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使行为改变方案行之有效,应选择适当的强化物。所谓强化物是指那些能够满足个体需要的、为人们所喜欢的、能够产生愉快结果的刺激物,它能提高行为反应的发生频率。有效的强化可以在行为改变过程中发挥类似催化剂的功能,起到加速实现终点行为的作用。因此,在制订行为改变方案时,行为改变者必须先考虑何种强化物对被试最为有效。
(一)根据强化方法选择强化物
强化方法可以用正强化,也可以用负强化。所谓正强化就是给予一个良好刺激,为了能建立一个适应性的行为模式,运用奖励的方式,使这种行为模式重复出现、保持下来。所谓负强化就是去掉一个坏刺激,是为了引发所希望的行为出现而设立的。在实施行为改变技术的过程中,强化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目标行为的具体情况和希望达成的终点行为来定。如果为了塑造期望中的良好行为(如爱整洁的行为),一般要用正强化方法,此时就需要正强化物来给予奖励,奖励的方式可以是给予对方喜爱的实物、代币、金钱,也可以是微笑、点头、称赞和表扬。如果为了消除某种不良行为(如吮吸手指的行为),则需用负强化,此时就应该选择负强化物来消退不良行为。如较大点的小孩仍有吸吮手指的习惯,这种行为一出现就应当立即受到指责,一旦他不再吸吮手指了,应当立即停止对他的批评。
(二)因人而异选择强化物
同一种强化物对不同的人来说,其作用是不完全相同的,因为每个人的爱好各不相同,强化物的选择只有根据被改变对象的实际情况来考虑,才能真正起到强化的作用。例如,同样的食物可能对一位正感饥饿的儿童是佳肴,对生病的儿童却是令人恶心的东西;同样一本精美的汉语字典,或是一支派克金笔,对一位贫穷儿童来说就属于一项强有力的强化物,但对一位富家子弟就不一定具有吸引力了。因人而异选择强化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美国一位心理学者曾经报告过一项有趣的实验个案:在一项解大小便习惯的训练过程中,一位重度智能不足者不喜欢食物、玩具及钱等强化物,而只希望获得“旧的衬衣”。就是说,对这一位受训者而言,旧的衬衣的强化价值远超过其他任何东西。这就要求行为改变者在实施行为改变之前,应充分收集被改变者的相关资料,以确定最有效的强化物,制定最佳的行为改变方案。
(三)依情境选择强化物
强化物所起的作用也会受情境因素(如时间、地点)的影响,如冰水在夏天可能是有效的强化物,但在冬天就不一定了;甲种东西虽然能强化张三的A项行为反应,但不一定也能强化B项行为反应;在甲种情境里能发生强化作用的东西,不一定也能在乙种情境里发生作用。事实上,强化物是否起作用,最主要还要看其效果如何。因此,制定方案时所确定的强化物只是暂时性的,应考虑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多种因素,准备好多种可供选择的强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