着自己是汉代皇帝的后裔,企盼有朝一日出人头地。
这机会一直没有来,庸庸碌碌地混到了28岁了,仍然孤身一人。刘备看着招兵榜文,不觉长叹一口气。
忽然,身后有人高声喝叫:“身为大丈夫,不去投身疆场,叹的是哪门子气呀!”
刘备闻声回头一看,只见一个黑脸大汉——豹头环眼,满脸又黑又硬的连腮胡子——正冲着自己问话。
刘备连忙说道:“壮士说的是。请问尊姓大名?”
那人爽声答道:“我姓张,名飞,字翼德,世代居住涿郡,家有薄产,我以杀猪卖酒为业,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看您一表人才,有什么难处叹气呢?”
刘备告诉张飞,自己是汉皇室的后代,想起兵报国,建功立业,但力不从心,所以长叹。张飞说这没关系,他愿意变卖家财,和刘备一起招募乡兵去投军。
刘备一听,高兴万分。两人兴致勃勃地来到村中酒店畅饮,正喝着,一个红脸大汉推着一辆车子,来到酒店前。他放下车子,大声呼唤酒保:“快拿酒来,别误了我去投军。”
刘备见又来了个想投军的,不由得上下打量来人。只见这个人身躯魁梧,枣红脸上一双丹凤眼、一对浓眉,长长的胡须一直飘到胸前,又英俊又威风。刘备赶紧过去邀请这位红脸大汉同桌饮酒,并请问他的姓名来历。红脸大汉自我介绍说:“我姓关,名羽,字云长。五六年前,因打抱不平,杀了家乡解良(在今山西省临晋县)的恶霸,逃避江湖。听说这里有招兵榜文,我就赶来了。”
刘备见关羽也是一位英雄,十分高兴。他和张飞、关羽一连喝干了几碗酒,然后趁兴一同来到张飞的田庄,商量举兵投军的大事。
张飞说:“我的庄后有一个桃园,眼下正是桃花盛开的时候。明天,我们三人一块去桃园结拜为生死兄弟,然后,共图起兵报国的大事,怎么样?”刘备、关羽齐声赞同。
第二天,张飞叫人杀牛宰羊,办了一桌丰盛的酒菜。刘备、关羽、张飞三人一同来到桃园,对天盟誓,结为生死兄弟。按照年龄,刘备为长兄,关羽为二弟,张飞排行老三。结拜完毕后,三人在桃园中痛饮起来。
随后,刘、关、张三弟兄开始了紧张的投军准备工作。刘备打制了一对双股宝剑,关羽打制了一把重82斤的青龙偃月刀,张飞打制了一杆一丈八尺的点钢矛。他们招募了五百多名乡兵,一同踏上投军之路。
刘备在张飞、关羽的协助下,最终实现了自己建功立业、出人头地的理想。倘若当初刘备没有与张、关二人结拜,后半生也就可能是平平淡淡地过着粗茶淡饭的日子了,张、关二人在刘备事业成功里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张、关二人在帮助刘备实现自己抱负的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抱负。由此看来,朋友是我们人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促使我们双赢的重要因素。
做生意的道理又何尝不如是,尤其在创业的初级阶段,本钱少,又没有关系,如果能拉上几个知根知底的朋友共同创业,本钱聚少成多,力量积小成大,成算自然就大一些。即使将来合作出现问题,甚至朋友也做不成了,那有什么关系,反正事业已经做起来了——发展才是硬道理。
实际上,生意场上奉行的原则应该是:朋友千人还太少,敌人一个也为多。商人间向来以“生意不成情义在”为最高原则之一,这也是东方人文思想在商业领域的一种有特色的表现形式。
香港巨贾曾宪梓在成功前,有一次他背着领带到一家外国商人的服装店推销。服装店老板打量了一下他的寒酸相,还操一腔浓重的土话,就毫不客气地让曾宪梓离开店铺。曾宪梓碰了一鼻子灰,只好怏怏不快地走出店门。
曾宪梓回家后,好好反思了一夜。第二天早上,他身穿笔挺的衣服,又来到了那家服装店,恭敬地对老板说:“昨天冒犯了您,很对不起,今天能否赏光吃早茶?”服装店老板看了看这位衣着讲究、说话礼貌的年轻人,好感顿生,欣然答应,老板问曾宪梓:“领带呢?”曾宪梓真诚地回答:“今天是专门来登门道歉的,不谈生意。”那位老板终于被他的真诚和谦卑感动了,敌对情绪马上烟消云散,敬佩之心油然而生,他诚恳地说:“明天你把领带拿来,我给你推销。”从此以后,这家服装店老板和曾宪梓居然成了好朋友。两人真诚地展开合作,促进了金利来事业的发展。
作为创业者,根基尚浅,实力欠厚,最忌讳的一件事情就是结冤家。俗话说:冤家宜解不宜结。在没有原则性分歧、不会给你带来重大经济损失的前提下,不妨处处与人为善,以和为贵。否则,如果斤斤计较,就会无意中得罪他人、暗结冤家,为以后事业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一位日本企业家曾经深有体会地说:“我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单靠自己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而是得力于广泛的人际关系。我的朋友三教九流都有,如文学家、教育家、学术家、商业家……应有尽有。”中国也有句俗话:“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可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永远是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资产和财富。
先发展友谊后做生意,借而不显借,这就是中国式的生意经。
当然,有的时候事到临头现去发展友谊恐怕来不及,不妨找一些变通的法子,采取互惠互利的方式找到同盟者。
1949年,胡氏兄弟从中国内地到香港谋生。当时,香港的经济还很不发达,别说创业,连找份工作都很难。
胡氏兄弟觉得在香港很难发展,便决定到巴西寻找创业机会,1955年,他们来到巴西圣保罗市。经过一番寻找,终于找到一份工作,有了个落脚点。
有一回,兄弟二人中的哥哥到南里奥格兰德州首府雷格里港旅行,在一间餐馆吃饭时,发觉一种意大利肉鸡美味可口,同时他还打听到,这种意大利肉鸡是一种有名的肉食,当地人十分喜爱,哥哥当时脑海中灵光一闪。
真可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哥哥无意中获得了意大利肉鸡这个信息,他顾不得旅行,马上赶回圣保罗与弟弟商量养意大利肉鸡的事情。
经过商量,兄弟俩觉得此事很有前途,但可惜自己没有资金。
没钱,怎么办得起鸡场?他们给难住了。
连续几天奔走求人,但没有人肯借,在走投无路之时,哥哥突然想起了中国传统谋略中所说的“借术”。当自己力量不够的时候,应当善于借助别人的力量。
胡氏兄弟策划组织了一个互助会,其实质是一种合作社形式,在其相识的朋友、邻里、工友中招募人员参加。
他们反复讲明这些参加互助会的成员投入的本金及利息可按时归还,并将会获得较好的分红,因为互助会所筹集的资金是用来创办有发展前途的意大利肉鸡场的。
经他们俩坚持不懈的宣传和东奔西跑的登门游说,终于筹到1万美元。他们就凭这1万美元在阿雷格里郊区办起了一个养鸡场,取名为“阿维巴农场”。
由于资本不多,农场初期的规模不大,每星期只能供应200只肉鸡。但胡氏兄弟却充满信心,在他们辛勤劳动和精心管理下,阿维巴农场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几年后就扩大为阿维巴公司。随后,公司办起了多个养鸡场。
到2001年,他们已拥有24个养鸡场。同时,他们还相继建起孵化场、饲料厂、冻鸡加工厂等,使公司各项业务配套成龙。
随着养鸡业的发展,胡氏兄弟的财富不断增多,他们乘势拓展业务,先后又办起了4家贸易公司,这方面的年营业额也高达2亿美元。
胡氏兄弟白手起家,以“互助会”形式发挥“借”术,从养鸡开始,成功地开创和发展了自己的事业。这种“借鸡下蛋,以蛋孵鸡”的手法,十分高明。
【谋术深解】
合作赚钱皆大欢喜
彼此结成同盟,在同一条阵线上共同对敌。这时,相互借力要比平时容易得多。因为此时的借力在对方来看已成为维护自身利益的必行之举。
华人首富李嘉诚有一句口头禅:“钱靠大家来赚。”他本人曾与包玉刚联手合作,成为股市佳话。“与人方便,自己方便。”既让朋友挣钱,自己也有的赚,这样的事,李嘉诚最乐意做,也经常做。这一方面衬映出其仁和之心,另一方面也折射出李嘉诚通晓大义、料机运谋、长久发达的深谋远虑。
吉田忠雄也有一句很好的话:
“如果我们散播利益的种子,给予别人以利益,利益会循环归还给我们。利益在我们之间不停地循环运转,使他人得到利益。”
这种“利益循环”的经营哲学,不正是我们中国人常说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吗?
互惠互利是进一步针对企业的营销活动的性质提出的交易中的基本信条这也是彼此结盟相互结势的前提和目的。商品生产是在社会分工的条件下产生的,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核心是要发生交易行为,要与买者(顾客)发生关系,而且这种关系时刻伴随着企业的经营实践活动。在交易中,交易物品只有对别人有利才能实现卖方利益。另一方面,买者希望从市场获得自己所需商品。推而广之,市场上的各交易主体都是带着各自的需求参与市场活动的。在这里,交易只有遵循互惠互利的原则,才能使市场活动周而复始地延续下去。因而,企业既要为他人提供各种满足,又要依赖他人,从中得到自身的利益,只有互惠互利,社会经济才能正常运行。
互惠互利原则要求在市场营销行为中,正确地分析、评价自身的利益,评价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对自己有利而对利益相关者不利的活动,由于不能得到对方的响应,将无法进行下去。因为对他人有利,对自己无利的,会使经营活动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企业本身是独立的经济实体,获利是理所应当的行为,只要不损害“盟友”的利益,有效的经济活动本身就具有伦理性。
9.借力应从最容易处下手
一只小鹰在父母出门后独自呆在巢里,它望着不远处飞翔的麻雀,很羡慕它们能自由自在地飞。
小鹰对麻雀说:“麻雀阿姨,你教我飞好不好?”
麻雀听后笑着说:“你要飞应该向你的父母学才对呀!它们是著名的飞翔高手,相比之下,我只是班门弄斧。小鹰,你不是在讽刺我吧!”
小鹰听了不好意思地道了歉,它打定主意,父母回来后一定要它们教自己飞翔的本领。
从最容易处下手,成功的几率自然高些。
学会经商必须先学会借力。一个人在商海打拼,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能找到不同的借力窍门,才能使自己商业活动借一步上一个台阶,获得快捷而坚实的发展。所以,经商的高手,也往往就是借力使力或借力打力的高手。依靠完全的个人奋斗获得成功,从现实来说不容易做到,从想法本身来说也是不明智的。这里就出现一个问题,借力,就有一个被借之人借不借得起和愿不愿借的问题,当然,还跟你自己手里握有多大的底牌有关,你手里有1分之力要去借9分,可能就不那么好借。
实际上,一个人正是在其经商活动的起步阶段、力量最薄弱的时候最需要借力,也恰是在这个时候最不容易借到力。这个时候,你不妨把那些有力可借、且可能借给你力的人来个综合排序,办法是以本人为圆心,根据与你的关系往外画圆——第一个圆是妻子儿女、兄弟姐妹,第二个圆是其他各类近亲和远亲,第三个圆是同学、战友、同事……你能够画的圆越多,可资借力的点也就越多,然后综合各种条件从中做出选择,选择时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从离你最近的人开始借起,因为这样成功的几率就会高得多。
谁离你最近,自然首推父母,如果你的父母能给你的经商活动以切实的帮助,那就是老天赐给你的最好的礼物,如果你不能成功,这只能说明,不是你太笨,就是老天跟你开的愚人节玩笑。自上个世纪80年代始,社会上流行一个顺口溜: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因为父母的帮助是最无私的。
李泽钜、李泽楷兄弟俩是华人首富李嘉诚的两位公子,二人各在而立之年就成为商场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强力人物,就是借父亲之力的结果。
李泽钜脱颖而出,是他参与世博会旧址发展房产开发项目。
1986年,世界博览会在温哥华举办。落幕之后,各国的临时展厅或拆卸,或废弃。
旧址为靠海的长形地带,发展前景良好。地皮为省政府的公产,可以用较优惠的价格购得。
生活在温哥华的李泽钜,以他土木专家的眼光,看好这幅地皮将可发展综合性商业住宅区。于是,他积极向父亲建议,理由如下:
一、世博会旧址附近都已开发,社区设施、交通等已有良好基础。
二、温哥华这一区域,和一般大都市不同,并无高架公路,市容美观。
三、旧址位于市区边缘,有市郊的便利而无市区的弊端,无论往返市区或郊区,都同样便利。
四、位置临海,景色怡人,海景住宅当然昂贵。
五、香港移民源源不断开赴加拿大,对饱受市区嘈杂拥挤之苦而又嫌郊区偏远冷寂的港人来说,这样的海景住宅有相当大的吸引力。
李嘉诚同意了儿子的“狂想”,认为最后一点尤显商业眼光。儿子要借父亲之力,自然先得瞅准并点中父亲的要穴——父亲是“超人”,儿子不妨做个狂人。
说这是“狂想”,一点不夸张。
整幅地皮,大致相当于港岛的整个湾仔区,外加铜锣湾。
迄今为止,香港有哪个地产商,在这么开阔的地段发展浩大的综合物业?在加国建筑史上,也将是开天辟地头一遭。
投资巨大(后来确定的投资额达170亿港元),非长实集团所能承担。
李嘉诚拉他的同业好友李兆基、郑裕彤加盟,与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旗下的太平协和公司(李嘉诚占10%股权)共同开发。决策为各大股东(李嘉诚个人及集团占50%股权,另50%为各股东分占),具体操作为李泽钜。看,不仅借到父亲之力,还借到父亲朋友的力。
李泽钜为这宏图巨构,一手一脚策划、设计,无数心血悉付于此。曾经在两年之间,出席大大小小公听会200多个,与各界人士逾2万人见过面,解释这个计划。当然,他的背后,父亲、师傅及其他人等,一直予以无限量支持。
也许是虎门无犬子,李泽钜一出手就是大手笔。
李嘉诚也不愧是大家风范,对李泽钜委以大任,一出手就是以百亿计。
1988年,新财团以32亿港元巨款投得世博会旧址发展权。
一切都如期进行。1989年3月,平整地盘的施工地段,赫然出现了一张“告同胞书”,措辞激烈,充满排外的极端情绪。这与加国政府为吸引华人资金和人才大开方便之门的国策南辕北辙。
李泽钜对加拿大人的过激行为既气愤又无奈。他说:“他们似乎完全看不见我也是加拿大公民,他们反应太过激烈。”
据传媒估计,当地人排外,还与李泽钜的另一宗生意有关。
世博会旧址,以太平协和的名义签约之后,李泽钜将另一家公司的二百多个新公寓,直接在香港发售。
消息传回温哥华,当地传媒大肆渲染,引起本地人的不满,质问省政府:将来世博会物业,是否又卖给香港人,让这里演变为华人的天下?
省督林思齐博士为平息民怨,要太平协和保证,在这块极优惠的地皮上兴建的物业,不会只在海外发售,必须优先向当地人发售。
这就意味着,兴建的物业,将不可先期在香港卖个好价钱。
加国地价楼价低廉,这是公认的事实,就是说,新财团的盈利将被大打折扣。
李泽钜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从滑雪胜地韦斯拉赶到温哥华。
李泽钜立即求见省督林思齐,语气温和但咄咄逼人、锋芒毕露地问道:
“如果世博会发展搁浅,你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林思齐是1967年从香港移民加国的,对香港的内情再清楚不过。
李嘉诚在香港的号召力,足以使流入加国的地产投资缩减2/3!更会使在香港移民潮中的受益省——卑诗省,落在其他省后面!
省督说服省议会,对李泽钜的要求作出让步,许可世博会物业,将可同时在香港和温哥华发售——这实际上是以向港人发售为主。
省议员通过传媒,向市民说明利弊关系,称华裔移民是温市建设的和平使者,要善待他们。
同时,李泽钜也在积极配合,以争取民心,他在温哥华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6年来我的最大收获,就是加入了加拿大籍。”
风波平息,工程继续上马,这就是后来定名为“万博豪园”(注:世博会又叫万国博览会)的庞大商业住宅群。
李泽楷没有像哥哥一样接受父亲的安排,而是要走一条独立创业发展的道路。
儿子自立门户,李嘉诚显得很豁达:“年轻人到底有自己的理想,和黄管理层有足够人手,我不会强迫他做。”
1994年1月,李泽楷的“盈科”正式开业。
盈科投资4亿美元(约30亿港元),业务范围主要发展亚洲区高科技项目,向客户提供通讯技术建设,如铺设光纤网络等。4亿美元!大多数商人终生的奋斗目标却成为李家二公子的起步资金——因为他的父亲是李嘉诚。
业务方向,与家族下的和黄电讯相冲突。为避免自家人打自家人,李泽楷选择新加坡为据点,进行资产大转移。
李泽楷在新加坡的大动作,是1994年5月透过盈科斥资5亿多港元,收购新加坡上市公司海裕亚洲45.7%股权,成为海裕的最大股东。
借壳上市后,李泽楷通过海裕,得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与日本的世界首富堤义明和新加坡政府联合发展白沙浮商业城。
当年底,海裕投得北京地铁工程中的一个项目,并通过海裕间接控有香港鹏利保险。
李泽楷在接受新加坡《商业时报》采访时透露一个信息,在盈科草创之初,父亲为使他“回心转意”,安排他做和黄行政总裁,遭其拒绝。
他说“我来狮城(新加坡)发展,就是要摆脱父亲的荫庇。”但是谁又不清楚,没有父亲的荫庇他如何在狮城发展?
李泽楷颇具现代作风,会花钱,也会赚钱,工作起来是个令下属叫苦不迭的工作狂。
李泽楷独立创业显示了他无拘无束不受羁绊的洋化个性。
借壳上市显示了他的冲劲。
借壳上市是一条捷径。李泽楷用此招法,赶上了大好机会,将其事业迅猛向前推进。
我们不能否认李泽钜、李泽楷超人一等的经商能力,但他们的成功,应该说首先得益于他们拥有得天独厚、别人无法企及的借力资本:华人首富世界上只有这一个。
但是并非只有首富的儿子经商才能有大成,出身平民获得非凡成就的经商者大有人在,有的甚至远比李家兄弟成功得多。因为他们深通借力之道——没有一个可以借力的父亲不要紧,从你的交际圈里再找找看,也许那个愿意帮助你的人正伸开双臂等着你呢。
【谋术深解】
亲朋之势既易借又可靠
在中国,自古以来就以血缘关系建立了以家族为单位的利益团体。所以,家族是商人借力的第一选择。
首先,从家族内部借力相对于求助外援要容易得多,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亲情,在困难的时候一般会给商人最坚定的支持。
其次,商人借力的目的,要么是扭转困局,要么是壮大原有生意。这两方面都与商业利益息息相关。求助处援,别人在你要扩大规模时可能要分一杯羹;在你要改变困局时,更有可能乘机提出让你不得不接受的条件。更有甚者会落井下石,求援不成反成祸害。而求助家族内部,由于利益息息相关,他们会考虑自身利益而帮助你。即使有了收益上的分配,至少“肥水不流外人田”。
最后,从长远来看,求助家族内部,加强了相互间的经济联系,这对家族与商人,这个相关的利益群体的发展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