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识字写字教材解读与教学设计(1 / 1)

一、识字写字教材解读

与传统教材相比,人教版教材和苏教版教材在识字写字教材编写方面主要有以下特点。

1.简化头绪,加强整合

《语文课程标准》建议:“教材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烦琐化,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例如,在汉语拼音教学方面,人教版教材是这样编排的:每一课都安排了意境优美的情境图,把学拼音、识汉字、积累词语、发展语言能力等方面进行整合,使孩子初入学就受到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从第三课开始,拼音教材中出现了汉字,在情境图中或情境图下,安排了词、短语或句子。所有音节都是学过的,都是可以由儿童自己拼读出来的。这样编排,不但能适时发挥拼音帮助识字的功能,而且对儿童来说,掌握拼音工具的过程,不再仅仅是拼读能力形成的过程,更是早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

图2-1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三课截图

以第三课“b、p、m、f”为例,在画面(见图2-1)中,“我”和爸爸、妈妈正在公园里散步,在相应的位置出现“爸爸、妈妈、我”几个词语,并要求学生自己认读“爸、妈、我”三个生字。从“爸、妈、我”这几个最简单的口语常用词学起,体现了自主学习的思想。这种编排,从入学之初,就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打好了基础。

再来看看苏教版教材:教材创设了帮助学习声母、韵母的情境图和语境歌,把学习拼音字母寓于故事之中,并辅以朗朗上口的语境歌,化难为易,寓学于玩,既增加了学习的情趣,又渗透了文化素质教育。例如“b、p、m、f”一课,安排了四部分内容:一幅情境图、一组表音表形图、书写示例和拼读练习。情境图的意思是说小朋友跟着爸爸上山看大佛,爸爸教育孩子要爱护大佛。语境歌是:“爸爸带我爬山坡,爬上山坡看大佛。大喇叭里正广播,爱护大佛不要摸。”教学时可以看看图画、讲讲故事、读读儿歌,让学生轻松学会四个字母,并在愉快的体验中受到爱护文物的教育。

2.注意基础,掌握方法

人教版教材对于要求写的汉字依照写字规律编排,注重写字基础的夯实与方法的引导。例如,一年级上册只要求写100个笔画最简单的字,每课的3~4个字在笔画或笔顺上有一定的共同点:第一次写字,要求写的字是“一、二、三”,练习横画;第二次要求写的字是“十、木、禾”,练习竖、撇、捺三个笔画。起步平稳,循序渐进,便于学生掌握基本笔画和笔顺规则,打好坚实的写字基础。从一年级下册开始,要求写的字都是构词频率较高的字,每课写的几个字大多在结构上有一定规律。例如,《春雨的色彩》一课中要求写的字是“你、们、红、绿、花、草”,每两个字同偏旁;《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课中要求写的字是“拉、把、给、活、种、吃”,都是左窄右宽的字。这样编排,既便于教师分类指导,又便于学生掌握写字规律。

苏教版教材同样注意基础和识字方法的贯彻落实。在“偏旁比较”识字中,二年级下册《识字7》上面的表格表现了偏旁“宀”与“穴”的实物——古文字——今文字(偏旁)的演变过程,使小学生初步认识“宀”与“穴”所表示的不同意思。中间的两组词语“教室、住宅、家庭”,“鸟窝、窗户、窟窿”,分别印证了以“宀”与“穴”做偏旁的字所表示的意义范畴是各不相同的。书中的图画和词语相应,可以帮助学生看图识字(词)。《识字8》前一组中“鸟”与“隹”是两个不同的偏旁,但都表示鸟。后一组同是一个“月”旁,却有时表示“月”,有时表示“肉”。下面也配有相应的词语和图画。这些识字材料注重揭示汉字的构字规律,图文并茂,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

3.大胆改革,面貌一新

教材在呈现方式与倡导的教学方式上均有很大的创新和突破,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注重平等对话,鼓励合作互助。

在教材中,很多引导学生自主识字的内容是以学习伙伴的口吻出现的。如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语文园地(二)”的设计编排,非常亲切自然,对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对话,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启发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投身实践、合作互助,起到很好的作用。这样设计增强了教材的亲和力,使教材真正成为学生的学本。

(2)引导发现探究,鼓励交流展示。

教材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一年级下册开始,每个“语文园地”里都有“我的发现”,不断鼓励学生自己思考,引导他们自主发现新的识字方法(见图2-2)。如一年级下册的“语文园地”中,两个小伙伴正在对话:“我发现目字旁的字和眼睛有关。”“我发现……”通过这种引导合作学习的方式,启发学生发现偏旁与字义的关系。

图2-2 一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截图

另外,教材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例如,一年级上册,鼓励学生认姓氏字,认牌匾字,并安排了交流的机会。从一年级下册开始,在“语文园地”中设“展示台”,如“识字加油站”:“我在看电视的时候认识了很多字,让我读给大家听。”“我在商店买东西的时候认识了很多字,还收集了一些食品商标呢!”“我走在大街上,特别注意街道两边的招牌。这样也能认很多字呢!”这些栏目引导学生注意生活中的汉字,鼓励学生展示课外认识的字,不但为巩固课内的识字开拓了良好的途径,而且使他们有意识地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成为学习语文的有心人。

(3)文质兼美,凸显情感。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识字6》:“一只海鸥,一片沙滩,一艘军舰,一条帆船。一畦秧苗,一块稻田,一方鱼塘,一座果园。一道小溪,一孔石桥。一竿翠竹,一群飞鸟。一面队旗,一把铜号,一群‘红领巾’,一片欢笑。”不同量词和名词组合而成的一幅幅多彩的图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学生在识字、学词的同时,感受到此情此景的和谐优美,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迷人魅力。又如,苏教版二年级的识字课文:“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椰树、骄阳、海岛/牦牛、冰雪、高原。”课文分开来看,是一个个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词语;连起来读,又像是一首音韵和谐的写景诗。短短24个字,勾勒出一幅气势恢弘、景象万千的中华锦绣河山长卷图。学生学习这样的课文,既识了字,认识了事物,又可以在诵读过程中感受到祖国的辽阔和壮美。而且这些课文视野开阔、寓意深远,再配上精美的插图,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给人以强烈的审美感受。

以上所述,只是概括地说明人教版教材在识字写字编排体系的一些理念及特点。值得注意的是,各版本教材在编排体系的设计理念上还有很多独到之处,例如,人教版教材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苏教版教材更加注重“新”、“实”、“简”、“美”,北师大版教材更加注重“兴趣先导、学会学习、整体推进、文化积累”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更多课程专家及一线教师积极投身识字写字教材的研究与开发中来,相信会对教材编排体系及特点有更多更深刻的体会与建议。

二、识字写字教学设计

根据现行小学语文教材识字教学内容的安排,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识字课文”识字,一种是“随课文”识字。识字课文是编者借鉴传统语文教育经验和教育改革识字教学成果,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精心编写的教材。如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编排了汉语拼音、象形字、会意字、按事物归类、数量词归类识字等;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识字课大多采用韵文的形式,有成语(词组)组成的韵语、新编三字经、对子歌、反义词歌、拍手歌、谜语、谚语等,具有游戏性和可创造性。随课文识字贴近儿童生活实际,既蕴涵思想、富有情趣,又浅显易懂、便于组织教学。

1.识字课文教学设计

识字课文教学设计通常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提出生字。

生字的提出通常要能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常采用故事引导,看实物、图片、标本、形近字对比等方式。由于生字回生是常有的现象,而且低年级小学生感知的特点是笼统、不精确,对事物大体轮廓的知觉占优势,缺乏精细的辨别能力,因此通过复习检查再引出生字也是常见的形式。

(2)教学生字。

这一环节是整个教学设计中的核心环节,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汉字的音、形、义,从而达到会读、会写、会用。天津特级教师杜蕴珍老师提出生字学习的十步骤,即说读音;说结构;说部首;说记法;组词;说一句话;说压线笔;书空;补充;评价。其实也就提出了教学生字时的主要内容。

(3)巩固生字。

小学生认知特点是记得快,忘得快,因此需要及时进行多次巩固练习。常用方法有:游戏、竞赛、编字谜、讲故事等。

(4)运用生字。

识字目的是提高听说读写能力,更好地阅读和写作,而练习是达到初步运用的中心环节。要引导学生进行说话、写话、阅读、背诵和实践活动。

2.随课文识字教学设计

①初读课文。借助拼音和查字典的方法重点解决字音,初认字形,粗解字义。

②讲读课文。重点理解字义,巩固字义,再认字形。

③总结写练。有重点地辨析字形,指导书写。

【案例2-3】《雷雨》“垂”随课文识字

师:同学们,齐读这一句。

生: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师:看这个垂字?要注意它是——翘舌音(生齐答)。来,一起读。

(生读“垂”)

师:“垂”下来是怎样下来的?(出示动态图片:蜘蛛速度很快地掉落地面)是这样掉下来吗?落下来吗?

生:不是,“垂”下来速度要慢些。掉落的速度很快。

师:那蜘蛛为什么速度会慢些呢?

生:因为蜘蛛下来的时候有蜘蛛丝挂着,慢慢下来的。我看见过。

师:哦,真不错,平常善于观察。是的,这就是“垂”(出示动态图片,一只蜘蛛从网上慢慢地一点点下来,身后有蜘蛛丝挂着)。

师:同学们,我们再来读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