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成功的四大要素
1.成功需要目标
不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有明确的目标。成功最大的敌人是没有目标。在沼泽和泥潭中,谁会有成功的感觉呢?可是一旦有了目标,我们就有了能量和活力,充满了想象和展望,这些动力驱使我们向“某个方向”前进。不过在这条道路上既会有兴高采烈,也会有灰心绝望,每到这一刻,我们就应告诫自己:不要迷失了方向。
密西西比州毕罗西市的一篇报道生动体现了“目标”这个要素如何使生活重新焕发了光彩。在这个美丽如画的小镇码头上,一位24岁的舞蹈演员跳了下去,企图自杀。据这个年轻姑娘后来讲,她那么做是因为“厌倦了生命”。可是,正当姑娘跳下码头的时候,一个小伙子发现了她的举动。小伙子立刻脱掉衣服,一头扎入水中去救她,却忘了自己根本不会游泳。小伙子在水里奋力扑腾挣扎,眼看着快要淹死了。就在这时,舞蹈演员好像忘了自己一时的绝望,奋力向小伙子游去。还在小伙子大口呛水、大口喘气的时候,姑娘一把抓住了他,拉着他安全游到岸上。就这样,本想结束生命的姑娘反倒救起了一个人。
就在那个关键时刻,小伙子为了求生拼命挣扎,这让姑娘觉得自己的生命突然找到了目标。码头下面的海水淹没的不过是她的绝望,在那电光划过的瞬间,她已经知道“不知为何而活”与“为了什么而活”的区别。事后,姑娘又重返舞台,开始了新的生活。
并不是所有人在缺乏目标时都会有如此极端的行为,但每个人都曾有过类似的经历:有时觉得生活充满了活力和冲劲,那是因为我们明确自己要向某个方向前进;也有的时候,屋漏偏逢连阴雨,我们仿佛已经走投无路。所以,要想让成功有意义的话,就应该遵循一定的目标,否则即便我们像植物人那样能延续生命,也毫无成功的乐趣。
2.成功需要成功率
成功率是成功的内在特点。成功不是铁板一块,我们也不是每时每刻都在成功。相反,在成功当中有峰回路转,有失败的峡谷衬托着胜利的高峰。
一位成功的电视制片人,他每天都要负责制作一个极为复杂、难度很大的节目。他这么说:“要是按照绝对完美的标准来评判我每天的业绩,那我非疯了不可。我努力得到的是一个不错的成功率。就像棒球比赛,我很清楚自己有时会犯规出局,但是只要我把握住了一垒安打和二垒安打,时不时再来上一个本垒打,我并不在乎不可避免的错误和出局。”
所以我们说,成功的生活也许只会光彩几天,而失败的日子却会笼罩着几年,甚至生活中还会遇上几次大败而回的挫折。但是这些都不能使生活荒芜,充其量只能算作一些不可避免的失败。它们验证的是:成功不会那么容易。
心理医师告诉我们,“冲动型”的人常常承受不了失败的打击,而实际上这些人也无法真正尝到成功的滋味。他们的嘴角永远挂着平庸,他们对最轻微的失败都感到恐惧,更不用说凭借自己那摇摇欲坠的自信一试身手。相反,那些坚定抓住自信的人却总能够吸纳偶尔的失败。事实上,经常在实际中摸爬滚打的成熟人士都很清楚,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他们决不会耗神费力让偶尔的失败腐蚀自己的坚毅,而是会用更多的力量去争取成功,争取胜利。
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迟早都会明白,并不是每天都是圣诞节,我们追求的成功也不会次次胜利。所以我们必须记住:不是每一次努力都会戴上辉煌的光环。
3.成功需要代价
成功需要代价,这就是说没有免费的成功。芸芸众生中最令人惊叹的,甚至最匪夷所思的,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一种缺陷,让我们无法享受不是自己赢得的东西。心理医师的沙发常常让那些娇生惯养的中年妇女压了一个个深窝;她们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可奇怪得很,她们却无法享受生活中任何一点点快乐。也许有一天,心理治疗师应该在一架微妙精细的天平上探索人性。我相信在天平的一端他肯定会注上“喜悦”,而另一端则会注上“努力”。这样看来,成功的喜悦一定是由成功的努力来平衡的,而这一点正是每个人性格中都存在的天赋的因素。
最近,我参加了奥柏林学院(俄亥俄州北部)的毕业典礼。在颁发荣誉学位的仪式上,学院将法学荣誉博士学位授予了西奥多·斯坦威——斯坦威是公司的总裁。证书上写着这样的话:斯坦微公司“生产了342000架钢琴,弹奏过它的人从李斯特到小鲁宾斯坦。”证书上还写着:“在音乐会盛典中,一台大钢琴的铁架子上,依靠243根拉紧的琴弦产生了40000磅的力量。西奥多·斯坦威不断向我们证明:极大的张力能够带来极大的和谐。”
这也许就是西方文化里阴和阳的表现。正如我们熟悉的太极图中鱼形的半圆是“喜悦”依偎在“努力”的半圆之上;于是紧张与和谐在这个无所不包的圆弧里合二为一。同样,成功和成功的代价也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4.成功需要满意度
没有满意度,成功也不能称之为“成功”。当然,也许你奉之为金科玉律的东西,我却视之为粪土垃圾。也许一个人的满意度来自财富的积累,而另一个人则来自创作一首诗的乐趣。但可以肯定,不论是对财富还是对诗歌,要是没有满意度,那谁也不会感觉到成功。
我们应该享受成功,也许这成功是眼泪赚来的成功,但一定是由欢笑为它加冕。这样的努力才值得。否则,也许成功很好,甚至很伟大,但对每个人来讲,如果没有内心的微笑,用另一个名称来讲就是“满意”,那我们就不会感到真正的成功。这一点甚至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怪现象:很多人都拥有成功的外在装饰却没有根本的内在快乐。他们感觉不到成功,他们的内心不是温暖的而是一片荒凉。于是人们不禁要问:“我努力地干啊干,像奴隶般地干啊干,把自己都榨干了,可究竟为了什么?”
成功的满意度不需要让任何人看见或听见,只要我们自己知道成功在哪儿就行了。学校老师拿着微薄的薪水辛苦工作,人们对他们的尊敬日趋减少。因此,在许多人眼里,教师们可算不上成功。但是如果他们自己心中满意,感觉很好,确信自己在深爱的岗位上做得不错,那么这就是成功。这一基本要素在于我们自己是否知道成功,而不在于别人是否了解我们如何成功。这一要素相当大程度上依赖于每个人自己的态度,而不在于是否得到别人的普遍认同。这就好比一个木匠也许整日哀叹自己的失败,因为他要靠双手干活,从上次那儿接受订单,而其他人则坐在办公室,向秘书们发号施令。可另一个木匠也许感到很成功,很满意,因为自己掌握了一门手艺,而正是自己的手艺创造出了上司们坐的大班台。恰巧,我就认识这样的一个木匠,他对谁也不必点头哈腰,因为他自己掌握着一门绝活。
牧师也许会感到内心的成功,因为在安详宁静的氛围中,他将上帝的爱抚带给了众人;生产商也许会感到成功,因为他成就了世界上最好的产品,是他引以为荣的源泉;职业棒球手应当会感到成功,因为他喜欢自己的运动;家庭主妇也应当感到成功,因为她每日的劳作充满了创意。满意,很大程度上源自一个态度,这对每个人来说都不缺乏,因为它来自内心,是我们灵魂深处蕴藏的珍宝。
淡淡的感悟:
成功不是犯人身上的枷锁,不是规范一切的模板,更不是刻板冷酷的大印。它就是每个人的指纹,每个人的眼神,是个性的表现和彰显。我们所需要的就是鼓起勇气,去了解自我,去实现自我。
伤害他人是一种罪过
每个人都有自尊,都希望别人凡事都能顾及到自己的面子。然而,我们却很少有人会真正用心地去考虑这个问题。我们总喜欢摆臭架子、自以为是、挑剔、威胁甚至当面指责,而没有多考虑几分钟,讲几句关心的话,设身处地为他人想一下,这给我们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要想杜绝这种麻烦。唯一的方法就是要维护别人的尊严。
1.给他人保留足够的面子
有一段时间,通用电器公司遇到一项需要慎重处理的问题:公司不知该如何安排一位部门主管查尔斯。查尔斯原先在电器部是个一级技术人才,但后来调到统计部当上主管后,工作业绩却不见起色,原来他并不胜任这项工作。公司领导感到十分为难,毕竟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何况他的性格还十分敏感。如果惹恼了他,说不定会出什么乱子!经过再三考虑和协调之后,公司领导给他安排了一个新职位:通用公司咨询工程师,工作级别仍与原来一样,只是另换别人去接手他现在的那个部门。
对此安排,查尔斯自然十分满意。公司当然也很高兴,因为他们终于把这位脾性暴躁的大牌明星职员成功调遣,而且没有引起什么风暴,因为公司给他保留了足够的面子。
一家管理咨询公司的会计师说:“辞退别人有时也很令人烦恼,而被人解雇更是令人神伤。我们的业务季节性很强,所以旺季过后,我们不得不解雇许多闲置下来的人员。我们这一行有句笑话:没有人喜欢挥动大刀。因此,大家都担心,唯恐避之不及,不幸的是,那解雇人的任务往往会安排到我头上。例行的解雇谈话通常是这样的:
“请坐,汤姆先生。旺季已经过去了,我们已没什么工作可以交给你做了。当然,你也清楚,我们……”
“除非迫不得已,我们绝不轻易解雇他人,汤姆先生,你一直做得很好。上次我们要你去油瓦克,那项工作虽然很麻烦,而你处理得滴水不漏。我们很想告诉你,公司以你为荣,十分信任你,愿意永远支持你,希望你不要忘记这里的一切。”
如此,被辞退的人就会感觉好过多了,至少不会觉得是在被遗弃。他们知道,如果我们有工作的话,一定会继续留用他们的。要是等这家公司再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也很乐意再投奔该公司。
2.面子影响他人的办事效率
宾夕法尼亚州的佛雷德·克拉科,谈到过发生在他们公司的一件看似微小,但却影响颇深的事情:
在一次开业务会议的时候,副总经理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是关于生产过程的管理问题。由于他把问题的矛头直接指向了生产部总管,一副准备找岔的样子。为了保全面子,生产部总管对问题避而不答,这使副总更为恼火,直骂生产总管是个伪君子。
平心而论,那位总管一直是个尽心尽职的员工,但从那天开始,他再也不愿像往常一样留在公司里了。几个月后,他跳槽到了另一家公司,据说成绩卓著。
玛莎小姐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形,可是由于她的上司颇具人情味的处理方法,给她留足了面子,结果自然与前者大大不同。
玛莎小姐应聘到一家公司做市场调研员时,她接下的第一份差事就是为一项新产品做市场调查。她说道:“当结果出来的时候,我几乎瘫倒在地,由于计划工作的一系列错误,导致整个事件完全失败,必须从头再来。更不好对付的是,报告会议马上就要开始,我已经没有时间了。”
“当他们要求我拿出报告时,我吓得不能控制自己。为了不惹得大家嘲笑,我尽量克制自己,因为太过于紧张了。我简短地说明了一下,并表示我需要时间重新来做,我会在下次会议时提交。然后,我等待老板大发脾气。
“结果出人意料,他先感谢我工作踏实,并表示计划出现一些错误在所难免。他相信新的调查一定会准确无误,会对公司有很大帮助。他在众人面前肯定我,让我保全了颜面,并说我缺少的是经验,而不是工作能力。
“那天,我挺直胸膛离开了会场,并下定决心再也不犯这样的错误。”
从那以后,玛莎小姐的市场调研工作果然做得十分出色,也和公司的其他部门配合得很好。
3.伤人自尊是一种罪过
1922年,土耳其在经过长期的殖民统治之后,终于决定把希腊人逐出土耳其。凯马尔对他的士兵发表了一篇拿破仑式的演说,他说:“你们的目的地是地中海。”于是,近代史上最惨烈的一场战争展开了。最后土耳其获胜,而当希腊将领前往凯马尔总部投降时,几乎所有土耳其人都对他们击败的敌人加以羞辱。
但是,凯马尔丝毫没有显示出胜利的傲气。“请坐,先生,”他说着,并握住他们的手,“你们一定走累了。”然后,在讨论了投降的细节之后,他安慰他们失败的痛苦。他以军人对军人的口气说:“战争这种东西,最优秀的将领有时也会打败仗。”
凯马尔即使是沉浸在胜利的极度兴奋之中,仍能做到照顾手下败将的面子。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行为!
淡淡的感悟:
实际上,就算是别人犯了错,而我们是正确的,如果没有为别人保留面子,也是不对的。传奇性的法国飞行员兼作家圣苏荷依写道:“我没有权利去做贬抑任何一个人自尊的事情,伤害他人的自尊不啻为一种罪过。”
及时建立自己的朋友档案
朋友是人生的一笔财富,所谓“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好朋友是人生征途中栖息的长亭,也是狂风暴雨中避风的港湾,尽量去结识好朋友吧,不管你是做什么的,你会发现这对你有百利而无一害,土耳其有句谚语:“一千个朋友并不多,一个敌人并不少。”在众多的朋友中,你与每一位交往的程度自然是千差万别,为了能够及时便捷地寻找你的任何一位朋友,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你的“朋友档案”。
1.人到用时方恨少
这是一个互利的年代,你认识多少人……已经不是成功的专有名词;多少人认识你?才是无往不利的代名词。你的人脉具有竞争力吗?关键时刻,绵密的人际关系网,才能真正替你化险为夷。
老张的表弟被人诬告进了法院,老张慌乱之中有求于人,别人从来没有接触过这类的事,也不知怎么办才好,只好建议他去找律师。老张说他过去也认识几位律师,但已经好久没有联系了,律师曾经给他的名片也早不知丢到哪去了。他元计可施,长叹了一口气说:“唉……人到用时方恨少呀!”
人到用时方恨少!很多人都有过这种经历,朋友遍天下,用时没几人。如果你也经历过这种难堪,请你赶快亡羊补牢,如果没有,也要未雨绸缪,早做准备。
2.建立你自己的“档案朋友”
有人问林肯:“请问,怎样才能在仕途上有所作为呢?”
“这很简单”,林肯回答道,“你先搜集20多个将来有可能做总统的人的资料,并且把它背得滚瓜烂熟,然后有规律地按时去拜访这些人,和他们保持较好的关系就行了。”
要想容易得人赏识,就得学会“冷庙烧香”,这种方法虽然看起来不大高明,但是非常合乎现实。试想,当那20多个人之中的任何一个当起首相来,他能记不起你吗?随随便便的就可以拉你一把。
现在人生活得忙忙碌碌,没有时间进行过多的应酬,日子一长,许多原本牢靠的关系就会变得松懈,朋友之间也逐渐冷淡。一旦有事,就“急时抱佛脚”,那时就不见得“老佛爷”能心甘情愿地“普渡”你了。
所以,我们要珍惜人与人之间宝贵的缘分,及时地建立一个“朋友档案”,即使再忙,也别忘了互相沟通感情,这样一旦有事,也就不愁找不到帮忙的人了。
建立自己的“朋友档案”,可以遵循以下这样的步骤:
(1)把你同学的资料整理并做成记录
毕业经过数年后,你的同学可能会分散在全国各地,从事各种不同的行业,有的甚至已成为某一行业或某一领域的“重量级”人物。当有需要时,凭着老同学的关系,相信会在某种程度上给你帮忙。这种老同学关系可从大学向下延伸到高中、小学,如能加以掌握,这将是人生中一笔相当大的资源。当然,建立好同学关系需要经常参加同学会、校友会并且注意他们的动态。
(2)整理周围朋友的资料并对他们的专长做出详细的记录
比如他们的住所、工作有变动时要修正,以防必要时找不到人。准确掌握这些变动的情形有赖于平时与他们联系。同学及朋友的资料是最不应疏忽的。你还可以记下他们的生日,不嫌麻烦的话在他们生日时写一张贺卡或请他们吃个便饭保证会使你们的关系突飞猛进。若能维持好这些关系,就算他们一时帮不上忙,也会介绍他们的朋友助你一臂之力。
(3)在应酬场合认识的,只交换名片的朋友不可忽视
这种“朋友”在各行各业的各种阶层都会有,不应该把他们的名片丢掉,而应该在名片中尽量记下这个人的特点,以备下次再见面时能“一眼认出”。重要的是名片带回家后要依姓氏或专长、行业分类保存下来。当然不必刻意去结交他们,但可以借故在电话里向他们请教一两个专业问题,话里自然要提一下你们碰面的场合,或你们共同的朋友,以唤起他对你的印象。有过“请教”,他对你的印象自然会深刻些。当然,这种“朋友”不可能帮你什么大忙,因为你们没有进一步的交情,但是他们帮你一些小忙应该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
有人用计算机建立朋友档案,有人用笔记本,有人则用名片册,这些方法各有长处,但不管用什么方法,都要记住:每个朋友都要保持一定的关系,建立一个“朋友档案”,不要“用时方恨少”。
3.善于开发“朋友档案”蕴含的金矿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回答《纽约时报》记者是如何保持自己的政治关系网时说:“每天晚上睡觉前,我会在一张卡片上列出我当天联系的每一个人,注明重要细节、时间、会晤地点以及与此相关的一些信息,然后输入秘书为我建立的关系网数据库中。这些年来,朋友们帮了我不少。”
一个当总统的人都在建立“朋友档案”,何况一般人呢?
很多时候,仅仅建立“朋友档案”还不够,还要善于利用“朋友档案”来帮助自己。例如,把他们的生日、兴趣爱好等内容都收集进去,这样,你就会加深对他的了解,再与他谈业务或进行生意交往时,可以找出他关心的话题,跟他谈那些最喜爱的事物。当你这样做时,不仅会受到他们的欢迎,而且也会使你的业务得以扩展。
杜维诺面包公司是纽约一家最高级的面包公司,这家面包公司的老板杜维诺一直试着要把面包卖给纽约的某家饭店,一连四年来,他每天都要打电话给这家饭店的老板,他也去参加那个老板的社交聚会,为了争取到这个客户,与饭店老板成交这笔面包生意,他还在该饭订了个房间,以便找机会与老板谈谈。但是经过一段长时间的努力,他都失败了。
杜维诺开始反省自己,他决定改变策略,收集了这家饭店老板的个人资料,为他建立了一个“朋友档案”。终于找出这个人最感兴趣、最热衷的东西。原来,这个老板是一个叫做“美国旅馆招待者”的旅馆人士组织的一员,由于他的热情,还被选举为主席以及“国际招待者”的主席。不论会议在什么地方举行,他都会出席,即使必须跋涉千山万水也坚决前往。
给他建立一个小档案后,杜维诺再见到那个饭店老板的时候,就开始谈论他的组织。杜维诺得到的反应令人吃惊,那个老板跟他说了半个小时,都是有关他的组织的,语调充满热情,并且一直笑着。在杜维诺离开他的办公室前,他还把他组织的一张会员证给了杜维诺。
在交谈过程中,杜维诺一点都没有提到卖面包的事,但过了几天,那家饭店的厨师长打电话给他,要他把面包样品和价目表送过去。
那位厨师长在见到杜维诺的时候,说:“我不知道你对老板做什么手脚。但你真的把他说动了!”
后来,杜维诺与这位老板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他说:“想想看吧!我缠了那个老板四年,就是想和他做大生意。如果我不建立他的个人小档案。不去用心找出他的兴趣所在,了解他喜欢的是什么,那么我至今也不能如愿。”
淡淡的感悟:
建立和善用“朋友档案”是一种深刻了解人,并与之保持有效联系的方式。掌握了这样一种方法,并善加利用,自然免去了“人到用时方恨少”的苦恼。
朋友圈子让你的视野更开阔
朋友之间从相识、相知到相处都需要细心的呵护,其中相处是持续时间最长、最需要用心经营的阶段。朋友之间的相处,实际上是心灵之间不同形式的交流和碰撞,这种心灵之间的交流与碰撞是最需要智慧和技巧的。
1.保持联系是一个持续过程
有些人认为建立关系就是四处搜集名片,然后分别打电话向对方求一份工作。事实上,建立人际关系并不等同于求职,求职仅仅是其中一个目的而已。关系的建立是个持续的过程,或许他们无法立即介绍工作给你,但是只要保持联络就会有机会。
第一次接触以后要记得利用电话或是电子邮件表达你的感谢,也可以写一张感谢卡给对方。感谢的同时要让对方了解你会持续保持联络。后续联系的目的主要是让对方了解你的最新状况并获得最新的信息。如果你真的重视建立关系,你就会随时随地找寻机会,而不是在特定时候或是紧急的时候才想到。重要的是建立长久的互惠关系,而不应是为了特定的目的。
张华是某财经媒体的主编,已经工作很多年了,自然拥有了财经记者圈,而且在圈里的知名度也非常高,在一些人的印象中,张华是一个主意多的热心人,于是,他经常被电视台相关节目请去做节目策划。时间长了,在节目策划圈也有了一定的名气,成了电视策划圈的成员。但张华认为仅仅有这两小关系网显然是不够的,作为一名主编,还要有一个领域对工作有一定帮助,那就是出版社了。张华和出版界并不是很熟悉,他便分析了自己的优势:熟悉财经领域,能出相关选题;拥有媒体资源,能为图书做市场推广。于是,张华通过朋友介绍、采访,主动结识了出版界知名人士,并利用自己的优势与他们合作:参与策划图书选题,通过各种途径为图书做推广,还时常写个书评、推荐短文等等。除了业务上的联系,张华每逢节假日都会邀请几位一起坐坐,或者登门拜访,或者电话联系,或者通过电子邮件进行交流。渐渐地,张华与朋友们的关系越来越好,找他合作的出版社越来越多,张华认识的出版圈朋友显然也是越来越多。而现在,书商有经管类的书要出版,少不了找张华出点子。
2.善于利用丰富的人脉资源
要想事业取得成功,可以利用的人际资源按其重要的程度可分三大资源:
(1)同学资源
现在社会上同学会很盛行,仅北京大学,各种各样的同学会就不下几十个。在中国最好的工商管理学院之一的上海中欧工商管理学院,除了在上海本部有一个学友俱乐部之外,北京还有一个学友俱乐部的分部。人大、北大、清华等名牌大学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都有同学会或校友会分会,在这些地方,形形色色的同学都多的很。
当走在北大、清华、人大等名牌高校中的时候,其中有许多人是花了大价钱从全国各地来进修的。学知识是他们一方面的原因,但是,交朋友才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因。对于那些“成年人班”,像企业家班、金融家班、国际MBA班等班级的学生,交朋友要比学知识更重要,有些人唯一的目的就是交朋友。一些学校也是看到了这一点,在他们招生简章上也会明白无误地告诉对方:拥有某某学校的同学资源,在这里将为你开创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赫赫有名的《福布斯》中国富豪南存辉和胡成中就是小学和中学时的同学,他们一个是班长,一个是体育委员,到后来他们两个人合伙进行创业,在企业做大了以后才分了家,分别成立正泰集团和德力西集团。
一位创业者在《参考文献》中说,在他到中关村创立公司以前,曾经花了半年时间到北大企业家特训班进行学习、交流。在开始的十几单生意中,都是由这些同学之间做成的,有的还是通过同学帮忙做成的。所以,有这样的同学帮助,他的事业在起步的阶段才有了很大的成绩。
现今,带着商业或功利的目的走进学堂,已经是一种趋势,并没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同学彼此之间接触较密切,对双方较了解,同时因为少年人不存在利害冲突,成年人则大多数从五湖四海走到一起,彼此也甚少存在利害冲突,建立的友谊都较可靠,纯洁度也是很高的。对于创业者来说,同学关系是值得珍惜的一个最重要和有利的外部资源。
(2)战友关系和同乡关系
和同学关系比较相似的,是战友关系;可以和同学和战友相提并论的便是同乡关系。共同的人文地理背景,使老乡有一种天然的亲近之感。曾国藩在用兵的时候,只喜欢用湖南人,中国在历史上最成功的两大商帮,徽商和晋商他们不管走到哪里,都是老乡拉帮结派,成群结伙的。也正是因为他们同乡之间互为犄角,互为支援,才使晋商和徽商在历史上那么的辉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只要有商业繁盛之地,就有它们惹眼、气派的建筑徽商会馆或晋商会馆。这些会馆,就是他们老乡交游约会的地方。现在,就像一个人要外出创业,比如一个湖南人要到深圳去创业,或者一个福建人要到纽约创业,老乡众多仍然是一个最有利条件。这也是近些年来各地同乡会风起云涌的一个很大的原因。同乡和同学资源一样是助你事业成功的最重要的两大外部资源。
(3)职业人际资源
对于创业者,他们的成功作用最明显的是职业人际资源。充分地利用职业人际资源,首先要从职业资源人手,要做到创业活动“不熟不做”的教条。在你熟悉的职业中进行创业,才能更好的取得成功。
昆明的“云南汽车配件之王”何新源,在创办他的汽配公司之前,就在省供销社从事相同工作;还是一个有名的宝供物流,他的创始人刘武原来也是汕头供销社的一名“社员”,被单位派到广州火车站从事货物转运工作,到后来他就承包转运站,再后来利用工作中建立的各种人际关系,创立了他现在的事业——宝供,他还通过各种关系和宝洁公司做起了生意,自从为宝洁做了物流配送商后,便一举成为国内物流业的名人。
中国富豪宋郑就是通过一位学生的家长,得到了第一批童车的订货,这才使他知道世界上原来还有童车这么赚钱的生意。宋郑做童车的第一笔资金也是通过一位在银行做主任的学生家长而获得的。如果当时没有学生家长的帮助,宋郑还可能会一事无成。
万通的冯仑和王功权他们两个创业的时候原来只是同事关系,两人曾经一起在南德工作过,后来两人离开了南德,一同携手,在海南打天下,才有了现在的兴旺发达。他们两个在事业上是一对很好的搭档,一个弹,一个唱,配合的很好,把事业发展的很好。根据有关的调查表示,在我国有很多的离职下海创业取得成功的人员,其中有90%以上的人都是利用了原先在工作中积累的那些关系资源。
淡淡的感悟:
不论是什么样的智慧和技巧,最基本的原则就是朋友之间要始终保持联系。没有了联系,深厚的友谊可能变得越来越淡;没有了联系,两颗心灵之间可能会彼此疏远;没有了联系,曾经无话不谈的朋友可能变得形同陌路。因此,保持联系能够使友谊常青,能够使你的人脉无限广阔。
信念的力量
在社会实践中,一些人缺乏坚持自己信念的勇气。如果你坚持自己的信念,相信谁也无法动摇你。一个人必须具有追求成功的执著与坚持的性格才行,否则就会因为没有自信而失败。
1.种子的力量源自信念
很久以前,为了开辟新街道,伦敦拆除了许多陈旧的楼房。然而新路的修建却始终没有开工,旧楼房的地基在那里,任凭日晒雨淋。
有一天,一群自然科学家来到了这里,他们发现,在这一片多年来未见天日的地基上,这些日子里因为接触了春天的阳光雨露,竞长出了一片野花野草。奇怪的是,其中有一些花草却是在英国从来没有见到过的,它们通常只生长在地中海沿岸国家。
这些被拆除的楼房,大多是在罗马人沿着泰晤士河进攻英国时建造的,大概花草的种子就是那个时候被带到了这里。它们被压在沉重的石头砖瓦之下,一年又一年,几乎已经完全丧失了生存的机会。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一旦它们见到阳光,就会立即展现出它们顽强的生命力。
小小的种子真令人惊叹,它们是如此的柔弱却又如此的坚忍,即使在沉重的砖瓦下压上数百年,它们依然能够保持自己鲜活的生命。一旦阳光照耀,一旦雨露滋润,它们便又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2.困境中不言放弃
一粒种子,即使被埋没数百年,依然蕴藏着生的希望;那么一个人,当他处于困境时,又当如何呢?
有一年,一支英国探险队进入撒哈拉沙漠的某个地区,在茫茫的沙海里跋涉。阳光下,漫天飞舞的风沙像烧红的铁砂一般,扑打着探险队员的面孔。他们口渴难耐,心急如焚——大家的水都没了。这时,探险队长拿出一只水壶,说:“这里还有一壶水,但穿越沙漠前,谁也不能喝。”
一壶水,成了穿越沙漠的信念之源,成了求生的寄托目标。水壶在队员手中传递,那沉甸甸的感觉使队员们濒临绝望的脸上,又露出坚定的神色。终于,探险队顽强地走出了沙漠,挣脱了死神之手。大家喜极而泣,用颤抖的手拧开那壶支撑他们的精神之水——缓缓流出来的,却是满满一壶的沙子!
炎炎烈日下,茫茫沙漠里,真正救他们的,又哪里是那一壶沙子呢?他们执著的信念,已经如同一粒种子,在他们心底生根发芽,最终领着他们走出了“绝境”。
2.坚持到底就是赢家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给学生们布置了这样一道作业题:每天把胳膊分别向前、向后甩300下。同学们认为这再简单不过了,都痛快地答应了。
一周以后,苏格拉底问起这道作业的执行情况时,90%的同学都骄傲地举起了手,他们每天都坚持做了。又过了一个月之后,只有80%的同学仍然在坚持。
一年以后,当苏格拉底再次问起时,全班却只有一人高高举手。这位举手的人就是后来的又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
伟人和凡人的差别就在于此。
淡淡的感悟:
很多人都有过给自己制订计划的时候,比如想成为马拉松运动员的人计划每天跑步多少公里,想学好英语的人计划每天记多少个单词,想成为作家的人计划每天写多少字……可惜的是,很多人都没有坚持下来,心中的理想也自然无法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