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洲,我们从文物古迹中知道了古罗马的道路交通系统。那是一个通过几千千米的道路把古罗马帝国的各部分连接起来,并且展现了帝国基本结构的交通网络系统。这些国家公路和军用公路不仅方便了罗马帝国各省之间的商业贸易,而且特别有助于军队的快速调动和强化那些经常受到威胁的边境(譬如在德国是古罗马帝国修建在莱茵河和多瑙河之间的墙界)安全。古罗马的道路是用石块铺设的,而且设有里程碑,以便确认方位和距离。
还有南美印加帝国境内的那两条大道,也就是从库斯科通往基多,大约3000千米长的国王道和那条长长的沿海路。在那些平坦的地方,它们呈现为石头铺设的宽道,可在那些崎岖艰险的山地,尤其是穿越在悬崖峭壁上的,则显然是修路者一点点地开凿出来的小径。
从某种意义上讲,所有这些都与丝绸之路的“路”不可同日而语。因此,这里有三个误区需要纠正:
1.丝绸之路非路,它当然就没有那种人工修建和石块铺设的路径。它所涉及的是一张横贯亚洲的商业贸易集散和驼队客栈网络。在这张网络式的客栈之间,驼队得以自由运转(绝大部分由当地向导引导)。也就是说,它不是那种可以在地图上标明的路径,不是人们常言的那种本意上的“道路”,而更多的是那种穿越茫茫草原和沙漠,以及其他鲜有人迹地区的为数众多的荒野的贸易路径的总和。
2.丝绸之路也不是由一条路构成的,而是一张由众多路径所构成的,很难一目了然的网络。这样的路网会随着政治、地理以及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不妨举个例子:当水资源对于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部的路径变得越来越紧张缺乏的时候,穿越北部的路径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丝绸之路既有从咸海和里海之北穿越俄罗斯南部,随后抵达黑海的路线,也有翻越阿富汗山地的路线。然而,绝大部分被使用的线路都是从喀什出发,穿越现在的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以及伊朗,然后分道,或者穿过巴格达、巴尔米拉和阿勒颇直奔地中海,或者——如果政治环境不允许从伊朗继续北行的话——沿着这条路线一路向前,横穿亚美尼亚和现在的格鲁吉亚,直抵黑海。换言之,丝绸之路不是一条路径,而是带有许多种可能性的通行选择,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人们不应该说一条丝绸之路,而应该说多条线的丝绸之路,或者是多条丝绸之路。
3.在丝绸之路上,中国的真丝制品尽管作为最重要、最珍贵的货物从东方运往西方,但也有其他许多货物在东西方之间流动着。在扮演贸易连接通道这个角色的同时,丝绸之路也在把许多思想、理念和发明、发现从中国传播到欧洲方面扮演着“通道”的角色。还有,丝绸之路也促成了西亚和印度北部与东方的连接,从而构成了不同宗教信仰的东传之路。
丝绸之路绝对是一张交通网络,因为它不仅使东方(中国)、西方(欧洲)和南方(印度)之间的交流和交换成为可能,而且因此书写了一部迄今为止依然历历在目的烙着伟大的亚欧文明印迹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