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币制的优点与弊端(1 / 1)

代币制的应用范围很广,不仅可以应用在特殊儿童身上,也可以应用在正常儿童在家庭生活和校园生活等方面的问题行为上,如治疗大小便失禁、建立良好生活起居习惯、改善情绪问题、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等。

(一)代币制的优点

代币制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强化的及时性与效果性

代币是广泛性条件强化物,因为它们是伴随各种其他强化物出现的。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代币的功能都是作为强化物。因此,代币制更容易发挥强化的效果,又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使用代币可以在目标行为出现后立即给予强化。代币的发放不受某种条件的限制,强化比较及时。当有良好行为发生时,有时因条件限制无法给予某些后援强化物。这样不利于在良好行为和正强化物之间建立必要的联系,强化的效果会减弱。但代币则不受这些客观条件的限制,一旦有良好行为出现就立即给予代币进行强化,而且当积累到一定代币时还可以兑换自己所期望的后援强化物。

第二,发放代币这一强化行为可以测量。不同的行为结果得到不同数量的代币,较好的行为可以得到较多的代币,一般的行为得到较少的代币,差的行为不发放代币或者罚代币。这样有利于行为者较明确地知道自己哪些行为是可以继续发展下去的,哪些行为是应该要继续改进的;也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避免出现体罚或隔离等惩罚方式对行为者带来的伤害,更有利于加速行为改变的进程。

第三,代币可以避免由原始强化物所产生的“饱厌现象”,即行为者出现良好行为时不断地给予原始强化物,容易使行为者对这一强化物的需求和满足降低,甚至产生厌恶。比如,一个小孩吃了10颗糖后可能会不喜欢吃糖了,若继续给他,则强化的效果降低。而在代币中,行为者得到的代币可以单个兑换不同的原始强化物,也可以累积代币兑换更高层次的原始强化物,避免了单一原始强化物形成的饱厌现象。

第四,代币制的强化效果比一般的原始强化物要大。在实施代币的过程中,行为者实质上得到了前后两次强化,一是在发放代币时得到了强化;二是在兑换原始强化物时再次得到强化,并且第二次得到强化时的强化效果更具有价值。

第五,代币是种广泛性条件强化物,具有客观性。它的价值、功能不随发放者的主观原因而改变,始终是一种代表一定价值的强化物。

2.对实施者行为的控制性

代币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控制实施者的行为。如教师在班级中实施行为改变的时候,一般忽略对一些良好行为的关注,代币则可以起到一种对行为的辨别刺激作用,提醒对良好行为的关注和强化,同时也可以在班级中建立起良好行为的模范作用。

3.增加被实施者技能的获得性

被实施者可以通过代币学习一些基本的技能。如通过累积代币学习储蓄技能、计划未来的技能;通过计算自己拥有的代币,学习到简单的数学计算;学会有关用钱方面的社会交往技能。

4.运用范围的广泛性

代币不但可以应用在改变个体行为方面,还可以应用在改变团体行为方面,扩大了行为改变的范围并提升效率。

此外,代币既便于实施者的分发,也便于被实施者的积累,这也是代币制得以广泛运用的关键。

(二)代币制的弊端

代币制的实施也有很大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组织及实施代币制的整个过程耗时、耗精力,购买后援强化物需要一定的花费。第二,代币制作得过于精美易分散被实施者的注意力,在很多自然情境中不能给良好行为发放代币。第三,使用代币制建立起来的良好行为不能很好地迁移到自然情境中去。第四,实施者的培训和行为管理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实施一些团体和复杂的代币过程中需要对实施者的管制行为进行统一规范。

[1] 参考R.G.Miltenberger著,胡佩诚等译.行为矫正的原理与方法.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2] 参考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