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教师将因提高学生成绩而得到更多金钱,同时为提升他们的学校而承担更多责任。
——奥巴马
关键词
创新人才教育制度政策改革
在2009年3月10日这一天,奥巴马首次就教育政策问题发表了演讲。在演讲当中,他提出了若干教育改革方案。他说,为保持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长远竞争力,美国必须改革教育体制,尤其需要大幅减少中学辍学率。他还呼吁改变教育界中普遍存在的“大锅饭”现象,在教师薪酬上引入激励机制,奖励优秀教师,逐步淘汰滥竽充数的无能教师。他说:“好教师将因提高学生成绩而得到更多金钱,同时为提升他们的学校而承担更多责任。”据美国一名政府高官介绍,奥巴马计划在150个学区推广与教学成果挂钩的教师薪酬激励机制。
奥巴马认为,美国曾经创造了世界上最好的教育体制,“毫无疑问,未来属于国民教育水平最好的国家,我们拥有成为这么一个国家的一切(资源)”。但是他还指出美国教育现状每况愈下,“我们的成绩在下滑,我们的学校走向失败,我们的教师质量跟不上,其他国家正在超过我们”。他还说道,每一个美国人,“从摇篮开始贯穿整个职业生涯”,均应该享有“全面而富有竞争力”的教育。“我们已经自甘失败太久,够了,美国的教育体制必须重新让世界艳羡。”
奥巴马的“危机感”也引发了我们的危机意识。
人才的质量,关键在于教师的质量,而教师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又和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有着莫大的关联。很多人去探讨教师质量这个问题的时候,都把症结停留在了教师队伍这个层面上,其实,这不是主要问题。如果我们仔细思考一下,就不难发现:教师质量除了和教师个人的道德操守以及职业素养有关外,还与教育体制有很大关系。
教育制度限制教师质量的表现,首先就体现在了考试指挥棒对教师质量提高的设限上。可以说,应试教育是现行教育体制的一大“顽症”。虽然多数老师都知道应该用轻松活泼、丰富多彩、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才可以教出有理想、会生活、能力强的学生。但是,在实际生活当中,大部分老师却都在用机械、呆板的单向灌输和死记硬背的方式去要求学生。因为,在所有人眼中,分数决定一切。
第二点是环境塑造人才,要培养高质量的教师,就要有良好的环境。而现今存在的教师群体的生存状况问题令人堪忧。据调查显示:被调查的教师当中,有超过80%反映压力较大;近30%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近90%存在一定的工作倦怠;还有近40%心理健康状况不佳;更有超过60%的被调查教师对工作不满意,部分甚至有跳槽的意向。
第三点就是一些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也挤进了教师这个队伍,这是导致教师质量成为主要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几年,我国教师队伍不断扩大,同时也出现了此类问题,这种情况的出现应引起教育体制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
第四点,师范教育体制和师范院校存在的种种弊端和问题,从根本上影响了教师队伍质量的提高,甚至降低了教师的质量。师范教育是整个基础教育的重心,师范教育的状况,直接决定着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师范院校的领导们只知把学校名称升格、变“大”,或合并,或“创收”……独独就忽视乃至丢了师范生培养这个本行。而对于学生而言,却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了英语过四、六级等考核达标上,倒是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的水准令人担忧。而随着教育的普及和相互渗透,教育主管部门也逐渐地淡化了师范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之间的区别。
最后一点,这也是颇为关键的一点。学校教育依然具有非常浓厚的行政主导色彩,这极大地妨碍了教师队伍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严重制约了教师质量的提高。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不仅掌握着绝大部分教育经费,而且完全主导着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这在外部,造成了学校对教育行政部门的严重依附性,各级各类学校都围着后者的指挥棒团团转。
据相关机构统计,如果从静态上分析,截止到2020年,我国还需要300万名教师,如果从动态上来说的话,则需要500万名。这是一个庞大的队伍。要想提高这样一个庞大群体的质量,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这都是中国教育的当务之急。而要解决问题,归根到底,加快教育体制改革,转变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能,弱化教育的行政主导色彩,把教育从“应试教育”变成“人的教育”,为教师质量的提高营造良好的氛围,清除教师队伍中“南郭先生”,办好师范教育,等等,都尤为关键。
中国的未来在于教育,教育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而教育制度的改革将会让更多人的命运因此得到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