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本书的研究理路(1 / 1)

本书的主题是从根源上寻求中国学校德育的根本性变革。针对现代道德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本书提出一个新的维度——人的道德自我,将道德教育的目的和价值取向放在道德自我的建立上,期望为消弭中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失效提供思想的启发。

本书将道德自我作为教育概念,引进学校德育情境中进行研究,主要探讨了道德自我的德育价值,以及在学校道德教育中如何培养人的道德自我的问题。围绕上述问题,本书的主要论题涉及如下几方面。

一是当代中国道德教育实践尴尬的根源;道德与自我的内在关联;学校德育对人的自我发展的忽视。

二是“自我”的历史考察;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关于道德自我的思想;教育学如何定义道德自我及其看待道德自我的意义。

三是道德自我的结构、性质,以及教育的启发。

四是培养人的道德自我的道德意义及其教育价值。

五是阻碍道德自我形成的社会原因和教育原因考察。

六是培育人的道德自我的现实基础。

七是在道德自我的培育上,学校道德教育应该如何作为。

导论部分重在提出问题。在考察了现代性道德教育的基本取向后,评述了规则本位论的教育弊端。紧接着阐释了道德教育应有的指向,从道德与人的自我内在关系的分析,提出了道德教育的应然转向。最后回到现实问题,指出当下中国学校德育的乏力,根本问题在于人的自我发展,由此应该引起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反思与重构。

第一章和第二章论述了道德自我的含义和性质。其中第一章首先回顾了探寻“自我”的历史轨迹,然后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诸学科梳理了与“道德自我”有关的思想,阐释了“道德自我”在道德教育中的意义,最后从教育学的视野分析了道德自我的内涵。第二章则站在教育的立场上,探讨了道德自我作为教育学概念的本质。从生命实践的角度,本章分别从生命形态和实践品性两方面进行了论述,认为道德自我生成于对生命意义的追寻中,道德自我表现出解放性、独立性、时间性的生命形态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整合性认识;实践是人的生命和道德存在的根本特征,道德自我正是在人的不断实践中得到生成和发展。

在弄清了道德自我的本质特征后,接下来第三章论述了道德自我的德育价值。第三章先是从道德教育的使命上,认为培养人建立道德自我既是一种逻辑的必然,也是一种价值上的选择;然后从社会现实状况,指出面对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网络时代道德基础遭遇的挑战、青少年成长的需求,培养人建立起道德自我也是时代的必然诉求。

第四章针对当今时代为什么人们没有形成道德自我的问题,从社会历史背景和学校道德教育行为观念两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古代社会遏制自我的历史传统,现代社会崇尚自我牺牲的政治伦理,道德教育推行的“忘我”道德观念,遏制了人的道德自我的形成。

第五章则从积极意义上分析了培育人的道德自我的可能性,分别从人的自我意识、当代中国教育理论发展以及青少年学生心理和意识发展水平三个角度,为培育人的道德自我寻找合理性的现实依据。

在完成了道德自我培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后,第六章从学校道德教育层面探讨了应该如何落实对人的道德自我的培育。这章将道德自我培养体系的构建集中在三个问题上:一是道德教育观念如何确定;二是学校德育如何变革;三是道德自我的培养路径。从教育的作用分析,论述了学校德育思维方式如何转变,从教育目标、课程形态、师生关系、教师角色等方面探讨了道德教育整体变革的实践把握,并提出了道德自我培育过程的要求与相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