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斯贝尔斯所关注的教育是“人之为人”的教育,因此,他很关心教育如何去把人培养为一个成功的人,此处的成功并非外界的表象所给予的光环,而是人成为一个真正的“完全人”的成功。在科技化背景下的“完全人”,脱离不了那个时代给予的厚望。联系着的各层次上的学校,不仅要培养出在学术和精神上都有所造诣的人,而且也要是一个不但能够成功地生活在社会之中的人,又要是一个有自己鲜活个性的自我存在的个体。
雅斯贝尔斯认为:“学习只是一个人整个认识历程中的一瞬间,这一认识历程在于个人经验与自我深刻反省的同时并进。”①大学生所拥有的知识与在交往过程中所获得的精神感受,已经完全赋予他个人对事物进行判断的能力。但是,结果是否客观正确却往往受到个人自己的主观喜好的影响。要摈弃对于一个事物判断的成见,就要不断地对自我进行反思,使自身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这种品质是任何一种形式的教育都无法传授的,所以要靠大学生自身的努力,在大学求学的过程本身就是艰辛的,所以要以“不停地奋斗来克服不可避免的困难,这才是真正的学习应该拥有的精神。”②
雅斯贝尔斯提出学校要培养出一个既对社会有用的人,也拥有独立自我的人。如果只知道一味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工作的人,他也只能变成机械世界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而已。各个学校忽视了学生的个性这个方面的培养,就是从根本上割裂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样的学校教育,只会慢慢地使学生完全依附在知识上,受知识的牵引,而不主动地选择。学生个体的自我意识在学校的这种导向下,只会慢慢地流失,而成为与社会中的大众群体一样,思维与行为都以大众的判断为依据,对于那些不能够融入大众喜好的情感都一味放弃。如果学生缺乏了自我意识,那么智慧在个体中的增长只会渐渐萎缩。没有自己的选择,没有自己的主见,就没有分辨的能力与发展的真正空间。所以,各个学校如若是想培养一个真正的“完整人”,必须遵行这条规律,必须依据这条规律去调整学校教育中不相适应的方面,而不应该只看到科学技术知识的强大功用,看到知识堆积的强大效用,而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个体的感受。
教育中要有一种彻底贯彻人本教育的精神,这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教育。雅斯贝尔斯在尊重现代自然科学成就的同时,也对其缺陷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并借以提出了人文学科的价值。他指出,人要习得属于精神的东西。而“精神内涵则通过诗歌和艺术作品所持有的把握方式,进入人的心灵之中”。①从这点来看,自然科学告诉人们方法,人文科学却可以使人们去思考。人们在大学更喜欢实际的东西,而对一些给予精神发展的虚拟东西则兴趣不大。更多的人喜欢拿着实验数据来进行实际的操作,更加喜欢一种逻辑上的推论,而对一些诗歌,艺术的欣赏看成是“不误正业”的做法。人文科学的传授渐渐落寞了,相比古希腊雅典时期的人文艺术的兴起,现在显然处在一种非常消极的状态。这在雅斯贝尔斯看来是一种非常畸形的教育方式,这种只关心可以提升外在条件的教育内容,必然是片面的大学教育,对培养完全人也是非常不利的。
今天,我们总会看到这样的局面,那就是大家都注意到了音乐的高雅,艺术的崇尚,所以更多的人投向了它们,但如果这些高雅和崇尚不是得到其他更多的非专业人才青睐的话,也许这种对人文科学的执著就会消失。人文科学是关注学生的情感、信念、意志和精神的一种变化的艺术,它关注的是学生的非理性的世界。既是如此,又怎么能够按照一套固有的思路与体系向学生传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