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社会思潮和学术流派大一,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学、哲学、人类学、文学、艺术学、美学、历史学、社会学、教育学、伦理学、政治学等人文学科和精神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是四大心理学流派之一。精神分析心理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和荣格,他们的理论核心都基于承认人的“无意识”的存在,以及无意识对人行为的驱动作用,但他们各自又从自己的理解出发,对无意识的形成和结构做出了不同的解释。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可以分为“本我、自我、超我”,其中本我是原始的驱动力,是基本的生理欲望,遵循的是“快乐的原则”;超我是行为的社会道德和伦理符号,它监控个体按照社会可接受的方式来满足需要。超我是限制和抑制“本我”的“制动器”,服从“道德”的原则;自我是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相互平衡,它服从的是“现实”原则。
精神分析心理学的理论对艺术和艺术创作的解释具有浓厚的思辨色彩,显得含糊、抽象、神秘,与现代心理学崇尚实证的取向格格不入,但却是唯一涉及人的意识行为之下的潜在动因的心理流派,对于理解设计的消费者用户的潜在需要和行为动机,以及设计师的创意来源都具有重要意义:
①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除了对客观条件和原则的把握和分析外,还兼有艺术性、思想性和个性的特点,而这些常常无法用明确的设计方法来解释,它更多地涉及了设计师的“无意识”的过程。
②精神分析心理学派的理论还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和研究消费者(用户)的需要和动机。消费者需要具有多层次性,其动机非常复杂,比较容易解释和理解的是他们对功能的需要、对品质的信赖以及相关知识和经验等理性动机。
③设计师在试图迎合用户(消费者)的需求时,必须同时兼顾三重人格的需要,即自我、本我和超我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