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言思并举策略(1 / 1)

言思并举策略是指教师利用多媒体引发学生的表象操作,同时要求学生利用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描述或解释表象以提高学生表象与言语的结合水平,促进学生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心理发展。

语言的发展促进了思维的发展,思维的发展同样对语言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在教学中,运用言思并举策略,可以在表达思维结果的过程中促进学生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共同发展。

一、言思并举策略的作用

思维的过程伴随着言语的表达,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可以为思维表达创设条件。

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启动了一项新工程,就是构建师生互动的新局面。一是丰富教师的信息表征手段,增强教师在教学环节中的主导作用;二是激起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灵活性,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获得知识。借助声音、录像、图片、动画、文字等多种媒体材料,在教师引导作用的保障下,为学生的思维和表达创设有利条件。

例如,《黄河》一课的教学中,导入部分的设计特别选取了学生很熟悉的电影《黄河绝恋》中以黄河壶口瀑布为背景的一个片段,伴随着悠扬的音乐和男主人公的旁白,气势磅礴的黄河奔涌向前,这个有声有色的景观情境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录像结束时,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大大的问号,教师马上引出问题情境:“画面的背景是中国的哪一条河?”“你了解黄河吗?”通过这样的提问让学生把刚刚看录像时积聚的情感释放出来,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们积极思维,畅所欲言。正是由于声情并茂的情境创设适应了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使他们有了一种情感体验,在此基础上创设的问题为学生留下了思维的空间,起到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促进表达的作用。

运用多媒体创设的情境仅仅是展示一种现象,模拟一种真实,只是给予学生感性认识,是平面的。而在情境的基础上促进学生运用口头语言或者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则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外化,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在学习黄河中游特点时,教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屏幕上出现流动的、浑浊的像泥浆一样的黄河水的录像。学生看得非常认真,他们所看到的景观与黄河源头清澈的河水形成鲜明的对照,在视觉上有极强的冲击力。在此基础上,老师提出问题:“这段黄河为什么这么黄?”“这么多的泥沙是从哪里来的?”“能不能让它不来?”第一个问题很简单,通过观察景观情境并联系所学过的知识很容易解决;第二个问题在难度上和思维的广度上有所拓展,需要运用气候、地形等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后才能得出结论;第三个问题又有所递进和拓展,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创新思维的空间,促进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展开逻辑思维并主动表达。教师通过将媒体呈现的景观与问题引导相结合,促进学生思维由具体向抽象、由依赖表象向依赖语言逐步深化。

二、言思并举策略的设计

1.言思并举的方式

这里的言思并举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教师的言与学生的思结合;二是学生的言与学生的思相结合。

(1)教师的言与学生的思的结合

教师的言主要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小学生由于受年龄和心理特点的影响,其注意稳定性不高,意识性不强,无意性和情绪性表现得比较明显,容易受无关因素的影响而分散。在教学中,没有语言指导的直观形象,往往使学生不能全面观察而只注意他们感兴趣的次要部分(如在第一章中提到的“跑动的小狗”),而忽略了事物的主要部分及对象的组成要素和关系,以至于难以形成正确的表象。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选择合理的语词与多媒体的直观形象相结合,用教师有效的引导之言帮助学生形成清晰、准确、完整的表象,将视听和思考相结合,利用情境的系统性促进思维的条理化,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参与水平。

如在《找规律》一课中,教师的整个教学完全围绕蕴涵着规律的图片来展开。这是一幅色彩丰富的图片,其中包含了兔子、蘑菇、篱笆、木桩、手帕、夹子等多个反映间隔排列关系的事物。从引出课题、探索规律、巩固练习,不同的教学阶段,教师用的是同一幅图,但是通过不同的语言引导学生的观察点,很好地完成了不同阶段的教学任务。

(2)学生的言与学生的思的结合

学生的言既包括其内部言语,也包括外部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语言。教学需要直观,但是直观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学最终还是要回归到抽象。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运用多媒体,能够展示事物运动、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清楚地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形成表象序列,理解过程中所蕴涵的关系,让学生在客观事物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发现规律,在直观形象的支持下,让学生利用内部言语和外部语言将思维的结果表达出来,以提高学生表象与言语的结合水平,促进学生的思维由直观向抽象深化。如第一章中提到的《守株待兔》课例中,教师借助Flash动画和图片,让学生在头脑中借助表象完成对整个故事情境的再现,同时让学生组织内部言语来描述,最后用完整的口头语言来讲故事,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在英语教学中也有很多课可以用到这种策略,例如,“Will you take...”“He/She is doing...”“I can...”等句式教学中,教师都可以借助大量的情境来组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

2.教学活动的开展

运用言思并举策略开展多媒体教学,可以从以下环节设计教学活动,即语言导入,情境呈现,观察体验,调动思维,语言表达。如图4-5所示:

图4-5 言思并举策略的教学活动过程

(1)语言导入:主要目的是对学生进行预热。教师利用介绍相关材料、设疑提问等方式为媒体情境的呈现作铺垫,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准备状态,明确下一步的学习任务。

(2)情境呈现: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关多媒体教学材料。

(3)观察体验:引导学生对媒体教学材料进行观察体验。

(4)调动思维:基于媒体情境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5)语言表达:用口头语言或者书面语言对想象的结果进行表达。

下面,以《春雨的色彩》这节课的教学片段为例:

教师(语言导入):“孩子们,春天到了,春雨细如丝,飘飘洒洒,轻柔如烟,朦朦如雾,春雨姑娘飘飘洒洒地来到了人间,你们快来看!”

(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春雨落下来的样子,以及大地变得五颜六色的景象。再鼓励学生说说都看到了什么,接着引出春雨中来了几位小客人和它们争论的问题,从而自然地引出课题。)

(配合课文中三只小鸟的文本,教师呈现相应的图片和照片,绿色的草地、红色的桃花、黄色的油菜花等;学生对多媒体呈现的相关情境进行观察,结合文本体验春景带给人的美好感受。)

(在学生对课文描述的情境和情节产生初步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你同意谁的看法,为什么?”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教师:“你同意谁说的,为什么?你们愿意加入小动物的行列,跟他们一起争论吗?”

方案①:学生说同意哪个小动物的看法,教师就演示多媒体课件的对应内容,指导学生朗读相应的文本。

方案②:指导学生自由选择角色朗读课文。

方案③:引导学生谈谈与小动物不同的看法,说说自己眼中春雨的色彩。

(教师组织学生通过讨论发现三只小鸟说得都不全面,并进而形成“春雨的色彩就是春天的色彩,春天是五彩缤纷的。”的认识结果。)

(最后,教师组织学生围绕课文主题开展语言表达活动,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春雨或春天的喜爱。)

方案①:鼓励愿意绘画的学生画出自己眼中春雨(春天)的色彩。

方案②:鼓励学生自由结组读课前收集的与春雨(春天)有关的诗文。

方案③:鼓励愿意表演的学生自由结组排演课本剧。

在这节课中,教师结合课文的内容特点,把教学活动的重点放在了想象与表达的结合上。一方面,教师通过图片和音乐直观展现“绿色的春雨”“红色的春雨”“黄色的春雨”和“五彩缤纷的春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表象;另一方面,教师引导学生借助头脑中表象开展语言表达,以表象丰富语言,同时,在语言表达中不断完善表象。正是在表象与语言的结合过程中,学生对春雨的颜色形成了全面的认识,发现了“春雨的色彩就是春天的色彩,春天是五彩缤纷的”。

《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词。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词这样一种文学体裁,比较词与古诗等的异同。教学难点是让学生体会白居易词中描绘的江南美景。教师通过巧妙地使用多媒体,结合言思并举策略,很好地完成了目标,突破了重难点。

整节课分成了四个阶段:感情准备阶段、感悟阶段、感情形成阶段、感情升华阶段。

(1)感情准备阶段

在本课一开始,教师首先让学生欣赏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配上舒缓的背景音乐,在课堂环境中创设出了美丽的自然情境,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让学生融入美丽的景色之中。接着,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描绘春天美景的古诗,不仅扩展了教学内容,复习了以前的知识,也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一步体会了美丽的春景,增强了学生的感情体验。

教师:“同学们,春天美吗?”

学生:“美!”

教师:“那你们能用我们学过的古诗来赞美这迷人的春天吗?”

学生1:“《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学生2:“《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青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学生3:……

(2)感悟阶段

在展示完美丽的春景图之后,教师第二次使用多媒体,配图展示了《忆江南》这首词。让学生自由朗读,之后说出词与以前学习过的古诗等体裁有什么不同,说出查资料得到的白居易的一些情况,通过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学生先说,教师再补充,很好地完成了知识性的目标,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3)感情形成阶段

教师采用读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读准字音,读准字词,读出迷人春景,读得有质量、有层次。在一系列读的铺垫之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了《忆江南》这首词配乐朗读,让学生闭上眼睛去感受,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感情形成。之后让学生用四字词语表达自己所听到的,为学生自主表达创造了机会。

教师:“同学们,从刚才的音乐声中,你们追寻到心中的江南春色了吗?能不能用你学过的四字词语来形容这样的美景?”

学生1:“春暖花开。”

学生2:“草长莺飞、花团锦簇。”

学生3:……

(4)感情升华阶段

这一阶段教师首先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自己对家乡美景的了解。

学生1:“迷人的双塔寺。”

学生2:“还有我们的动物园。”

学生3:“还有森林公园,百鸟飞起。”

教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让我们一起感受感受我们如今的新家乡。”

这时,教师再次通过多媒体,让学生配乐欣赏了一段美景。与上次不同的是,这次的图片都是学生家乡的美丽图片,这与学生的生活建立了联系,引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在欣赏完之后,让学生为自己的家乡作一首词,将情感和思维转化为书面语言。

教师:“同学们,江南让白居易如此陶醉,写下了这首忆江南。那么,今天我们能不能仿照白居易写的《忆江南》,来为我们的家乡填上一首词呢?”

……

教师:“谁来展示展示自己的词作呢?”

学生1:“《赞并州》,并州美,风光真秀丽,十里迎泽宽又广,巍巍双塔展雄姿,能不赞并州。”

学生2:“《赞汾河》,汾河美,处处惹人醉,漪汾桥上白鸽飞,汾河水中鱼儿肥,汾河实在美!”

学生3:“《咏太原》,太原好,风景名天下,双塔夕照美如画,汾酒一杯香万里,我们爱太原。”

学生4:……

在这节课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很好地结合了图片和音频的多媒体表现形式,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对学生形成刺激,丰富学生的表象,有利于学生的信息加工。另外,本节课恰当地运用了言思并举的策略,每一次媒体的使用,都伴有老师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开展语言表达活动;而且,在媒体激发了学生情感之后,教师并不是戛然而止,而是让学生用古诗、四字词语或者自己的话来表达所看到的、所听到的。通过媒体展示家乡美景,让学生为家乡作词,提高了学生表象和言语的结合水平,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通过多媒体手段的应用,实现了图“文”(语言和文字)匹配加强视听和思考的结合,将语词和图像进行有效的整合,使语言和形象结合起来,深化了表象,促进学生对知识意义的理解。

多媒体手段引入课堂,可变抽象为形象,变静为动,化近为远,化虚为实,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深奥的道理具体化,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记忆。并以它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反映思维过程的演示。多媒体直观的特性能充分迎合学生的心理需要,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促进学生表象的操作和加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