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树立正确价值观(1 / 1)

别让观念毁了你 方军 2624 字 1个月前

正确看待金钱

金钱,作为一种等价交换物,就其本质而言并没有实际意义。然而,作为物品价值的衡量媒介却具有了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世人的熙来攘往、劳碌奔波也就不足为奇了。但是不是因为金钱具有这种作用,就可以标定所有物品的价值?不是,正如人们给金钱做过的这个评价:“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既然如此,如何看待金钱也就该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了。

明人陆绍珩在《醉古堂剑扫》中为我们勾画了人间一景,颇具讽刺意味:风雪弥漫的长安之夜时,在古庙的冷铺盖上,靠行乞谋生的叫化子和化缘为生的游方僧睡得正香,鼾声如雷。而白胡髭的老贵人,尽管盖着锦被、围着暖和的床帷,却合不上眼。陆绍珩感叹:松间明月,窗外青山,这些美景都从不拒绝人们去欣赏享受,而不少人却自己就拒绝了。这是为什么呢?

还是先来听一个故事吧,一个有钱人,每天早上经过一个豆腐坊时,都能听到屋里传出愉快的歌声。这天,他忍不住走进豆腐坊,看到一对小夫妻正在辛勤劳作。富人恻隐之心大发,说:“你们这样辛苦,只能唱歌消烦,我愿意帮助你们,让你们过上真正快乐的生活。”说完,放下了一大笔钱,送给小夫妻。这天夜里,富人躺在**想:“这对小夫妻不用再辛辛苦苦做豆腐了,他们的歌声会更响亮的。”第二天一早,富人又经过豆腐坊,却没有听到小夫妻俩的歌声。他想,他们可能激动得一夜没睡好,今天要睡懒觉了。但第二天、第三天,还是没有歌声,富人好奇怪。就在这时,那做豆腐的男人出来了,拿着那些钱,一见富人便急忙说道:“老爷,我正要去找你,还你的钱。”富人问:“为什么?”年轻的豆腐师傅说:“没有这些钱时,我们每天做豆腐卖,虽然辛苦,但心里非常踏实。自从拿了这一大笔钱,我和妻子反而不知如何是好了——我们还要做豆腐吗?不做豆腐,那我们的快乐在哪里呢?如果还做豆腐,我们就能养活自己,要这么多钱做什么呢?放在屋里,又怕它丢了;做大买卖,我们又没有那个能力和兴趣。所以还是还给你吧!”富人非常不理解,但还是收回了钱。第二天,当他再次经过豆腐坊时,听到里边又传出了小夫妻俩愉快的歌声。

听完这个故事也许你对金钱的价值和作用就更清楚了。金钱确实是世上的好东西,但不等于有了金钱就有了一切。如果你没有健康、快乐、亲情等带给你的心理上的温暖和满足,即使是锦被貂裘、华衣玉食又有什么意义?

拥有更多的财富,是今日许许多多人的奋斗目标。财富的多寡,也成为衡量一个人才干和价值的尺度。当一个人被列入世界财富榜时,会引起多少人的艳羡,但对于个人来说,过多的财富是没有多少用的,除非你是为了社会在创造财富,并把多余的财富贡献给了社会。但丁说:“拥有便是损失。”财富的拥有超过了个人所需的限度,那么拥有越多,损失就越多。

培根更指出:“巨大的财富若不分发出去,也就没有真正的用处。”

世界级的时装大师范思哲拥有令人咋舌的财富,光是他收藏的名画古董家具,就价值连城。但他除了能亲眼看见这些财富外,还能得到什么呢?一个谜团重重的枪杀,使他的财富立刻变成了“他人的财富”。最近,他的收藏品在著名的索斯比拍卖行拍卖,所得据说都要捐给慈善机构。这当然是件好事,但在培根看来,死后捐款的人是慷他人之慨,而不是慷自己之慨。“不要把给慈善事业的捐款推迟到死后。”这就是培根的观点。

“不要追求显赫的财富,而应追求你可以合法地获得的财富,清醒地使用财富,愉快地施与财富,心怀满足地离开财富。”这就是培根的建议,我们应该认真地思考这些建议。

所罗门,古以色列国王,以智慧著称。他告诫人们,不可急于聚敛财富,“凡是匆忙发财的,必难以清白。”

培根分析说,通过正当的手段和正直的劳动所获得的财富,是步伐缓慢的。当财富是来自魔鬼的时候(比如说是通过欺诈、压迫以及其他不正当的手段),财富是来得迅速的。

现在不少人急于发大财,结果不是被骗就是去搞歪门邪道,甚至不惜铤而走险,以身试法,比如制假贩假、盗版走私、做毒品生意,甚至杀人越货。他们完全成了金钱的奴隶,财富对于他们如同绞索,他们越是贪求,绞索就勒得越紧。一个贪官说,每当听到街上警车鸣笛,就生怕是来抓他的,惶惶不可终日。这样的不义之财再多,又有什么“乐趣”呢?

我们并不是一概排斥财富,我们厌恶和蔑视的是对个人财富的过分贪求,是以不正当手段聚敛财富,我们努力创造财富。我们所追求的,“并不是贪婪的掠夺品,而是一种行善的工具”(古罗马演说家西塞罗语)。这就是我们对待财富的态度。

追求比赚钱更高的理想

被人们誉为“钢铁大王”的安德鲁·卡内基在他33岁时就使自己建立的钢铁公司跃升为美国最大的钢铁公司。那一年,他在自己的备忘录中写道:人生必须有目标,而赚钱是最坏的目标。没有一种偶像崇拜比崇拜财富更坏的了。”我们应该明白赚钱是我们的目的,但并不是惟一目的。

你用“是否可以赚钱”来衡量事情,别人以“是否赚到了钱”来测试你。这样,就俗化了事情原有的境界,使它由纯洁地追求一个崇高的目标,降级为“有利可图就好”。

“理想”的本身应该是件“浪漫”的事,它追求的是一项高远美丽的目标。它是一种力量和热情,使你为它赔上时间与金钱而在所不惜。而由于这理想本身的美丽动人,常会吸引来许多志同道合的人用这种“浪漫”的心情来为这个理想奠基,为它耕耘与开拓。于是,在力量与热情的支持下,它开花结果,漂亮极了。

不是说,工作可以永远不靠金钱的维持,更不是说,人们可以不靠金钱而生存。金钱原该是工作的回报,而且应该是工作越好,金钱的回报越多。问题只是,当你把注意力由工作转向金钱之后,分散了对工作的专注,偏离了工作原来的指标,掺入了功利的杂质,为求迅速达到赚钱的目的而急切完成,为求较普及的市场而迎合俗众,误以初步的成功所赚来的金钱为终极的成功巅峰,不再追求精进,只在浅薄的水平上重复一项初步的完成。我们看到,太多有天分的钢琴学生为了教琴赚钱,而终于未能成为一位更好的钢琴家;我们看到太多的艺人,在刚起步时的成功之后,就停留在这一阶段,在舞台上蹦跳一阵之后,迅即消失。急功近利的做事态度,使人直接地奔向金钱,而无心顾及理想,更无暇完成理想。

希望你能在直接的财富之外,有眼力见到间接财富;在狭义的财富之外,有胸襟见到广义的财富。创事业的人,追求理想的人,要能避开“商业念头”的侵袭,才算是走上了成功的第一步。

西蒙·波娃在她的回忆录中说过,不可过分追逐金钱,金钱本身给你带来不了什么;追逐金钱,会给人一种为了活着而活着的感觉。为活着而活着是一种原始的生活,为真正文明的现代人所不能容忍。

金钱有时带给我们的并不都是快乐,有时也可能是烦恼。人生一世,折磨我们的不一定总是贫穷,也可能是各种各样的贪欲。

沉湎于物的追求,会产生对财富、名誉甚至知识的执著。为了这无止境的人生追求,人会日夜渴望增强自己的力量,变成欲壑难填的怪物。人所拥有的越多,越引以自豪,越能向他人展示自己存在的优越性。这种思想就越能将人引入思想的迷途,带来无尽的烦恼。

有一次,英国女王参观著名的格林尼治天文台,当她得知任天文台台长的天文学家詹姆·布拉德莱的薪金的级别很低时,表示要提高他的薪金。布拉德莱得悉此事后,恳求女王千万别这样做,他说:“如果这个职位一旦可以带来大量收入,那么,以后到天文台来工作的人,将不会是天文学家了。”这说明不仅布拉德莱对收入看得很淡,其他科学家也是如此。

一个人的观念会对其一生产生巨大影响力。例如,大部分人都会觉得自己的收入不够多,他们要求老板加薪,达不到目的的时候,他们就会辞职,然后去找另一份工作,期望能得到更好的机会、更高的报酬,认为一份新的工作或更高的报酬会解决所有问题。而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是不可能的。有些人则仅仅因为他们和他们的家庭需要钱而继续“忍受”这份工作,但他们所做的只是等待,等待着能有机会让他们挣到更多的钱使问题解决。于是大部分人接受了,有些人做两份工作并且非常努力地工作,但仍只能得到很少的报酬。

为钱工作,以为钱能买来快乐,这是残酷的。半夜醒来想着许多的账单要付是一种可怕的生活方式,以工资的高低来安排生活不是真正的生活。这些都很残酷。一定要尽力避开这些陷阱,如果可能的话,别让这些问题在你的身上发生,别让钱支配你的生活。

只让金钱为你真正的快乐和充实服务,超越为“赚钱”而工作的思想,追求更高的理想,才是人生最大的价值呈现。

你不是金钱的奴仆

在这个世界中,谁都很清楚金钱对于自己的意义,有了金钱就可以入住豪宅,香车宝马代步,绝色佳人为伴。所到之处掌声不绝耳,褒赞之言尽享、人间美景看尽,世间珍馐均尝,可谓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然而这样的人能有几个?即使是世界级富豪,你看到了他表面的风光无限,是不是也看到了他背后被物役所累的苦处?醉心于财富未必是一件坏事,但贪心于财富就一定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当你成为金钱的奴仆时,你知道你会失去什么。

老约翰·洛克菲勒在33岁那年赚到了他一生中第一个100万,到了43岁,他建立了世界上知名的大企业——标准石油公司。但不幸的是,53岁时,他却成为事业的俘虏。充满忧虑及压力的生活早已压垮了他的健康。他的传记作者温格勒说,他在53岁时,看来就像个手脚僵硬的木乃伊。

洛克菲勒53岁时因不知名的消化症,头发不断脱落,甚至连睫毛也无法幸免,最后只剩几根稀疏的眉毛。温格勒说:“他的情况极为恶劣,有一阵子他只得依赖酸奶为生。”医生们诊断他患了一种神经性脱毛病,后来不得不戴顶帽子。不久以后,他订做了一顶假发,终其一生都没有再摘下来过。

洛克菲勒在农庄长大,曾经有着强健的体魄,宽阔的肩膀,走起路来更是步步生风。

可是,对于多数人而言的巅峰岁月,他却已肩膀下垂,步履蹒跚。一位传记作者说:“当他照镜子时,看到的是一位老人。他之所以会如此,因为他缺乏运动休息。由于无休止的工作操劳,严重的体力透支,他同时也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他虽然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却只能靠简单饮食为生。他每周收入高达几万美金,可是他一周能吃得下的食物,却用不了两块钱。医生只允许他进食酸奶与几片苏打饼干。他的脸上毫无血色,用瘦骨嶙峋、老态龙钟形容他一点也不为过。他只能用钱买到最好的医疗,使他不致于53岁就离开人世。”

忧虑、惊恐、压力及紧张已经把他逼近坟墓的边缘,他永不休止全心全意地追求目标。据亲近他的人表示,当他赔了钱时,他就会大病一场,在他运送一批价值4万美金的谷物取道大湖区水路,保险费用要250美元,他觉得太昂贵就没有买保险。可是当晚伊利湖有暴风,洛克菲勒担心货物受损,第二天一早,他的合伙人跨进他办公室时,发现洛克菲勒还在来回踱步。

“快点!去看看我们现在投保是不是还来得及。”合伙人奔到城里找保险公司,可是回办公室时,发现洛克菲勒情况更糟。因为刚好收到电报,货物已安抵,并未受损!可是洛克菲勒更气了,因为他们刚花了250美元投保费用。事实上,他把自己搞病了,不得不回家卧床休息。想想看,他的生意一年赢利50万美元,他却为了区区250美元把自己折腾得病倒在**。

拥有百万财产,却怕付之东流。可以肯定地说,他的健康是由忧虑毁灭的。他从没有闲暇去从事任何娱乐,从来没有上过戏院,从来不玩牌,也从来不参加任何宴会。马克·汉纳对他的评价是:“一个为钱疯狂的人。”

最后,医生终于对他宣布,在财富与生命中任选其一,并警告他如继续工作,只有死路一条。

医生不遗余力地挽救洛克菲勒的生命时,他们要他遵守三项原则:

第一,避免忧虑,绝不要在任何情况下为任何事烦恼。

第二,放轻松,多在户外从事温和的运动。

第三,注意饮食,只吃七分饱。

洛克菲勒不得不谨记这些原则,也许因此捡回一命。他退休了,他学打高尔夫球,从事园艺,与邻居聊天、玩牌,甚至唱歌。

不过他还做了别的事。温格勒说:“在失眠的夜晚,洛克菲勒有足够的时间自省。”他不再想要如何赚钱,他开始为别人着想,思考如何用钱来换取人类的幸福,洛克菲勒开始把他的百万财富散播出去。他捐钱给教会;建成世界知名的芝加哥大学;他也帮助黑人,他捐助黑人大学。他甚至援助扑灭钩虫。后来他更进一步,成立了世界性的洛克菲勒基金会,一直在对抗世界的疾病与无知。散尽千万财富,帮助那么多人,他终于寻回心灵的平静,真正地得到满足。这时有人会说:“如果人们对洛克菲勒的印象还停留在标准石油公司的时代,那就大错特错了。”

洛克菲勒开心了,他彻底地改变了自己,已成为毫无忧虑的人。事实上,当他遭受事业重创时,他再也不为此而牺牲睡眠。

前后判若两人的洛克菲勒完成了从奴仆到主人的角色的转变。他虽然历经心灵的艰难历程、几乎将生命付诸流水,但醒悟之后的所作所为让他得到了以前不曾有过的快乐和幸福。他的经历让我们警醒的是,只有做金钱的主人,才能得到你该得到的快乐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