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裴娣娜.发展性教学论.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
[2]裴娣娜.现代教学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王策三.教学论稿.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4]王策三.教学认识论(修订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李秉德.教学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6]李芒,徐晓东,朱京曦.学与教的理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7]施良方,崔允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德原理、策略与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8]刘宏武.主动参与教学模式.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9]王焕勋.实用教育大辞典.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10]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11]李方.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2]傅建明.教育原理与教学技术.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13]陈晓端.当代教学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14]熊川武.反思性教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5]周玉仁.小学学科教学论(数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16]南国农,李运林.教育传播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7]南国农,李运林,祝智庭.信息化教育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8]祝智庭.信息技术基础.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2005
[19]李克东,谢幼如.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20]张有路.媒体教学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
[21]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2]李越,霍涌泉.心理学教程(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3]王贵林,陈洵.心理学教程.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4]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心理学基础.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5]成云.心理学(教育类).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
[26]李小平.新编基础心理学.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7]邵志芳.认知心理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8]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9]李克东,黄晓地,谢幼如.多媒体技术教学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6
[30]李运林,徐福荫.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1]余胜泉,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32]张娟妙.教师如何做好多媒体教学.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
[33]余震球.维果斯基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34]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5]江沼伦,邵瑞珍.教与育的心理学.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85
[36]桑标.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37]林崇德.发展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38]朱智贤.儿童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9]朱智贤,林崇德.思维发展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0]王甦,王安圣.认知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41]彭聃龄,张必隐.认知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42]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心理学》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
[43]全国九所综合性大学《心理学》教材编写组.心理学.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
[44]【美】拉尔夫·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施良方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45]【美】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佘星南,宋钧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46]【美】杜威.我们怎样思维.姜文闵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47]【美】理查德·E.迈耶.多媒体学习.邱香,牛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48]【美】Kathleen M.Galotti.认知心理学.吴国宏等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9]【美】巴巴拉·西尔斯,丽塔·里奇.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乌美娜等译.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9
[50]【美】R.M.加涅.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皮连生,王映学,郑葳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1]【美】R.M.加涅.学习的条件.傅统先,陆有铨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52]【美】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韦杰.教学设计原理.皮连生,庞维国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3]【法】卢梭.爱弥儿.方卿译.北京:北京出版社,2008
[54]【英】波普尔.开放社会及其敌人.陆衡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55]【苏】达维多夫.发展性教学问题.王义高等译.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
[56]【德】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袁一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57]宋丽波.表象的心理学研究与想象力训练.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58]张得广.记忆心理.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1997
[59]黎加厚.论教学媒体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博士学位论文].兰州:西北师范大学,1993
[60]孟琦.课堂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61]龚德英.多媒体学习中认知负荷的优化控制[博士学位论文].重庆:西南大学,2009
[62]肖刚.有效性教学理论之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1
[63]杨玥.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性特质分析[硕士学位论文].长春:吉林大学,2007
[64]李金康.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中教学引导与控制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09
[65]杨柳.多媒体与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与反思[硕士学位论文].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66]蒋启亮.多媒体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研究与探讨[硕士学位论文].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5
[67]栾文娣.多媒体学习效果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68]王英豪.梅耶多媒体学习研究探析[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69]罗颖.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概念学习中的作用[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8
[70]魏转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促进学生审美心理结构建构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8
[71]黄桂萍.多媒体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导入活动中的有效应用[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8
[72]马东明.多媒体课堂教学评价工具的设计及应用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9
[73]曹海霞.运用多媒体促进小学生课堂主动参与的实践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9
[74]顾明远.课程改革的世纪回顾与瞻望.教育研究,2001(7)
[75]裴娣娜.教学中的活动、实践与认识.主体教育与我国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理论与实验研究(第一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2002
[76]裴娣娜.现代学习观及学习指导.主体教育与我国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理论与实验研究(第一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2002
[77]叶澜.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教育研究,2002(5)
[78]李芒.关于教育技术的哲学思考——从技术哲学的角度论教育技术的内涵.教育研究,1998(7)
[79]万明春.学习社会与终身学习.教育研究,1997(7)
[80]宗月仙.一起打开心灵的窗户——注意力.各界(科技与教育),2009(1)
[81]唐新安.在中学科学教学中如何保护学生的好奇心.科学教育,2008(1)
[82]陈洁蓓.试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9(2)
[83]刘丽坤.浅谈情感策略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及培养.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1)
[84]魏丽茹.简论表象和语词.廊坊师专学报,1996(1)
[85]周世杰,龚耀先.学龄期儿童记忆发展特点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9)
[86]刘建军.现代思维与现代教育观念.中小学教师培训,2002(1)
[87]肖川.教学究竟要达到怎样的目标.中小学教学研究,2000(5)
[88]张云珠.教师教学行为的优化策略.教育评论,2004(4)
[89]郭元祥,胡修银.论教育的生活意义和生活的教育意义.西北师大学报(社科版),2000(6)
[90]郝贵生.论学习方式的现代化.天津师大学报(社科版),1994(5)
[91]张勇.浅谈现代小学教学观念.科技信息,2009(27)
[92]杨丽.现代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科学精神的培养.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8)
[93]伏平.新课程更加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新课程(中学版),2009(11)
[94]于海玉.多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新课程(中学版),2009(8)
[95]赵连锋.简述现代课程理论的发展.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
[96]刘美凤,乌美娜.信息技术在国外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现状与研究的思考.中国电化教育,1999(1)
[97]王珠珠,陈庆贵.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的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报告(上).中国电化教育,2006(11)
[98]阎贺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中小学电教,2009(9)
[99]许必恤.论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11)
[100]杨洁.运用多媒体教学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19)
[101]胡安红.多媒体教学是把双刃剑.现代语文(理论研究版),2004(7)
[102]王新荣,张霞,王冬,李小海.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活动中应用的反思与探索.中国科技信息,2009(19)
[103]李述平.信息技术给教与学带来的革命.中国信息技术,2009(9)
[104]成艳云.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导”的作用.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8)
[105]卢良芳.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的评价与思考.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8(6)
[106]陈菊.多媒体教学的迷失之患.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4)
[107]金燕多.媒体教学课件质量与教学效果的因素探析.电化教育研究,2007(5)
[108]杨元甲.试论“多媒体教学”引发教与学进入自觉状态的作用.天津市教科院学报,1994(1)
[109]【希腊】Haido Samaras等.多媒体学习研究的演进.张丽,盛群力编译.远程教育,2006(6)
[110]郝子瑞.多媒体在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 http://sky.nenu.edu.cn/xxyd/js/kaiti/nyiqi/hezirui01.htm
[111]万明春.学习社会与终身学习.教育研究,1997(7)
[112]宗月仙.一起打开心灵的窗户——注意力.各界(科技与教育),2009(1)
[113]唐新安.在中学科学教学中如何保护学生的好奇心.科学教育,2008(1)
[114]陈洁蓓.试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9(2)
[115]刘丽坤.浅谈情感策略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及培养.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