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塑造的含义(1 / 1)

塑造是用来培养一个人目前尚未做出的目标行为的手段,它可以定义为使个体行为不断接近目标行为而最终做出这种目标行为的差别强化过程。

平时大家在动物表演中看到动物的那些技能,并不是那些动物生来就有或可以在其生活中自然形成的,也不是那些动物懂得人的语言,能按照人的要求行事,而是在特殊环境中经过人的精心训练而学习得来的。训练那些动物所采用的基本方法便是行为塑造法,或称作“连续逼近法”。因此,行为塑造是对目前所没有的目标行为的一系列连续趋近,动作不断强化,直到个体最终能经常地做出目标行为。行为塑造原理运用在生活中的例子,最熟悉的莫过于小孩说话、走路的过程。每一个人在最初都是不会说话、不会走路的,说话、走路是新行为,要学会说话、走路,就需要大人的教导和训练,大人的教导和训练过程实际上也是塑造过程,其目标行为就是会说话(即能说句子)、会走路(即能独自连续走上几步)。孩子从最初的只会含混不清地发音,到发诸如“大”“妈”“爸”这样的常用单字音节,到能叫“爸爸”“妈妈”,再到能说简单的句子,直至最后能与父母进行对话,能自由地表达自己想表达的意思,这一系列过程,形成了一连串的反应。同时父母或其他大人都会对孩子说话过程中的每一阶段的进步感到欣慰并及时给予反应,这种反应就是强化,这样孩子就逐渐能自由地说出自己想表达的意思。这一过程是循序渐进的,是逐步强化的。孩子走路的过程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