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中国高等教育投资政策的历史演变(1 / 1)

高等教育投资政策属于公共政策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历史演变离不开整个公共政策体系的发展变化。如果把1978年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当作一个政策巨系统,那么高等教育投资体制及相关政策就是其中教育政策群落中的一个子群落,它的历史演变受社会经济大背景的深刻影响,即以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为特征的经济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为特征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整个社会不断增长的高等教育需求为依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进入了蓬勃发展期,到2008年我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超过2907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3%。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依赖于全社会高等教育投资能力的快速增长和投资模式的多元化。同时,中国改革开放的渐进式特征,造成了经济、政治、社会保障等制度变革的不同步,以及在改革过程中效率和公平观念的演变对高教投资政策的政策目标、内容和实施方式的影响,导致高等教育投资政策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了不同的特征。

历史制度主义认为当大的社会经济或政治背景发生变化时,制度会随着时间发生演进,演进的类型包括四类:制度微调、制度转换、制度扭曲、制度断裂。前三种制度变迁类型是在原有的制度框架下的渐进演化,第四种制度变迁类型是与旧制度彻底决裂而形成的新的制度结构。借鉴历史制度主义对制度变迁的分类,并结合高等教育投资政策的主要发展特征,本书将1979—2008年间我国高等教育投资政策的历史演变过程分为单一——微调时期(1978—1984年)、增量——开放时期(1985—1992年)、多样——转型时期(1993—1998年)和多元——发展时期(1999—2008年)四个时期。每个时期都用两个关键词来概括其特征:前者代表高等教育投资模式的特征,即从单一的政府投资渠道到计划内与计划外双轨制收费,再到投资渠道多样化,最后为投资主体、目标多元化下的投资模式多元化。后者代表高等教育投资政策的制定特征,首先是以马克思主义的高等教育投资相关理论为政策基础的局部微调;其次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条件下政策思路解除旧有限制的逐渐开放;再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确立的条件下政策基础向现代公共经济学相关理论的转变,政策制定模式开始进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转型;最后是以现代公共经济学相关理论为政策基础的逐渐成熟与发展。本书还对不同时期高等教育投资政策问题、目标、内容、实施进行了述评,以及对投资政策演变的总效应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需要指出的是,这四个时期只是一个大致的划分,在政策主题的实际发展中往往不是沿着一个线性的轨迹运行的,而是一个不断反复和交织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