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
曰:“使齐人傅之。”
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
【译文】
孟子对戴不胜说:“你希望你的君王学好吗?我明白地告诉你。假定有个楚国大夫在这里,想让他的儿子学齐国话,那么请齐国人教他呢,还是请楚国人教他呢?”
戴不胜说:“请齐国人教他。”
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教他,许多楚国人在旁边吵闹干扰他,即使天天鞭打他,逼他学会齐国话,这也是学不会的。如果带他到齐国都城的闹市上住上几年,即使天天鞭打他,要他讲楚国话,也不可能的了。你说薛居州是个好人,让他住在宋王宫中。如果在王宫中的人,不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都是薛居州那样的人,宋王还能同谁一起干坏事呢?如果在王宫中的人,不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都不是薛居州那样的人,宋王又能同谁一起做好事呢?仅仅一个薛居州,能对宋王起什么作用呢?”
【孟子的大智慧】
孟子和戴不胜的这段话,说明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孟子借用这个道理来说明周围环境对人的影响的重要性,从而说明当政治国的国君应注意对自己身边所用亲信的考查和选择。因为,如果国君周围都是好人,那么国君也就会和大家一起向善做好事。相反,如果国君周围多是坏人,那么国君也就很难做好人了。
这个道理是十分明了的。“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三迁”,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孟子从小就受到这方面的熏陶,早就有切身体会了,所以说得非常有理而且举例生动。
孟子说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个道理是从政治角度出发的。其实,不仅在政治方面,这个道理在生活中也应用得十分广泛。因为无论是做什么事,环境始终是客观存在的,都不可能摆脱它的影响。正如唯物辩证法所言,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所以,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到环境的因素。
【孟子大智慧的解读】
现实中,人与人的交往构成了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每个身处其中的人都会受到种种环境的影响。谈到这一问题,我们自然会想起“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俗语。
的确,环境的力量是巨大的。如果一个人周围都是一些道德高尚的人,那么这个人也会通过努力,去赶超他们。同样地,如果一个人总是与一些道德素质低下的人交往,久而久之他的品性也会变得恶劣。《论语?里仁》也曾经说:“见贤思齐焉”,看到优秀的人我们就要想到向他们看齐。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能诗善文,在当时的文坛独占**。他在颍州当长官的时候,手下有一个名叫吕公著的年轻人。有一次,欧阳修的好友范仲淹路过这里,便到他家中拜访,欧阳修邀请吕公著一同待客。席问,范仲淹对吕公著说:“你能在欧阳修身边做事真是太好了,你应该多向他请教作文写诗的技巧。”后来,在欧阳修的言传身教下,吕公著的写作技巧提高得很快。
环境如同一双无形的浆,在我们的心湖上划播出涟漪,翻腾起浪潮,在一点一滴中改变着我们,影响一生。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亚历山大之间的师承关系,也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
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他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苏格拉底一生过着艰苦的生活。无论严寒酷暑,他都穿着一件普通的单衣,经常不穿鞋,对吃饭也不讲究。但他似乎没有注意到这些,只是专心致志地做学问。
苏格拉底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都有一大批狂热的崇拜者和一大批激烈的反对者。他一生没留下任何著作,但他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哲学史家往往把他作为古希腊哲学发展史的分水岭,将他之前的哲学称为前苏格拉底哲学。做为一个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后世的西方哲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柏拉图出身于雅典贵族,青年时从师苏格拉底。柏拉图为能够向苏格拉底学习,作为其学生而感到荣幸。他曾说过为四件事而感到自豪,“我要感谢天地,因为我生就为人,而不是一头不能讲话的动物;其次我生就是一个男人,而不是一个女人;我生就是一个希腊人,而不是外国人;最后我自豪的是出生在苏格拉底有生之年的雅典。”对于“我的朋友年迈的苏格拉底”,他是这样说的,“我毫不迟疑地认为他是所有活着的人们中最正直的一位。”
苏格拉底对柏拉图一生影响最大,这种影响可以从两点来看:一方面,柏拉图的政治哲学思想深受苏格拉底的影响,以至于他一生创作的绝大部分对话,都是以苏格拉底为主要发言人。另一方面,苏格拉底因不能见容于雅典的民主政体而被判处死刑,这一事件改变了柏拉图对雅典民主政治的态度,他开始寻找自己的心目中的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公元前367年,刚满17岁的亚里士多德进入柏拉图学园,从此开始了长达20年的求学生涯。此时的雅典有两大学派,一是注重修辞学和政治学的伊苏格拉底学派,一是注重纯理论哲学和政治哲学的柏拉图学派。亚里士多德仰慕柏拉图的人格和学识,倾心投入柏拉图的精神世界。他举止文雅,才思敏捷,善于机辩。在学园与伊苏格拉底学校的一场辩论中,他话锋机敏,力挫群雄,有力地批驳了伊苏格拉底学校过分注重实用,理论建树贫乏的弱点,深得柏拉图的赏识,赢得了“学园之心”的雅称,并被提升为学园教师。
亚里士多德一生勤奋治学,从事的学术研究涉及到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等,写下了大量的著作,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据说有四百到一千部。他的思想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创立了形式逻辑学,丰富和发展了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对科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亚历山大大帝,古代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帝国皇帝。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师从亚里士多德3年,受益匪浅。亚历山大足智多谋,在担任马其顿国王的短短13年中,以其雄才大略,东征西讨,先是确立了在全希腊的统治地位,后又灭亡了波斯帝国。在横跨欧、亚的辽阔土地上,建立起了一个西起希腊、马其顿,东到印度河流域,南临尼罗河第一瀑布,北至药杀水的以巴比伦为首都的庞大帝国。创下了前无古人的辉煌业绩,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经济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不同的环境陶冶不同的性情,造就不同的人生。南山的幽静给予陶渊明的淡泊,瓦尔登湖的清澈给予梭罗静谧,陋室的简朴给予刘禹锡高洁傲岸,《童年》中阿廖莎的兄弟也在大人影响下,尖酸刻薄;《骆驼祥子》中主人公也在社**冷的暗流中陷入麻木不仁……同样的,柏拉图敬仰苏格拉底的学识,师从之;亚里士多德深受柏拉图渊博学识的熏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亚历山大自幼得到亚里士多德的启蒙教育,对增长他的见识和学问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都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环境的熏陶,促成了自己的成功。
【家长里短说孟子的大智慧】
生活中,我们都会在不经意间接受来自环境的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不知不觉地使自己的品行发生变化。决定近墨者变黑的不可避免的有自身的原因。但主要还是外界的影响,出淤泥而不染者又有多少呢?所以,我们在处事时一定要考虑到环境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