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学语文试题编制的原则
在教育评价体系中,考试是重要的评价手段,不仅能检测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而且还能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指示教学发展的方向。考试的推行离不开试题的编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试题编制的指导思想、目标指向、考查内容、材料选择、问题设置等方面较过去均有较大变化。为此,我们必须把握试题编制的基本原则。小学语文考试命题要符合语文学科特点,把握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规律,突出语文考试的个性,同时还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适“标”性原则
小学语文试题编制要以《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和要求为依据,同时可兼顾相应学段所使用的课标教材,但不宜对所学课文的结论性意见进行记忆性测试。随堂测验、单元测试、期中和期末考试必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选拔性的考试其试题编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试题的内容和形式要符合测试的目的,考查的知识和能力不能超出课程标准规定的范围,这就是适“标”性原则。
我国以前强调依“纲”据“本”,“纲”即以前的“教学大纲”。现在我们认为在依“标”据本的同时,也要考虑适当脱“本”。“标”即《语文课程标准》,“本”即课本、教材。从2001年课程改革开始,我国教材的整体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呈现出教材多样化的趋势。但教材是按“标准”来编写、教学是按“标准”的要求凭借教材来实施的。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小学语文试题对教学的导向作用,命题时必须认真研究课程标准,不要超标,不要出偏题、怪题,防止试题产生负面效应。命题应具开放性和生活化,适当进行课外拓展,课外拓展1~2年级占10%左右,3~4年级占20%左右,5~6年级占30%左右。
2.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一是指试卷的布局应科学、合理,结构良好,充分运用各种题型的考查功能,取长补短,注意发挥每一道题目、各个题组和整卷的测试功能,实现测试的目标。二是指对于《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要做到既全面考查,又突出重点,体现整体性和综合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要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应注意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避免只从知识、技能方面进行评价。”小学语文试题编制应努力体现新课程理念,全面落实对三维课程目标的要求。
我国传统的试题编制只重视考察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而忽视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维度,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试题编制应力求富有新意,努力设计出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生活实际的试题,促进三维目标的达成。例如,可以融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于语言运用、阅读理解的考查之中;可以融识记方法、识记过程于学生的识字能力考查中。
3.人文性原则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试题编制命题内涵应富有人文性。教师要把真情融进试卷,把亲切、鼓舞的话语写进试卷,加入适当的美术设计、亲切的卷首(尾)语等,把关爱融进试卷,让真情洋溢考场。比如,在卷首语写明:“亲爱的同学们,轻轻地对自己说‘我能行’,开动脑筋不要紧张,相信你最棒!”在考试题中提示:“请你写下本学期你积累的最喜欢的古诗,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写得既正确又工整。”还可在一些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设计一些提示语“小心:此处是雷区,看清要求,以免触雷!”在卷末设计忠告:“祝贺你顺利完成答卷!再回头认真检查检查,争取发挥自己最好的水平。赶紧行动吧!”这些温馨的鼓励和提示,风趣而富有人情味,充分彰显了命题者的人文关怀。
4.适度性原则
小学语文试题的难度、试题的数量和试卷的长度应当合适,试题对所考查的知识和能力的采样要有代表性,要有覆盖面,试卷的总体要求应适合考生的年龄特征与实际水平。一般来说,命题的难度应以中等程度的学生获取较好的成绩为依据,力求让更多的学生获得好成绩。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自信心,让他们充分体验语文学习成功的愉悦。
二、小学语文试题编制的内容与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新课标强调“应注意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因此,小学语文试题编制的内容也重在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具体来说,包括五个方面三个维度的考查内容。按照不同的阶段目标,小学语文试题编制在具体考查有关拼音、写字和识字、阅读、写话习作、口语交际、语文综合性学习等方面的内容时,既要考查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又要检测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并兼顾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方面的考查。语文知识的学习重在运用,其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在小学语文试题编制的实际工作中,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的考查更多地通过口试、操作和日常观察等方式进行,口语交际需要有真实的场景方能客观地评价,综合性学习重在方法、过程、情感的考核,仅凭试卷难以合理量化。这样,小学语文试卷编制的重点就在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三个方面。这里重点从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含识字写字)、阅读、写作三部分来谈小学语文试题编制的方法。
(一)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题的编制
在小学语文试题编制过程中,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方面的命题内容主要体现在字词句、古诗文、语文基础知识、文学常识的积累与运用以及语言的实际运用等方面。围绕上述命题内容,在具体命题上,我们要摒弃静态的、概念化的语文基础知识考查,注重在语言运用的真实情境中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能力。
①考查“识字与写字”。考查这个知识点时我们可以直接让学生根据拼音识字、写字,如“我能拼,我会写”、“我会连”、“给多音字注音”、“圈出整体认读的音”等,也可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设置相关的试题。
②考查“文学常识”和课外阅读。文学常识考查的主要是学生对教材和课外阅读涉及的中外著名作家作品的了解及掌握情况,主要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识记的范围一是课本里出现过的,二是有代表性知名度高的,三是新课标推荐阅读的名著。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阶段六年课外阅读的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要求背诵优秀诗文160篇。命题者可采用多种方式考查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既可以采用知识积累题的形式呈现,诸如了解作者、书中人物、书中的有关故事等,也可以设置名著阅读的感受、鉴赏、评价类试题。
③考查“语言的实际运用”。这类考题类型较多,有造句、句式仿写、病句修改、迁移运用、要点概括、综合性学习等。在试题编制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关注学生发展,注重检测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可设计在一定的语境中运用,也可以设计与实际生活情境密切相关的题目,强调在语境中考查学生灵活运用语言文字和理解、分析、感悟、表达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下面是借助成语所做的广告。你能找出其中混用的字,并改正过来吗?咳嗽药广告:咳不容缓;摩托车广告:骑乐无穷;灭蚊药广告:默默无蚊;酒广告:天尝地酒。对此现象,有人赞成,有人反对。你有什么看法,请谈谈你的看法。这道试题结合改正错别字,灵活运用课内学到的语文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很好地体现了语文的综合性和语言的应用性。
(二)阅读题的编制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所占课时最多,在各类语文教学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被称为“智慧之源”。阅读是小学生语文学业水平测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最能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的部分。一直以来,阅读题都是小学语文试卷命题中的重头戏。教师在进行阅读题的编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考试内容
小学语文阅读题的考查,应着重考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领会文章中有一定内涵的词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有自己的见解,领悟文章表达的一些方法等;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理解的考查,珍视学生阅读作品的独特感受和体验,重视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各学段的考试内容应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制。低年级阅读题的考查要把理解定位在适当程度:了解词句的意思,具有读懂浅近童话、寓言、故事,把握思想感情的基本能力。中年级的阅读题主要考查: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高年级阅读题重点考查阅读理解与鉴赏能力:一是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其感情色彩,推想阅读材料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二是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三是考查对记叙性、说明性、非连续性文本、诗歌等阅读材料的理解、欣赏能力。阅读题的题型有词语理解型、句子理解型、文意把握与要点概括型、思想感情体验型以及表达方法领悟型等。
2.选好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来自哪里,语文教育界存有不同意见。有的教师主张以课内文章为主,适当兼顾课外;而有的主张以课外文章为主,适当兼顾课内;有的则认为教材无非是例子,阅读题应全部选择课外文字材料。事实上,阅读材料来自课内课外并不重要,关键是看试题设计能否有效地检测学生的语文能力。短文的选择,一是要文质兼美,富有人文内涵和时代性,并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价值导向正面,语言表达规范,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引导学生感受文本的思想内容的同时,还能体验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审美意蕴。二是要适合所考学段的学生阅读,有适合于考查该学段阅读能力的命题点。不同年龄、不同年级难易度应有所不同,不能依据成人的眼光和心理选取那些高深玄奥、晦涩难懂的文章。
3.掌握命题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题的设计要关注不同学段学生的阅读能力,以该学段学生的语文能力和阅读考查内容为依据,教师在编制阅读测试题时应掌握六种策略。
①内容的人文性。阅读试题的编制离不开阅读材料,一方面选取阅读材料时要注意语言优美、情感丰富、情趣浓厚、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另一方面要注意试题表述的人文性,避免用硬邦邦的语言表述题意和要求。
②理解的整体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的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关注其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阅读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编制试题要体现阅读理解的整体性,不能肢解文章,也不要只抓住文本的一些枝叶小题大做,要抓住文本之“本”,抓住能够有效检测学生语文素养的内容。
③试题的开放性。试题要留有学生自由发挥的余地,能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思考,从而发挥想象、拓宽思维的空间。试题的答案有时候不是唯一的,要体现灵活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张扬。在设计开放性试题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编制出科学的、评分操作性强的参考答案和评价标准。
④阅读的综合性。编制试题时既要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又要考虑其语言的发展水平;既要体现知识与能力,又要体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能只重视语文知识的单项检测,而要全面兼顾,综合考虑。
⑤语言的积累性。在测试学生的语言积累时,要尽量让学生少用或不用文本中现成的语言来回答问题,避免简单的复制和粘贴。要测试学生真正积累下来的并已内化的语言。
⑥知识的延伸性。阅读测试题要注意延伸到文外的天地,达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的境界。
【案例11-1】《父亲是煤》命题设计
阅读《父亲是煤》,完成以下各题:
(1)短文的开头是“夜里醒来,我又想起了父亲”,结尾是“我又想父亲了……”从“又”字你体会到什么?
(2)把短文中三次流泪的细节描写用波浪线画出来,说说句子里含着的情感。
第一次流泪: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流泪:________________;
第三次流泪:________________。
(3)请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4)作者用煤比喻父爱,你会用什么比喻父亲或母亲对你的爱?
父爱(母爱)是:________________。
上面这道阅读题第1小题考查联系语境理解常用词语的表达作用;第2小题考查对细节描写的表达作用的认识;第3小题考查把握文意和归纳概括的能力;第4小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的能力,其答案具有开放性。
(三)作文题的编制
2001版和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均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题是小学语文考试的重要内容。一般来说,小学作文考试命题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文题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作文题的编制要以学生的认识水平为依据,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力求选题富有新意,让学生有话可说。同时,作文题应具有开放性和选择性,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抒发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例如,“自记事起,你一定有令你自己满意的事吧!做过色香味俱全的菜肴,演唱过动听的歌曲,制作的航模在比赛中获得佳绩……请以‘我来露一手’为话题写一件令你最得意的事。题目自拟,事件叙述要清楚,表达真情实感。”这道作文考试题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结合,珍视学生的体验感悟,同时又具有开放性。
2.文题的形式灵活多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改进作文命题方式。除了命题作文外,作文命题形式还有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等。
话题作文具有材料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的“三自”特点,给予学生很大的自主权,有助于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例如,“牵挂是思念,有如高飘的风筝挣不脱细长的绳线;牵挂是对亲人的思念;牵挂是对友人的情怀;牵挂是催人奋发向上的力量……请以‘牵挂’为话题,把你的牵挂说给你所牵挂的对象听”。材料作文打破了取材的唯一性、立意的限制性、题目的固定性,既考查学生写作上的表述能力,又考查阅读理解能力。在有限的条件下给学生以极大的自主权,充分体现了“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这一课标理念。限制与开放并举的半命题作文有一半或部分的命题权在学生手中,选材有较大的自由度,学生有一定的自主权,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这种题型既有助于提高作文考试的效果,又有助于落实课标精神,例如,《我发现________》、《与______的对话》、《我学会了________》等。
3.文题的难度适当降低
小学生作文在第一学段称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都称为“习作”,学段的区分是为了降低写作的难度,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因此,小学作文考试命题应适当降低命题的难度,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享受成功的空间。命题时应淡化文体,尽可能提供多项选择,为学生搭建一个开放的写作平台。“淡化文体”是指命题上不限制文体,强调多种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例如,“阅读已经融入我们小学生的生活之中,你喜欢阅读吗?请写一篇文章,可以描述你自己的阅读故事,可以抒写你自己的阅读得失,也可以介绍你自己阅读的习惯方法,或是你阅读的体验认识……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这道小学中段的作文考试题难度适中,内容具有开放性,为学生自由写作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
复习与思考
1.什么是语文教学评价?联系实际谈谈语文教学评价主要有哪些功能。
2.小学语文学习评价指标体系由哪些因素构成?请任选一个学段,拟一份评价学生阅读情况的评价方案。
3.在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教学中,应如何评价小学语文教学的“三个维度”?
4.小学语文试题编制的原则什么?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改革语文考试。
5.什么是成长记录袋?语文成长记录袋评价具有什么特点?
6.联系一节语文课,谈谈怎样评价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
7.试用本节所学内容对下面的案例加以分析。
师:同学们,这个学期质量评价表中的每一项内容是什么意思,要求大家怎么做,我在开学初就和大家讲清了,你们已经明白了吧?
生:明白了!
师:好。现在我们就按照这个表中的各项要求对每个学生进行一次客观的评价。请同学们对照表格逐项进行自评。
(每个学生都认真地自评)
师:现在前后两张课桌的四位同学组成一个互评小组,先自己讲述自评的结果及理由,再由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也评出等级,并由被评人说出理由。
生1:在“参与”这一项,我做到基本能发言,但还不主动。
生2:我认为生1在课堂学习活动中还是比较主动的,比如在前两天学习《小白兔和小灰兔》时,他是第一个说出喜欢小灰兔的,大家都很佩服他的勇敢。
生3:我不同意生2的看法,生1有时不主动发言,比如今天第一节课老师提出的那个问题他会,但不主动去说。
生4:咱们大致算一下生1有多少次主动发言,有多少次不主动发言,然后我们综合起来,给他一个评价(其他三位同学最后达成共识,生1的评价结果是能发言,有时也很主动)。
生1:没想到我在大家心中有这么好的印象,以后我会继续努力的!
…………
师:大家评得很认真,现在把评价表收上来,课后我要进行评价,在“师评”这栏中会给出评价结果,并把这个结果放在你们的档案袋里,到期末结束时,我们进行综合评定。希望大家改进不足,继续努力!
推荐阅读
1.李雁冰.课程评价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季明明.中小学教育评估.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杨再隋.语文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北京:语文出版社,2001.
4.蒋建洲.发展性教育评价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宋祥,孙明学,尹学林.小学语文教学评价.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6.徐勇,龚孝华.新课程的评价改革.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江平.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8.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9.杨颖,关文信,赵晶红.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0.[美]比尔·约翰逊.学生表现评定手册——场地设计和前景指南.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1.[美]B.S.布卢姆.教育评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12.[美]Ellen Weber.有效的学生评价.北京:北京轻工业出版社,2003.
13.李家栋.小学生语文能力评价研究新探.济南:齐鲁书社,2007.
14.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评价体系与案例研究课题组.课堂教学技能与评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