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仁者无敌,人性管理(1 / 1)

【原文】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译文】

梁惠王说:“我们晋国,在以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强于它,相信老先生是知道的。但晋国传到我手里,东边被齐国打败了,我的大儿子也牺牲了;西边又被秦国夺去了七百里土地;南边被楚国羞辱,也遭遇了败仗。对此,我感到十分羞耻,一心想为死难者报仇雪恨,我该怎么做才好呢?”

孟子回答说:“方圆百里的小地方也能取得天下。大王如果对百姓施行仁政,减少刑罚,降低赋税,倡导深耕细作、勤除杂草,让年轻人在农闲时学习孝亲忠诚的道理,在家则侍奉父兄,在外则敬重尊长,这样便可以让他们拿起木棍打赢盔甲坚硬、刀枪锐利的秦楚两国的军队了。”秦、楚两国常年占用百姓的农作时间,使百姓不能耕作来奉养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儿各自逃散。他们使自己的百姓陷入了痛苦之中。如果大王前去讨伐他们,谁能跟大王对抗呢?因此古语说:‘有仁德的人天下无敌。’大王请不要怀疑这个道理了。”

【孟子的大智慧】

孟子讲的仁者无敌,指的是施仁政的国君能够统一天下。这里的仁者无敌,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自己施仁政,二是别国施暴政。这样,仁者出来振臂高呼,自然会一呼百应,老百姓归顺他,就如同水往低处流一样,汹涌澎湃,不可阻挡。

孟子由此认为,“仁者无敌”,实行仁政是统一天下的根本保证。只要君主能够施行仁政,那么就能让老百姓过上温饱的生活,并接受到孝悌忠信的教育,这样就会具有一股内在的凝聚力,可以调动百姓的积极性,这也是一个国家强大的根基。

其实,并不是只有君主才能仁者无敌。任何人,只要以仁自处,都可以做到无敌。至少是自己内心的无敌。所以,对现代人来说,仁者无敌,是一种处世的方略,是一种管理的秘诀,亦是一种完善心灵的良药。

【孟子大智慧的解读】

子曰:“仁者,爱人。”大爱在胸,爱天下一切人。见万民深受水深火热之苦,有拯救世人谋治太平之志,如李世民;闻百姓有戕害之痛牢狱之冤,而欲**涤邪恶恢复天道正义,如包拯;视万国荼毒泱泱中华炎黄子孙罹难,而存驱除强暴报国救民之意,如孙中山。仁者爱人,悲悯众生,为百姓谋福利,为万世开太平,贤人志士云集,视死如归,谁敢为敌?

仁者无敌,仁则是构成了德的最重要因素,是一个人具备的品德与修养。但讲仁义有时候也要考虑对象是谁。

孔子在卫国的时候,有一个弟子高柴是卫国刑部的官吏。有一次,高柴审判了一名犯人,并对他处以削足之刑,这个犯人后来做了守城的差役。后来,有人向卫国君主告密说:“孔子要谋反。”于是卫国君主要捉拿孔子一干人等,孔子闻讯立刻逃到其他的国家去了,他的弟子们也各自逃生。高柴怕受到牵连,也想逃出城去,但却不知道怎么出去。这时,一差役领着他进入了一个秘密的通道,高柴才得以逃脱了性命。高柴正想要感谢那个差役的救命之恩,却发现,这名差役正是被自己判处削足之刑的犯人。这名差役不计削足之恨,使高柴骇然,连忙问其原因,这时守门人说:“我受削足之刑,那是罪有应得。当日您判我有罪并处以削足之刑的时候,您眼中流露出的哀怜以及脸上闪现出的悲戚之情,至今我谨记在心,不敢一日忘记。现在我救您出关,只不过是回报您的仁爱而已。”

春秋时期,宋襄公伐郑国,郑文公求救于楚成王。楚成王没有直接带兵去救郑国,而是统领了士兵直接杀向宋国。

宋襄公连忙带领宋军星夜赶回同内。宋军在泓水边刚扎好营盘,楚国的兵马也都来到了对岸。这时公孙固对宋襄公说:“楚军只是为了救郑国。现在他们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我们兵力小,不如与楚国讲和算了。”宋襄公却说:“楚国虽然人强马壮,可是他们缺乏仁义。我们虽然兵力单薄,但却是仁义之师。以不义之兵又怎能敌得过仁义之师呢?”宋襄公还特意制作了一面大旗,并绣有“仁义”二字,要用“仁义”来战胜楚国的刀枪。

第二天天亮,宋军已严阵以待,而楚军却在渡河。公子曰夷对宋襄公说:“楚军强大,我军力单,趁敌人立足未稳,发起攻击,便可取得胜利。”

宋襄公却指了指车上的“仁义”之旗说:“君子不讨伐伤者,不拘捕白发老人,不陷他人于困境,不逼其到绝地。还是等他们整好队形,再堂堂正正地击响战鼓吧。趁人渡河,发起攻击,是违反仁义的,我们还算什么仁义之师啊?”

等到楚军全部都渡过河,整理好队伍,宋襄公才令人击打战鼓。这时楚军大队人马已经冲杀过来,宋军大败。襄公腿负箭伤,在逃回国内的路上还说:“讲仁义的军队是要以德服人,我是奉以仁义去打仗,不能够乘人之危去攻打别人。”

孔子为儒家制定了五种基本德性:温、良、恭、俭、让,他认为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这五种德行后,才可以成为一个完美的人,而这五种德性,又全都是以“仁”字为前提的。

从上面这个故事当中,我们可以看出讲仁义并不是毫无原则。在许多时候,对对方讲仁义可以化敌为友,化干戈为玉帛。但是也有一些时候,面对凶狠的敌人,还要去讲仁义,那就是愚蠢到极点了。

仁者,可以战胜敌人;仁者,心中也可以没有敌人。心中充满爱,看花,花有爱;看鸟,鸟有爱;看人,人亦有爱。用爱去看一切人和事,则一切无不因此满含爱意。世界充满爱,用爱对待每一个人,仁者心中又怎么会有敌人呢?

笑颜照镜,镜亦“笑”;哭脸看镜,镜亦“哭”。问题不在于镜,而在于自己。看世界的方式决定你看的世界。佛家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佛家向善,即使杀人犯,只要虔诚悔罪,改邪归正,也可成佛。人有时烦恼怨恨太多,看某人就烦,见某人就讨厌,老是对别人不满意,觉得别人太差劲,老是跟自己过不去。其实,问题不在别人,在自己。自己心中装着怨恨,又怎能从外界消除怨恨呢?

仁者无敌,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恬然。仁者无敌,在今天运用得最多的就是管理中的人性管理。

人人都用自己的方法来领导别人,其中常见的一种方法就是扮演独裁者。独裁者的每一个决定,都不会征求相关人士的意见。他不接受部属的意见,基本原因是害怕部属是对的,会伤他的面子或破坏他的形象。第二种领导方式是那种铁面无私、不通人情的刻板方式。这种领导人处理任何一件事情,都要引经据典。真正卓越的领导人则使用第三种所谓“人性化管理”的方式。

约翰是一家铝器工厂开发部的主管。约翰先生使用“人性化管理”的技术非常高明,他自己也受益甚多。他在许多细微的做法与行动上都明显地表现出:“你是个很理智的人,我很佩服你。我在这里是想尽力帮你的忙。”

当一个远道来的新员工初进他的部门时,他会想到这个人离乡背井、出外工作可能遇到的不便,尽量帮他找一个住处。

他还请秘书和两个女职员帮忙,适时地在上班时间替员工举办生日舞会。这件事所花的“30分钟左右”的时间不是浪费,反而是加强员工向心力的有利投资。

当他知道某某人信奉那种信徒比较少的宗教时,他还会尽量为他安排,使他能参加该宗教的节日,因为那些宗教节日时常跟普通假日不一致。

当员工本人或家属生病时,他会抽空去探望,并且夸奖他们各种业余的成就。

约翰“人性化管理”法的优越性,可以从他辞退一个员工的事上显示出来。他前任主管所聘用的一个员工是个“呆人”,对工作缺乏兴趣和能力。约翰要辞退这个员工,但他没有利用老一套,把员工叫进办公室告诉他已经被辞退的坏消息,接着要他在15天或30天内办理移交手续。他出人意料地采取一些合理的做法把事情办得漂漂亮亮,让人心服口服。他首先解释,找一个新工作以便发挥“适才适所”的目的,对这位员工更有利,然后陪同该员工一起到一个很有名的职业咨询专家那里征求意见,接着又安排他跟别的公司的主管面谈,当然,这些公司都是必须用到该员工专业技术的公司。结果在“辞退会谈”之后的第18天,该员工就找到一个称心的新工作。

约翰解释说:“主管应该爱护手下每一个人。我们有责任不聘用这些无法胜任的人,但既然已经聘用了,至少也要帮他找一条出路才对。”

“任何一个人,”约翰先生继续说,“都能轻易地聘用其他人,但是对于领导人真正的考验是‘如何辞退员工’。在员工离开之前,帮他找到另一个工作的做法,会使所有的员工真正感觉到‘他的工作很有保障’,我用这个例子让他们知道:‘只要有我在,不愁没饭吃。’”

约翰先生的“人性化管理”方式使人们永远不会在私下批评他。他得到部属忠诚不贰的拥护。由于他使部属获得最大的工作保障,他本人也因而获得最大的工作保障。

古人曰:“聚人而成家,聚家而成国”。没有比员工对企业充满信心和爱更重要的事情。自发式的人性化管理迎合了现代人受尊重、自我实现这种高层次的心理需要。人性化管理并没有与公司的管理制度形成冲突,相反,尊重人、满足人、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使企业员工得以自觉维护企业利益成为必然。人性化管理是蕴涵于粗放管理之中的细致,是对孟子“仁者思想”的充分应用。

【家长里短说孟子的大智慧】

仁者无敌,是一种平和心态,是一种境界,是一种不可不学的人生智慧。有的人心捆得太严实了,容不得半点儿空气与清闲。人与人之间的无形屏障,像无数个“金钟罩”,无人能穿透。心越害怕,就越加防范,越加防范,也就越累,越累,也就越烦,“金钟罩”也就越厚,人也就越累。不如轻松点,换一种心态,笑着看人,坦诚相待,你会发现人生如此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