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孟子曰:“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
孟子曰:“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也。如中也弃不中,才也弃不才,则贤不肖之相去,其间不能以寸。”
孟子曰:“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译文】
孟子说:“不符合礼的‘礼’,不符合义的‘义’,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去遵守实行的。”
孟子说:“品德修养好的人应该影响教育品德修养不好的人,有才能的人应该影响教育没有才能的人,因此,人们都希望拥有贤能的父亲和兄长。如果品德修养好的人抛弃品德修养不好的人,有才能的人抛弃没有才能的人,那么贤能的人与不贤能的人之间的距离,就不是寸所能衡量的了。
孟子说:“一个人只有先有所不为,然后才能有所为。”
【孟子的大智慧】
孟子认为,不去做不合礼制和正义的事,对目标与行为的选择要到位,舍弃小事而做大事,就像人们说的,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并且团结大家一道进步,这样的贤者应该为师,才能有所作为,成就大事。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但是想做的、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古往今来,能成大事的人,贵在目标与行为的选择。如果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必然陷入忙忙碌碌之中,成为碌碌无为的人。所以,一定要确立好最主要的目标,舍弃与目标无关的琐事,然后才能成就大事,有所作为。
但是如果该为的时候不为的话,也有可能因小失大。有这么一个寓言故事。从前有个渔夫,渔网破了几个小洞他懒得理,别人告诫他这样会事倍功半,捞的鱼少,他却说这样正好只捞大鱼。一天,他果然网到一条大鱼,正欣喜地收网时,那大鱼却在挣扎中将几个小洞连成一个大洞,趁机溜回了海里。渔夫后悔莫及。正所谓“有所为然后才能更有为”,但是这个渔夫不知道这个道理,结果后悔晚矣。
我们每天需要处理大量的事情,就需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清醒地看清什么是应该做,什么是不应该做的,这样才能集中精力更有效地工作,才会更有作为。
【孟子大智慧的解读】
所谓“有所为”,就是指应该做的,一定要去做,把它做的最好;而“有所不为”,并不是什么事也不做,而是不做那些愚蠢的、无效的、无益的、无意义的,乃至无趣无味无聊,而且有害有伤有损有愧的事。人一生要做许多事,人一天也要做许多事,做一点有价值有意义的事并不难,难的是不做那些不该做的事。“不为”就是把有限的精力、时间节省下来,才可能做一点事,也就是——有为。
艾森豪威尔曾在他的《远征欧陆》一书中写道,马歇尔“轻视那些事必躬亲的人,他认为那些埋头于琐细小事的人,没有能力处理战争中更重大的问题”。他讲美国的军事原则是:“为战区司令官指定一项任务,给他提供一定数量的兵力,在他执行计划的过程中,尽可能少加干涉。”如果他的战果不能令人满意,“那么,正当的办法不是对他进行劝说、警告和折磨,而是用另一个司令官替代他。”
艾森豪威尔所说的“琐细小事”和“尽可能少加干涉”,就是有所不为的范畴。对于一个战区司令官来说,对那些琐细小事就有所不为,以便于集中精力研究整个战区的大事,要在全局上有所为,更高一级的统帅对战区的事情少加干涉,也正是要研究更大的战略问题,在更高的层次、更广泛的意义上有所为。
因此,也可以说是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有所为有所不为,有利于使资源实现优化配置,把宝贵的有限的资源用在最急需的地方,争获最佳的效益;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更大、更好的事情。
一个人要想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需要的是胸有全局,目标高远。而心中无数、虚浮懒散、官僚主义的人是做不好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胸有全局是能分清轻重缓急、该取该舍、科学规划、科学设计。目标高远是瞻前顾后,虑及子孙,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对待自己的工作。显然,短期行为,急功近利与此格格不入。
有所不为是效率原则、事务原则、节约原则,是有为的第一前提条件;又是养生原则、快乐原则,只有有所不为才能不自寻烦恼。同时,有所不为更是道德原则,道德的要义在于有所不为而不是无所不为;这样,才能使自己脱离低级趣味,脱离鸡毛蒜皮,尤其是脱离蝇营狗苟。
有所不为是一种境界,一种自卫自尊;是一种对自己,对别人,对事业,对历史的信心;是对于主动的一种保持,是一种豁达的耐性。无为是一种聪明;是一种清明而沉稳的智慧。
古往今来,有以忠名留青史者,如伯夷、叔齐;有以智佐定天下者,如韩信;有以义折服世人者,如豫让;有以贤开创伟业者,如诸葛亮,皆有所为,有所不为,伯夷叔齐不食周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韩信受跨下之辱,付出了尊严的代价,豫让自黥面,付出了身残的代价,诸葛亮不受刘备禅让,拒绝了帝王的荣位,正是他们都有所不为,所以才成就了大作为。
海尔集团无疑是最受国人推崇的成功企业之一,仔细想想它那几乎尽人皆知的创业历史,也看出个有所为,有所不为。比如砸冰箱事件,宁肯将价值不匪的几十台冰箱全部砸烂,也不要流入客户手中,自毁信誉,这种气魄,说起来是很容易的,但有几人能真正做到。再看国内外成功的企业,无论是市场扩张战略,产品质量保证,核心经营范围,都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有所为,有所不为。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能给人带来无尽的思索。有时,它是一种执著的精神;有时,它是一种坚定的信念;有时,它是一种庄严的承诺;有时,它是一种成功的智慧。
那么,具体又该如何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呢?
(1)“四为”
诚心待人,乐于助人。用自己的真心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发挥自己的能力帮助需要帮助的朋友。不摆架子,平易近人,对人对事认真严谨。现在社会上弥漫着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习气,一些人只顾着谋求自己的利益,对身边的人和事漠不关心,冷眼相看。只是一味地接受别人的帮助,却不愿拿出自己的一点热情来帮助别人。这样的人只能让身边的人离他越来越远,而不愿与他为伍。
做人做事,坚持原则。我们看到身边有很多的“好人”,他们将自己整得焦头烂额,自己真心帮助别人,却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弄得自己里外不是人,挠破头皮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的努力总是得不到大家的赞同。其实,根本原因是自己没有坚持原则。不能为了迁就别人、帮助别人,而违背了工作原则。
爱岗敬业,做好本职。每年社会各界都会评选出一批劳动模范,这些人在生活上是我们的楷模,在工作中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被选出来,是因为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们把自己的身心奉献在了岗位上,用自己的行动表达了对工作对企业的热爱,这样的人自然而然地会得到大家的认同,成为大家眼中的好人。
心胸宽广,海纳百川。一个好人,一定有着宽广的胸怀,虚怀若谷的心胸,以海纳百川的气度对待他人给予自己的意见,志向高远,不会把自己的力气浪费在无谓的争辩中,一定会以自己的行动来证明自己的能力。从古至今,有大胸怀的人往往被人称赞,成为教育后人的典范。这样的人在我们心中也会树立起高大的形象,令人肃然起敬。
(2)“四不为”
不“损人利己”。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把自己的“得到”建立在别人的“失去”上,这样的人必定会被世人所不齿,做这种事的人会丢掉做人的道德底线,更不用说做“好人”了。
不“畏首畏尾、推卸责任”。大事难事看担当。一个人的品质在工作中可以得到体现,对待责任该承担时就要承担。如果总是推卸责任,那么这样的人会失去大家的诚信。
不“锱铢必较、小肚鸡肠”。不要对什么事都斤斤计较,或用猜测怀疑的态度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应该“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处事断然、失意泰然”,以心换心。
不“骄傲自负、盲目自大”。取得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把别人的建议抛之脑后,这样只能离“好人”的标准越来越远。夜郎自大的做法会让自己脱离群众。
【家长里短说孟子的大智慧】
“有所为,有所不为”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有所为”是目的,“有所不为”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和方法。它要求人要审时度势,决定取舍,选择重要的对的事情去做,而不做或暂时不做某些事情。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只有放弃一些事情不做,才能在别的一些事情上做出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