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为契约运用的意义(1 / 1)

行为契约适用于想要提高或降低期望的或非期望的目标行为水平的人。因此,行为契约不仅在行为改变技术中运用广泛,在日常生活或教育中也经常运用。

行为契约法常用于提高儿童或成人的目标行为。比如,已有不少研究表明,行为契约用来帮助成人减肥及保持体重很有效。如在一项减肥研究中,减肥者们带一些贵重的物品(如衣物、珠宝、纪念品)到诊所来用于他们的减肥契约。然后他们与研究者签订契约,在契约中规定,要通过减掉一定的体重来挣回他们的贵重物品。其结果是,这些契约使所有的受试者都减少了体重。霍尔用行为契约来帮助一些大学生增加他们每周参加有氧运动的训练量。每个学生都拿出自己的一些贵重物品交给研究者作抵押。然后写下行为契约,说明他们要以每周一定的运动量把这些东西赎回来。运动量由其他的参与者或研究者来记录,以核实目标行为的出现。在这些学生开始使用这种行为契约后,他们常规的运动量增加了。

行为契约法常用于改善儿童、青少年及大学生的在校学习。如斯托克对一些表现差的职高学生使用行为契约及教育程序以帮助他们完成学业。每个学生都写一份行为契约,说明每日及每周要正确完成一些规定的项目作为目标。他们在完成了契约中规定的目标后,就能取回一些钱。由于使用契约,所有学生的表现都得到了改善。米利埃教一些小学四、五、六年级孩子的家长使用行为契约,以改善孩子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契约写明了,如果出色地完成作业,就可以参加他们所期待的活动;而不完成契约规定,就要承受一定的后果。由于使用了与父母签订的契约,所有孩子的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都有了改善。[1]

行为契约法还有助于改善亲子关系。行为契约法用于父母与子女之间,反映了两个层面的亲子关系,即父母与子女之间在教育地位上的不平等关系,以及在人格地位上的平等关系。对于学生而言,父母是教育活动的发起者,在教育目标和内容的选择上体现出自上而下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这种不对等关系保证了父母的教育责任和权利。同时父母在生活中也会犯错误,也应该接受孩子的质疑、监督和批评,还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在这一点上,亲子之间又是平等的。如阿尔伯特与继父之间的恶劣关系通过利用行为契约法得到了改善,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

行为契约还可应用于夫妻间的行为改变。双方契约由冲突的双方协定。每一方都同意采取一些对方所期待的行为,并写下对等式(平行式)或交换式契约。一旦行为契约付诸实施,任何一方的行为改变都会使双方的关系更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