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抚慰员工,可以催化他的能量(1 / 1)

管理之要:一个人一旦从悲伤中解脱出来,就会把个人生活与工作融于一体,就会对公司更加忠诚。

员工总有个人的私事,在他们的空间里,有着各种各样的情绪与感情,而悲伤是最影响员工工作的一个因素。悲伤使人萎靡不振,效率低下,甚至思维混乱、失去理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员工可能会失去向前进的动力和创造性。

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精密变压器公司的人事福利部经理妮丽道出了她的不幸。

“我父亲死于主动脉瘤,当时我在一家纺织公司担任质量控制审计员。上班之后,上司走过来对我说,‘对你父亲的去世,我感到难过。’然后再无其他表示。即使人们看到我,也都默不作声。真是太缺少人情味。他们希望我一上班就把个人情感抛在脑后。

“即使人力资源部门也是冷眼相待。当我想在星期五请—天假,去给父亲立墓碑时,和我谈话的那位女士说:‘希望你找人处理这种麻烦事。’当时,我母亲没有工作,在未收到保险赔款前,我必须撑起这个家。光这件事就够我难受。

“于是我决定辞职,上司却问我是否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告诉他,事情太难应付,又没人帮忙。我说我已承受不了。他感到很意外,无法理解我的感受。”

妮丽的遭遇绝非特例。多数公司都不能有效地对此加以解决。它们之所以会失去妮丽这样的宝贵员工,原因即在此。其实,经理人不应将员工的悲伤视为扰乱工作的消极因素,而应将其看作一个人们重新调整自我来摆脱不幸、重建健康关系的自然过程。

作为经理人,你有能力创造一种工作环境,使你能清楚辨认出人们悲伤时所经历的几个阶段:震惊和抗拒、愤怒、愧疚、沮丧、接受和恢复。这个过程可能会持续数周、数月甚至数年,直到哀伤者接受现实并振作起来。

整个恢复过程取决于生者与死者的关系。比方说,最令人难以接受的不幸是自己孩子的早逝。毕竟,我们不想自己的下一代先我们而去。“失去孩子,就失去将来;失去伴侣,就失去现在;失去父母,则失去过去。”

爱心友情协会(TCF)前执行董事苏珊说,TCF是美国一家非赢利性组织,专为失去亲人的家庭提供帮助。她强调,对于失去至爱者,经理人及其同事应伸出援助之手。

TCF的临时运作总监戴安娜补充说:“人们十分害怕这种情感或个人关系,有时会尽量避开你给予他们的同情和安慰。但是,坦率地讲,尤其是为人父母者,听到有人提起自己的爱子,他们会心存感激。”

经理人学会了解悲伤周期各阶段的迹象,就能帮助失去亲人的员工渡过痛苦的难关。在最初的震惊和抗拒阶段,失去亲人的员工可能会处于一种麻木状态,不愿相信眼前的事实。他们可能会一头扎进工作以逃避痛苦。

在愤怒阶段,他们可能会责怪死者弃他们而去,可能会冲着无能力的医生发火,责怪他们没能留住其亲人的生命。同事的无心之语也会招来他们的阵阵粗暴,他们埋怨同事要求他们举止如常或无视其痛苦。另外,他们常常为没来得及为亡故的亲友做某些事或说某些话内心愧疚不已。

他们被似乎无尽的悲伤压垮后,也会变得沮丧。特别是逢节假日、生日、亲人的周年忌日时,他们的日子格外难过。融融的家庭团聚中,再也见不到挚爱者的身影,触景生悲,更是痛上加痛。有些员工会选择这种日子请假,以悼念亡魂。作为上级,对此应灵活处理,而且要留心员工有无生病、是否落落寡欢及其外表有何变化,如最近是消瘦还是变胖。

亚利桑那州渥太华大学的助理教授兼劳资关系项目主任鲍勃说道,工作环境中所缺少的一个环节是,找出伤心员工与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找出如何把员工的生产率提高到最高水平并使其恢复到原来的正常生活。

“多数公司的态度是:员工失去亲人是件麻烦事;公司对员工表示同情已是仁至义尽;员工最好尽快振作起来,”他解释道,经理人应帮助员工及其家人寻找公司外部的资源,以此让员工重获平衡并恢复其工作效率。他们能够找到为员工提供帮助的团体。同时人力资源部门要教育员工,人们失去亲人后很长时间都会感到悲伤。

因此,经理人要改变他们对死亡和悲伤的看法,要明白悲伤是一种因爱而感受到与逝者不可分离的深挚情感。这就为我们阐释人生的意义、价值观和工作目标提供了更为坚实的基础。人力资源部门要重新审视公司和社区的资源,才能更明智地管理工作中员工的悲伤情绪,从而使人的生命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升华,而不会因此毁掉一生。

给予员工以时间和自由让员工以自己的方式和速度治愈他们的精神创伤,使他们从失去挚爱的痛苦中振作起来。总之,失去挚爱固然沉痛,但只要经理人富有同情之心,对员工的痛苦表现出应有的关心、灵活性和尊重,就会使员工受益匪浅。一旦他们从悲伤中解脱出来,把个人生活与工作生活融为一体,就会对公司更加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