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类化原理的运用技巧(1 / 1)

在运用类化原理的过程中,常用以下一些技巧来促使期望行为的发生。

(一)找出自然的强化情境

自然情境会惩罚机体所犯的错误,忽视无关紧要的反应,并强化正确的动作表现。例如,如果直接用手拿烧热的铁锅柄,手就会被烫。这就是一种自然情境惩罚机体所犯错误的情况。受到手被烫的惩罚后,下次再拿烧热的铁锅柄时,就会用布包着拿,从而强化了动作的正确表现。

(二)教足够的例子

当老师想获得行为改变效果时,往往易犯只举一个例子便期望学习者从这个例子就能类化的错误。事实上,学习者很难通过一个例子就达到类化目的。因此,必须列举很多的相关例子,学习者才能从中领悟问题的实质,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三)从简单的类化到复杂的类化

刚开始教时选择较简单的例子,简单的学会之后,再教难的例子。这也和教学中通常所说的循序渐进的原则相一致。学习者在学会了简单的例子后,在学习难的例子时,实际上也是在进行一种类化,因为难的例子中包含着简单例子中的所有因素。

(四)制造一项普通的刺激

当行为改变无法从教学或训练情境类化到其他预期出现的情境时,设法在训练情境中制造一种功能性的刺激物,以便轻易地转移到要类化的情境中。

(五)延宕强化

假设某项已建立起来的行为改变,无法从教学或训练情境类化到其他情境中去,试着将提供强化物的时间延宕到该行为在其他情境出现后才给予强化。

(六)让智力正常的学习者尝试自我检查及口语冥想

智力正常的学习者具有正常的学习能力,因此他们必须成为自己的观察员,必须自行观察、记忆或记录,并向老师正确地报告自己的行为。

总之,在类化原理的运用过程中,要注意其实用性,更要注意不违背职业道德;要注意其有效性,更要注意不能操之过急。教足够多的例子、从简单类化到复杂类化、延宕强化等,都是促进类化的重要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