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走向说写平衡(1 / 1)

教师的教学、发展和成长,离不开说和写两种存在形式。“说”是教师的基本功,是教师的职业能力,是教师吃饭的本领。只要是教师,就必须上课,上课就要“说”,所以人们往往戏称教师是靠嘴皮子吃饭的人。教师不是作家,写不是刚性任务,却是教师发展和成长的必由之路。除非你自甘平庸,对做“教书匠”也无所谓。否则,只要你想上劲、有追求,就离不开写作的助力。

但现实中,教师的说和写存在着不平衡的状况。按说和写的性质组合,可分为四种情况:一是会说不善写;二是会写不善说;三是不会说、不会写;四是既会说又能写。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既会说又能写,或不会说、不会写,都是相对概念,是相比较而言或相对于教师个体能力差异状况而言的。第四种情况是理想状态的能力组合,但这样的教师并不多见。第三种是最糟糕的情况,这样的人可能不太适合或不应选择做教师,但若已然做了,是个很敬业的人,也是可以接受的。这一类人也不是很多。第一种、第二种情况是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的,也是我们重点要说的。

先看第一种,有的老师非常会说,大致想想,就能说得非常精彩。即便是即兴发言,也能讲得头头是道,条理性、逻辑性都很强,令人佩服。但一叫他们写,却荒腔走板,满不是那么回事,比他们说的水平差远了。第二种老师,非常会写,写出来的文章言辞、逻辑、思想都很精彩,经常发表文章,但一叫他们说,尤其是没有准备地说,就拙嘴笨舌,词不达意,听着令人着急。这就是我们说的教师说写不平衡的另一种情形。现实中也有这种人,比如,有的人急了、气了,往往憋得说不出话来;而有的人恰恰相反,吵起架来,嘴皮子利索得不得了,唇枪舌剑、言辞锋利。分析起来,这与人的思维类型不同有关。诺贝尔奖得主康纳曼在《快思慢想》中告诉我们,人的大脑有快和慢两种运作方式。快是无意识的系统Ⅰ,通过情感、记忆和经验迅速做出判断,使人能够迅速对眼前的情况做出反应。这是会说的人,他们善于“快思”,或者说是属于发散性思维类型的人。会写的人是属于“慢想”的人,他们运用的是有意识的系统Ⅱ,有分析、判断的介入,善于深思细想,运用的是集中(内敛)性思维。可见,教师的说写能力不平衡主要是思维类型不同造成的。

教师如何走向说写平衡呢?

第一种,会说不善写,当然要从写入手。但这样的人,一般对写有畏难情绪,不自信、不愿写。那就从记录说入手,怎么说就怎么记,总没问题吧?记下来后再考虑内容上的前后呼应、上下连贯,结构上的逻辑紧密、浑然一体,语言上的准确凝练、润饰修辞等。要做到“弥纶群言”“义贵圆通”,这样的训练要反复进行,让会说的人体会到写的方法和要旨而不畏写。但这还不够,要想达到会写,还必须多写。写作是在多写多练中熟能生巧的一种技能。只要坚持写练,就会产生质变,进入会写者的行列。

第二种,会写不善说,当然也要从训练说入门。比如,先是有准备地说,在一些场合或会议上要敢于说,而且因为有准备,一定说得不差。这样克服心理障碍,渐次提高说的水平。然后,要扬长补短。写是你的强项、长处,一定不要丢。北京师范大学的肖川教授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到位:会说的人不一定会写,但会写的人一定说得不差。这个“说得不差”就是写的功劳,就是扬长补短的结果。如肖川所说:“当你在写作中练就了用完整和精当的语言来表达思想和感怀时,自然而然,口头语言的品质也就提高了。”所以每位教师都应该把写当作超越自己语言表达水平、锻炼自己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为提高言说水平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优秀的教师,虽不敢说都是能说会写的教师,或者说只有能说会写的教师才能成为优秀教师,但一定是说写基本平衡的教师。如果你的说或写有明显的落差,就一定要补短板、强师能,为成为说写能力平衡的优秀教师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