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1 / 1)

【原文】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译文】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我就以打仗作比喻。两军对战,咚咚地擂起战鼓,刀刃兵器相碰,就会有士兵丢盔弃甲逃跑。有的士兵逃出一百米远停了下来,有的士兵逃出五十米停了下来。如果凭着自己只逃了五十步就嘲笑那些逃了一百步的人,那你觉得怎么样?”

梁惠王说:“当然不行。逃了五十步的人只是没有逃到那一百步而已,这同样是逃跑啊!”

【孟子的大智慧】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统治者为了自身的利益,连年征战,相互攻伐。由于频繁的战争,造成了兵员缺乏、劳动力不足,这在当时是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争夺人力,也就成为了各诸侯同统治者的当务之急。孟子在此所说的言论,正是对梁惠王向他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所作出的回答。

孟子这次和梁惠王的对话,主要是围绕“民不加多”的问题展开讨论,以及当时各诸侯国都想统一天下的心理,提出了仁政的主张,并且还阐述了仁政的具体内容,并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

孟子通过梁惠王的话知道,他想通过政治手段使“民加多”。于是,他先是帮助梁惠王认识到在政治上与邻国相比,只是做了一些救灾的好事而已,本质上并没有区别,并用“五十步笑百步”这个故事来说明。然后,他提出了想要从本质上有所区别,是百姓更愿意到本国来,就应该施行“仁政”。施行“仁政”,就能让百姓们发展生产,使百姓住有房,耕有田,吃得饱,穿得暖,还让百姓懂礼仪,能够接受教育,君王如此施行仁政,革除暴政,百姓自然能来归服。这样一来,“民不加多”的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在孟子劝谏梁惠王的这段言论中,“五十步笑百步”这个典故一直流传至今,它告诉人们在为人处事时,要学会严以律己,同时对待别人的过错,要有客观的认识,不要一味的讥讽,要有一个宽容之心。

【孟子大智慧的解读】

一位牧师走到海边,正好目睹一艘船在海上遇难,船上所有的人都掉进海里死了。牧师开始对上帝感到怀疑,忍不住责怪地道:“上帝也太不讲理了!为什么只因为在这艘船上有一个罪犯,就要让这么多人一同受害。”

正当牧师喋喋不休时,他发觉自己被一大群蚂蚁围住了!原来他正站在一个蚂蚁窝旁边。有一只蚂蚁爬到他身上,并且咬了他一口,牧师非常生气,立刻用脚踩死了所有的蚂蚁。没想到,此时上帝忽然出现,对牧师说道:“既然你能用与我相同的方式,去对待那些可怜的蚂蚁,那你还有什么资格可以来批评我呢?”

上述的寓言故事,说明的就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道理。

唐代文学家韩愈有云:“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是古人的一种思想和主张。构建和谐社会,大兴人文之举,拓新修养之道,必须要切记切记“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严以律己,是一种处世的方法。待人律己的态度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也是决定这个人能否与人和善相处的重要因素之一。

所谓“严以律己”,其实就是对自己要求得严格,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人也有自己的“纪律”,这个“纪律”是对自己的高要求,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自我批评和自我检讨,但这对很多人来说都是比较难的。

鲁迅先生是一个对人严格要求的人,而且对自己他也能做到“不留情面”自我剖析。还有写了《忏悔录》的大作家鲁索,在这本书里,鲁索就“活生生解剖了自己的灵魂,做了最彻底的自我检讨”。而有些现代人却总是习惯把镜子照向别人,从没有想过用镜子好好看看自己的灵魂。

一个时刻注意剖析自己灵魂的人,并非只是简单地一日三省,因为只靠自己是无法用闭门思过的方法来找自己的缺点的,而是需要有别人的帮助,通过他们的帮助来找到自己的不足,毕竟“当局者迷”。但还要记得,不能完全以别人作为自己的“标准”。

爱因斯坦的父亲和同事去清扫一个大烟囱。那烟囱只有踩着里边的钢筋踏梯才能上去,于是那个同事在前,爱因斯坦的父亲在后,一级一级地爬上去;下来时,同事依旧在前,爱因斯坦的父亲跟在后面。当他们走出烟囱的时候,那个同事的后背、脸上全都被烟囱里的烟灰蹭黑了,而爱因斯坦的父亲身上连一点烟灰也没有。爱因斯坦的父亲看见同事的模样,认为自己的脸肯定和他一样脏,于是就到附近的小河里洗了洗;而他的同事则因为看到爱因斯坦父亲干干净净的样子,就只草草洗了洗手,然后大模大样地上街了。结果那个同事在回家的路上被人耻笑了一路。这是爱因斯坦16岁时,他父亲给他讲的一个自己经历过的故事,讲完这个故事之后,他的父亲说:“其实,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如果拿别人做镜子,白痴或许会把自己照成天才的。”父亲的故事照亮了爱因斯坦的一生。爱因斯坦时时用自己做镜子来审视自己,终于映照出了生命的光辉。

当然,严以律己不仅表现在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在自己独处的时候也应该一样。伟大的革命家列宁就说过这样的话:“既应该在所有人面前是正直的人,也应该在自己的良心面前是正直的人。”

所谓“宽以待人”,就是善意地对待别人的不足和缺点。因为无论在怎么看起来完美的人身上,都有至少一两个缺点,有的缺点甚至在别人看来难以接受。明朝有位学者说过这样的话:“人有不及者,不可以己能病之。”也就是说,看到别人的缺点、不如自己的地方,不能因为自己这一点比别人强,就讥讽别人甚至看不起对方。

每个人都会犯错,包括自己,可是我们往往能很快原谅自己,却无法原谅别人。这种自我原谅但不原谅别人的行为是软弱的表现,因为你只敢面对自己的过错,却无法面对别人的。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有的错误还是无意间造成的,是无心的。如果换个角度想想,你是那个犯错的人,是不是希望你“得罪”的那个人能原谅你?如果对方原谅你,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对人要有宽容之心,有的时候对方的做法可能不是有心的,是无意的冲动行为,知道他不是有心的,就不要把这件事再放在心里,而应该忘了它。

在17世纪的时候,两个国家之间了发生战争。一场激烈的战役下来,其中一个国家打了胜仗。战后,这个国家的一个士兵坐下来,正准备取出壶中的水解渴,突然听到呻吟的声音,原来在不远处躺着一个受了重伤的敌国的士兵,正眼睁睁地看着他的水壶。“你的需要比我大。”士兵走过去,将水壶送到伤者的口中,但是那个人却突然伸出手中的长矛刺向他,幸好偏了一点,只伤到士兵的手臂。“嗨!你竟然如此回报我。”士兵说,“我原来要将整壶水给你喝,现在只能给你一半了。”这件事后来被战胜国的国王知道了,特别召见了那个士兵,问他为什么不把那个忘恩负义的家伙杀掉,士兵轻松地回答:“我不想杀受伤的人。”

面对那些无意的伤害,宽容对方会让对方觉得你心胸的博大,可以消除无心人对你造成伤害后的紧张,可以很快愈合你们之间不愉快的创伤。而面对那些故意的伤害,宽容对方则体现出的是一种境界,因为你博大的心胸会让对方无地自容。

宽容是对怀有恶意者最有效的回击,不管别人有意还是无意伤害了你,其实他的内心也会感到不安和内疚,或许是因为碍于所谓的“面子”而不肯认错,而你的宽容就会使彼此获得更多的理解、认同和信任。

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并会因为犯错觉得担心,不知所措,希望对方能原谅自己,同时也会对自己的缺点忐忑,不希望别人看不起。所以就要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当自己遇到不原谅别人错误的人会怎么想。事事计较是不会有什么结果的,已经发生了的事情不会有任何改变,也不能扭转任何已经发生了的事情。

以宽容的态度待人,以理解作为基础,站在客观的角度给人评价,可以从别人身上学到自己所没有的长处和优点,也能使自己对对方的不足给予善意的充分理解。

在日常生活中,时不时都会有如何要求别人的时候,还有如何对待自己的问题。能否把握好一个律己和待人的态度,不仅能充分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还能培养与人之间的良好关系。你会发现,当你对别人表示宽容的同时,也会得到同样的回报,而你的朋友会越来越多,你的快乐也会越来越多。

【家长里短说孟子】

指责别人或许是容易的,而反省自己确乎是难上加难的。很多人选择的不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而是“严以待人宽以律己”。他们总是用显微镜来看别人的缺点,而对自己的种种不端则往往是熟视无睹的。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风气,我们要努力倡导“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好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