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编写的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中的定义,“心理咨询就是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2]具体而言,即指受过专业训练的咨询人员运用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技术,针对求助者的适应与发展问题,通过与求助者协商、交谈,对其启发和指导,帮助对方达到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促进其人格发展和潜能开发的过程。
心理咨询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出现在美国的大学里,而我国的大学心理咨询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绝大部分高校都建立了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专门机构,拥有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功能。因此,大学生逐渐成为我国最关注心理健康状况、最广泛享受专业心理咨询服务的群体。
一、心理咨询的作用
大学生心理咨询具有多方面作用。[3]
1.倾诉心声
大学生向心理咨询师陈述心事、倾吐困惑就是一个倾诉的过程。倾诉是一种心理宣泄的方法,能够帮助人们缓解心理压力,是分析和解决心理问题的前提。倾诉不但可以让咨询师充分了解求助者自身的状态,同时也能使求助者在叙述的过程中流露与宣泄自身的困扰与负面情绪,起到缓解压力的作用。
2.专业分析
借助心理咨询,大学生可以将心中存在的困惑向专业心理咨询师倾吐。在此过程中,心理咨询师针对每个个体的不同情况进行专业、科学、具体的分析,寻求一种个性化的解读,这也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加客观、正确地认识自身的问题,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调节。
3.科学指导
心理咨询师可以针对每一个需要专业帮助的人的具体情况,为其提供科学的指导,制订有效的咨询计划,使心理困惑得到专业化、科学化、系统化的解决。
4.平衡情绪
大学生可以通过心理咨询获得更多的理解、安慰、支持、帮助和指导,更加客观、深入地认识自己,不断接受积极健康的思维方式,使紧绷的情绪得到缓解,压抑的心理得到疏导,进而使心态变得平和。
5.促进成长
大学生心理咨询的范畴多属于发展性咨询,目的在于通过心理咨询获得个人成长。心理咨询可以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摆脱不良的思想观念,建立积极的人生观,发展健全的人格,学会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促进自我成长。
二、心理咨询的形式
按照咨询途径不同,心理咨询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面询
面询是指在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来访者与咨询师进行面对面的咨询。面询掌握的情况较为全面,能够比较深入地为来访者提供有效的帮助,是心理咨询的首选方法。
2.电话咨询
电话咨询是利用电话的方式对当事人给予劝告、安慰、鼓励或指导。电话咨询方便、快捷,隐蔽性、保密性强,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咨询形式,在心理危机干预等工作中能起到很好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均有针对大学生设立的心理咨询热线、帮助热线、“生命线”、危机干预热线等。
3.信函咨询
信函咨询是通过书信的方式进行心理咨询。来访者通过来信提出自己的问题,心理咨询师给予答复。其优点是不受居住条件限制,对于那些对口头表达感到拘谨的来访者来说是一种较易接受的方式,但其咨询效果会受来访者书面表达能力、理解力和个性特点的限制。
4.专栏咨询
专栏咨询是指通过在大众媒介上开辟心理咨询专栏,对读者、听众、观众提出的典型心理问题进行公开解答。现今不少媒体,诸如央视的《心理访谈》《心理月刊》的专家专栏等,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心理知识的科普和解答。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受益面广,具有治疗与预防并重的功能,但是也存在针对性欠佳、泛泛而论的局限。
5.网络咨询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发达和普及,网络咨询越来越成为现今广受欢迎的咨询方式。通过网络咨询,来访者能够较好地在隐蔽的条件下自我暴露,使心理咨询师能够在有效的时间内掌握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做出适时的分析和判断,并可以通过实时的对话不断做出引导和相对合适的处理。网上咨询服务一般有:电子邮件咨询,QQ、MSN等即时通信聊天工具咨询,网络论坛咨询,网上聊天室咨询等。
三、心理咨询的原则
(一)保密原则
心理咨询工作中的有关资料,包括个案记录、测验资料、信件、录音、录像和其他资料,均属专业信息,应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进行保存;心理咨询师只有在来访者同意的情况下才能对咨询过程进行录音、录像;在因专业需要进行案例讨论,或采用案例进行教学、科研、写作等工作时,应征得来访者同意,或隐去那些可能据以辨认出来访者的有关信息;心理咨询师不得随意打探来访者与咨询无关的个人隐私。
尽管在心理咨询工作中保密是首要原则,但也存在保密例外情况:来访者同意将保密信息透露给他人;司法机关要求心理咨询师提供保密信息;出现针对心理咨询师的伦理或法律诉讼;心理咨询中出现法律规定的保密限制,如报告虐待儿童、老人等;来访者可能对自身或者他人造成即刻伤害或者死亡威胁的;来访者患有危及生命的传染性疾病。当遇到以上保密例外情况时,心理咨询师应将泄密程度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二)自愿原则
心理咨询是建立在来访者与咨询师双方“知情同意”基础上的一种心理援助工作。来访者应出于完全自愿来寻求咨询,这是确立咨访关系的先决条件,也是保证咨询有效进行的基础。没有咨询的主观愿望和要求的人,咨询师不应主动为其进行心理咨询,来访者也可以在咨询中随时按照意愿终止咨访关系。所谓“来者不拒,去者不追”就是这个道理。
(三)限定原则
心理咨询必须遵守一定的时间与地点的设置。这可以让来访者有一定的安全感,并能充分珍惜每一次咨询。咨询时间一般规定为每次50分钟左右,间隔时间为一周,咨询师原则上不能随意延长咨询时间或间隔。咨询的地点应固定在拥有专业环境的心理咨询室,不可超越咨询室以外的场所,如咖啡馆、风景区等。
咨询工作顺利开展的起点,是咨询师和来访者良好的信任关系的确立。有效的沟通和接近,对心理咨询的开展有推动作用,但咨询师与来访者的情感联结也是有限度的。咨询师不能与来访者发展除咨访关系以外的亲密交往,更不能在咨访关系中寻求欲望的满足与实现。
(四)价值中立原则
心理咨询中的价值中立,是指咨询师从来访者的角度出发了解来访者的问题,对其困惑与处境表示理解,同时不予以评价,不掺杂个人的情绪与观点。只有咨询师对咨询中涉及的各类事件均保持客观、中立,才能对来访者的情况进行客观的分析,并提出适当的处理办法。
(五)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指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人员要以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看待来访者的问题,不仅要在问题的分析和本质的把握中善于用发展的眼光做动态考察,而且在对问题的解决和咨询结果的预测上也要具有发展的观点。咨询人员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来访者分析问题所在,培养来访者积极的心态,助其树立自信心,让来访者的心理得到成长,能够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转介原则
转介是指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发现来访者的情况已超出心理咨询的范畴,需要进一步的专业心理治疗,或者咨询师与来访者不匹配、不协调时,在征求来访者意见的基础上,主动将来访者介绍给其他适合的咨询师或者心理治疗机构的过程。
(七)伦理原则
心理咨询活动的开展必须以一定的伦理规范为约束力,这是心理咨询所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心理咨询的伦理规范,主要表现为对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咨询人员、团体的伦理要求。伦理原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提供合格的专业服务;二是维护来访者的权利和利益;三是避免与来访者建立双重或多重关系。
四、团体心理咨询
团体咨询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适应的助人过程。[4]团体咨询通常由一位或者两位咨询师充当主持(一般称为团体领导者),多个来访者参加(一般称为团体成员)。团体领导者根据成员问题的相似性,组成小组,通过商讨、训练、引导,解决成员共同的问题。团体规模因咨询目标的不同而不等,少则3~5人,多则十几人,甚至几十人。通过几次或者十几次的团体活动,团体成员相互交流,彼此支持启发,鼓励分享,通过团体的动力,提高社会适应性,促进人格成长。实践证明,团体心理咨询既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活动。
尽管与个体心理咨询形式不同,但团体心理咨询与个体心理咨询并不排斥,且二者相辅相成,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帮助个人进行更好的自我认知、自我指导和社会适应。与“一对一”的个别心理咨询相比,团体心理咨询的优势在于:①感染力强,影响范围广;②效率高,省时省力;③咨询效果容易巩固;④特别适用于需要改善人际关系的人。同时,团体咨询也有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①在团体情境中不适合团体的个人特质;②在团体情境中个体差异难以照顾周全;③在团体情境中有的成员可能受到伤害;④团体心理咨询对领导者要求高。
总体而言,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团体心理咨询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服务与教育手段。其主要适用领域有:大学生成长问题辅导(自我认知、家庭影响、生命模式分析等);心理健康问题指导(压力管理、挫折应对等);人际关系辅导(两性关系、助人技巧、合作与沟通等);素质拓展训练(领导才能、团队建设、时间管理等);职业发展指导(生涯规划、求职技巧等);学习技能培训(学习方法探索、学习技能培养等);面向各类特殊群体的工作坊(经济困难生、学习困难生、单亲家庭学生、毕业生、新生或某一类心理困扰学生群体等)。
思考题
1.大学生常见的适应困扰有哪些?请结合实际情况,谈谈你的解困秘诀。
2.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如何辩证地看待心理健康的标准?
3.面对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我们该怎么做?
4.心理咨询的原则有哪些?
[1] 马建青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418页,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
[3] 焦雨梅、王健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15页,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9。
[4] 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4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