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创设有利的训练情境(1 / 1)

创设一个有利的训练情境是保障行为改变方案能够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它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一)物质设备条件

所谓有利的训练情境是指有针对性地安排有益于达成终点行为的条件或环境。这种情境的设计,一方面应当提供一些有效刺激,以促进终点行为的达成;另一方面又要排除不利于终点行为的刺激和机会。以智能不足儿童的整理仪容及洗手训练来说,一些物质设备条件(如镜子、洗手台、梳子、水龙头、给水设备等)的数量、高低以及大小均要适合受训者的条件,才有益于养成整理仪容及洗手的习惯。又如,要训练一位脑性麻痹儿童的大小便习惯,厕所应先有特殊装备和辅助器,才能帮助他放心使用抽水马桶。务必先使一位行动困难的脑性麻痹儿童,坐在特制的马桶上觉得安全而舒适,训练大小便才能顺利进行。在实验室里进行动物行为的实验时,有关的实验仪器及装置等条件尤为重要。以斯金纳动物实验为例,要想训练鸽子啄不同形状的“标的物”,首先“标的物”的高低必须适合于鸽子的高度;要想训练老鼠能够压杠杆,不但杠杆的高低必须适合老鼠的身高,而且杠杆的弹性还要符合老鼠本身的体力,能够压下去。在这些动物实验情境里,还要尽量排除其他不必要的刺激或装置,以免增加情境的复杂性而分散注意,干扰“啄标的物”或“压杠杆”等终点行为的形成。如果周围无关的刺激太多,动物容易受到其引诱而到处“操弄”“探索”,从而增加错误行为的出现频率。这些错误行为对于“啄标的物”或“压杠杆”等终点行为来说,是对抗行为,在实验情境里应尽量减少其出现的机会。

(二)人的因素

设计有利训练情境除了注重物质设备等条件外,还应考虑到人的因素。因为人类行为的改变要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逐渐进行,所以训练者(或教师)的信心、耐心以及爱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特殊儿童的行为改变方案里,这些心理因素更为重要。因为大部分特殊儿童曾屡遭挫折,所以特别自卑而缺乏信心,加上心身缺陷条件所引起的学习困难,容易导致行为改变方案不易执行。要养成这些儿童的良好行为或是改善其不适当行为,都更需要训练者(或教师)充满信心的睿智、富有爱心地灌溉和耐心地培养,才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