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活动作为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课程,必须经过精心的设计才可以保证组织实施的顺利进行,才可以保证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班级活动的设计应该依据一定的原则。
一、班级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活动主题的现实针对性
1.针对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状况
良好的班级活动要针对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状况,教师可以根据班级中学生的思想动向、比较突出的问题以及学生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的需要等设计相关的活动。例如,针对部分学生迷恋网络游戏的现象,可以设计“网络游戏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的讨论会;针对中学生比较关心的同学交往问题,可以设计“同性与异性的交往”等系列班级活动。[1]
2.针对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重要事件
班级活动还要紧密联系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实际,关注校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班级活动。例如“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消费者”,这样能使活动主题有一定的社会现实背景并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使活动具有更深刻的社会意义。同时,与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相联系的班级活动不仅对学生充满了吸引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每个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过程又是与周围的环境分不开的。只有针对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并结合实际社会生活设计与实施的班级活动才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影响和深刻的教育意义。
(二)活动设计的主体性
班级活动是学生的活动,在活动的设计过程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主体性主要体现为两点:一是活动的过程主要是对学生活动的设想与规划,活动的各个步骤指向学生的活动,学生是活动的主角;二是在活动设计方案的产生过程中,要有学生的参与,从主题的确定到活动的过程都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达成一致意见。
(三)活动人员和空间的开放性
班级活动虽然是以班级为单位的教育活动,经常在班级教室内举行,但班级活动的参加人员与活动开展的空间应该是开放的。这一点对于班级活动的创新性、趣味性、丰富性以及教育效果都会有直接的影响。
班级活动应该经常性地邀请任课教师、学校行政管理人员、社会人士、学生家长等参加。班级活动的空间可以根据需要延伸到校园、社区、社会机构、社会公共场所等。学校应该善于运用周围的教育资源,例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素质教育基地、校外活动基地等。活动人员和活动空间的开放性可以使班级活动既丰富多彩又有好的效果。
(四)活动内容与活动形式的多样性
学生的发展需要是多方面的,包括智力、情感、人际交往、价值观、实践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课堂教学主要发展的是个体的知识系统与智力。班级活动要设计各种各样的活动以满足个体在其他方面发展的需要,尤其是个体品德的发展,需要通过多样化的班级活动加以促进。如上文所述,活动的组织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的创造性与灵活性。
(五)活动计划的系统性
班主任应在每学期开学前,根据学校的教育计划与要求,结合本班学生的情况,对本班本学期的班级活动做一个计划,大概确定本学期班级活动的内容、活动次数、活动的形式等,使学期班级活动有一个系统的安排。学期初安排什么活动,学期中和学期末又安排什么活动,要预先有一个计划。
在制订班级活动计划时,还有两点需要考虑:一是关于重要主题的活动可以形成系列,不断深入地开展,不但有利于深化主题,还可以形成班级特色;二是班级活动计划要结合学校的学期活动计划,这样活动的时间有保障,班级活动计划才不会落空。总之,教师要根据学校时间安排和学生成长规律对班级活动做好系统性的计划。
二、班级活动方案的基本内容
在每学期开始,班级要制订学期活动计划。在每次班级活动之前,班级要制订具体的班级活动方案。开展班级活动之前,一份班级活动方案是必需的。一份规范详尽的班级活动方案是保证班级活动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必备条件。班级活动方案有一定的规范与要求。
班级活动方案是班级活动设计的最终结果,具体来看,一份班级活动方案应包括以下七个部分。
(一)活动主题
活动主题是班级活动的核心内容,需要简洁明确地写在活动方案之首。主题的呈现有几种形式:
(1)问题式:如“雷锋精神过时了吗?”
(2)核心概念式:如“时间管理”“我的理想”。
(3)倡导式:如“让我们从一做起”“驾起理想的风帆”“让我们的环境更美丽”。
(4)抒情式:如“再见了,母校!”“老师,您辛苦了!”“母亲之歌!”
以什么样的语句表现主题,需要结合活动的内容和活动的背景以及参加人员组成来商订。一个好的主题表达方式不仅可以明确地展示班级活动的内容,还可以烘托背景,激发感情,促使大家表现出参与活动的热情。可以说,活动主题的呈现是班级活动的核心词,是活动的点睛之处。主题的展示也很重要,一般需要用醒目的字体、颜色写在黑板上或者用条幅悬挂,并以一定的装饰物加以强调和烘托。
(二)活动目的
活动目的是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它实际上指引着活动过程的进行以及活动的形式。教师应针对教育主题和学生状况,制定出明确的活动目的。
班级活动的目的一般是比较综合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知识的获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与变化、技能的获得。其中,班级活动多数以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与变化为主要内容。因为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得更多依赖于学科教学,而班级活动在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有特定的优势。
要注意的是,在具体的活动目的的制定中,要求学生获得什么知识、发展哪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获得哪些技能要具体明确地写在方案中。例如,某高中“性别平等教育班级活动设计”中制定的活动单元目标包括认知、技能、情意三个方面。在这三个方面又都有具体的表达:
(1)认知——了解性别平等的意义与内涵。
(2)技能——表达能力。
(3)情意——沟通与体验。
(三)活动地点时间
活动时间要求写明起止时间。活动地点大约包括本班教室、操场、某纪念馆、社区、农场、科技馆等。
(四)参加人员
除班主任、本班同学之外,还可以邀请学科教师、学校领导、其他班级同学、家长、专家等参加本班班级活动。
(五)活动材料
活动材料主要指演讲稿、歌词曲谱、调查报告、乐器、投影仪、图片、道具、奖品、标语条幅等。
(六)活动方式与活动过程
活动方式与活动过程部分是活动方案的主体部分。本部分需要按层次将班级活动及活动的步骤规划清楚。活动过程中应该逐渐揭示主题,把主题体现得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入。
一次班级活动过程中可能会呈现几种活动形式,例如歌舞、小品、短剧、朗诵等会在一次班级活动过程中转换。不同形式之间如何转换、如何配合,都要在活动方式部分表达清楚。活动过程的安排要有导入活动主题、逐渐展开活动主题、结束活动这样一条清晰的脉络。
有的活动方案还把学生的活动过程和教师的活动过程分开来写,呈现学生活动过程和教师的指导与活动过程。
(七)注意事项
本部分写明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如安全问题的防备、突发事件的处理以及可能出现的其他情况。
虽然有一些简化的活动方案,呈现出来的可能没有这样全面,但在考虑活动方案的过程中必然对这些方面做了规划,只是没有写出来,而只写了方案的主体部分。
[1] 易连云.班主任工作.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