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之要:能容其小,方能成其大。要把自己的事业做好,各方面的力量都不可忽视,哪怕是常被人们忽视的弱小力量。
要把自己的事业做好,各方面的力量都不可忽视,哪怕是常被人们忽视的弱小力量,因为能容其小,方能成其大。这对于初闯商海的人尤为重要。
20世纪70年代末,江苏无锡有位新崛起的个体糕点加工户——王永之,后来他成了全国闻名的“麻花大王”。
王永之52岁那年退休了,闲着无事,便决定干个体户,于是,便以200元起家,办起了一个小型的麻花加工作坊。
然而,开始事情并不顺利,70年代末,一切是计划经济的方式和观念,尤其是国营单位职工根本瞧不起个体户,更不要说让个体户的商品进国营商店了。王永之自知与国营食品厂竞争不过,只好让女儿天天提着筐子上火车站零卖。同时,王永之也在琢磨着如何扩大销售的事。
一天中午,女儿回家吃饭来了,却没有提麻花篮子。老王有点吃惊,忙问原因。女儿回答得很简单,原来她嫌提回来麻烦,并且中午又是卖麻花的时机,便请那位和她天天坐在一起卖米粉的老太太代卖一下,同时送几个麻花给她吃。
王永之一听,眼前豁然一亮,很快便琢磨出一套扩大麻花销售的方案来。他让女儿去找了十几位同样在街头卖米粉的老太太,请她们代销麻花,同时订了协议:只要她们每天能够销出麻花则按个数提成,卖不出去的,可以退回来。
很快,王永之的麻花代销点逐渐发展起来,由十上百,慢慢地,全无锡市所有米粉摊位上几乎都有了老王的麻花。销路广了,客户多了,王永之的作坊也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加工厂。以前是女儿单独出去送麻花,现在变成了代销点来找麻花,且数量不断扩大。最后,尽管王永之的麻花没有出现在国营商店的货架上,却占据了整个市民日常生活的地方,在市民心里扎了根。后来,国营商店同类产品失去了竞争力,又纷纷到王永之门下来取经。而王永之的小加工厂呢,仅用了几年时间,便成了拥有100多万元资产的公司。
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王永之成功的经验。在当时特定时代背景下,个体户是不可能与国营商品一争高低的,而王永之呢,则巧妙地利用了不被国营公司所看重的个体商贩的力量,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同时让站在自己这棵树下的小商贩们也都能扩大经营范围,从自己这里得到好处,双双获利,从而得到了广大小贩们的共识。
王永之的成功案例,还给了人们另外一种启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正面冲突、你死我活的“硬环境竞争”,也存在着背景条件下的“软环境竞争”,自己究竟采取什么方式去赢得消费者和市场、采取什么方式去参与竞争,要根据自己的实力机会。如果没有实力而偏要去进行“硬环境竞争”,往往会失败;在这种情况下,巧借外力,团结各方面力量去竞争,则更容易成功。这点启示,对于初涉商界,满怀**的年轻人来说也许更值得重视。当然,这样说并不是打击人们大胆创业、参与竞争的积极性,而是告诉他们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不要感情用事,这才是取胜之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