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木牛流马(1 / 1)

大司马曹真自从收复南安、天水、安定三个郡以后,还想去打汉中。公元230年,他上了一道奏章,大意说他要从斜谷进兵,如果再有别的将军从另一路出发,两路并进,一定能够打个大胜仗。魏明帝同意了,另外叫大将军司马懿从汉水经过西城打过去,到汉中跟曹真的军队会齐。可是有人不同意这么办。

历史追根究底

●曹真

曹操养子,曹魏名将。公元229年,曹真因率军抵御蜀汉诸葛亮进攻,迁为大司马,后于公元231年因病去世,谥号为元,配享太祖庙庭。

司空陈群说,当下不是收割的时候,军粮没法补充,再说斜谷地势险恶,道路狭窄,进兵、退兵都不方便,路上转运粮草、军需必然会遭到截击。

历史追根究底

●陈群

三国时期曹魏的重臣,历经曹操、曹丕、曹叡三朝,是魏晋南北朝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和曹魏律法《魏律》的主要创始人。

魏明帝认为陈群说得有理,就不让曹真去。曹真又建议由子午道那边进兵。陈群又说那条道儿不好。魏明帝不知道究竟哪条道儿好,就下了一道诏书,叫曹真再跟陈群商议商议。曹真自作主张,拿着诏书,一面叫司马懿照原来的计划发兵,自己率领大军走了。

汉丞相诸葛亮探听到曹真、司马懿两路进兵,料定他们一定到成固那边会齐。他就把大军驻扎在成固,等着他们。好在那边刚造了两座城,结实得很,又储藏着足够的粮草,要守多久就能守多久。又因为东边的防御可以放松一点,就叫江州都督李严带兵两万赶到汉中来,让他儿子李丰为江州都督,接替他父亲守在那边。

历史追根究底

●两座城

前文中,东吴与蜀汉订立盟约后,诸葛亮出于战略需要,下令在南郑(今陕西省汉中市东)建造了两座城——汉城和乐城。

诸葛亮等候魏兵打过来,谁知道等了一个多月,魏兵可没来。不是不来,是来不了啦。那年秋天下大雨,连着三十多天下得没个完,山洪暴发,栈道断绝。曹真带领大军从长安出发,走了一个多月,子午道还没走出一半。幸亏魏太尉华歆和别的几个大臣上了奏章,说天时不好,不该进兵。魏明帝才下了诏书,叫他们退兵回来。司马懿为人机灵,他借口天下大雨不便行军,早就中途停下了。这会儿接到了诏书,他很方便地就回去了。

历史追根究底

●栈道

沿悬崖峭壁修建的一种窄路,一般在悬崖峭壁上凿孔,搭建支架木桩,再铺上木板或石板以供行走。

魏兵不能过来,诸葛亮倒叫魏延往西去招抚羌人。这么一来,就跟雍州刺史郭淮打了一仗,把他打得一败涂地,再也不敢出来了(这一仗算是四次北伐)。

历史追根究底

●招抚

招安,使归附。旧时,统治者用笼络的手段使武装反抗者或者盗匪投降、归顺,这种方式称为招安。

第二年(公元231年)春天二月里,诸葛亮第五次出兵北伐,围攻祁山。这次供应粮食和军用物资采用一个新的办法,就是不用大量的牛马,而用一种一个人拉的双轮小车,人们管这种小车叫“木牛”。用木牛运粮,可以节省畜力、人力,而且因为车身小,分量轻,周转灵活,适宜于山谷小道。“木牛”确实比牛马或者一般的轱辘车轻巧得多,可是山沟子里的小道一碰到下雨,给水冲坏,或者小道上左右不平,就没法行车。诸葛亮和几个专做木工的士兵从“木牛”上想主意,试了好多次,居然给他们发明了一种一个人推的独轮小车。那种小车只要有道,任何小道,不管多窄,人走得过去,车也推得过去。他们管这种独轮手推车叫“流马”。

历史追根究底

●木牛

相传为诸葛亮创制。《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诸葛亮集》里有《作木牛流马法》。

●畜力

指牛、马等人类家养的大牲畜,早期主要用于提供肉食,后来用于农耕、交通和军事领域。在春秋战国时期,畜力耕作就已经兴起。

●专做木工的士兵

古代有专门从事筑垒、修路、架桥、挖地道等任务的兵种。早在夏朝,军队就有筑城设障、架桥修路等工程作业,就有工兵了。

督运粮食是非常重要的事,诸葛亮特地叫骠骑将军李严负责办理。这儿一边用“木牛”“流马”运粮,一边把军队集中到祁山,警报早就到了洛阳。

大司马曹真这时候因病回到洛阳,不能出征。魏明帝只好派大将军司马懿屯兵长安,指挥将军张郃、费耀、戴陵、郭淮等去抵抗蜀兵。没有多少日子,曹真死了,司马懿可就掌握了军事大权。他派费耀、戴陵带着四千精兵留在上邽,守住后方,其余的兵马都往西去救祁山。

张郃认为救祁山用不着这么多兵马,是不是可以大军分成前后两队,让他带领后队作为接应。司马懿回答他说:“我担心我们全部人马不一定能打败敌人,要是再把军队分成前后两队,力量分散,那就更不行了。”这么着,司马懿没听张郃的话,他集中兵力去救祁山。

诸葛亮一听到司马懿集中兵力亲自到祁山这边来,他偏偏不跟他交锋。当时分了一部分兵马给王平留在祁山,转攻为守,自己带着魏延、姜维他们率领大军抄小道往北直上去打上邽。镇守上邽的两个将军——费耀和戴陵,不知道天高地厚,马上出去应战。两军一碰头,立见分晓。四千精兵,再精也不过四千,不出来,还可以守,一出来交战,差不多全部消灭。幸亏雍州刺史郭淮领兵赶到,把两位将军和一些败兵救了出去,逃回城里,再也不敢出来了。

语文活学活用

●天高地厚

解释:形容恩情深厚;指事物的复杂、深奥程度(多用作“不知”的宾语)。

造句:有一点本事就班门弄斧,你真不知天高地厚。

●立见分晓

解释:马上就能看出结果。分晓:事情的底细或结果。

造句:遇到问题不能空想,试验一下也许就能立见分晓。

上邽城门紧闭,像死一般地静。好在城墙结实,蜀兵也不容易打进去。城外有一片好庄稼,正赶上麦收时节。蜀兵老实不客气,赶紧收割麦子,能割多少是多少,那要比木牛流马运送更省事。郭淮他们不能出来争夺麦子,可是他们早已派“飞马报”去向司马懿求救了。

历史追根究底

●麦收时节

中国北方麦收时节在农历四月下旬至五月。

司马懿的大军赶到上邽东边,就碰上了魏延和姜维的军队。司马懿立刻下令扎营,挑了险要的地区布置壁垒,吩咐将士们只许放箭,不许出战。蜀兵几次进攻,都被射退,只好收兵回营。以后蜀兵天天出来叫战,魏兵只是加强防守,绝不出战。诸葛亮不能老待在那儿天天消耗粮食,就在五月里下令退兵,退到卤城。

司马懿一直不出来交战。这会儿瞧见蜀兵退去,他倒要打了。张郃拦着他,说:“祁山那边知道我们的大军来了,将士们守城的决心一定更坚,祁山就能保住。我们就在这儿屯兵,让诸葛亮有个忌惮(dàn),我料定蜀兵只好退回去。他们退兵一定做了准备,如果我们追上去,逼着他们大战一场,我们就说打个胜仗,也没有好处。我怕这不是老百姓的愿望。”

语文活学活用

●忌惮

解释:顾忌,畏惧。

造句:他这么肆无忌惮地闹事,就是觉得自己有靠山,没人敢动手收拾他。

司马懿不同意张郃的主张,很简单地说了一句:“全军追上去吧!”心里可很不是滋味儿。司马懿率领大军追到卤城,可又不出战,只是扎了营,掘了壕沟,守在那儿。蜀兵天天到司马懿的军营外叫战、骂街。

魏营里的将士们几次三番要求出去打一仗,司马懿就是不答应。其中有两个将军,一个叫贾栩(xǔ),一个叫魏平,实在耐不住了。他们直截了当地对司马懿说:“明公害怕蜀兵像害怕老虎一样,可有一件,给天下人笑话怎么办?”司马懿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他实在害怕诸葛亮,又因为张郃曾经跟诸葛亮作战出了名,他几次献计,都被司马懿拒绝,彼此都有点别扭。

语文活学活用

●几次三番

解释:形容多次。番是次的意思。

造句:他几次三番地来找我借东西,到现在还没有还一样。

近义词:三番五次。

历史追根究底

●黄连

一种药材,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味道极苦。俗语“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因此而来,指人有难以说出的苦楚。

司马懿追了上来,又不跟人家作战,将士们在背后笑他,他已经不太舒服了,贾栩、魏平的话更叫他难受。末了,他同意交战,就给张郃一万人马,叫他去救祁山,自己带领大军正面对付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