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2 后现代主义对不同类型设计的影响(1 / 1)

一、后现代主义的建筑设计

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强调建筑的审美价值,现代主义建筑主要强调功能与本身的实用价值,主要指的是物质功能,在建筑的使用效果中经常进行评定,从实用角度出发,强调功能性对空间的益处,空间的益处决定了形式中的重点。所以现代建筑大都是立方体框架结构的玻璃幕墙建筑,尽管造型、风格也不尽相同,但是总体看来未免单一、单调,即在审美功能上留有缺憾。后现代建筑的兴起主要规避了现代建筑的这一缺点,也具有针对性的改善了现代建筑的不足,所以后现代主义建筑非常关注审美功能、强调现代化的工艺、强调外观造型、强调空间布局、强调夸张的变形、强调可想而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强调装饰物的奢华。

后现代主义建筑中反对“少则是多”的观念,反对空间的简单布置,主张打破“枯燥乏味”的空间布置,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提倡打破和谐、完整、统一的局面,注重对建筑语言的象征性与隐喻性做出表达与抒发,强调建筑外观的美感和设计的空间表达之美,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认为,要加强建筑的艺术性,必须要加强建筑的象征性和隐喻性的表达,不然就不能使建筑的艺术力得到完美的展示,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中强调的是要加强建筑的艺术性,要让人们面对一座建筑艺术时表现出内心的敬佩与惊讶,能够启发人们的思考,引起人们的想象力,从而实现建筑完美的审美功能,引起人们的审美冲动。

二、后现代主义的平面设计

后现代主义没有否定现代主义设计的基本原则,而是在功能主义的基础上,进行了形式的组合与加工,其目的就是为了改变国际主义的单调性。如“新浪潮”平面设计运动的代表人物沃夫根·魏纳特(Wolfgang Weingart)对标准的国际主义风格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在版面设计中,把包括字体、编排方式等所有内容,都进行了形式主义的加工,完全改变了国际主义单调、刻板、高度理性的特点,充满了趣味及个人特色。而且,他还采用了新的字体组合方式,将文字进行切割、打碎、分解、重组等加工处理,采用类似解构的方式进行版面编排设计,整个设计充满活跃、纷乱和生动的特点,与国际主义风格大相径庭。但是,他的设计却严格遵照基本的平面编排原则,具有强烈的构成主义特色。

在后工业的“丰裕时代”,平面设计依然具有民主主义倾向和社会主义特征,在意识形态上,并没有改变为大众服务的立场。它是在新的时代经济条件下服务大众的新的表现形式。现代主义设计满足了人们的物理需求,而后现代主义设计满足的是人们更高层面的精神需求。人与物、人与机械、人与社会、人与环境之间的高度和谐成为主体许多后现代主义设计师为了弥补或修正现代主义、国际主义的不足,大胆地进行了新的尝试,开拓了平面设计的新思路的可能性。然而,他们的方式也是怀旧的,如采用达达主义的照片拼贴风格、功能主义风格,包括包豪斯的平面设计被作为装饰印刷使用,标准的国际主义平面设计的方格网出现在画面中,但网格只是一种怀旧的符号,具体应用并不受其限制。

三、后现代主义的产品设计

产品设计上,或者说在工业设计上,后现代主义的影响没有在建筑设计上的广泛,但是由于对现代主义的改良和改革动机,也产生了相当一批设计家,他们不遵循现代主义、国际主义的设计原则,而自己开拓新的设计风格方向。从思想观念上看,他们基本还是形式主义者,并没有希望彻底改变现代主义的功能主义,努力从形式上希望达到突破,创造新的产品形式。从形式上看,我们可以把现代主义以后在产品设计,或者工业设计上的流派大致分成几个类别,即“高科技”风格(Hight Tech)、“改良高科技”风格(Trans High Tech)、意大利的阿基米亚和孟菲斯集团(Aichimia Memphis)、后现代主义风格, 减少主义风格(Minimalism)、建筑风格(Archetypes)、微建筑风格(Micro-Architecture)、微电子风格(MICro-electronics)等等。

后现代主义的产品设计的共同特点,

①强调差异性:无论是文化上、历史上、地域性...不同的生活习惯的背景下『人』对世界的观点是多元的、不是单一的,所以所反映在『设计物』上的自然也会反映出独特的设计特征。

②强调现代主义机能至上的设计无趣:在装饰性被剥夺之后,设计变的无趣,不能让设计与使用者产生互动(物质使用机能、精神层次的感受),设计的装饰性,在后现代设计领域之中重新被重视与寻回。