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保国(2003)胡保国.行为矫正——对一个重度弱智儿童上课多动行为的矫正案例.湖南特殊教育,2003(6).利用逐变标准设计对一个重度弱智儿童上课多动行为进行矫正。
(一)问题的提出
有意注意是一切教学和训练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学生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的长短将直接影响教育和训练的效果。重度弱智儿童的注意发展水平极低,课堂常规较差,这将严重影响授课的速度、进度、质量和效果。对他们的不良行为进行矫正是非常必要的。然而,弱智儿童的个体差异大,智力落后的成因、进程和预后都有很大的不同。这就决定了对他们的矫正、训练和教育也必须区别对待。
(二)被矫正者问题分析
本实验被矫正者W,男,10岁,重度弱智,孩子跟父母一起生活,父母为工人,平时父母与孩子的交往不多,双休日偶尔还要上班。在幼儿园和家里他几乎没有接受到什么教育。当孩子有不良行为时,父母经常对他进行打骂,久而久之孩子形成了胆小、倔强、任性、散漫、多动的个性和习惯。在上体育课时,不能准时集合,不能连续站5分钟听老师讲课,经常突然无故离开队伍,还经常“自娱自乐”,严重影响课堂纪律。虽然对他实施多种措施,但收效甚微。现依据强化原理,用逐变标准设计法对其进行矫正实验,并采用逐步递减的矫正方法。
(三)方法的选择和实施
1.确定目标行为。据观察,W在任何课上的课堂纪律都较差,多动行为发生频率高,但比较听班主任的话,为此选定班主任配合开展实验,观察、记录W每次课上多动行为发生的次数,并将一节体育课内多动行为发生次数不超过0次确定为目标行为;一个星期为一个实验段,连续5天达到标准才算通过。
2.方法的选定。W任性、倔强又胆小,过度惩罚或不用惩罚都不合适。同样,对其实施负强化法的难度也较大。观察发现,W喜欢听表扬他的话,喜欢跑动、玩纸牌等。实验者采用正强化与惩罚相结合、逐步接近目标行为的方法进行矫正实验。
3.实验过程。实验之前与W的家长取得联系,以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每天家长送孩子上学时再三叮嘱W,在校要听老师的话;每天将孩子接回家时,对孩子的良好表现进行表扬和奖励。
矫正程序开始后,第一阶段为基线阶段(共5天),不给被矫正者任何强化物,只记录每节课多动行为发生的次数及期望行为发生的次数和持续时间。第二阶段为实验处理阶段,每5天为一个小阶段。在此阶段给予一定的强化物,并分为:即日强化物和阶段强化物两种。即时强化物为口头表扬;阶段强化物分为7个阶段,强化物分别为1个篮球、1本故事书、1副纸牌、1个弹力球、10分钟拍皮球活动、玩游戏等,各阶段有所不同。当W表现出期望行为时,给予口头表扬,同时告诉他,只要继续维持这种期望行为,就能取得到更多、更好的奖品。上体育课时,每5分钟给一次奖励或批评,每节体育课下课后,再次对他进行小结性鼓励或批评。当W表现出非期望行为时,给予口头批评,同时拿走他的一份奖品,予以惩罚。
表4-3列出了矫正阶段各个小阶段的期望行为。第三阶段为维持阶段,这时不给予强化,只记录每节课多动行为发生的次数及期望行为发生次数和持续时间。
表4-3 各阶段期望行为
(四)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进行得较为顺利,效果明显。但由于被矫正行为是多年形成的,已经根深蒂固,而且容易受到班内其他同学的影响等多方面的原因,无法达到0次的目标。但矫正程序还是成功的,经过矫正,W上课多动行为发生频率明显降低。
本章摘要
1.行为改变技术中可以利用的研究设计包括倒返实验设计、多项基线设计、逐变标准设计,这些设计都具有测量的可靠性、测量的重复性及其情境的描述性等特点。
2.行为改变实验步骤包括基线阶段、处理阶段、追踪阶段三个基本阶段。
3.行为改变实验数据的常用记录方式是图表,图表的组成部分包括X轴和Y轴及其标志与数字、数据点、阶段线及阶段性的标志。
4.倒返实验设计:最典型的倒返实验设计是A—B—A—B设计。A—B—A—B设计表示一个被试在两个重复的基线期和治疗期的行为。
5.多项基线设计是以下操作之一:一个被试的多种行为,多个被试的一种行为,或一个被试在不同条件下的一种行为;包括基线期和治疗期。在每一种多项基线设计中,治疗在行为、被试或环境中交错进行。
6.逐变标准设计适合治疗和矫正一些不良嗜好,如贪吃、偏食等涉及生理机能的嗜好。在逐变标准设计中,基线期之后是治疗期,在治疗期要提出具体的表现标准。
7.所有的实验设计,除了A-B设计,其他都要控制外来变量的影响,这样才能对矫正的效果进行评价。
练习题
1.解释下列术语:倒返实验设计、多项基线设计、逐变标准设计。
2.行为改变技术实验设计的方式有哪些类型?其特点是什么?
3.多项基线设计有哪些类型?不同分类之间有何异同?
4.描述逐变标准设计的原理,并解释怎么评判逐变标准设计的效果。
5.某6岁儿童吃饭时喜欢离开饭桌玩耍,每顿饭要花费50分钟时间。请利用本章相关知识,设计一个合理的实验,以矫正该儿童的不良饮食习惯。
6.某年轻女孩正在准备一个增强体能的训练——跑步锻炼。她把计划实施干预前2~3周的记录值作为基线值。她记录每天跑步的距离,同时将每周的跑步距离绘制成图表。她把跑步记录放在桌子上,每次记录下跑步距离。每周周末再把图表贴到卧室的门上,星期日晚上,她把这周跑步的距离绘制在图表上。请问:她做错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