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吴王称帝(1 / 1)

转过年来,就是公元229年,诸葛亮攻下了魏的武都和阴平两个郡,击退了前来救援的魏雍州刺史郭淮。诸葛亮安抚了武都和阴平当地的两个部族(氐部和羌部),派将士留在那边镇守,自己又回到了汉中。

地理小课堂底

●武都和阴平

古郡名。武都郡和阴平郡都在今甘肃境内,归属蜀汉后,武都郡治所在今甘肃省陇南市成县西,阴平郡治所在今甘肃省陇南市文县西北。

后主下了一道诏书,大意说:“街亭那次的战役是由于马谡的过错而遭挫折,您一定要自己把责任承担下来,还坚决要求降级。我不好违背您的意见。去年出兵,打了胜仗,杀了王双。今年出兵,赶走了郭淮,安抚了氐、羌,收复了两个郡,显扬了朝廷的威信,您这个功勋就不小。现在恢复丞相的职位,请不要推辞。”

语文活学活用

●显扬

解释:表彰;声誉著称。

造句:他的名声显扬于天下。

近义词:显耀、彰显。

诸葛亮官复原职,满朝文武都像透了一口气那么痛快。大伙儿不由得想起跟诸葛亮同时要求降级的那位镇东将军赵云赵子龙来了。没想到就在这一年,他害病死了。诸葛亮伤心得没法说。后主刘禅早就听说过赵云两次救过他的命。这么一个救命大恩人死了,他怎么能不哭呢?他要追封赵云,叫大臣们商议给他一个称号,表示尊荣。姜维他们商议下来,尊他为顺平侯。他的大儿子赵统继承爵位,二儿子赵广也做了将军,跟姜维在一起。

历史追根究底

●追封

为了表彰有功之人,在其死后追加封赏和封号。这种封赏一般都可以被受封者子嗣传承。

●顺平侯

见《云别传》:“大将军姜维等议……谨按谥法,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应谥云曰顺平侯。”

诸葛亮第三次北伐,得了武都、阴平两个郡,又做了丞相。消息传到东吴,东吴的将士们也都眼红,劝吴王兴兵伐魏,夺取中原。吴王心里一直打算打到扬州去收复寿春和庐江两个郡,这会儿听了将士们的鼓动,就先派人去探听大江北岸的动静。大江北岸还没探听到什么重要的信息,大江南岸倒出了惊人的新闻。文武百官纷纷上书,要求吴王登基称帝。孙权早有这个想头,就怕一旦做了皇帝,曹魏绝不肯放过他。因此,他对魏在名义上经常处在从属的地位。可是多少年来,东吴一直保持着又是称臣,又是不受管束,又是接受魏的封赏,又是分庭抗礼、刀兵相见,这么一个不三不四的局面。这几年来,情况可不同了。魏不但没有东征西讨、统一中原的计划,反倒在东边和西边屡次受到打击,只能一边抵御,一边退却,根本没有回击的力量。吴王孙权看清了这种形势,才大胆地做了皇帝,改黄武八年为黄龙元年,追尊父亲孙坚为武烈皇帝,母亲吴太夫人为武烈皇后,哥哥孙策为长沙桓王,立王子孙登为皇太子。

吴主孙权拜陆逊为上大将军,顾雍为丞相,让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kè)、张昭的儿子张休做了太子的师傅。这时候,张昭已经七十三岁了。他上朝祝贺吴王称帝。吴主把东吴能有今天的主要功劳归给周瑜。张昭也想说几句颂扬功德的话。他刚举起朝笏(hù),做着发言的姿势,动了动嘴唇,还没说出话来,吴主就笑了笑,叫他别说了。他说:“要是当年我听了张公的话,到今天只能做个要饭的啦(指赤壁之战)!”这句话说得张昭直冒冷汗,连耳朵带脖子全红了。他趴在地上直认错。吴主请他起来,叫他别介意。张昭因为年老多病,上书要求退休。吴主封他为娄侯,食邑(yì)万户。又过了八年,张昭在八十一岁那年死了。

历史追根究底

●顾雍

三国时期吴国重臣,少年时师从蔡邕,为官后所在之处政绩出色,后升任丞相,知人善任,公正无私,深受孙权的赏识和尊重。

●朝笏

古代君臣朝会时所执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用以指画和记事,后来又有大臣使用。

地理小课堂底

●娄

古县名,在今江苏省昆山市东北。

诸葛恪是诸葛瑾的长子,从小聪明。他六岁那年,跟着父亲参加宴会。孙权因为诸葛瑾脸长,成心跟他开玩笑,叫人牵来一匹毛驴,拿白粉在毛驴脸上写了“诸葛子瑜”四个大字。大伙儿见了,笑得前俯后仰,有的为了讨孙权的好,故意捧着肚子好像已经笑得透不过气来似的。诸葛瑾觉得很别扭,又不能发脾气,只好让人家把自己当作逗乐的玩意儿了。六岁的诸葛恪跪在孙权跟前,要求让他写两个字。孙权拿笔交给他。他就添上两个字,合成“诸葛子瑜之驴”这么一句话。在场的人从心眼里称赞他的聪明。孙权高兴得哈哈大笑,轻轻地拍了拍他的后脑勺,就把那匹驴赏给他。

语文活学活用

●前俯后仰

解释:身体前后大幅度晃动(多形容大笑时)。低头叫“俯”,抬头叫“仰”。

近义词:前仰后合。

这会儿吴主嘱咐诸葛恪和张休辅助太子,其他文武大臣都有升赏。接着吴主就打发使者到成都向蜀后主建议,互相尊为皇帝。后主召集大臣们商议这件事。他们大多认为汉是正统,魏是篡位的,吴自称为帝,对大汉来说,是大逆不道的行为,怎么还能跟他来往呢?蒋琬说:“咱们还是去问问丞相。”后主就派人到汉中去问诸葛亮。

诸葛亮说:“孙权早就想做皇帝了,我们所以不把他当作敌人是为了要他帮我一手去拉住曹魏。如果跟他断绝来往,必然加深仇恨,这么一来,不但还得加强东边的防卫,而且先得跟东吴决战,占领东吴之后,才能够再打算去收复中原。目前东吴的人才还不少,他们的将军和丞相又都彼此和睦,不是一朝一夕能把东吴打得下来的。从前孝文皇帝很客气地对待匈奴,先帝也曾经很客气地跟东吴联盟,这都是为了长远的利益,暂时采取的一种变通办法。现在东吴派使者来,跟我们结成联盟,我们出兵北伐,就不必顾到东边,魏要防备东边,就不敢把军队都调到西边来,这对我们就大有好经过诸葛亮这么一解说,大伙儿才认为应当变通一下,跟东吴结成联盟。吴主跟汉订立盟约,约定灭魏之后,孙刘两家平分天下:豫州、青州、徐州、幽州归东吴,兖(yǎn)州、冀州、并州、凉州归蜀汉。此外,还有一个司州,以函谷关为界,西边属汉,东边属吴。

语文活学活用

●一朝一夕

解释:一个早晨或一个晚上,指非常短的时间。

造句: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升的。

历史追根究底

●孝文皇帝

指汉太宗孝文皇帝刘恒。他励精图治,勤政爱民,重视农桑,厉行节俭,仁慈孝顺,令国民休养生息,开启了汉朝盛世。

地理小课堂底

●司州

古州名,三国时期魏通称司隶校尉部为司州,西晋开始成为正式名称,治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

那时候,魏、蜀、吴三分天下。魏地最大,除了上面所说的蜀、吴打算平分的九个州以外,魏还有荆州、扬州、秦州、雍州四个州的一部分,一共十三个州。东吴占领荆州、扬州、交州、广州、郢州五个州,其中荆州和扬州还跟魏各占一部分。蜀的土地最小,原来只有一个益州,后来把益州分成益州和梁州,再加上凉州和交州的一部分,勉强也算是四个州。

历史追根究底

●十三个州

汉武帝时设置十三刺史部,习惯上称为十三州。汉成帝时撤部刺史,改置州牧,州成为正式名称。

吴主跟汉结盟后,因为不必再担心西边,就迁都到建业。吴主老想往北扩张地盘,可是魏在东面从广陵、寿春、合肥起,往西直到沔口、西阳、襄阳都驻扎着军队,从东到西,造成一条巩固的防线,叫吴主很难伸展。诸葛亮曾经说过:“孙权不能打到江北去,正像曹魏不能渡过汉水夺取江陵一样。”吴主就利用沿海的特殊条件,大量地建造海船,向东、南、北三面发展。

东吴的大海船往北直通辽东,跟魏辽东太守公孙渊经常有来往,建立了南北的海上交通,有了买卖关系,彼此都有好处。东吴往东发兵占领了离临海郡两千多里的海岛,岛上也有几万户人家。海船往南直到珠崖,在那边设置了郡县。海船往东南到了夷洲。吴主还把这些岛上一部分的居民移到大陆上来,为的是增加户口,进行耕种。

地理小课堂底

●临海郡、珠崖

古郡名。三国时吴临海郡从会稽郡分置出来,治所在今浙江临海市。珠崖治所在今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西南。

●夷洲

古地名,东汉、三国至南朝时称台湾为“夷洲”。台湾自古为中国领土。《后汉书》载“会稽海外……有夷洲”,《三国志》载吴军“得夷洲数千人还”。

东吴和蜀汉订了盟约,诸葛亮就不必再为东路操心了。他在南郑西边沔阳地方造了一座城叫汉城,在南郑东边成固地方造了一座城叫乐城,大大巩固了北伐前哨的根据地,然后再准备出兵。哪儿知道诸葛亮还没出兵,魏明帝倒派大司马曹真和大将军司马懿率领两路大军打过来了。诸葛亮决定守住紧要的关口等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