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鲍·米丁(М.Б.М.итин,1901—1987),苏联著名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1901年7月5日生于托米尔,1919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29年毕业于红色教授学院哲学系。1930~1944年先后任共产主义教育学院副院长、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杂志主编。1939年当选为苏联科学院院士。1939~1944年任苏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研究院院长。1944~1950年任苏联科学院主席团委员、苏共中央高级党校哲学教研室主任和《布尔什维克》杂志编委。1950~1956年任《争取持久和平、争取人民民主》报总编辑。1956~1960年任全苏政治和科学知识普及协会理事会主席。1960~1967年任《哲学问题》杂志主编。1967年起任苏联科学院主席团社会科学部外国思想流派问题学术委员会主席。1971年起任苏联哲学学会副会长。米丁多次荣获各种勋章,其中1940~1943年因参加撰写《哲学史》而荣获苏联国家奖金。1929年和尤金等人联名在《真理报》上发表题为《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任务》一文,是批判德波林学派的积极分子。

米丁主要从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问题的研究,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列宁主义阶段、国家理论和社会主义民主问题、认识论问题、哲学史、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机会主义思潮的批判等。主要著作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933)、《唯物辩证法的首要问题》(1936)、《哲学与现时代》(1960)、《列宁和哲学现实问题》(1971)、《当代思想斗争问题》(1975)、《哲学和社会进步》(1979)、《列宁的思想与现时代》(1981)、《马克思列宁主义辩证法》(主编,8卷本,1983年起)等。

米丁在自己的各方面研究中,突出强调研究列宁理论的重要性,提出列宁理论的基本原理是:理论同时代的具体社会政治问题的有机联系,哲学和革命实践的统一,哲学的党性;根据新的历史经验和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成就,创造性地对待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说;具体地全面地考虑社会历史情况的特点。他认为,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发展,哲学面临着新的任务,因为当前社会发展的内容和形式极其多样,面临着人类先前历史上所没有过的矛盾类型,因此只有凭借创造性地发展和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才能理解现时代,揭示它的规律性。同时,当代自然科学的巨大成就,冲击了哲学这样的综合知识领域,要求其充实和变化。他还认为需要对哲学的党性原则进行新的研究,指出哲学党性原则正是唯物史观本质的最重要的方法论表现,是指导研究者研究社会历史过程的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

《作为哲学研究对象的人》一文选自1964年出版的《人与时代》(苏联科学出版社)论文集,该论文集所收录的作者都是当时苏联最著名的哲学家,如费多谢耶夫、康斯坦丁诺夫、奥伊泽尔曼、科普宁等人。在这部论文集里,作者们针对当时西方的异化理论和人道主义理论从各个角度和层面展开对话和批判,试图寻求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和诠释的话语权和合法性。众所周知,米丁历来以苏联哲学正统派代表著称,在批判以德波林为首的学院派哲学中确立了自己的学术和政治地位。米丁的这篇论文主要是批驳西方资产阶级学者关于人的各种观点。米丁在文章中首先回顾了西方关于人的研究的历史,在考察了包括古希腊哲学、中世纪基督教神学、近代哲学,特别是包括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在内的德国古典哲学的人学学说之后,指出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学说的科学性和优越性。其次,米丁批判了以叔本华、尼采为代表的意志论,以雅斯贝尔斯、海德格尔、萨特、马塞尔等为代表的存在主义等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理论,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和关于人的问题的基本原则立场。米丁通过对人与社会、人的精神世界、对社会主义改造是个人全面发展的条件、自由问题、人在劳动中完善自身等问题的剖析,运用和阐发了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基本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