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沙坪坝:“学本教学”撬动区域教育大变革(1 / 1)

核心提示

撬动区域教育大变革,需要找寻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抓手”。

沙坪坝区的选择是:“学本教学”。

围绕一个“学”字做文章,区域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中小学校组成行动共同体,把握国际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站在国家繁荣和民族复兴高度,立足学生创新发展的无限可能性,实施研训变革、课堂转型与课程重构等改革举措,促进区域教育转型升级,让学校成为阳光灿烂、灵性生长、创新萌生、青春飞扬的舞台。

沙坪坝区“卓越课堂”行动历时两年,就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合格区(县)评估验收,保持重庆市区县教育综合考评第一,成为全国课改联盟理事单位、全国目标教学副理事长单位、重庆市课改联盟副理事长单位、重庆市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实验区,市级及其以上教师赛课获奖数量和等级全市领先,高考重点本科上线连续两年以30%的增幅攀升,学生更加主动活泼健康成长,教改项目获市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由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举办的“全国目标教学与卓越课堂”研讨会将于12月7—9日在沙坪坝区召开……区域教育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变革之一 从“研教”到“研学”研训变革改变教师行走方式

何谓“学本教学”?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龚雄飞指出,“学本教学”是符合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的现代教育观的教学。从教育价值上看,表现为学生的学习权力得到极大的尊重,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自由的意志、合作的精神、开放的心态、创新的能力获得充分发展;从教学结构上看,突出了教师、学生、知识这三个基本要素的组合关系——以学定教的关系;从教学程序上看,优化了教学过程中各阶段、环节、步骤之间的相互联系,表现为一定的程序:自学——互学——展学。

从“以教为中心”的课堂向“以学为中心”的课堂转型,犹如给改革的杠杆寻找到了一个理想的支点,撬动了沙坪坝区教育的大变革。

20世纪90年代,沙坪坝区就因区域实施目标教学管理而在全国独树一帜,为大面积提高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创造了宝贵经验。新课改10多年来,沙坪坝区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成果颇丰。但从整体来看,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尚未在中小学课堂大面积常态化呈现;从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比较而言,差距依然不小,区域教育内涵式均衡发展面临待解难题。正当此时,重庆市教委出台了《义务教育“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

在这一重大契机面前,沙坪坝区教育人给予了强力响应。在沙坪坝区教委的坚强领导下,这一设计第一时间得到区领导的首肯。2012年10月,沙坪坝区在全市率先出台了《沙坪坝区中小学“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对这场改革作出了高起点、高标准的顶层设计。

沙坪坝区教委主任肖长树说,为了促进教育内涵式均衡发展,实现“率先建成重庆市现代化教育强区”目标,需要一个牵一发而动全局的抓手,而建设“卓越课堂”就是这样一个很好的抓手。

沙坪坝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彭刚说,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也要关注学生当下的幸福,努力去追求教育过程品质化和教育结果的优质化,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学习、快快乐乐地成功、健健康康地成长,这正是沙坪坝区“卓越课堂”行动的美好梦想。

转型,大势所趋!

转型,迫在眉睫!

作为重庆市首批教师进修学院、市级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全国示范性区级教师培训机构,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肩负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使命,同时也面临着凤凰涅槃式的艰苦抉择。

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以“进德修业、革故鼎新”为办学理念,提出坚持以教学转型推进教研转型,以教研转型引领教学转型,在教学转型和教研转型的良性互动中实现区域教育的整体变革。教研方式转型首先必须由“传统课堂”背景下的“研教”转向“卓越课堂”背景下的“研学”,真正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更先进、更专业的引领。

围绕课堂变革主题,沙坪坝区聚合教研力量,科研、教研、培训、评估联动促使教师行为改变。

——科研统领。以市级课题“区域性构建‘卓越课堂’的实践研究”为龙头,下设31个区级规划课题和300多个区级教师成长课题,在课题研究中提高参研教师的课程能力。

——培训跟进。围绕课堂变革,密集开展各类专题培训,进一步提高学校干部的课程领导能力、骨干教师的学术引领能力、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能力和教师群体的课程实施能力。

——教研主攻。精心策划并组织实施“卓越杯学科赛课”和“薄弱学科教师公开课展评”。前者侧重“树标杆”,全区约有半数教师参加学校、校际共同体和区三级赛课,其中800人次参加校际共同体复赛,360人次参加区级决赛,145名获区一等奖的教师已成为区域推进卓越课堂的中坚力量;后者旨在“补短板”,全区共有1300余名教师上“练兵课”,430余名教师即将参加区级“展评课”活动,展评结果将与教师绩效工资挂钩。以赛课和展评课活动为引擎和载体,通过任务驱动下的研修跟进,实现教研的发展功能。

——同伴互助。建立“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13个校际研修共同体,每个校际共同体又组建若干个学科中心组和班主任中心组,市区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担任中心组成员,组织开展校际学科和班主任研修活动。

——评估导航。在进修学院设立评估中心,组织对各中小学开展“卓越课堂”月度自评与学期总评,并对各个校际共同体实施“捆绑评价”。建立“‘卓越课堂’评估与资源网”,作为“卓越课堂”专项评估与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充分发挥各部门教科研人员的专业引领作用,探索实践送训下校、课堂会诊、案例分享、视频会议等多种研修方式,深入教学一线,零距离接触教师,将“学本”理念及“学本教学”操作范式牢牢植入教师的心田。

“‘学本教学’使我们经历了自我蜕变的过程,逐步实现了真正的‘退位’,把学习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得到真实有效的发展。”老师们如是说。

沙坪坝区的“学本教学”行动从改变广大教师的行走方式入手,让他们带着收获去分享、带着问题去探究、带着感悟再出发。

变革之二 从“教本”到“学本”课堂转型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转变教师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以教为主导的课堂组织形式与行为范式绝非易事,因此沙坪坝区提出了八字新教学范式:“先学后教、互助展评”。

按照新范式上课,必须将“学”置于中心地位,遵循“自学—互学—展学”的螺旋式推进结构,坚守“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多学少教、因学活教、生生互教”五条原则,真正让“教”服务于“学”,使课堂上的“学”呈现出“当堂自学、同伴助学、活动展学、互动评学、教师导学”五大特征。

标准制定让教师在课堂的迷途中找到“回家的路向”。

沙坪坝区采取“通用标准+学科标准”的架构研制“学本教学”课堂评价标准:从目标、过程、效果和特色四个维度,突出自学、互学和展学三种基本学习形式,从教的行为与学的行为两个方面共设置了36个评价要点,形成“通用标准”;各个学科在此基础上根据本学科特点和学段特征求同存异,研制出“学科标准”。这套新课堂的评价标准一共有24个学科,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实现了所有学科的全覆盖,成为我市新课堂“最系统的一套本土化的评价标准”。

走进沙坪坝区各中小学的课堂,总能看到这样的景象: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坐在一起,在老师的引导下组成“学习共同体”,一起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带,共同进步。

沙坪坝区覃家岗小学二年级的牟俊龙同学在日记中写道:“我是一个阳光帅气的小男孩,我生活在一个充满欢乐的学校里。你要问我为什么这么开心,还得感谢我的组长——冉诗焱同学。活泼开朗的他对自己很严格,对我们也一样。我们合作学习生字的时候,他会一个一个耐心地教我们读,教完还会说‘大家真能干’来鼓励我们。上书法课时,等我们都写完了,他会仔细地审查我们写的字,不好的会叫我们重写,所以我们这个小组书法获得的星星最多。上体育课跳绳时,他也会教我们怎样跳得更好。在他的帮助下,我们小组的成员不管是学习成绩还是跳绳成绩都提高不少。在这样的小组里学习,我们都很快乐!”

2009年8月在吉林省通化市一中讲学

其实,学生的快乐时光常常更留驻在“展学”上。让学生将自学、互学之所得彰显出来以求得认同和强化,将自学、互学之所疑表达出来以求得指正或研讨,思维的碰撞点燃智慧的火花,智慧的积淀带来人格的升华,学生的生命活力在情智共生的课堂上得以无限绽放。因此,在沙坪坝区许多中小学的课堂上,“展学”仿佛是40分钟里学生所期待的一个“快乐节日”。传统课堂是“只有进气没有出气”的呼吸不畅的课堂,“学本教学”则由于重建了“呼吸系统”而彰显出生命的价值,因而才可能走向卓越。

变革之三 从“课堂”到“课程”课程重构助推学校内涵发展

曾经,教材就是我们的世界;如今,世界是我们的教材。

去年,作为学生家长,重庆大学刘卫红教授曾到树人小学开办讲座,讲座开始前他特别说:“我今天来的首要目的是见一见让我儿子丢掉游戏机,捧起历史书本的国史课王老师,向他鞠一躬,并说声‘谢谢!’”

国史课是树人小学“宽广可选”课程设置的具体体现,家长称赞,学生喜欢,孩子对学习的渴求得到个性化满足。这也是沙区科学规划课程体系,积极构建学本课程“立交桥”的缩影。

为了深度推进“学本教学”建设,促进学习从“怎么学”到“学什么”的深入变革,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牵头制定了《沙坪坝区中小学课程建设指导意见》,组织全区83所中小学根据学校办学理念与育人目标,制定学校课程建设方案,致力于实现基础型课程校本化、拓展型课程多元化、研究型课程自主化的中小学课程体系。

把“教堂”变为“学堂”,自然要求把“教材”变为“学材”。

沙坪坝区首先着眼于国家课程的二度开发,搭建理想与现实的桥梁。根据“功能导学化、导学问题化”基本思路,区教师进修学院组织开发了30多个学科的《导学精要》。沙坪坝区的《导学精要》引起了全国各地不少教育同行的浓厚兴趣。观摩了沙区的语文课,成都市华兴小学涂小琴老师这样评价道:“《导学精要》对每篇课文采用主问题式导学,线条清晰、流畅,一改以往的课堂上老师不停地问、学生不停地答的情景,学生在每个主问题的引领下,通过老师设计的由浅入深的两三个主问题,最后轻松解决整篇文章的重难点……”

“导学精要”只是由课堂变革引发课程创生系列举措中的一个点,像这样的“点”还有许多。

前不久,沙坪坝区教委在高滩岩小学举行了一场“自主识字与学校课程建设”现场研讨会,来自全国识字教学各大流派的专家云集于此。在观摩了一、二年级自主识字实验现场课后,李莉校长兴奋地介绍,通过对自主识字实验的引进创新,撬动了语文学科乃至高小整个课程体系的大变革,真正彰显了“七彩花开七彩园”的办学理念。

如今,沙坪坝区中小学课程建设正在形成一道道特色靓丽的风景线。课程重构犹如给学校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源头活水,有效提升了学校的层次和内涵。

本报记者 周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