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教师评价(1 / 1)

公共教育学 石中英 2073 字 1个月前

一、教师评价概述

教师评价就是根据教师的知识、技能、教学成果来对他们的优缺点以及个人价值做出描述和评判的过程。[1]总的来说,有两种不同的教师评价制度。一种是以考核教师的资格和能力,为教师的聘任、晋升、加薪、解聘等提供人事决策依据的奖惩性教师评价制度;另一种是用以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促进教师职业发展,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我们倡导教师评价应将奖惩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结合起来,并以发展性评价为主。[2]

这种发展性评价实际上是为了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例如,休伯特·德莱弗斯(Hubert L.Dreyfus)和斯图亚特·德莱弗斯(Stuart E.Dreyfus)描述了教师从新手成长为专家的五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即新手阶段,他们是刻板的,只是套用所学的原则、程序。在第二个阶段,即高级初学者阶段,他们开始将理论与亲身的实践工作结合起来。在第三个阶段,即称职者阶段,他们变得越来越灵活,能够改进原则和程序,以适应现实。在第四个阶段,即能手阶段,他们能够识别出各种模式及其关系,并对教学进程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和理解。在第五个阶段,即专家阶段,他们在头脑中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教学图景,能够轻松、灵活地根据不同的情境做出相应的教学行为。[3]在教师从新手成长为专家的过程中,评价的引导和促进作用不可小觑。

我国目前的教师评价还有很多不甚完善的地方,例如对教师评价的定位不准确,往往以评价代替管理,很难促进教师水平的真正提高;教师评价的标准不尽合理,有机械化的倾向;教师在评价中处于被动的地位,承受了太多的压力;另外教师评价改革也存在着烦琐化和盲目追求量化的倾向。相对于学生评价而言,我国目前的教师评价和学校评估与督导都有待进一步深化,以形成综合改革的格局。

二、以教师职责为核心的评估内容

教师评价究竟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呢?毫无疑问,教师评价应该以教师的核心职责为依据。尽管各国的情况有所不同,但是教师评价都是围绕教师职责而进行的。例如,美国的教师评价内容包括关心学生以及学生的学习,掌握所教的学科和教学方法,管理和监控学生的学习,反思经验和教训,成为学习共同体的成员等。英国教师评价内容包括学习环境的组织,满足学生的需求,以及教学管理、建立关系、课外活动、行政工作、专业发展等。我国的教师评价内容通常涵盖德、能、勤、绩、效等方面。[4]

例如,美国州际新教师评价和支持联合会(INTASC)和全美教师教育认可委员会(NCATE)共同认可了一个教师评价的标准:[5](1)教师掌握所教学科的核心概念、探究手段和学科结构,并且能够提供学习经验,让学生感受到所有学科内容都是有意义的。(2)教师懂得儿童是如何学习和发展的,并且能够提供有助于儿童智力、社会性以及个性发展的学习机会。(3)教师懂得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存在差异,并且能够创造适应不同学习者的教学方法。(4)教师采用各种学习策略,鼓励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的技能、解决问题的技能和动手操作的技能。(5)教师懂得如何调动个人和集体的动机及行为,营造学习氛围,鼓励相互交往、积极学习和自我激发动机。(6)教师采用有效的言语的、非言语的和媒介交流的技能,在课堂上形成积极的探究、合作和互动。(7)教师在掌握学科知识、学生、社区和课程目标的基础上制订计划。(8)教师懂得并且采用正规的和非正规的评价策略进行评价,确保学习者在智力、社会性和身体等各方面持续发展。(9)教师是一个反思性实践者,不断评估自己的选择和行为对他人的效果,并且积极寻求专业成长的机会。(10)教师与学校同事、家长和更广泛社区的机构建立联系,帮助学生学习和健康成长。

2002年,《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明确指出,中小学教师评价制度的改革要有利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建立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发挥教师创造性的多元的、新型的中小学教师评价体系。教师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①职业道德。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积极上进,乐于奉献;公正、诚恳,具有健康心态和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②了解和尊重学生。能全面了解、研究、评价学生;尊重学生,关注个体差异,鼓励全体学生充分参与学习;形成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③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能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确定教学目标,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选择利用校内外学习资源,设计教学方案,使之适合于学生的经验、兴趣、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其他能力;善于与学生共同创造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讨论、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④交流与反思。积极、主动与学生、家长、同事、学校领导进行交流和沟通,能对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并制订改进计划。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热爱学习。[6]

面临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我国不少地区都展开了各种有益的教师评价尝试。例如有的地区把教师评价的内容划分为以下三级指标:

教师素质,考勤和教育教学工作量的评价。是对教师必须承担各种基本工作和完成各项任务应具备的基本要求的评价。是对教师承担教育教学工作量和具备了完成这些工作的可能性的说明。这一模块评价主要从教师的政治思想表现,承担的教育教学工作量和考勤三个方面内容来考核。体现了现阶段学校对教师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必须要做到的。

教师教育教学教科研工作能力绩效的评价。是对教师能动地履职和创造性地完成任务和工作过程做出的衡量与价值评价。是教师评价的重要部分。这一模块评价主要从教师能动开展教育教学常规工作(如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调查研究、钻研教材、认真备课、课堂教学、作业布置、辅导和试卷编制等教学常规工作)和积极参与教科研工作等方面来考核。体现了现阶段学校对教师工作的研究型要求,是教师要努力争取做好的。

附加分(教师教育教学教科研工作突出绩效的评价)。是对教师专业水平提高,教师取得的教育教学教科研工作突出成绩作出的价值评价。这一模块评价主要从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教科研工作的成绩(课题、论文与案例撰写、发表和获奖)、教师专业培训、进修等工作上取得的成绩和荣誉等方面来考核。体现了现阶段学校对教师工作的发展性要求,是教师个性特长、自身素质发展提高的努力方向。

三、教师评价的主体和方法

谁有资格对教师进行评价,谁应在教师评价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也是教师评价中常遇到的问题。理论上,学生、教师自己、家长、管理者、专家、研究者和同行,甚至政府及其行政管理部门和社区等,应该都可以成为评价教师的主体。但是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是,自上而下的各级领导发挥着主要作用。理想的做法是,在教师评价中发挥更大作用的应该是同行和学生,然后才是由下而上的各级领导。

总的来说,评价教师的方法有很多,我们比较常见的方法包括自我评价、学生评价、领导评价、同行评价和家长评价。具体来说,教师评价的方法可以包括:[7]

绩效考评法——是指学校在一定时期内,根据绩效管理的需要,针对教师承担的工作,运用各种科学的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教师的工作结果和工作表现进行考核和评价。

末位淘汰制——是指校方根据本校的总体规划和具体目标,结合各个教学岗位的实际情况,设定一定的考核指标体系,并以此作为评价标准,对教师在某段时期内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然后根据考核结果,将一定比率的排名末尾或者排名靠后的教师从岗位上淘汰出去。

教师档案袋评价法——要求教师像艺术家、建筑师、作家一样,建立自己的过程性教学档案袋、结果性教学档案袋或者展示教学档案袋,通过开放的多层面的评价,充分感受自己进步的过程、特点、经验和教训,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课堂听课评价法——是指评价者直接进入课堂,现场观察评价对象的教学实践,从中发现优点、缺点、经验和教训,并做出相应的评价。

校长—同事评价法——是指建立第一评价者(校长)、第二评价者(同事)和评价对象(接受评价的教师)组成的评价小组,由第一评价者和第二评价者共同对评价对象进行评价。

面对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部倡导了一系列的教师评价的措施与方法:①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学校领导、同事、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制度。②建立以校为本、以教研为基础的教师教学个案分析、研讨制度,引导教师对自己或同事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反思与评价,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水平。③不得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④未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任何社会团体、民间学术机构组织的教学评比结果不得作为教师晋升、提级、评优等的依据。[8]

[1] [以] David Nevo 著:《校本评估与学校发展》,卢立涛、安传达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第121页。

[2] 王斌华:《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3] Drefus,Hubert L.,& Dreyfus,Stuart E.(1986).Mind Over Machine .New York:Free Press.

[4] 王斌华:《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68页。

[5] Bullock,Ann Adams,& Hawk,Parmalee P.(2001).Developing a Teaching Portfolio:A Guide for Preservice and Practicing Teachers .New Jersey:Prentice-Hall,Inc.,pp.8~9.

[6] 《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2002-12-27。

[7] 王斌华:《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68~232页。

[8] 《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2002-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