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误用(1 / 1)

(一)治疗儿童强迫行为的案例分析

1.案例呈现

小毅,男,小学三年级,自述这段时间脑海里一直有同样反复的画面出现:即无论是闭上眼睛还是睁开眼睛,都感觉有很多并排的电线杆在自己眼前晃动,自己控制不住地想去数电线杆,如果不数就觉得内心焦虑不安、呼吸困难、头晕目眩。在他上学的路途中有一段路上有很多电线杆,这使得他每次上下学的路途中都要数着走过,有一次因为少数了一根,竟然又返回去重新数一遍。这样的情况已经严重影响了小毅的生活和学习。心理咨询师认为只对其采取“思维中止法”治疗就可以消除症状,并告诉小毅,当脑子里出现“强迫想法”和看到电线杆想数的冲动时,就弹手腕上的皮筋,并说指导语:“这是我的强迫症,是自己强迫自己,应当马上终止!”可以反复做这个作业,不要“迁就”自己的症状。但是两个星期过后,小毅的症状并没有明显的改善,反而手上的勒痕越来越明显。

2.分析

儿童强迫症是一种心理障碍,心理矫正是最有效的疗法。主要应当从改善心理环境,提高认知水平,阻断强迫思维,纠正强迫行为入手,进行心理治疗。如果在治疗强迫症的过程中仅仅阻断强迫思维,那么对于一个就读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意志力的坚强程度很难界定,治疗的效果就不明显,症状也得不到有效的根除。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应配合多种治疗方法同时进行,最好同时采取系统脱敏疗法。

首先,要深入了解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是由什么样的刺**境引起的,找出各种条件和相应的焦虑反应,由弱到强按次序排列成“焦虑层级”;接着,训练患者学会一种与焦虑对抗的松弛反应;最后,在想象中把松弛反应逐步地、有系统地和那些不同焦虑层次的反应由弱到强地配对呈现,形成交互抑制情境。在该患者在想象中能适应不同焦虑层级之后,训练者将患者引导到害怕事件刺**境中,让患者体验这种焦虑,反复多次之后,使其逐渐适应这种情境,最终重新建立一种习惯于接触有害刺激而不再敏感的正常行为。

(二)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案例分析

1.案例呈现

张先生,35岁,某广告公司的创意总监,自述平时工作节奏快、压力大,近一段时间常有恐慌的预感,终日心烦意乱,坐卧不宁,忧心忡忡,注意力难以集中,整日担心不幸和死亡将降临在自己或亲人的头上,害怕看到或听到有关死亡的报道和谈论,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失去兴趣,以至生活、工作受到严重影响。初步诊断张先生患有广泛性焦虑症。心理咨询师决定采取认知疗法对张先生的广泛性焦虑症进行治疗,帮助他认识焦虑症的本质主要是功能性的,而非器质性的,鼓励他减轻心理负担,消除顾虑,重建自信,恢复对现实的正确认知。经过一段时间后,效果并不显著,张先生还是不能控制自己去想那些引起他焦虑的事件。

2.分析

广泛性焦虑症是以持续性的紧张不安,伴有显著的植物神经功能兴奋和过分警觉为特征的一种慢性焦虑障碍。如果在治疗过程中,只是通过在认知方面改变患者对外界刺激的“危险”评价以及教会患者应对技巧,效果比较缓慢。目前,人们倾向于把认知疗法和行为疗法结合起来使用,这样既可提高疗效,又可缩短疗程。

建议同时采用系统脱敏疗法和放松训练,使患者渐进地暴露在引发焦虑的情境中,逐渐减轻焦虑。焦虑系统脱敏的使用步骤是:首先,在想象中或现场诱发焦虑,进行胸腹呼吸交替的放松训练,减轻紧张和焦虑时的躯体症状。然后是自我检测,记录焦虑发作的次数、持续的时间、程度并逐日对比。最后是放松训练,即教给患者放松训练的方法,通过自我放松,锻炼身体,逐渐恢复对身体的控制感。

本章摘要

1.系统脱敏疗法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于导致神经症性焦虑、恐惧的情境中,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恐惧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神经症性焦虑、恐惧习惯的目的。

2.逐渐降低患者对焦虑刺激的敏感性有两种方式:①逐渐改变刺激的特性;②逐渐改变通往焦虑刺激的距离。

3.系统脱敏治疗的训练步骤包括:①焦虑(或恐惧)等级表的建立;②放松训练;③在想象中试验;④在现实中验证。

练习题

1.如果你现在有焦虑和恐惧情绪,描述一下你如何应用本章的内容来解决。

2.有一位来自农村的大一新生不习惯待在人多的地方,在聚会和集会的地方会不适,心跳加速,胃不适,只能在会上待一小会儿。只要她一离开就会缓解。咨询人员告诉她,要学会放松训练,给她一盘教授如何放松的、有指导语内容的磁带。咨询人员的方法是否恰当?

3.有一位被诊断为患有疑病症的患者,自述经常性头疼,反复就医,到医院检查后并无疾病存在;表现为过于担心和怀疑自己患有脑瘤,内心非常焦虑和恐惧。心理咨询人员决定采用系统脱敏疗法来治疗。这种治疗方法能否彻底根治疑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