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夺冀州(1 / 1)

孙坚打败董卓的消息传到河内,袁绍也想进兵。后来听说孙坚回鲁阳去了,他更想把洛阳拿下来作为自己的地盘。可是各路兵马大多已经散了,自己军队的粮草还得依靠他的上级冀州州牧韩馥的接济,又不能按时送来,这真叫袁绍大伤脑筋。他的门客南阳人逄(páng)纪对他说:“将军要干一番大事业,粮草还得依赖别人,这怎么行啊?不占领一个州,自身难保,怎么能举大事呢?”袁绍说:“我也想到这一层,可是冀州兵强,没法跟他去争。”逄纪说:“我献个计,叫韩馥把冀州让给将军,好不好?”他就把办法说了出来,袁绍完全同意,就照逄纪的话做去。

语文活学活用

●接济

解释:给予物资上的帮助。

造句:得知妹妹已经多日没有收入,她拿出一袋白米接济妹妹。

近义词:周济。

历史追根究底

●门客

古代的官员、贵族养在家中替自己办事的人员,主人要尊重门客,门客要忠于主人。

袁绍写信给右北平太守公孙瓒,叫他拿征讨董卓的名义进攻冀州。公孙瓒正想扩充地盘,当时就向冀州进兵。韩馥派兵去抵抗,连着打了败仗,急得他直皱眉头。他正在没有办法的时候,突然来了两个帮手,都是他以前的门客,一个是陈留人高干,一个是颍川人荀谌(chén)。他们向他报告,说:“袁车骑(就是袁绍)已经离开了河内,大军到了延津。”韩馥说:“难得他发兵来救我。”荀谌说:“不见得。您想,公孙瓒率领燕、代的精兵,乘胜南下,州郡响应,势不可当。袁车骑也在这个时候向东进兵。谁知道他安的是什么心?我们直替您担心啊!”韩馥急得脑门子上直冒冷汗,他结结巴巴地说:“这这这这,这怎么办哪?”荀谌开门见山地对他说:“袁绍是今天数一数二的豪杰,他绝不能老搁在将军的底下。冀州是天下重要的地区,公孙瓒从北面进攻,袁绍从西面进攻,将军怎么守得住呢?可是袁氏一向跟将军有交情,再说又是同盟,不如把冀州让给他。袁氏得到了冀州,必然感激将军,公孙瓒哪儿还敢来冒犯您呢?这么着,将军有退让的好名望,可以稳如泰山了。请将军别再三心二意的了。”

语文活学活用

●开门见山

解释:文章一开始便点明主题,或谈话一开始就表明目的。

造句:这篇文章开门见山地将观点抛出,表达十分直接。

●稳如泰山

解释:像泰山一样平安、稳固。泰山为五岳之首,崇高、雄伟,常用来形容重大、稳固的事物。

近义词:安如泰山。

韩馥素来胆小,就答应了。可是他手底下的人都出来反对。他们说:“冀州人口多,一发动,穿铠甲的战士可以出一百万;物产丰富,光是粮食可以供应十年。袁绍又孤独又穷困,全靠着咱们过活。他好比兜儿里的婴儿,不给他奶吃,他就活不了。咱们为什么要把冀州让给他呢?”韩馥说:“别这么说。我本来是在袁氏手底下做事的,而且我的才能比不上本初(袁绍字本初)。让位给有才能的人,有什么不好呢?”这批文官给韩馥说得不能再开口。还有一些将军主张发兵去抵抗袁绍,也给韩馥劝住了。韩馥被高干、荀谌这么一吓唬,就打发他儿子拿着州牧的印绶送去给袁绍,全家离开了公署,搬到别的地方去住。没几天工夫,他把袁绍迎接到城里来。

袁绍带着军队进来,自己做了冀州的州牧,立韩馥为奋威将军,可是并不给他任何实权,更没有什么军队。他把韩馥原来的部下量才录用,整编了一下。巨鹿人田丰、魏郡人审配都是韩馥的人,因为一向得不到韩馥的重用,郁郁不得志。袁绍特意任用他们,让他们跟许攸、逄纪、高干、荀谌等一块儿做了他的谋士。袁绍把广平人沮(jǔ)授作为心腹,拜他为奋武将军,监护别的将士。到了这个时候,韩馥才觉得自己有职无权,给人家牵着鼻子走,可是后悔已经晚了。他气愤不过,找个空子偷偷地逃出州城,投奔陈留太守张邈去了。后来袁绍的使者到了张邈那儿,当着韩馥向张邈咬耳朵说了几句话。韩馥认为袁绍不能放过他,就自杀了。

历史追根究底

●公署

古代官员办理公务的地方。

语文活学活用

●量才录用

解释:根据人的才能高低,决定如何任用。

造句:只有量才录用,才能更好地发挥人才的作用。

袁绍兼并冀州这件事引起了好多人的不满。济北相鲍信跟曹操是好朋友,就对他说:“袁绍做了盟主,不干好事,只知道自己抓权,抢别人的地盘,这么下去,准出乱子。我怕一个董卓还没除去,另一个董卓倒又起来了。将军要控制他吧,恐怕目前还没有这份力量。我为将军打算,不如回到大河以南去,看以后有什么变化,再作道理。”鲍信这番真心话正说在曹操的心坎上。他就想离开河内,恰巧黑山军褚飞燕派他手下的将军率领十多万人马进攻东郡。刘岱所立的那个东郡太守没法抵抗,扔了城邑逃了。袁绍想趁着这个机会把自己的势力扩张到那边去,他就派曹操到东郡去围剿黑山军。曹操的兵马并不多,能打仗的将军可不少。他就把所有的将士都用上,打败了黑山军,收复了东郡。袁绍拿盟主的身份,任命曹操为东郡太守。打这儿起,曹操做了太守,有了自己的地盘了。

历史追根究底

●大河

大河就是黄河。古代,一般“河”即指黄河,“江”即指长江。

语文活学活用

●再作道理

解释:另做打算。

造句:事到如今,只好见了圣上再作道理了。

曹操得了东郡,又来了个当时挺出名的谋士叫荀彧(yù)。荀彧是荀谌的哥哥,从小就受到名士们的重视。他料到本地颍川将受到兵灾,就带着本族中愿意跟着他的人到冀州去投奔韩馥。赶到他到了那边,韩馥已经把冀州让给袁绍了。袁绍把荀彧当作贵宾招待,请他跟他兄弟荀谌,还有同乡人辛评、郭图一同做事。荀彧在那边待了没多久,就看出袁绍才能有限,志气不大,料他成不了什么大事。听说曹操才高志大,是个英雄,他就转到东郡去投奔他。

语文活学活用

●才高志大

解释:十分神气,志向远大的样子。

造句:她从小就才高志大,想要做出一番事业。

曹操见到荀彧,跟他一聊,挺有意思,越聊越对劲。曹操高兴得忘了自己的地位,毫无顾忌地对他说:“你真是我的子房啊!”就请他做了奋武司马。那时候,荀彧才二十九岁。曹操挺信任他,有事情总先跟他商量。有一天,曹操问他:“董卓这么强,怎么办?”荀彧说:“董卓暴虐到了家,一定没有好下场。”“袁绍呢?”曹操急着问。“公孙瓒首先不能放过他。”

历史追根究底

●子房

就是汉高祖的谋士张良,字子房。“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就是形容张良神机妙算。

说真的,公孙瓒受了袁绍的唆(suō)使,进攻韩馥,让袁绍现成得了冀州。袁绍不但没给他一点好处,反倒跟他结了仇。原来幽州州牧刘虞的儿子刘和跟着汉献帝到了长安。那时候,汉献帝才十一岁。他偷偷地跟刘和商量,要刘和逃到他父亲刘虞那边,叫刘虞快点发兵来把他接回洛阳。刘和还真逃了出来,路过南阳,见了袁术,把汉献帝的心思告诉了他。袁术趁机把刘和扣下作为抵押,要求刘虞发兵帮他去打长安。刘虞接到了他儿子的信,准备发兵。公孙瓒得到了这个消息,认为袁术不怀好意,劝刘虞别上他的当。刘虞反倒催促骑兵快点动身。公孙瓒怕袁术知道他曾经阻止刘虞发兵,也许会因此怪他。他就耍了个花招,派他的叔伯兄弟公孙越带着一千多骑兵也去帮助袁术,暗地里劝袁术继续把刘和扣下,让他去跟刘虞作对,自己可以浑水摸鱼,得到好处。刘和被软禁,知道袁术不是玩意儿,找个空子逃了。

语文活学活用

●唆使

解释:教唆别人去做坏事。

造句:他犯下罪行,也是受了别人唆使的缘故。

近义词:教唆。

●不怀好意

解释:心中有不好的想法。

造句:他转过头去看了看,感觉有人在不怀好意地打量自己。

近义词:居心叵(pǒ)测。

●浑水摸鱼

解释:在混乱的局面中乘机夺得利益。

造句:在危机中有人浑水摸鱼,这使得危机加重了。

近义词:乘虚而入。

他逃到冀州地界,被袁绍拿住了。袁绍因为袁术反对他立刘虞为帝,早就对他不满意了,这会儿更加怪袁术自作主张联络刘虞,没把他放在眼里。他想起袁术立孙坚为豫州刺史,就故意立他的部将周昂为豫州刺史去跟孙坚抢地盘。周昂发兵打孙坚就等于袁绍打袁术。袁术就叫公孙越带着骑兵帮助孙坚去打周昂。周昂打了败仗,给轰走了,可是公孙越在战争中给乱箭射死了。

语文活学活用

●自作主张

解释:不经过他人允许就自己做决定。

造句:使用班费之前要征得全班的同意,不能自作主张。

近义词:独断专行。

袁术把公孙越的灵柩运送给公孙瓒,还写了一封信,说公孙越是被袁绍的将士射死的,请他就近进攻袁绍。袁术在信里甚至说袁绍是他父亲的一个使唤丫头生的,算不得袁家的正支。这么着,袁绍和袁术哥儿俩的仇恨越结越深了。公孙瓒见了他兄弟的灵柩,看了袁术的信,气呼呼地说:“袁绍全靠我得了冀州,没来谢我也就算了,反倒害死了我的兄弟。我不报这个仇,不是大丈夫!”他当时就把军队驻扎在磐(pán)河,准备向袁绍进攻。袁绍还想跟公孙瓒妥协一下。他把渤海太守的印绶送给公孙瓒的叔伯兄弟公孙范,让他到渤海去上任。这分明是袁绍讨公孙瓒和公孙范的好。公孙范接受了太守的印绶,可并不帮助袁绍。他一到渤海,就发兵帮助他哥哥公孙瓒去打黄巾军,夺到的粮草和军用物资数也数不清。公孙瓒因此立了大功,名气震动了河北。他向长安上了奏章,数落袁绍的罪状,就马上向冀州进攻。

历史追根究底

●支

文中取义“从整体中分出来的”。从宗族角度讲,正支指的是同一祖先之下的嫡系子孙,相对而言,旁支是同一祖先之下旁出的支派。

地理小课堂

●磐河

也叫钩磐河,旧河道在河北省东光县和山东省临清市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