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黑而不显——能言善辩厚黑学(1 / 1)

第十章 厚黑交谈法

一、嬉笑怒骂暗表心意

厚黑学认为,庄重严肃的说话方式会使人紧张慎重。如果你要与对方谈的是一个非常庄重严肃的话题,这时你再采用一种庄重严肃的说话方式,对方很有可能不接受。而轻松幽默的说话方式,往往能引起人感情上的愉悦。只要有可能,最好能把庄重严肃的话题用轻松的形式说出来,这样就可以使对方在嬉笑中说服自己。

战国时期,楚国大举入侵齐国。齐威王叫淳于髡带上黄金100两,车马100套,到赵国去求援。淳于髡一听,笑得前仰后合,把系在下巴底下的帽带子都给抻断了。齐威王莫名其妙地忙问:“先生,你是嫌礼品太少了吗?”淳于髡回答说:“哪里,哪里。不敢,不敢。刚才我在来这里的路上,看见有个人正跪在路边向田神祈祷丰收。他拿了一只猪蹄子,端起一小盅酒,嘴里祷告着:‘请神明保佑,让我低处的田收获满车,高处的地收获满篓;五谷丰登,粮食装满仓。’我看到拿来献给神的是那样少,而想得到的却是那样多,觉得好笑。现在想起,还禁不住要笑。”

齐威王听后便增加礼品,叫他带上黄金1000两,车马1000套,玉璧100对,去见赵王。赵王派出精兵十万,来援救齐国,楚国听到这个消息,连夜撤兵。

还有一回,齐王让淳于髡献上一只天鹅给楚王。美丽的天鹅是难得的珍奇宝物,齐王郑重其事地让淳于髡去送,而他刚走出城门,不小心让天鹅给飞走了,手上只剩下一只空笼子。要是别人,真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可淳于髡却自有办法。他带着这只空笼子,大摇大摆地来见楚王,并叫人通报说:“齐王使者淳于髡来献天鹅。”

楚王一看他提着个空笼子,非常奇怪,忙问:“天鹅呢?”淳于髡不慌不忙,回答说:“齐王派我送天鹅。在过河的时候,我看天鹅渴得厉害,就让它出来饮水,不料它却展翅一飞,离我远去了。”

楚王没好气地说:“那你还来干什么呢?你不知道该当何罪吗?”淳于髡却慢条斯理地说:“是的,我知道。我想过很多:我想用匕首刺穿肚子,或用绳子绞住脖子上吊自杀,可又怕人议论我们国王因为一只鸟的缘故而让一个士人自杀,有伤国王的名声;我又想,天鹅是有毛的禽类,像这一类的鸟多的是,想买一只代替,却又是弄虚作假而欺骗了大王您;想要畏罪逃走到其他国家去,又担心齐楚两国因此伤了友谊。想来想去,还是宁可空手来见您,愿意领受大王您的惩处。”

楚王被他的这一番话逗乐了,忙说:“好啊!齐王有这样的忠诚之士,可喜可贺!”楚王不仅没有惩处他,而且还非常热情地款待了他,还给了他许多的赏赐。

在李宗吾看来,采用“妙语解开窘迫境”的说话技巧,表面上看似随意,其实深藏智慧,它们都是有所指的,针对性和目的性非常强,绝不是为“逗”而“逗”,胡乱开玩笑。

宋朝著名的大文豪苏东坡外出游玩,玩了一整天,又累又渴,远远看到一个小寺庙,便喜出望外地跑过去想要讨杯水喝,顺便休息一下。

庙里的老僧看到穿着极为普通的苏东坡,对他爱答不理。为了想讨杯水喝,苏东坡只好报上姓名。老僧一听,原来是赫赫有名的苏大学士,瞬间变了一个样,不仅百般殷勤地奉上好茶,还请苏东坡到上等客房休息。

待苏东坡欲离去时,老僧脸上的笑容甜得像喝了蜂蜜一样,谄媚的话说了一连串,之后他又要求苏东坡题字留念。苏东坡面对这个势利鬼,倒也不摆架子,立刻拿起笔来写了一副对联:“日落香残,扫去凡心一点;炉寒火尽,需把意马牢拴。”

老僧得到大学士的手迹,非常兴奋,把它挂到了大堂之上,并且不时地对过往香客炫耀一番。

一天,一位文人来到寺庙里,一见到挂在大堂中央的这副对联,忍不住捧腹大笑。老和尚看得莫名其妙,这个文人上气不接下气地解释道:“这副对联写得真妙,日落香残是个‘禾’字,‘凡’字去了一点就是‘几’字,合起来就是个‘秃’字。‘炉’去火是‘户’,再加上马就是‘驴’。所以,苏大学士是在骂你‘秃驴’哪!你竟然还这么得意!真是笑死人了!哈哈……”

清代的纪晓岚与和珅同朝为官。纪晓岚任侍郎,和珅任尚书。有一次,两人同饮,和珅指着一只狗问:“是狼(侍郎)是狗?”

纪晓岚非常机敏,立即意识到和珅是在拐弯抹角地骂自己,就给予还击,于是,他泰然自若地说:“垂尾是狼,上竖(尚书)是狗。”

“是狼”与“侍郎”谐音;“上竖”与“尚书”谐音。和珅用谐音攻击纪晓岚,自以为稳操胜券,聪明卓绝,没想到纪晓岚用同样的技巧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使狡猾的和珅没有占到丝毫的便宜。

李宗吾认为,以惹对方发怒的方式,来触及对方内心,这种方法固然非常危险,但是有时对某一类型的人而且又懂得把握火候,用起来也非常有效。荷姆斯曾经写道:“夸人只需要舌头,骂人却需要智慧。”

的确,钟的完美不在于走得快,而在于走得准确;指责别人的话不在于脏,而在于是否能切中这个人的要害……

二、笑语寓讽,语中带刺

在李宗吾看来,人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如果不学会尔虞我诈的招数,就无法保护自己,更谈不上实现自己的抱负。要在心理上战胜对方,一味退让是不可能的,必须进攻,但如果一味强攻又不一定有效。这时就可以发挥“妙语解开窘迫境”的作用,通过笑语寓讽,语中带刺,战胜对方,让其警醒。

明宪宗时,太监汪直弄权,气焰不可一世,私兴大狱,无恶不作,手下的两名爪牙王越、陈钺分居文武要津,朋比为奸,弄得朝政日非,路人侧目,敢怒而不敢言,可宪宗犹被蒙在鼓里。

当时有一位名叫阿丑的太监,其人多才多艺,言语诙谐,很富正义感,深得宪宗喜爱,他身为皇家红戏子,经常在宫里演戏。

有一次,宪宗叫大家演戏娱乐,阿丑演了一出“醉酒”。他一出场,就左斜右倾地作醉酒状,胡言乱语,开口骂人,妙语如珠,诙谐百出。另一戏子扮“路人”出场,向阿丑作一怪状,忽然那人大喊一声:“大官出巡,肃静回避!”阿丑毫无感觉,不肃静也不回避,还指东画西地骂:“什么大官小官,黑猫白猫,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老爷在此饮酒,你还不绕道滚蛋?”

那人又喊道:“圣上驾到!”阿丑依然不动,继续喃喃醉语:“圣上还在睡梦中哩!圣上比我还醉,比我还糊涂呢!”两次吓他不倒,那人大喊上声:“汪太监到!”这下非同小可,阿丑这回面露惊惶“扑”的一声俯伏在地上,口称:“死罪!死罪!”

那人问他:“我刚才叫‘圣上驾到’你毫不害怕,为什么听到‘汪太监到’就怕得要死?”

阿丑即答:“我只知道有一位汪太监,哪里知道有皇上其人?”

宪宗看到这里很不高兴,继而一想,觉得阿丑话里有话,从此便开始注意汪直,渐渐疏远了他。

后来宪宗又要看戏,阿丑却演起了武术。他手持双斧,在舞台上耍了回功夫,然后唱起了霸腔:“本英雄汪某是也,东拿西抢,横行天下,战无不胜,贪无不得,全靠这两只板斧———好不厉害也!左手一扬,日月无光;右手一挥,人头落地。管他血流成河,本英雄正好中流击节;任他尸横遍野,我正好横槊赋诗。”

他在台上如此耀武扬威,那配角拍手叫好一番之后,插嘴问他:“汪勇士,你说这双斧如何了不得、不得了,究竟这两个家伙叫什么名字?”

阿丑唱答:“两对活宝是冤家,杀人放火天不怕,朋比为奸谁敢问,横行霸道问你怕不怕?此家伙王越、陈钺是也!”

宪宗虽然觉得好笑,心里却更加明白了阿丑话中所指。等到御史徐诱上疏奏劾汪直的时候,宪宗下决心把汪直流放到了边疆,并将其党羽一网打尽。讥讽就是一种“笑语寓讽,语中带刺”之术,其运用之妙就在于,带“刺”而不伤人,既达到了反对对方的目的,又不至于引起被讽刺者的恼怒。要做到不愠不火并非易事,平常就要多学、多思考、多练习,做到多一语则废,少一言则妄,就像说相声一样精彩绝伦,使人笑过之后又会产生很多反思。

战国时期,齐威王经常通宵达旦地饮酒作乐,不理国家政事,把政务都交给卿大夫。上行下效,百官荒乱,国势日弱,诸侯纷纷入侵,国家非常危急。可是,群臣都不敢向他进谏。对主上昏庸、国家危急,淳于髡忧心忡忡,便抓住一切机会,利用各种形式,充分发挥他的口辩才能对齐威王进行讽谏。

齐威王这人很喜欢猜谜,淳于髡的讽谏就首先从说谜语入手。

有一次,淳于髡问齐威王:“都城中有只大鸟,停歇在大王的宫殿上,三年来既不飞又不叫。大王知道这鸟是为什么吗?”

齐威王马上领悟到了淳于髡的良苦用心,回答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于是齐威王开始上朝理政,纠正百官荒乱情况,有功者赏,有过者罚。他把各县的长官七十二人召集在一起,对其中一个有功的人进行了封赏,还杀了其中一个有罪的人,齐国的状况为之一振。

还有一次,齐威王在后宫摆酒招待淳于髡。他问淳于髡说:“先生能饮多少酒才醉。”

淳于髡答道:“我可能喝一杯就醉了,也可能喝十杯才醉。”齐威王说:“先生如果喝一杯就醉了,又怎么能喝十杯呢!”淳于髡说:“如果是大王赏赐的酒,执法官吏站在旁边,监礼御史站在后边,我非常惊恐地跪在您的面前来喝,不过一杯就醉了。如果在尊贵的长辈面前,卷着袖子半跪在旁边陪酒,到不了两杯也就醉了。如果与久不相见的老朋友突然相会,可以喝五六杯才醉。如果是乡亲的宴会,男女混杂在一起,行着酒令,赌着投壶,分组比赛,男女握手也不会有人惩罚,相互直视也不会有人管,我心里喜欢,喝了八杯却只有两三分醉意。如果从天黑一直喝到天亮,大家互相靠近,男女坐在一起,穿错了鞋子,拿错了酒杯,主人又留下我继续喝,这时,我心里更高兴,能喝十杯。所以说: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

他的意思是说,凡事不可到极点,到了极点则衰,用以讽谏齐威王酗酒不理朝政,将导致国家衰亡。齐威王听了,深为感动,认识到酗酒害处,说:“你说得好!”从此,不再通宵达旦地饮酒,任命淳于髡主管接待各诸侯宾客。王室宗族举行酒宴,淳于髡也常坐在一旁进行监督。

在李宗吾看来,从以上淳于髡对齐威王的讽谏,说明他很有辩才,又能说明利害,而且每次讽谏都能抓住时机,同时很讲究方法。对于齐威王不理政事,他不直接指责,而是以三年不飞不鸣停于宫殿的大鸟来比喻齐威王,使齐威王认识到自己不理朝政的错误,也看到了自己的潜在力量。对于齐威王经常通宵达旦地饮酒,趁威王问其酒量,以“臣饮一杯亦醉,饮十杯亦醉”解释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酒量,最后归纳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的结论,终于使齐威王懂得凡事过了头就会走向它的反面,饮酒也是这样,而他酗酒厌政是使齐国日衰的主要原因。

20世纪30年代,香港有位著名的律师叫罗文锦,他才思敏捷,谈吐幽默,曾成功代理了许多案件,尤其在一件“皮箱纠纷案”中,他的表现被许多人所认可。

有个英国商人威尔斯向中方茂隆皮箱行订购3000只皮箱。没想到,在交货的时候,威尔斯却声称皮箱内层是木质的,不能算是“皮”箱,因此向法院起诉,要求赔偿15%的损失。这明显是毫无根据的强词夺理,茂隆皮箱行的老板无奈之下只好找到罗文锦,请他出面为自己主持公道。

当时,香港还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商人在那里享有特权,很明显法院会偏袒英国人。但罗文锦依然决定出庭为被告辩护,他要杀一杀英国人的嚣张气焰。

在法庭上,威尔斯俨然一副无赖的嘴脸,胡说八道,蛮不讲理,口口声声说皮箱是木箱。

于是,罗文锦站在律师席上,取出一只金怀表问法官:“法官大人,这是什么表?”

“这是伦敦名牌金表。可是,这与本案无关。”法官回答。

罗文锦继续问:“这是金表,事实没有人怀疑。但是,请问其内部机件都是金的吗?”

“不都是。”

“既然没有人否定金表内的机件可以不是金做的,那么茂隆皮箱行的皮箱为什么就必须全是‘皮’呢?显然是原告无理取闹,存心敲诈。”法官无言以对,无法再偏袒威尔斯,只能裁决原告败诉。

罗文锦所运用的正是诱人人套法,他先把一个金表不全是金子的事实摆了出来,接着就可以为皮箱不可能全是皮质而做出陈述,因为法官在上面先承认了金表不可能全是金子,要法官承认皮箱不可能全是皮质也就很顺理成章。

其实每个人都是有好奇心的,如果让对方信服,可以从对方感兴趣的点上说起,这样就会使对方由不想听变为想要听。不自觉地,对方就会接受并认可你的意见。故布疑阵,**对方入套,是为了调动人的探求欲望,使他落入你预先布置好的陷阱之中,从而达到说服、劝导的目的。

三、道歉要不妨“厚”

人孰能无过,在人际交往中,与各式各样的人接触,难免会出现得罪人的时候,因此,人人都需要学会道歉的做人手段。诚挚的道歉不但可以弥补破裂了的关系,而且还可以促进彼此心理上的沟通,增进感情,使这种关系变得更为牢固。

李宗吾认为,一个人在说“对不起”时,眼睛不要看地上,要抬起头,看着对方的眼睛,这样人家才会明白你是真诚的。可见,真正的道歉艺术就在于“直率”。掌握道歉的艺术是求得别人谅解的重要手段,由此也成为了“真情实意动真心”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歉首先要有承担责任的诚心和勇气。道歉不仅不是一件丢脸的事情,反而更能体现一个人良好的人品。“负荆请罪”的典故中,人们不仅佩服蔺相如的“有容乃大”,更佩服廉颇的“有过则改”的勇气和“负荆”的真诚。

李宗吾认为,以坦率地承认过失来显示诚心是最佳策略。实际上,既然已经犯了错误,拒不认账的结果是弊大于利。首先,铸成的大错是尽人皆知的,抵赖只能让人觉得你没有骨气。如果犯错误的人证物证具存,责任又逃避不了,再抵赖也只是枉费心机。如果是鸡毛蒜皮的小错,那你就更不用顽固,顽固会在别人心目中造成更坏的印象。你敢做不敢当的印象形成后,别人就再也不敢把重要任务交给你了。

如果采取坦率地认错的态度,可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但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别人都不会一棍子打死你,况且认错本身就是替上司分担责任,上司再抓住不放,也有损自己的形象。而坦率认错的好处却很多,首先是为自己树立敢做敢当的形象。承担责任,不推诿过失,上司放心,下属和同事尊敬,认一个错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其次,只有勇于面对错误,才能避免错误,从而提高自己的水平和能力。此外,坦率承认错误,虽然得到了上司的训斥,你无形中处在受难者的地位,而众人从心理上往往是同情弱者的,你获得的是人心。

例如在一次战争中,一天下午,敌人的大炮向孙将军的队伍突然开始轰击。片刻间隐伏在山脊的石墙后面的乱军步兵向孙将军的军队开火,一排枪又一排枪。瞬间,整个山顶变成火海,在几分钟内,除了一个旅长之外,所有孙将军的旅长都被击倒了,5000个冲锋的士兵中有80%的人倒了下去。

孙将军带领着军队,作最后一次冲杀,他们跃过石墙,把军帽放在他的刀顶上摇着,大呼:“杀啊,孩子们!”

士兵们跟着跳过墙头挺着刺刀,与乱军展开了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最终孙将军还是失败了。

孙将军极悲痛,极震惊,他向上级提出辞呈,要求另派“一个年富力强的人”。如果孙将军要将惨痛失败归罪了别人,他可找出数十个借口来。有些师长不胜任,马队到得太迟,不能协助步兵进攻,这事错了,那事不对。但孙将军没有责备别人。当打了败仗,带着流血的军队挣扎退回阵线的时候,孙将军只是安慰他们,并自责:“这都是我的过失,”他承认说,“我,我一个人战败了。”

在厚黑学看来,真正的道歉并不只是认错,而且要勇敢地为自己的过错承担责任,承认自己的言行给对方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只有敢于承担责任,才能表现出你对双方关系的重视,这样不仅可以弥补破裂了的关系,而且还可以增进感情。在必要的时候,适当地拔高自己的错误,可以显示自己的诚心,从而求得对方谅解。约翰先生就是这样做的。

从我家步行不到一分钟,就有一片森林。春天来临之时,野花盛开,松鼠筑巢育子,马草长到马首那么高,这块完整的林地,叫做森林园。那真是一个森林园,我发现它时就像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我常带着我的波斯狗瑞克斯到园中散步,它是一只和善无害的小犬。并且园中不常见人,我总是不给它系上皮带或口笼。

一天,我们在园中遇见一位权威的警察。

“你不给那狗戴上口笼,也不用皮带系上,还让它在园中乱跑,这是什么意思?”他责问我说,“你不知道这是犯法的吗?”

“是的,我知道是犯法的,”我轻柔地回答说,“但我想它在这里不至于产生什么伤害。”

“你想不至于!你想不至于!法律可不管你怎么想。那狗也许会伤害松鼠,或咬伤儿童。这次我放你过去,但如果我再在这里看见这只狗不戴口笼,不系皮带,你就得去和法官讲话了。”

我谦逊地应允遵守他的命令。

而我真地遵守了几次。但瑞克斯不喜欢口笼,我也不喜欢,所以我们决意碰碰运气。起初倒没什么,后来发生了一件事情。一天下午瑞克斯同我跳过一个小丘,忽然间,我惊惶地看见了“法律的权威”,他骑着一匹栗红色马。瑞克斯在前面正向着那警察冲去。

我知道事情已毫无办法了,所以我没等警察开口说话,就先发制人。我说:“警官,你已当场把我抓住了,我是犯了法,我没有推辞,没有借口。你上星期警告我如果我再把没有口笼的狗带到这里,你就要罚我。”

“哦,现在,”这警察用温柔的声调说,“我知道周围没有人的时候,让这样一只小狗在这儿跑一跑,是一件诱人的事。”

“那真是一种引诱,”我回答说,“但那是犯法的。”

“像这样一只小狗是不会伤人的。”警察辩护说。

“不,但它也许会伤害松鼠。”我说。

“哦,现在,我想你对这事太认真了,”他告诉我说,“我告诉你怎样办,你只要使它跑过那土丘,使我看不见它———我们将这事忘却就算了。”

以厚黑学的角度看来,约翰为了免于被责,用的是给自己的错误“拔高”,使对方觉得自己受到尊重,从而表现出宽容的态度。由此可见,当发现自己可能会被人指责时,不妨先数落自己一番,当对方发觉你已承认错误时,便不好意思再指责你了。

有人能够充分认识到道歉的重要性,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诚心想要道歉,就是躲躲闪闪、羞羞答答不知道如何开口。这就要用到巧妙的说话艺术了。

四、抓住要害一举制胜

俗语说:“牵牛要牵牛鼻子,打蛇要打七寸处。”应以己之长,克彼之短,对待刚烈之人如果以硬碰硬,势必会使双方共同失去理智,头脑发热,做事不计后果,最终各有损伤,事情也必然闹砸。倘若以柔和之姿去面对刚烈火暴之人,则会是另一番局面,恰似细雨之于烈火,烈火熊熊,细雨濛濛,虽说不能当即将火扑灭,却有效地控制住了火势,并一点点地将火灭去,但若暴雨一阵,火灭去,又添水泛滥之灾,一浪刚平又起一浪,得不偿失。

生活中的许多日常用品、用具都安有把柄,方便使用。在人情关系学中,也可使用寻找把柄、制造把柄的手段,使其为我所用,听我调遣。

朱博,本是汉代的一介武将,后来调任左冯翌地方文官,他利用一些巧妙的手段,制伏了地方上的恶势力,被人们传为美谈。

尚方禁出生在长陵一带的大户人家,年轻时无恶不作,一次在强奸别人妻子时,被人用刀砍伤了面颊。如此恶棍,本应重重惩治,只因他大大地贿赂了官府的功曹,而没有被革职查办,最后还被调升为守尉。

朱博上任后,有人向他告发了此事。朱博觉得太没有天理了,就去见尚方禁。尚方禁心中七上八下,硬着头皮来见朱博。朱博仔细看尚方禁的脸,果然发现有伤痕。就将左右退开,假装十分关心地询问究竟。

尚方禁做贼心虚,知道朱博已经了解了他的情况,就像小鸡啄米似的接连给朱博叩头,如实地讲了事情的经过。头也不敢抬,只是一个劲地哀求道:“请大人恕罪,小人今后再也不干那种伤天害理的事了。”

“哈哈哈……”朱博突然大笑道,“男子汉大丈夫,本是难免会发生这种事情的。本官想为你雪耻,给你个立功的机会,你能自己效力吗?”

于是,朱博命令尚方禁不得向任何人泄露今天的谈话情况,要他有机会就记录一些其他官员的言论,及时向朱博报告。尚方禁已经俨然成了朱博的亲信、耳目了。

自从被朱博宽释重用之后,尚方禁对朱博的大恩大德时刻铭记在心,所以,干起事来特别卖命,不久,就破获了许多起盗窃、强奸等犯罪活动,工作十分见成效,使地方治安情况大为改观。朱博遂提升他为连守县县令。又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朱博突然召见那个当年受了尚方禁贿赂的功曹,对他进行了独自的严厉训斥,并拿出纸和笔,让他把自己受贿的事情一一写出来,不能有丝毫隐瞒。

那位功曹早已吓得筛糠一般,只好提起笔,写下了自己的斑斑劣迹。

由于朱博早已从尚方禁那里知道了功曹贪污受贿的事,所以,看了功曹写的交代材料,觉得大致不差,就对他说:“你先回去好好反省反省,听候裁决。从今起,你一定要改过自新,不许再胡作非为!”说完就拔出刀来。

功曹一见朱博拔出刀来,吓得两腿一软,又是鞠躬又是作揖,嘴里不住地喊:“大人饶命!大人饶命!”只见朱博将刀晃了一下,一把抓起功曹写下的罪状材料,三下两下,将其撕成纸屑,扔到纸篓里去了。

自此后,那位功曹终日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工作起来尽心尽责,不敢有丝毫懈怠。

抓刀要抓刀柄,制人要拿把柄。智者在对手身上发现了弱点,从不会轻易放过,而足用其弱点“拿住”他为我所用。

每个人都想掩盖自己的弱点和丑处,更有些心智狡猾的人城府很深,很难让人抓住把柄,可是再狡猾的狐狸也会露出尾巴。

一位富婆缠一年轻男子多年。这男子不堪忍受这种金钱与肉体的交易,与另一女子开始了恋爱。富婆由妒生恨,设计陷害这位年轻人。一天晚上,她邀请年轻人前往别墅欲行床笫之欢。年轻人不答应她的要求,富婆便将他以强奸之名告上法庭。法官问:“被告,你强奸她没有?”年轻人回答说:“强奸了。”法官又问:“强奸几次?”此时,年轻人装作虔诚的样子,回答说:“只此一次,望法官念我初犯,从轻处罚。”此语一出,富婆在厅下大喊:“我俩同居多年,他强**足有几百次了!”结果,富婆不打自招,年轻人被判无罪,也由此摆脱了富婆的纠缠,与自己喜爱的女孩喜结连理。

有些时候,找到事情的突破口,对成事有很大的帮助。

任何一个谈判者,不仅应该清醒地意识到在谈判中自己究竟要得到什么,而且还要明确自己究竟能够给对方什么。因为谈判是彼此利益、需要的交换。自己的要求自己最清楚,而对方的要求则难以把握。因此,就一场谈判来讲,最重要的或许就是发现对手的需要,有的时候甚至要以有意识的行动创造对手的需要。

在谈判中要能随机应变,抓住对方的弱点给予打击,有气功中点穴手段的奇妙效果。有些弱点是事先已经被我方掌握的,而有些弱点则是在对招之中对方暴露出来的,我方要随时发现把柄。两雄争辩,是双方理与气的较量,理是气的内核,气是理的锋芒,理直就气壮,理屈则气馁;但在一定条件下,气盛也能使理壮三分。出色的谈判家常常着意寻找对手的有关弱点,狠狠一击,譬如釜底抽薪,使对方的锐气顷刻消失,束手就范。所谓有关的弱点,是指对手论点上的错误、论据上的缺失、论证上的偏颇或其本身性格、行为、感情上的各种局限。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故事,是很值得欲施把柄的谈判人员研习的。

初到江东的诸葛亮,作为弱国的使者,而且独自一人,看上去给人势单力孤的感觉。那些欺软怕硬的谋士们,倚仗着人多势众,在自己的地盘,个个盛气凌人。诸葛亮决心先打掉他们的气焰,所以他出手凌厉,制人要害,像张昭这样的江东首席谋士,凭他的嚣张气势,也不过勉强与诸葛亮周旋了三个回合。他突出的弱点就是主张降曹,投降是既无能又无耻的表现。诸葛亮看准了这一点,在历数刘备一方怎样仁义爱民、艰苦抗击曹操之后,话锋一转:“盖国家大计,社稷安危,是有主谋。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交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诚为天下笑耳!”一下子点到了张昭的痛处,使他哑口无言。

接下来的虞翻、步骘、薛综、陆绩、严唆、程德枢之流,都不是诸葛亮的对手。如薛综与陆绩出于贬低刘备,抬高了曹操的身份,这就犯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的舆论大忌。诸葛亮一把抓住这点,斥责他们一个是“无父无君”,一个是“小儿之见”,说得两个人满面羞惭,先后“语塞”。严唆与程德枢完全是迂腐儒生,其中一个问诸葛亮:“适为儒者所笑?”诸葛亮尖锐地指出:“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兴邦立事……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准确有力地击中对方的弱点,使对方垂头丧气,理屈词穷。

在一场唇枪舌剑中,对手总有说漏嘴的时候,这正是穷追猛打的好机会。这种办法用以对付傲气十足的对手较易奏效,因为对方一丢丑便像斗败的公鸡一样,垂头丧气,沮丧不已。因此,一旦抓住他们的弱点,傲者比谦虚的人更容易打败。

五、多听少说以黑制黑

厚黑学认为沉默是金。诗云:“此时无声胜有声。”默默无言反而会使对方摸不着边际,高深莫测,使其慑服。老子日,“大辩不言”,也就是这个道理。过去,心理学家常常认为我们应该把自己的事情讲出来,告诉别人,但现在人们逐渐发现在与别人的交往中有时更需要忍耐和沉默。沉默不是无奈,不是软弱,而是一种内在的抗争,能起到舌头无法起到的作用。

生活中,狭义的沉默就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即缄口不语。广义的沉默则是不通过言语,而是综合运用目光、神态、表情、动作等各种因素,或明或暗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在生活中,沉默具有丰富的内涵,作用也十分明显。一是沉默可以用来避免冲突升级,二是沉默可以用来做暗示性表态。这里有一个故事:

古时候,有个农民牵着一匹马到外地去,中午走到一家小酒店去用餐,这时一个商人骑着一匹马过来,也将马往同一棵树上拴。农民见了忙说:“请不要把你的马拴在这棵树上,我的马还没有被驯服,它会踢死你的马的。”但那商人不听,拴上马后也进了小酒店。

一会儿,他们听到马可怕的嘶叫声,两人急忙跑出来一看,商人的马已被踢死了。商人拽住农民就去见县官,要农民赔马。县官向农民提出了许多问题,可问了半天,农民装作没听见似的,一字不答。

县官转而对商人说:“他是个哑巴,叫我怎么判?”商人惊奇地说:“我刚才见到他的时候,他还说话呢。”县官接着问商人:“他刚才说了什么?”商人把刚才拴马时农民对他说的话重复了一遍,县官听后将惊堂木一拍,说:“这样看来是你无理了,因为他事先曾警告过你。因此,现在他是不应该赔偿你的马的。”

这时农民也开了口,他告诉县官,之所以不回答问话,是想让商人自己把事情的所有经过讲清楚,这样,不是更容易弄清楚谁是谁非吗?

沉默会产生更完美的和谐,更强烈的效果,就好像音乐中音符与休止符一样重要。这其实也是一种很高明的糊涂术。因此,在日常交际中,遇到自身难以说清是非的问题时,不妨也像这位农民一样,以无言应喧哗。

常看恐怖片的朋友,一定会有这样的体验:最令人毛骨悚然的场景,往往是那些落一根针都能听见的寂静无声。这个道理在恐吓中也颇为灵验。在生活中对某些气势汹汹来找碴儿的人,如果你不动声色,不理不睬,便会产生比以硬对硬更大的震慑力量,也就是说沉默成为最为强硬的武器。

日本航空界的三位绅士曾用此法,击败了美国一家企业一些精明强干的人。

谈判刚刚开始,美国公司的谈判人员介绍本公司的产品。他们利用了图表、图案、报表,并用两个幻灯放映机灯在屏幕上以图文并茂,持之有据,来表示他们的开价合情合理,品质优良。这一推销性的介绍过程整整持续了两个半小时。在这过程中,三位日本商人一直安静地坐在谈判桌旁,一言不发。介绍结束了,美国方面的一位主管充满期待和自负地打开了房里的灯,转身望着那三位不为所动的日本人说:“你们认为如何?”有位日本人礼貌地笑笑,回答说:“我们不明白。”

那位主管的脸顿时失去了血色:“你们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你们不明白什么?”

另一个日本人也礼貌地笑笑,回答道:“这一切。”

那位主管的心脏几乎要停止跳动了,问:“从什么时候开始?”

他倚墙而立,松开了昂贵的领带,气馁地呻吟道:“那么……你们希望我们怎么办?”

三个日本人一齐回答:“你们可以重放一次吗?”结果,美国公司士气被挫,要价被压到了最低。在人们惯用的思维里,好像谈判中只有处于优势,才能压倒对方,控制左右局面,最后取得成功。实际此言差矣。如果遇上了一个强于你的对手,向他适当示弱,或许是制胜的法宝。无知不是福气,但在谈判中,无知有时是个可供选择的手段。三位精明的日本人在不可一世的美国人面前展现了无知,以漠然对待自傲自负,使对方也安静下来,从而占据了有利的地位,最终获得了成功。这种出奇制胜的原因何在?以静制动,失其锐气,后发制人。曹操向来都是很欣赏曹植的敏捷才思的,很想把王位传给他。而法定继承人曹丕在诗词方面比曹植差很多。曹丕的谋士吴质却很会揣摩曹操的心理,他扬长避短,为曹丕设计了恰当的表现内容,并逐步使曹丕代替了曹植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

一次,曹操要带兵出征,曹丕和曹植为父亲送行。曹植出口成章,颂扬曹操的功德,曹操听了很是高兴。要说曹植这马屁拍得很准,让后面出场的曹丕很不好办,然而吴质却在曹丕耳旁告诉他,待会儿只要痛哭就行了,什么都不用说。

曹丕一点就通,在曹操面前哭得是昏天黑地,对曹操的眷恋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曹操和众人都被这场面所感动了。

刚才对曹植的良好印象被这“泪水”冲得一干二净,曹操及众人反而认为曹植的华丽辞藻显得华而不实了。

人说沉默是金。是的,有时沉默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你觉得一个人多说话好还是沉默好?以说话是铁,沉默是金的说法那便是沉默比多话好。人之言语即是他行为的影子,我们常因言多而伤人,言语伤人,胜于刀枪,刀伤易愈,舌伤难痊。

一个冷静的倾听者,不但到处受人欢迎,且会逐渐知道许多事情。而一个喋喋不休者,像一只漏水的船,每一个乘客都会赶快逃离它。同时,多说积怨,瞎说惹祸。正所谓言多必失,多言多败。只有沉默,才不至于被出卖。

保持沉默便是保持不伤人的最好方式。有道德的人,绝不泛言;有信义者,必不多言;有才谋者,不必多言。多言取厌,虚言取薄,轻言取侮,唯有保持适当的缄默,别人将以为你是一位哲学家。

我们的说话绝对要适量,无把握的事不要乱开口,尤其当有陌生人比我们有经验和更多了解的人在座时,因为我们多说了,便是不打自招,揭露了自己的弱点及愚蠢,并失去了一个获得智慧及经验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