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疾病会严重影响到个人甚至他人的正常生活,因此需要治疗。对心理疾病的治疗可以分为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一、药物治疗
心理疾病或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是指通过使用精神科药物来改变病态行为、思维或心境的一种治疗手段。对于精神障碍,尤其是严重的精神障碍来说,药物治疗是主要和基本的措施。
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的作用机制大多数是通过阻断脑内的多巴胺受体而起作用。长期维持药物治疗可以显著减少精神分裂症的复发。对于首发、缓慢起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维持和治疗时间一般需要2~5年;急性发作、缓解迅速且彻底的患者,维持治疗时间相应较短;反复发作、经常波动或者缓解不全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常需终身服药。常用的抗精神分裂症药物有氯丙嗪、奋乃静、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等。
二、心理治疗
对于心理疾病患者,以及康复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助心理治疗对症状的缓解有一定的作用。所谓心理治疗,是指治疗师和来访者在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上,治疗师运用有关心理治疗的理论给来访者提供帮助,以消除或缓解来访者的心理问题或者心理障碍,促进其人格的健康发展。
(一)认知心理治疗
认知心理治疗是帮助人们认识和改变他们错误的思维历程。在认知心理治疗中,最有名的便是埃利斯(A.Ellis)的情绪ABC理论(亦称理性情绪疗法)。埃利斯认为,人的情绪问题主要是由不合理信念导致的。通常而言,不合理信念有三个特征: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绝对化要求,指人们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对某一事物怀有认为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这样的信念。这种信念常常和“必须”“应该”等联系在一起,比如“同学必须都喜欢我”。过分概括化是一种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例如,有的人生活中一遇到困难,便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等。糟糕至极的想法是指如果一件不好的事发生,将是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会是一场灾难的想法。这种想法会导致个体陷入极端不良的情绪体验。在理性情绪疗法中,治疗师要帮助来访者接受ABC理论的观点,同时与来访者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帮助来访者认识到自己信念的不合理之处,进而放弃这些信念,减少当事人的情绪困扰与自我挫败行为。
(二)行为治疗
行为心理治疗理论认为,个体产生的不良行为都是通过学习获得的,个体亦可通过学习来消除不适应行为或习得的不良行为。因此,行为治疗是通过各种实验而确立有关学习的原理和范型去克服不适应的行为习惯。通常,行为治疗只针对来访者当前的行为进行,对于问题产生的根源等则认为是无关紧要的。行为心理治疗的技术都是在实验中发展而来的,即以实验为基础。行为心理治疗有很多可操作性的治疗技术,比如系统脱敏疗法、冲击疗法、厌恶疗法等。
(三)精神分析疗法
精神分析疗法是在19世纪90年代由弗洛伊德最先创立的,其特征是对人的潜意识和人格的发展进行了心理动力的阐述。其主要目的和任务在于揭示患者潜意识中的冲突和压抑,主要方式是通过来访者的防御机制,使来访者潜意识中的压抑、情绪、冲突等意识化,进而使来访者了解到症状真正的意义,症状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症状进而得以缓解。
(四)人本主义疗法
人本主义疗法是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代表人物为罗杰斯(C.R.Rogers)。罗杰斯认为人人都有积极向上的潜能,并且人人希望能够不断成长和发展。基于该假设,人本主义疗法更加注重当事人的责任和能力,对于治疗,当事人才是最了解自己的人,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师不是高高在上的专家,而是协助来访者增加自我觉察、激发潜能、为自己找到更合适的行为的辅助者。人本主义心理治疗更强调治疗师和来访者的关系,认为治疗师的主观态度影响着来访者及治疗关系的质量,而治疗关系对来访者人格的影响远远大于治疗师所采取的治疗技术。
(五)存在主义疗法
存在主义疗法基于哲学的途径来探讨人类及其生存,论述生命的重要主题。存在主义所谈论的是人自身存在的所有问题,要人们真诚地体会自身存在的各种可能性,并去创造自己。因此,存在主义的重点在于人类的生存与生活中的种种选择性,故存在主义治疗学派把“人”当作治疗的重心,认为人会处于不断的转折历程中,治疗者应该通过帮助当事人了解和澄清他对自己和世界的看法,让其找到自己可选择的范围,并做出选择和行动,从而顺利度过他的转折期。存在主义疗法的主要目的,是在一连串的治疗过程中,让人重建一套自我反思的能力,最后建立有信心的生命观。
(六)意义治疗
意义治疗的创始人弗兰克尔(V.E.Frankl)鼓励病人去体验真实的自我。他试图帮助人们体验并理解人存在的意义。弗兰克尔认为,人保持活力的唯一方法就是找到生命的意义。他相信意义并不完全是“发生”在我们身上的结论,它更是一项要求人们积极探索的人为品质。意义疗法所强调的是:①参与具有创造性的、内容丰富的活动。追求生理、智力和以服务为目的的工作——“奉献给世界”。②接受陌生的体验。把自我放置到自然和艺术的美丽环境中,感受它们的力量,在感觉的体验中释放自我——“伟大的时刻”。③建立一套价值观。有目的地、勤劳地、勇敢地生活,接纳不可避免的事实——超脱自我。
弗兰克尔对生活意义的诠释就好像乘坐火车去一个遥远的目的地,其真正的目的在于充满希望地出游,完全地体验旅行,这个过程的意义胜过到达目的地的意义。在心理上保持健康,意味着超越对自我的关注,超脱出来,将这种关注吸收到自我的意义和目的中去,于是自我就会自然而然地被实现和满足。
思考题
1.大学生有哪些常见的心理困惑?
2.躁狂症和抑郁症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3.什么是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有哪些类型?
4.精神分裂症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5.常见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方法有哪些?
[1] 郝伟主编:《精神病学(第6版)》,167页,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 童俊主编:《人格障碍的心理咨询与治疗》,5页,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