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时期或者说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在中国大地上兴起了一股文化热潮。这种文化热潮激发了人们接受教育尤其是高层次教育的热情,整个社会都对大学充满了敬仰,“象牙塔”不仅是一种符号赞誉,更是人们向往的圣地。
河南省是全国的人口大省,教育负担重,教育基础薄弱。由于历史等原因,本省高等教育发展速度一直比较缓慢,在全国处于比较落后的地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给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充实巩固现有高校和落实《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过程中,河南省高等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又有了新的发展。
1985年经国家建材总局批准、教育部同意,河南省将原洛阳建材学校升格为洛阳建材专科学校。为适应本省经济发展的需要,开拓对外交流的途径,经中共河南省委及省人民政府同意、教育部备案,1985年河南农学院、河南医学院和新乡师范学院分别改名为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医科大学和河南师范大学。
1986年河南省新建了黄河大学、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和张仲景国医大学,至1986年年底,全省共有高校47所,在校生75748人,其中中央部属院校9所,省属院校38所;按类别划分共有综合大学2所、理工院校10所、农业院校5所、医科院校5所、师范院校13所、财经院校4所、体育院校1所、短期职业大学7所。全省高校共有专业400多个,逐步形成了种类比较齐全、结构比较合理的高教体系。
1987年,通过开展横向联系、吸引国家部委和外地高校来河南省建校和联合办学,原河北水电学院迁移至郑州市并开始筹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成立武汉城建学院平顶山分院。为培养高级职业技术教育师资队伍,经国家教委批准,原百泉农业专科学校升格更名为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另外,原郑州纺织机电专科学校升为本科,更名为郑州纺织工学院。
1991年,河南体育专科学校并入郑州大学,成立郑州大学体育学院;黄河大学正式并入郑州大学;张仲景国医大学并入南阳理工学院。1991年,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正式成立。1992年,南阳理工学院正式成立。
河南省从1985年开始,调整专业设置,优先发展经济和社会急需的应用学科和专业,狠抓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1986年在一些新建学校新开设专业11个;1987年新增本科专业13个,专科专业19个;1988年又新增本科专业23个,专科专业14个;1989年,对新增专业作了严格限制;从1990年开始对现有专业进行全面清查和调整;1992年河南省委下发了《关于公布普通高等学校专业设置审核清理结果的通知》,对清理审核结果予以公布。经过清理、整顿和审核,河南省高校专业设置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当年,全省高校稳定在49所,招生33792人,在校生89496人;研究生培养单位18处,招生343人,在学研究生1001人,专业结构逐步趋向合理,在校生科类比例得到明显改善[3]。
河南省高等学校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大幅度提高,1989年,由原来的2000元左右提高到4098元,比上年一次性提高了108%,1991年生均教育经费支出达到了4733.97元。生均教育经费支出的提高,使得这一阶段后期的高等教育投资规模迅速扩大。在这种情况下,单靠政府的投入显然是不可能的,必须谋求家庭、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必须提高高等教育系统自身的造血功能,逐步实行多渠道投入的高等教育投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