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参考文献(1 / 1)

[1][法]E.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准则[M].狄玉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法]皮埃尔·布迪厄,[美]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M].李猛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3][荷]弗兰斯·F.范富格特.国际高等教育政政策比较研究[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4][加]约翰·范德格拉夫等.学术权力——七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比较[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5][美]詹姆斯·C.斯科特.国家的视角:那些试图改善人类状况的项目是如何失败的[M].王晓毅译.北京:社会文献科学出版社,2004.

[6][美]奥尔森.国家兴衰探源:经济增长、滞胀与社会僵化[M].吕应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7][美]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8][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985)[M].刘尊棋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

[9][美]弗兰克·费希尔.公共政策评估[M].吴爱明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0][美]弗朗西斯·福山.国家建构:21世纪的国家治理与世界秩序[M].黄胜强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11][美]克拉克·克尔.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21世纪的问题[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12][美]罗伯特·诺奇克.无政府、国家和乌托邦[M].姚大志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13][美]迈克尔·J.桑德尔.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M].万俊人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14][美]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M].杜蒲等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

[15][美]莫琳·T.哈里楠.教育社会学手册[C].傅松涛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6][美]约翰·奥伯利·道格拉斯.加利福尼亚思想与美国高等教育1850—1960年的总体规划[M].周作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17][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18][匈]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杜章智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19][英]E.H.卡尔.历史是什么?[M].陈恒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20][英]阿什比.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M].滕大春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21][英]安东尼·德·雅赛.重申自由主义[M].陈茅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22][英]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M].王明毅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23][英]卡尔·波普尔.开放社会及其敌人(第一、二卷)[M].郑一明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24][英]纳拉纳拉扬·达斯.中国的反右运动[M].欣文等译.西安:华岳文艺出版社,1989.

[25]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下卷)[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

[26]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27]甘阳.通三统[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28]高奇.新中国教育历程[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29]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49—1975)[Z].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

[30]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

[31]江宜桦.自由民主的理路[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

[32]金铁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I)[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33]金一鸣.中国社会主义教育的轨迹[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93.

[34]瞿葆奎.中国教育改革[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5]李国钧,王炳照.中国教育制度通史(第八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3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3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报告.从信息社会迈向知识社会[M].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出版,该书为网络版,2005.

[38]刘英杰.中国教育大事典1949—1990(上、下)[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39]毛泽东论教育工作[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

[40]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41]世界银行.变革世界中的政府[R].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

[42]王英杰,刘慧珍.2005年中国教育发展报告:高等教育的发展、问题与对策[R].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3]邬大光.21世纪初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项目批准号:2000ZDXM880011),2006.

[44]邬大光.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问题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5]吴惕安,俞可平.当代西方国家理论辨析[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

[46]徐向东.自由主义、社会契约与政治辩护[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7]杨东平.艰难的日出——中国现代教育的20世纪[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3.

[48]杨林林.中国转型:顶级学者访谈[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5.

[49]杨学为.高考文献(上)1949—1976[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0]杨学为.高考文献(下)1977—1999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1]姚若冰.中国教育1949—1982[M].台北:华风书局,1986.

[52]余立.中国高等教育史(下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53]张民选.理想与抉择——大学生资助政策的国际比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54]张千帆,曲相霏.大学招生与宪法平等:国际经验与中国问题[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55]张人杰.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56]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课题组.从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强国[R].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7]周恩来教育文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58]周全华.“**”中的“教育革命”[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59]转型期中国重大教育政策案例研究课题组.缩小差距——中国教育政策的重大命题[R].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60][美]艾伦·伍德.马克思对正义的批判[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6).

[61][美]罗伯特·罗兹,张燕军.新自由主义影响下的加州公立高等教育危机[J].江苏高教,2011,(1).

[62]常桐善.大学招生的卓越性与公平性——美国加州大学的理念及实践[J].考试研究,2010,(3).

[63]丁小浩.对中国高等院校不同收入学生群体的调查报告[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2).

[64]丁小浩.规模扩大与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化[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2).

[65]杜屏,李宝元.中国高等教育的成本分担与机会均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66]冯友兰.对于中国近五十年教育思想进展的体会[J].人民教育,1950,(4).

[67]高国希.机会公平与政府责任[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6,(6).

[68]顾海兵.中国高考制度批判:计划经济式的高考可以休矣![J].中国改革,2001,(10).

[69]郭从斌.家庭经济和文化资本对子女教育机会获得的影响[J].高等教育研究,2006,(11).

[70]胡锡奎.中国人民大学学习苏联经验的总结[J].人民教育,1954,(10).

[71]黄万盛.革命不是一种原罪——读弗朗索瓦·傅勒《思考法国大革命》[J].开放时代,2004,(5).

[72]黄艳.胡绳晚年对毛泽东一生两件大事的再评价[J].江汉论坛,2005,(6).

[73]蒋南翔.谈谈当前的教育形式[J].人民教育,1980,(10).

[74]康宁.论教育决策与制度创新——以’99高校扩招政策为案例的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0,(2).

[75]劳凯声.教育体制改革中的高等学校法律地位变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76]雷弢,戴建中.当今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构想[J].北京社会科学,1986,(4).

[77]雷万鹏,钟宇平.中国高等教育需求中的城乡差异——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理论的视角[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7).

[78]李春玲.社会政治变迁与教育机会不平等——家庭背景及制度因素对教育获得的影响(1940 —2001)[J].中国社会科学,2003,(3).

[79]李琦.建国初期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述评[J].党的文献,2002,(6).

[80]李庆刚.十年来“大跃进”研究若干问题综述[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6,(2).

[81]李文利.高等教育财政政策对入学机会和资源分配公平的促进[J].北大教育评论,2006,(2).

[82]李煜.制度变迁与教育不平等的产生机制——中国城市子女的教育获得(1966—2003)[J].中国社会科学,2006,(4).

[83]林枫.大搞文化革命,实现工农群众知识化,知识分子劳动化——1960年6月1日在全国教育和文化、卫生、体育、新闻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人民教育,1960,(6).

[84]刘海峰,樊本富.论西部地区的“高考移民”问题——兼论科举时代的“冒籍”现象[J].教育研究,2004,(10).

[85]刘海峰.1977年高考:一次空前的招生考试[J].教育发展研究,2007,(7—8A).

[86]刘海峰.为什么必须坚持统一高考[J].上海高教研究,1997,(5).

[87]刘精明.我国教育不平等的历时性变化研究[J].社会学,2000,(6).

[88]刘奕,张帆.我国居民高等教育支付能力及学费政策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4,(2).

[89]陆定一同志谈教育方针问题[N].光明日报,1980-03-04.

[90]马叙伦.关于第一次全国工农教育会议的报告[J].人民教育,1950,(1).

[91]齐霁:八十年代以来“大跃进”运动研究若干问题述评[J].北京党史,1999,(6).

[92]钱俊瑞.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J].人民教育,1951,(12).

[93]秦晖.权力、责任与宪政——关于政府“大小”问题的理论与历史考查[J].社会科学论坛,2005,(2).

[94]申素平.谈政府与高校的法律监督和行政指导关系[J].中国高等教育,2003,(8).

[95]汤敏.关于扩招的几个问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2).

[96]天野郁夫.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与结构[J].国际高等教育研究,2003,(3).

[97]王善迈.论高等教育的学费[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6).

[98]王义遒.多样化: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关键[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4).

[99]魏小萍.契约原则是否带来了自由和平等——雅克·比岱的元结构与罗尔斯的正义理论[J].哲学研究,2002,(3).

[100]邬大光: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内涵与价值——与马丁·特罗教授的对话[J].高等教育研究,2003,(6).

[101]谢春涛.“大跃进”运动研究述评[J].当代中国史研究,1995,(2).

[102]谢作栩,陈小伟.中国大陆高校学费对不同社会阶层子女的影响——实证调查与分析[J].教育与经济,2007,(2).

[103]谢作栩,王伟宜.高等教育大众化视野下我国社会各阶层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的研究[J].教育学报,2006,(2).

[104]许纪霖.高考制度:迫不得已的荒谬[J].中国新闻周刊,2005,(27).

[105]杨东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扩大之中的阶层差距[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1).

[106]杨秀峰.我国教育事业的大革命和大发展[J].人民教育,1959,(11).

[107]姚大志.反契约论——评诺奇克的新自由主义[J].哲学研究,1997,(9).

[108]袁连生.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是否速度太快、规模过大?[J].高等教育研究,1988,(3).

[109]袁连生.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财政政策选择[J].教育与经济,2002,(2).

[110]曾荣光.教育政策研究.议论批判的视域[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4).

[111]曾昭森.新学制的优越性[J].人民教育,1951,(10).

[112]张斌贤.我国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变迁[J].教育学报,2005,(1).

[113]张纯厚.当代西方两种新自由主义——政治新自由主义与新保守主义的对立[J].政治学研究,2010(3).

[114]张建新,陈学飞:英国高等教育改革法述评[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2).

[115]张健.学习苏联经验的成绩不是主要的吗[J].人民教育,1957,(8).

[116]张玲.新国家助学贷款能走多远?[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4,(18).

[117]张凌光.有的放矢:老解放区教育经验介绍之一[J].人民教育,1950,(2).

[118]张奚若.目前国民教育方面的情况和问题[J].人民教育,1956,(7).

[119]张玉林,刘保军.中国的职业阶层与高等教育机会[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120]张宗麟.迎接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会议[J].人民教育,1950,(1).

[121]赵安东.对五十年代学习苏联高教经验进行教学改革的初步看法[J].上海高教研究丛刊,1981,(1).

[122]郑若玲.高考改革必须凸现公平[J],教育研究,2005,(3).

[123]政务院关于举办工农速成中学和工农干部文化补习学校的指示[J].人民教育,1951,(1).

[124]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1984年10月20通过)[N].人民日报,1984-10- 21.

[125]周贝隆.关于制定教育规划的原则[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86,(2).

[126]周恩来.关于教育改革问题[N].人民日报,1957-06-27.

[127]周恩来总理在三届人大首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J].人民教育,1965,(3).

[128]周培源.从高等学校的院系调整谈肃清崇美思想[N].人民日报,1951-12-02.

[129]周作宇.论高等教育中的经济主义倾向[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

[130]Access Deney-Restoring the Nation's Commitment to Equal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R].A Report of the Advisory Committee on Student Financial Assistance Washington,D.C.February 2001.

[131]Brian Pusser.The Comtemporary Polics of Access Policy:California after Propositon 209 [A].Edited by Donald E.Heller.Affordability Access and Accountability[C].Baltimore:The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2001.

[132]Christopher James Rasmussn.Effective Cost-sharing Models in Higher Education:Insights from Low-income Students in Australian Universities[J].Higher Education (2006).

[133]Jan-Ingvar L?fstedt.Author(s) of Review:Michael Sheringham.Reviewed Work(s):Chinese Educational Policy.Changes and Contradictions 1949—1979[J].Comparative Education.1983.

[134]John Aubrey Douglass.The Conditions For Admission:Access,Equity,and the Social Contract of Public Universities[M].Stanford,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07.

[135]Mark Sidel.University Enrolment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1977—1981:The Examination Model Returns[J].Comparative Education(1982).

[136]Michael Sheringham.Popularisation Policies in Chinese Education from the 1950s to the 1970s[J].Comparative Education (1984).

[137]Renato H.L.Pedrosa.Master Planning in Brazilian Higher Education:Expanding the 3-Year Public College System in the State of S??o Paulo.Research & Occasional Paper Series:CSHE.2010.10.

[138]Robert Taylor.China's Intellectual Dilemma.Politics and University Enrolment,1949—1978[M].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Press.Vancouver,London.1981.

[139]Suzanne Pepper.Radicalism and Education Reform in 20th-century China:The Search for an Ideal Development Model[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140]Theodire His-en Chen.Chinese Education since 1949.Academic and Revolutionary Models[M].New York:Pergamon Press,1981.

[141]Tristan Mccowan.Expansion without Equity:An Analysis of Current on Policy to Access to Higher Education in Brazil[J].Higher Education,2007.

[142]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A Test of Leadership—Charting the Future of U.S.Higher Education.A Report of the Commission Appointed by Secretary of Education Margaret Spellings.

统计年鉴及档案资料

1.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

2.中国教育年鉴1985—1986

3.中国教育年鉴1989

4.中国教育统计年鉴1991—1992

5.中国教育综合统计年鉴1993

6.中国统计年鉴1997—2006

7.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8.中国教育统计年鉴1996—2006

9.中国教育事业统计年鉴1997

10.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1998—2006

北京师范大学档案资料

1951年第8卷;1953年第7卷;1954年第15、16卷;

1955年第34、35卷;1956年第25、28卷;1957年第17、21卷;

1958年第26、27、30卷;1959年第31、39、55卷;1960年第37、42卷;

1961年第32、33卷;1962年第32、34卷;1963年第34、35卷;

1964年第24、26卷;1965年第8、9、10卷;1966年第8卷;

1973年第14、15卷;1974年第11、12、14、15卷;

1975年第14、16、17卷;1976年第11、12、14卷;

1977年第21、22卷;1978年第21、23、24、27、31、32、33卷;

1979年第12、14、22卷;1980年第13、23卷;

1981年第11、12、3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