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多的资金,在不同人的手里就能用出不同的效果价值,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天壤之别,关键就在于“生意智商”的高低。这种智商有先天的成分但更多是后天的培养。一个懂得培养自己的人才能成为生意场上甚至人生中最终的胜利者。胡雪岩懂得这个道理,并能以此活用到自己的每一次挑战之中。
庸人敛财,智者生财
1.领会钱的妙处
只有真正懂得钱的妙处的人才会挣到钱。一掷千金的人很多,但不认为这是一种浪费的人却很少。那是因为没有这个能力的人,是不会知道一掷千金所带来的好处的。一掷可能是为人情,也可能是为包装自己,你没有掷千金的能力、气魄,也就享受不到一掷千金的快乐。
如果你不是很达观,那你一定在夜深人静时问过自己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为什么是穷人?对,你为什么是穷人,因为你每天都在过着麻木的日子,像穷人一样思考。当富人喝着蓝山咖啡时,你不要觉得那个不好,其实富人也不一定就真爱喝,但因为喝它能体现出阶级。作为一个穷人为什么不可以这样想,我一定要喝那又苦又贵的东西,我要过那样的生活,这样就会激发起赚钱的动力。富不一定好,但穷是一定不好,穷最少显出了一个人是无能的。不要说你在安贫乐道,若是那样你就不会在夜里问自己这个问题了。
2.成功商人的经营手腕
俗话说偷鸡也要舍把米,当做引诱鸡的本钱。做生意更需要资金,谁敢做没有本钱的生意?由于个人资金有限,最方便的办法便是找亲戚合伙,这就是家族企业盛行的道理。等到有了一些信用,把朋友的资金也吸引进来,直到做到企业的股票公开上市,买股票的人才不会去管和你认不认识?从事哪一种行业?钱的来路如何?只要你的股票被看好,那么资金就会像潮水一般向你涌来。小本生意自己投资,大本生意必须善用他人的资金,借力使力,力量才会大。原来有钱人是用别人的钱,或许就是我们穷人的钱在发财啊!但不要以为每个人都有发财的机会,那还要看你是否具备那种能力和气魄。如果你还在为谁付吃饭的钱斤斤计较时,那你还是安于本分吧。
胡雪岩开办钱庄时,手上没有什么本钱,但他仍然成功地开起了阜康钱庄,显示出他具有不同于一般人的商业头脑以及经营手腕。
据清朝史料记载,到19世纪中叶,当时京城已遍布银钱汇兑、金融往来的银号、钱铺、票号、金店,另外,烟蜡铺、布店、酒馆也有兼做银钱储蓄、兑换并发行银票的。当时京城金融业以主管银钱存储的恒和、恒肇等四大恒银号和专理往来汇兑的山西票号最著名,京城“居人行使银票”以持四大恒者“为体面”,而山西票号“交游布宦,最为阔绰”。当时金融业的兴旺,由此可见一斑。
胡雪岩生活的时代,虽内忧外患、战乱不断,但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也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是中国小农经济向近代城市商品经济转型的时期,更何况当时的东南沿海也正是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
据史料记载,在已经成为旧中国金融中心的上海,虽然18世纪中后期已经有了英、法、美、日等国开设的银行数十家,但钱庄生意仍然是上海金融、贸易的支柱之一,每年在市面上流通的钱庄银票都在20亿两以上。
胡雪岩以上海阜康为龙头,在全国各埠广设分号,周转金融“其出入皆以4万计”。
1882年四月,胡雪岩的阜康钱庄因周转不灵倒闭,引发了一场波及全国的金融危机,也对上海乃至东南地区的工业、贸易发展造成严重打击。1883年,英国驻沪领事在发回伦敦的贸易报告中说道:“1883年贸易普遍受损的一个直接原因,是本地钱庄数量的减少”。
无论如何,胡雪岩事业的发展都证明了他的商业眼光准确,他的钱庄从一开张就显出极旺的势头。王有龄不久后外放湖州知府,这让胡雪岩如愿以偿地得到了代理官库的重要权力。从此他的钱庄也飞速地发展起来,最终成为他驰骋商界,东突西进,建立自己庞大经贸“帝国”的基础。
胡雪岩不是为了有钱而喜欢钱,而是为了用钱而喜欢钱。他认为世界上最痛快的事,是遇到穷途末路的人时,掏出钱来递给他们说:“拿去!”
他从借助王有龄的权势开办钱庄开始,以官商起家,驰骋商场,纵横商海,一步步走向辉煌;他灵活机动,四面出击,做蚕丝生意销“洋庄”,开办药店胡庆余堂,贩军火,甚至与洋人做生意,不断为自己广开财源,最后家资巨富,获得巨大成功。
胡雪岩具有亦官亦商的双重身份,但还是以商为主,以官助商,并不高坐衙门,而是始终以经商为本位,借助职衔、封典来抬高身价,增强在商业中的竞争力,获得从商的实惠。也就是说,胡雪岩用红顶子、黄马褂来服务于他的生意。这在中国以儒家文化为主导思想的环境巾,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3.犹太人的生意经
犹太人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民族,会赚钱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他们的价值标准即是金钱,犹太人所谓的“了不起的人物”,是指每天晚上能用银盘子享用豪华晚餐的人。他们认为,那些甘心过贫穷日子而不思奋斗进取的人,既不是伟人,也不值得尊敬。他们认为《圣经》会投放光明,金钱才会投放温暖。
因此,当其他民族还在憎恶金钱时,犹太人已经完成了对金钱文化划时代的超越。于是,在犹太民族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多地发生在市场氛围中,市场经济中的钱取代了自然经济条件下的神。犹太人说的神就是钱,这种观念对资本的积累和增值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犹太人自然就成了进军资本主义的急先锋。
正是犹太人的金钱观,激发了他们对金钱的执著追求,使他们成为“专职”的商人,并在人类商业活动中占据了不可替代的位置。
在胡雪岩所处的时代,商人的社会地位是极其低下的。但是胡雪岩不但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而且还以一个商人的身份,获得了朝廷的器重,当上了官,穿上了黄马褂。纵观我国历史上的著名商人,范蠡是先从政,而后经商。子贡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商人,只不过跟着孔子混。可以说胡雪岩是唯一一个超越出阶级的商人,要知道他所处的时代可是封建社会,虽然是末期,但是阶级观念依然可以称得上是根深蒂固。所以胡雪岩所取得的成就,是令人侧目的。时过境迁,现在的人们已经能理解金钱,并知道金钱是衡量一个人能力的尺子,这就让很多有能之人大大发挥了自己。
希望饲料的广为人知正代表了该集团及其业主刘氏兄弟的巨大成功。刘氏兄弟的希望集团在美国《福布斯》杂志举办的2001年度中国大陆私营企业排行榜上名列第一,拥有83亿人民币的净资产。弟弟刘永好还担任了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的职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吴邦国为“希望城”题写城名,这些正代表了刘氏兄弟金钱荣誉外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可以说刘氏兄弟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在创业之前都有一个稳固的“铁饭碗”,但那也只是一个铁饭碗,他们想要的是一只“金饭碗”!一开始,刘氏兄弟是从育雏鸡、养鹌鹑做起的。当刘氏兄弟创办第一家饲养鹌鹑的公司时,他们全部的资产仅有1000元人民币,可他们就是用这1000块钱创下了他们的事业。精明的刘氏兄弟找到了一条健康循环的经营生态链:用鹌鹑的粪便去喂猪,再用猪的粪便去喂鱼,用鱼沙去喂鹌鹑,并用计算机控制生物链。他们这种合理利用资源。加快产业循环的科学经营理念,推动着他们的企业脱颖而出,在很短的时间内发展成为了私营企业中的佼佼者。
庸人做生意,手中的钱只会越变越少,而且他们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却束手无策。只有真正的智者,才会通过用心而巧妙的经营,让手中的钱发挥出最大能量,以钱生钱。这是少数人与多数人的最大区别,千万不要小看了这批少数人,因为正是他们在主导着经济的发展。
智勇结合,揭穿迷雾
做大事者观察事物的角度总是比常人更宽更广一些,因为他们看问题比较全面,往往能发现事情发展的根本原因。这时只要做到胆大心细就能拨云见日,看到事物的走向,就不会乱了阵脚,进而就能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1.游刃于各种关系网
一个成功的商人决不会沉迷于小节,他能够在各种关系网找出利于自己发展的那一层。胡雪岩意识到若想成功,就要借助于各种势力,这在他的一生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几乎游走在各种关系之中,从各种关系中得到了他想要的。帮王有龄谋官不仅是智,那也是胆啊。胡雪岩的一生就是借势的一生,他把所有能借到的势都借到了,而他最后的失败也完全是一次借势的不成功。当然,胡雪岩的一生就是经营的一生。
在胡雪岩的商业经营活动中,他十分注重借势经营,十有八九都是围绕取势用势而展开的。他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取势用势的机会,从而不断地拓展自己的地盘,张扬自己的势力。
胡雪岩有一套自己的商业理念,即“势利,势利,利与势是分不开的,有势就有利。所以现在先不要求利,要取势。”
胡雪岩所抱取的“势”主要有四股,他说:“权场的势力、商场的势力、江湖的势力我都要,这还不够,还有洋场的势力。”
2.借取权势做事业
胡雪岩最早借取的是“权势”。
不惜丢掉职业换银票去资助王有龄,送美妾阿巧送给何桂清,在西征时协助左宗棠等等,使得胡雪岩在权场有了“权势”。胡雪岩长袖善舞,左右逢源,把人们看得目瞪口呆。事实上,在权场上的屡屡得意只是胡雪岩取势的一部分,光有权势,并不能使胡雪岩的商业活动达到完善的境地。
胡雪岩之后借的势是“商场势力”,其实这个势不是他借的,而是他创的。
胡雪岩借抱商场势力的典型一例是在上海,他垄断上海滩的生丝,与洋人抗衡,从而以垄断的绝对优势取得在商业上的主动地位。这就更见出胡雪岩在商业谋略上的与众不同。
3.借取江湖势力
在胡雪岩尚未投入做丝生意之前,就有了与洋人抗衡的准备。这一次胡雪岩借助的是“江湖势力”,而借取江湖势力是从结交尤五开始的。
王有龄初到海运局,便遇到了漕粮北运的任务。粮运关涉到地方官的声望,所以督抚黄宗汉催逼甚紧,前一年为此还逼死了藩司曹寿。
这等要紧的事,胡雪岩从全面考虑了一下,就不再死盯着漕船催他们运粮,这样做出力不讨好,改换一下办法,采取“民折官办”,带钱直接去上海买粮交差,反正催的是粮,只要目的达到就可以了。通过关系,他找到了松江漕帮管事的曹运袁,漕帮势力虽大但不如前了,可地方运输安全诸方面还非得漕帮帮忙不可。这是一股闲置的、有待利用的势力,运用得好,自己生意做得顺遂;忽视了这股势力,一不小心就会受阻。而且各省漕帮互相通气,有了漕帮里的关系,对王有龄海运局完成各项差使也不无裨益。一旦有个风吹草动,王有龄也不至于坏了名声。
所以,胡雪岩和尤五打交道,不但处处留心照顾到松江漕帮的利益,而且尽己所能放交情给尤五。借助各种势力取得发展,也正是得益于他对这种宏观把握的能力。
4.利用洋场势力
在胡雪岩首次做丝茧生意时,就遇到了和洋人打交道的事情。自从遇见了洋买办古应春,二人一见如故,相约要用好洋场势力,做出一番市面来。后来胡雪岩又帮左宗棠借款,买枪购炮,成了左的处事代表。
由于左宗棠平叛心坚,所以对胡雪岩的作用看得很重,凡洋务方面无不要胡雪岩出面接洽。这样一来,逐渐形成了胡雪岩的买办垄断地位。
洋人看到胡雪岩是左宗棠面前的红人,生意一做就是二十几年,所以也就格外巴结,这也促成了胡雪岩在洋场势力的形成。
综合胡雪岩经商生涯看,其突出特点就在于他的“借势取势”理论。权场势力、商场势力、洋人势力和江湖势力他都要,他知道势和利是不分家的,有势就有利,因为势之所至,人们才马曹是瞻,就没有不获利的道理。
而胡雪岩在各方关系的调停上也显出他超凡的能力。官场和江湖有嫌,洋人和官府有隙,胡雪岩却非要他们前嫌尽弃,沟壑尽平,大家携起手来做生意,求利益。这种作为一般人想不到,而胡雪岩想到了,一般人做不到,可胡雪岩做到了。所以人们称赞他神,称赞他奇,这种神奇在胡雪岩身上所表现的,就是他与众不同之想法。
胡雪岩是十分看重事情的结果的。他说:“为人最要紧的是取得结果,一直说话算数,临到了失一回信用,自己就完了。”
5.借鉴胡雪岩成功案例之:摩托罗拉
势不仅是别人的,而是一个人自己所立的,而这种势的立与得就要靠人的智慧与胆量了,只有明白了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才能明晓到其中的道理。
摩托罗拉是做收音机起家的,它的创始人高尔文有着超常的创新能力,同时也保持着敏锐的防患未然的预感力,使企业安然渡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危机,最终成为全球手机一霸。1937年底,美国经济发生了大滑坡,而此前只有到了销售旺季,一些其它型号的收音机才开始纷纷降价出售。经验使高尔文有一种预感,这种预感有时十分强烈。1932年,高尔文凭着一些经济滑坡征兆,在银行倒闭的前一周取走了公司的现金。这笔不大不小的现金保证了公司的正常运转,从而安然渡过了那场危机。而今,他又一次预感到可能要发生什么事,他要及时采取行动来“躲灾避祸”。
高尔文审时度势,立即下定决心全力削减他的库存。他迅速打电报给所有的经销商,约请他们三五成群地到他的办公室召开一系列的会议。会上,他对经销商发布了强硬的命令:“现在赶快尽力出售你们手中的存货!”
许多推销商开始时并不相信高尔文的预感,但高尔文不容置疑地对他们说:“大风暴即将到来,现在适时地削价,会使我们从现在起在60天到90天的大清算中得救。”
大多数经销商虽然半信半疑,但还是照高尔文的吩咐去做了,这使摩托罗拉在1937年的销售额达到了700万美元。
事实很快证明了高尔文超人的预见力。第二年,全美的收音机行业陷入了危机,许多企业几乎是一夜间倒闭,摩托罗拉的销售额也一下子锐减到450万美元,而且被迫解雇了1000名雇员中的2/3,剩下的人每周也只能工作3天。尽管公司遭到了这样巨大的打击,但高尔文的超常预见力和防患于未然的果断行动,使公司终于躲过了灭项之灾。如果不是高尔文有那样大胆而明智的决策,那么我们现在就不可能知道有这个摩托罗拉了。
6.借鉴胡雪岩成功案例之:泰梅克斯表
兵法讲究奇正结合,要求将领有勇有谋,做出的部署是出奇不意,攻其不备。在现代商战巾,最高明的行动是别人没有预料到的行动。世界手表市场中有一种新型的表,它以奇招抢占了瑞士手表业的霸主地位,它就是美国的泰梅克斯表。
泰梅克斯牌手表是美国的瓦塔拔时钟表公司生产的。这家公司原来是生产怀表和军工产品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对怀表已不感兴趣了,致使瓦塔拔时钟表公司面临着倒闭的危险。后来,查克姆·莱霍姆科尔临危受命出任总裁,在他的督导下,运用了几着出色谋略,很快使公司起死回生,泰梅克斯牌手表年销上千万块。
到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市场上每出售的3只手表就有1只是泰梅克斯牌表。泰梅克斯的奇谋是什么呢?第一就是降低成本。泰梅克斯手表经过反复研制后,使手表的零件由120个减为98个,由安装在5块夹板上减少到安装在2块夹板上,别人的手表一般用31个螺丝,而它仅用4个。
除此之外,泰梅克斯手表采用了硬质合金轴承代替原来的宝石轴承,使多种型号的手表零件可互换,减少了加工组装的难度。这样,手表的成本大大降低,仅为瑞士手表价格的一半。由于出厂价低,又是以大众化形象出现,所以深受学生和普通工人的欢迎,泰梅克斯手表迅速打入发展中国家市场。
第二是大打广告牌,以物服人。泰梅克斯手表上市之前大作广告,每年投资几百万元宣传费用。为使人们确认手表物美价廉,他们在电视上当众表演,把泰梅克斯手表摔在地上,或把手表绑在马蹄上跑几十公里,或从几十米高处把它投入水中,表演后这种表均完好无损,走时准确。
第三招就是独辟蹊径,分销有术。泰梅克斯表根据自己特别价廉的特点,打破专在钟表专业店销售的常规,在各市场请杂货店推销,既可降低费用,又找到了一个广大劳动阶层人士常去的场所。
泰梅克斯牌手表就是在竞争者尚未想到及行动之前,首先想到而且捷足先登,果然成为商战中的天之骄子。
人要役物,不为物所役
钱是人造的,钱是人赚的,钱是人用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得之正道,所得便可喜,用之正道,钱财便助人成就好事。
人以役物,不可为物所役。这是胡雪岩的一种胸怀,是一种智慧,是一种态度,更是走向巨大成功的一条通天捷径。
1.胡雪岩对物我关系的认识
胡雪岩为解运漕米的事情往返杭州、上海,送王有龄到湖州赴任,都是租用阿珠家的船。几度相处,胡雪岩与阿珠一家,特别是与阿珠姑娘慢慢建立了很好的感情。胡雪岩的洒脱倜傥赢得了阿珠姑娘的喜欢,胡雪岩也很喜欢阿珠姑娘的清纯朴实。一是为了答谢阿珠家对自己的照顾,二来也是为了讨阿珠姑娘高兴,胡雪岩送给阿珠一个首饰盒,盒内虽只有简简单单一瓶香水、一个八音盒、一把象牙篦子、一只女表,但在阿珠姑娘这样一个船家女来说,已经就是百宝箱了,惊喜之下也很为如何收藏这只首饰盒费了一番心思。
胡雪岩很怕自己送给她礼物,让她丢不开,反倒害了她,于是他对阿珠说:人以役物,不可为物所役。心爱之物固然要当心被窃,但为了怕被窃,不敢拿出来用,甚至时时忧虑,处处小心,这就是为物所役,倒不如无此一物……
胡雪岩这一番很富哲理的议论,其实可以看做是他自己对于物我关系认识的一种总结。胡雪岩说自己就知道“铜钱眼里翻跟斗”,但他自己却似乎从来没被钱眼“卡”住过,也确实是不为物所役。对他来说,做生意赚钱的乐趣,其实不在钱上,而是在赚钱的过程上。而对钱本身,许多时候他倒似乎是一文不当二文,挺不在乎的。他自己就说过,他有了钱决不是糊在墙上看看过瘾,而是要用出去。他最大的乐趣就是看到一个人被钱难倒了,自己从口袋里掏出一把来递过去:“拿去,够不够?”
正是这样一个没有钻进钱眼里的人,赚到了数不清的金钱。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与物的关系,实在是千百年来最让人类困扰的问题之一。一方面,人类实在离不开外物,譬如被人看作身外之物的钱财,对于现代人来说就几乎是不可或缺的,不信你可以出趟门试试,不说你没钱得受寒冻,得饿肚皮,最起码你会寸步难行,比如,你要坐车就得买票,如果遇上一个很“原则”的售票员,即使少了一分钱,你也别想坐上车。所以,外物并不是我们可以随意地要和不要的,人必须凭借外物才能生存。但另一方面,人又确实不能为物所役,譬如钱是人造的,钱是人赚的,钱是人用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得之正道,所得便可喜,用之正道,钱财便助人成就好事。假若做了守财奴,一个小钱也看得如性命,甚至为了钱财忘了义理,为一得一失不惜毁了容颜丢掉性命,那也就是为物所役,人也就成了不是人的什么东西,那也真就“倒不如无此一物”了。所以,我们的历代先哲都谆谆告诫我们可以留意于物,但不能留连于物,更不能为物所役。这一物我关系的准则,对任何一个优秀的商人都是适用的。
2.在商就要言商言利言钱
自然,在商言商,这是商界通行的一条规则。言商即是言利,也就是言钱。因此,言利言钱,大约可以作为所有商人的一个共性特征。从这个层次上看,商人自有自己的价值标准,优秀的商人也是最能体会钱财的作用,最善于“在钱眼里翻跟斗”的。商人的日常事务,就是去思谋如何赚钱,而且是如何大笔地赚钱,因此,商人也应该比一般人更喜欢钱。胡雪岩就明确地告诉别人,“我喜欢钱多”,而且是“越多越好。”
不过,正是商人这种与钱财天然的不可分离的联系,也决定了一个优秀的商人,更必须是一个能够正确处理好自身与外物之间关系,真正能将钱财看作身外之物的人。说到底,大量赚取钱财并不是最终的目的,做一个成功的商人的乐趣,自然常常直接体现在能赚钱,赚大钱所带来的快乐上。但从深层看,能使一个成功的商人体验到一种深刻而持久的人生乐趣的,又确实并不在于占有大量钱财本身,而在于凭着自己的眼光和见识取财于正道,由能赚钱,赚大钱获得对于自我能力、素质、智慧、才干的确证,在于人能自由地驭使外物,将钱财用之于正道,用凭借自己的才能智慧赚取的钱财,去助人成就好事所带来的快乐。
胡雪岩超然物外的态度,得到的回报不仅仅是物质财富,更有着一种丰厚博大的人生意义。
善用困难,化“危”为“机”
“危机、危机”其实是“机”大于“危”。任何人在举大事的途中,都难免会遇到许多困难。所谓困难,对于个人来说,尤其是对于一项自己正在开拓的事业而言就是“危机”。但是当遇到困难或出现危机时应该努力“善用困难”,化“危”为“机”,将每一次事故和危机都创造成为发展自己的一次新机会。胡雪岩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
1.生意上的三次变故
当年胡雪岩的生意正在蒸蒸日上之时,太平军攻占杭州,就使他经历了一次大的变故,而且这次的变故几乎将他逼人绝境。
这次变故有三个方面:
第一,胡雪岩的生意基础如最大的钱庄、当铺、胡庆余堂药店以及家眷都在杭州,杭州被太平军占领,等于他的所有生意都将被迫中断。不仅如此,他还必须想办法从杭州救出老母妻儿。
第二,由于胡雪岩平日里遭忌,如今战乱之中,顿时谣言四起,说他以为遭太平军围困的杭州购米为名骗走公款滞留上海;说他手中有大笔王有龄生前给他营运的私财,如今死无对证,已遭吞没。甚至有人谋划向朝廷告他骗走浙江购米公款,误军需国食,导致杭州失守。这些谣言意味着胡雪岩不仅会被朝廷治罪,而且即使杭州被朝廷收复之后,他也无法再回杭州。
第三,失去了王有龄这个官场靠山,他的生意也将面临极大的困难。他的钱庄本来就是由于借着代理王有龄这一官场靠山的官库发的迹,而他的蚕丝销“洋庄”,卖军火,都离不开官场大树的荫蔽。在胡雪岩那个时代做生意,特别是做大生意,官府永远是最大宗的客户。
2.从不利因素中预见有利因素
不过,面对这些变故,胡雪岩并不惊慌失措。之所以如此,是他从表面对他不利的因素中,准确预见出了可利用的因素:
其一,如今陷在杭州城里的那些人,其实已经在帮太平军做事,他们之所以造谣生事,是因为太平军也在想方设法诱胡雪岩回杭州帮助善后。他们造谣虽为不利,但却并不是不可以利用。胡雪岩根据这一分析,确定了两条计策:首先,他不回杭州,避免与这些人正面交锋,他知道他的这一态度一旦明确,这些人就不会进一步纠缠;其次,胡雪岩不仅满足他们不让自己回杭州的愿望,而且他还决定自己出面,特别向闽浙总督衙门上报,说是这些陷在杭州城里的人实际上是留作内应,以便日后相机策应官军。这更是将不利转化为有利的极高妙的一招——表面上是给了这些人一个交情,暗地里却是把这些人推上一堆随时可以引爆的火药,因为如果这些人不肯就范,加害胡雪岩,他可以随时将这一纸公文交给此时占据杭州的太平军,说他们勾结官军,这些人无疑会受到太平军的责罚。
其二,胡雪岩此时手上还有杭州被太平军攻陷之前为杭州军需购得的大米一万石。当初这一万石大米运往杭州时无法进城,只得转道宁波,赈济宁波灾民,并约好杭州收复后以等量大米归还。这也是一个可以利用的有利因素。胡雪岩决定,一旦杭州收复,马上就将这一万石大米运往杭州,这样既可解杭州赈济之急,又显胡雪岩做事的信义,诬陷他骗取公款的谣言也可以不攻自破。实际上,胡雪岩不仅在杭州被官军收复后速将一万石大米运至杭州,而且直接向带兵收复杭州的将领办理交割,这样不单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更一下子得到了左宗棠的信任,胡雪岩又得到了一位比王有龄还要有权势的官场靠山。胡雪岩的红顶子,也就是这一举措的直接收益。原来看似不利的因素,实际上成了胡雪岩日后重新崛起的机会,真可谓把不利之中的有利因素充分利用到了极至。
3.胡雪岩化危为机的智谋
当然,“化危为机”并不是说说那么容易,从胡雪岩处理危机的方式来看,我们不难发现任何一个成大事者都应该具备“临危不乱”、“善用坏事”、“随机应变”的素质和能力。
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与策划,应注意三点:
第一,事前要有所准备。对于一个精明的成大事者来说,平时就应对可能发生的重大危机有预见,包括危机的种类、特征、性质、规模等,并分类做出应急方案。
第二,事发后要保持冷静,不可慌乱。
第三,立即提出对策,扭转危机的方向。三者环环相扣,利用危机扩大事情好的方面的影响,把原来的危机转化为自己腾飞的一次机遇。
万事讲原则,亲疏之间有分寸
商业朋友关系的维系,最好的办法是双方共同获得利益,否则很容易使朋友关系解体。在朋友之间的交往中,有人因一时感激或冲动,慷慨过度,从而损害自己的利益,这种情况在胡雪岩看来,虽是出于自愿,但终究会使自己吞下一个难言的苦果,最后反而会使朋友关系紧张乃至崩溃,其后果常是不仅失去朋友,还可能危及自己的前程和事业。所以,胡雪岩才说:“亲疏之间,自己要掌握好分寸。”他的这句话是有所指的。
1.王有龄的选择
王有龄本是湖州知府,进省城时却落了个“好”差事,不归他管的新城县有百姓造反,巡抚黄宗汉派他去处理此事。王有龄不敢带兵去剿,一来这些清兵把剿匪当作发财的机会,到了地方肯定会大肆抢掠,兵甚于匪,不但剿不成,反而有可能激起大规模民变。二来这些兵也打不了仗,一旦打败了,他王有龄还可能命丧新城,即使不丢命也会被革职查问。王有龄思来想去,决定先安抚,实在安抚不了再去剿。但他自己却不肯亲自去安抚,这是要冒大风险的,弄不好也会丢命。物色来物色去,选中了嵇鹤龄。
嵇鹤龄本是一个穷困潦倒的候补知县,因为为人耿直,恃才傲物,不善于应酬场面上的事,所以一直是“候补”,还不曾掌过官印。嵇鹤龄虽然有勇有谋,但因心怀一肚子怨气,不肯替王有龄效劳。胡雪岩经过一番攻心,解决了嵇鹤龄的债务、婚配问题,并让嵇鹤龄感到去新城安抚反民正是他官运转折的每个机会。嵇鹤龄接手了这个苦差,想好了对策,作好了思想准备,便向变幻莫测、动**不安的新城县进发了。
2.胡雪岩阻止王有龄的一时慷慨
王有龄在嵇鹤龄满有把握地走后,十分高兴,便对胡雪岩说,待嵇鹤龄功成回来,要保他当归安县令。归安县本由王有龄兼管,却一年能给知县带来五万两银子的进项。如果让嵇鹤龄当了归安县令,不就是相当于从王有龄的钱包里硬生生挖走五万两银子么!胡雪岩觉得,王有龄一时慷慨,到以后定会后悔,损害他的利益,他与嵇鹤龄的朋友关系也就难以维系了。
于是,胡雪岩阻止了王有龄的一时慷慨行为,而建议王有龄把兼领的浙江海运局坐办的位置让给嵇鹤龄。这样一来,王有龄既可以省点事,还可以在嵇鹤龄掌管下,把海运局原由王有龄和胡雪岩经手的几笔海运局垫款、借款,料理得圆圆满满,真可说是一举数得。
胡雪岩确实是精于算计,他阻止王有龄的一时慷慨,其实是出于人与人之间交往“度”的把握。在胡雪岩看来,嵇鹤龄和王有龄的关系,无论如何也没达到可以如此大利而不会产生不良后果的程度,王有龄的一时慷慨,也就有些失去分寸了。而亲疏之间,如果分寸把握不好,必然会影响日后的相处。其实,胡雪岩的这一考虑,用之生意场上的人际交往,特别是合作伙伴之间、老板与部属之间关系的调适,也是必要的。如何把握好适当的分寸,直接影响到相互之间是否能达到无障碍的沟通和配合的默契,这的确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大问题。
那么,如何才是适度,才是不失分寸?这是一个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楚的问题,需要当局者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灵活处置。不过,胡雪岩的不过分慷慨原则中所体现出来的,以不损害自己和对方利益为前提来维系朋友关系的思路,对成大事者应该是有启发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